種水、底子、雜質、裂在翡翠原石裡面的呈現
一.種水是什麼意思?
種和水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猶如血和肉)水頭只有和晶體完美結合才能形成高品質的翡翠原石。水頭少則容易乾澀,水頭旺盛則容易種嫩水長,晶體和水頭均勻適中才能出高質量的翡翠原石(好比麵粉和水均勻適中才能發酵好)以上我通俗的解讀了種水關係發展。更加學術一點的理解:種是晶體結構緻密性,通透度,光澤度的集中體現。水是指純淨度,純淨度越好質量高。視覺上的感覺是水汪汪的質感。(如圖1)

二.底子是什麼意思?
底子又稱地章,最早的理解應該是原石裡面的色澤呈現,如芙蓉底、花青底、油青底。
但是隨著市場色料的越來越少。人們開始把沒有顏色的原石底子理解為種、水、光澤、淨度的綜合體現。(圖2為色澤在底子的呈現)(圖3是無色透明的晶體結構對底子的呈現)


三.雜質和裂是什麼意思?
雜質顧名思義就是晶體結構裡面呈現出來的:白棉、黑斑、灰絲、冰渣、卯水等瑕疵。
裂在晶體中的呈現主要表現為:大裂、毛裂、咎裂、跳翹裂,水線、紋裂。
現在大家理解了種水、底子、雜質、裂的呈現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底子是原石切開後。晶體肉質的集中體現,它以質地緊密,透明度高,光澤柔潤,顏色鮮豔為基底。對應則成品出貨質地好,成品出貨後在光線的照射下通透潤澤,熠熠生輝。固此能反應出翡翠的神韻和靈氣。反之,質地鬆散,透明度差,沒有光澤,顏色灰暗,則成品出貨效果差。沒有佩戴收藏價值。(圖4底子好光澤度佳)(圖5底子灰暗無光澤的呈現)


行業人士是非常重視翡翠的「底子」它直接關係到成品的加工價值和觀賞效果。從而進一步影響質量品級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