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於觀測,古人把星空劃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紫微垣的正中心,是北極星。因為它在地球地軸的延長線上,所以夜觀星空,會有滿天繁星圍繞它旋轉的感覺。
離北極星最近的,是北鬥七星,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北鬥地位非常高。
歲月流逝,鬥轉星移,星河璀璨。
2020年7月31日,以北鬥命名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手機、智能手錶、車載導航等設備均內置了可以接收北鬥信號的晶片。
北鬥工程自1994年啟動,2000年完成北鬥一號系統建設,2012年完成北鬥二號系統建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工程&34;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如今,全球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北鬥系統。
北鬥的發展史,是一部中國自主可控可歌可泣的史詩。受到美國的打壓,歐盟的忽悠,最終完全自主研發創新發展起來,這裡不再贅述。表哥只是想說一句,有北鬥這項浩瀚的工程成功,晶片業的一點阻力真的不算什麼。
作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北鬥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是有些人說的&34;嗎?
第一個例子,來自美國的盟友。
眾所周知,印度是美國的&34;,在美國指責中國的時候,印度上躥下跳。
但是,正是這個強大的盟友,曾經把印度帶溝裡。1999年,印巴衝突期間,印度空軍出動幻影2000H、美洲虎、米格-27等戰機向巴軍發動空襲,美國為了避免事態擴大,息事寧人,竟然停掉了該區域的GPS信號。
印度空軍的飛彈成了燒火棍,自此以後,印度投入巨資研發衛星導航系統。雖然無力搞全球版,還是拼了全力搞了個區域版,實現了一定區域的導航系統自主化。
第二個例子,不再多說了,銀河號。從某種意義上,我們需要感謝銀河號事件,從此堅定了走自力更生的路線。
在民用領域,由於GPS比較陳舊,導航精度也相對較低,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展,對導航精度需求也越來越高。
在軍用領域,導航系統的自主可控至關重要。一方面是避免現代戰爭時飛彈突然啞火,另一方面,是為了出口。
有印度的前車之鑑,就連很多所謂盟友的國家,都會採購一定量的中國軍火以備不時之需。
據iFind,A股市場衛星導航概念共有29家公司,其中中國衛通、北鬥星通、星網宇達、雷科防務、中國衛星、華力創通、多倫科技、振芯科技、華測導航等公司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過50%。
截至目前,中國境內有超過700萬輛營運車輛、 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輛公交車、 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 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鬥系統。
事實上,北鬥組網完畢後,由於大量技術都和原GPS技術都是兼容的,底層晶片都實現了GPS、北鬥和伽利略等多種導航系統的支持,所以並不存在因為北鬥的出現對整個行業的撼動性的影響。
如圖,絕大部分廉價晶片都實現了&34;導航衛星的支持。
股價的暴漲一方面和公司其他方面的業績表現有關,另一方面和北鬥概念比較火爆有關。
如果一定要關注北鬥產業鏈,表哥建議多關注北鬥在測繪、軍工等方面應用的公司。
比如,華測導航。
一、半年報的靚麗業績
表哥所在的城市,為了統籌規劃郊區旅遊業務的發展,市政府測量了圈定範圍內的所有房屋,並對建築改動進行了凍結。
採用的方法是無人機測繪,這種測繪方式已經技術非常成熟,依賴無人機和北鬥導航等技術,在國土資源部門的基礎數據之上,可以輕鬆實現以往不可能實現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數據來源:iFind,製圖:星空數據
從年報數據看,公司近年來營收增速尚可,但淨利潤變動不大。利潤表顯示,公司近年來的研發支出逐年增加,對利潤影響比較大。
這其實是一個好消息。
7月30日,公司公布了2020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350.5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3,545.8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96%。
簡單總結,公司的營收規模不算大,淨利潤不高。作為一家已經成立了17年的公司來說,成長性比較差。
這麼一家沒什麼財報亮點的公司,為什麼要分析呢?
你知道嘛,它是那種利潤不高,但不怎麼缺錢;銷售額不大,但客戶交錢很利索,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的公司。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研發投入就是生產力,這種公司往往具有突然業績爆發的可能。
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就是在這種衣食無憂的條件下培養出來的。
二、相對樂觀的現金流
半年報顯示,公司帳面貨幣資金和金融資產超過4.7億,和同期銷售收入幾乎持平。雖然有1.57億的借款,但資金使用成本不高,利息支出只有195萬元,屬於可控範圍。
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大部分年份為正數,2020年上半年為小額負數,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很多銷售合同還沒回款。對比往年中報,上半年現金流為負數是常態。
三、容易誤解的銷售費用
和很多藥企類似,公司的銷售費用要大於研發費用,但是需要擦亮眼睛的是,公司的銷售費用一大半是銷售人員的工資。
公司把施工安裝人員均計入銷售人員,所以華測導航的銷售費用和藥企的銷售費用並不相同。
四、不斷攀升的研發費用
研發就是生命,研發就是未來。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812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4%。
公司在半年報裡詳細介紹了測量珠峰高度的事跡,2020年5月27日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使用華測導航研製的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
這是公司技術硬核實力的展示,在導航、測繪等核心領域,實現了自主可控。
報告期內,公司投入開發的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定位定向基帶晶片&34;已完成樣片投片、測試成功並投產。 &34;支持全星座全頻點GNSS衛星(北鬥(含北鬥三代)、 GPS、 GLONASS、 Galileo、QZSS)信號,支持SBAS星基增強系統,支持Lband,支持RTK, PPP-RTK和RTD,支持單晶片高精度定位定向,支持PPS、 eventmark,並可實現100Hz原始觀測量輸出。搭載璇璣的板卡可實現精度為1cm(水平RMS)的RTK定位,及0.12°/米基線(動態定向)精度的定向。
作為天文愛好者,表哥表示,&34;這個名字非常有學問,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它是指北鬥七星中的四顆星星,也經常被代指北鬥。
五、總結
總體來看,華測導航規模不大,利潤不高,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在特定領域有技術壟斷性。換個角度看,公司未來的不確定性非常高,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有望通過技術突破實現業績爆發式增長。
其實正常的導航市場早就被瓜分殆盡,關於北鬥產業鏈,比較值得期待的領域,除了軍用和特定區域,民用主要是基於高精度導航的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