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閃耀世界

2020-08-02 光明網
北鬥閃耀世界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北鬥閃耀世界

「我究竟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用各種方法尋找答案。

最早,人們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接著,人們又發明了無線電、雷達……

直到有一天,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才讓這個問題變得相對簡單。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看著衛星搭乘長徵火箭呼嘯升空,觀禮臺上響起一片歡呼聲、喝彩聲。

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歡呼與高歌!為了這一刻,北鬥人付出了太多,中國付出了太多。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國北鬥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

回望中國北鬥發展之路,並不是只有這一刻值得銘記!

從「一顆星」到「滿天星」,在這中間,是一個又一個由決心與勇氣、創新與高效連綴而成的高光時刻,是一段恢宏磅礴的「中國星座」建造史,是一個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雙星定位,「人才星座」輝映北鬥星座

「點火!」「起飛!」

頃刻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300噸重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託舉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

僅僅50天之後,我國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

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一段歷史,回首再看時,往往對它的認知會更加客觀與清晰。

1994年,當北鬥一號系統工作啟動建設時,美國的GPS已在一年前完成了24顆衛星的在軌組網;蘇聯的「格洛納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也在1993年正式啟用。很明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起步已經落後於歐美。

從零起步,6年時間,「北鬥」問天,速度驚人。

這一輝煌成果的背後,凝聚著太多中國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們埋首攻關;多少次跌倒失敗,他們振臂重來。

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國先有了地面上的「人才星座」,中國自主導航系統建設才迎來一場又一場「及時雨」,並最終有了太空中的北鬥星座。

拂去歲月的塵埃,人們會發現,北鬥研製進程中有很多重要節點值得回味,這些節點的出現通常與一些人息息相關。

在1983年,以「863」計劃的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創造性地提出「雙星定位」理論,即僅用兩顆地球同步定點衛星,就可以覆蓋很大區域,對地面目標和海上移動物體進行定位導航,且有通信功能。

不了解當時歷史背景的人,可能無法體會這一理論的重大意義。

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中國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啟動北鬥系統建設。

20世紀90年代,中國科學家們深刻認識到,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刻不容緩。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時代背景下,「雙星定位」理論的提出與成功實踐,蹚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研製之路。

對北鬥系統的建設發展來說,能夠花小錢、辦大事的「雙星定位」理論不啻於一場「及時雨」。

從理論到上天運行,北鬥一號系統建設有多難?參加過攻關的工程師們有個形象的比喻:「簡直比登天還難。」

然而,這比登天還難的工程,在中國科研人員的手中如期實現。在國家規劃的框架下,每位科研人員把自己變成了「天梯」的一根根橫木,託舉起第一代北鬥系統。

時任北鬥導航衛星總體設計師、現任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這樣說:「時代選擇了我,責任選擇了我,所以我決不能怠慢,必須玩命幹。」

這不單單是謝軍一個人的心聲,更是參與北鬥系統研發任務所有科研人員的拼搏狀態。

迎頭追趕,北鬥二號見證創新密集能量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2007年4月14日至2012年10月25日,短短5年多時間,中國航天人將16顆北鬥衛星「掛」在太空中。由此,中國北鬥發展歷程中又豎起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閃光裡程碑——北鬥二號系統建成。

2012年10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系統定位精度由平面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由0.4米/秒提高到0.2米/秒。

5年多時間,北鬥系統實現了從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跨越,且繼承了北鬥一號系統的短報文通信功能「獨門絕技」。

衛星密集發射、系統快速建成的背後,是相關技術上的密集自主創新和系統功能上的不斷迭代升級。每一個重大節點的跨越,中間都曾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

北鬥系統啟動建設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直面國外技術封鎖等嚴峻局面。

人們不會忘記,面對這一局面,身為北鬥導航頻率設計和國際協調首席專家的譚述森院士,創造性提出衛星導航信號兼容性評估準則,證明了北鬥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頻率重疊時互不影響,贏得頻率共用的「世界共識」,為國家爭取到寶貴的頻率資源。

人們也不會忘記,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測控技術部研究員李恆年所帶團隊主動領銜「多星共位控制技術」和「雙星共位地面控制實施方案及預警分析」兩項重大課題研究,成功解決了雙星非同步控制的安全隔離和互不幹擾問題……

在北鬥二號系統建設過程中,這種自主創新密集呈現,展現出令世人驚嘆的巨大能量。

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一條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被北鬥工程建設者靠著自主創新踏平坎坷,成為大道,不斷向著夢想的實現延伸。

2007年4月,我國北鬥二號首顆試驗衛星入軌後,遭遇大功率複雜電磁幹擾。如果幹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即將組網的10多顆衛星,發射計劃將無限期推遲,而已發射的衛星也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有多少次失敗,就有多少次站起。一個月後問題得到解決。

王飛雪團隊拿出了具有超強抗幹擾能力的衛星載荷,將我國北鬥衛星抗幹擾能力整整提高了1000倍。

在此前後,王飛雪團隊還破解了體制、編碼等一系列核心難題,攻克了衛星導航領域的數十項關鍵技術。

他們設想著把自己變成了天上的星星,思想的電波不停地在星地之間交換,努力捕捉創新的靈光,尋找前進的目標和方向。

突破!突破!在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上的突破,讓我國北鬥科研團隊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

創新!創新!一連串事半功倍的實踐,讓「自主創新」成為北鬥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抱世界,向著夢想繼續奔跑

一個民族的智慧,一個國家的創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標誌性的成果來證明。這些成果,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毫無疑問,北鬥系統已成為中國最閃亮的國家「名片」之一。

隨著2018年11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鬥導航衛星,我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同年12月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冉承其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已完成建設,於當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至此,北鬥系統開始真正具備全球視野。世界在衛星導航應用領域也多了一個選擇——中國的北鬥。

全球視野,來自全球胸懷。

回顧北鬥系統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從我國開始自行研製國產衛星導航系統那天起,就把目光投向了全球。

第一步,北鬥一號系統,於2000年建成;第二步,北鬥二號系統,於2004年啟動,2012年建成;第三步,覆蓋全球、高精度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建成。

如今,經過幾代工程建設者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鬥系統走完了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用40年才走完的建設發展歷程——

首創3種不同軌道構成的混合星座,以及獨具特色的短報文通信和星間鏈路,實現了星星互聯、星地互聯;系統集定位導航授時、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等功能於一體。

在此過程中,北鬥人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

在2019年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冉承其這樣說:多年來,中國積極推進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並履行國際義務,舉辦兩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大會,主動承擔聯合國衛星導航教育培訓,深度參與國際民航、國際海事、移動通信、國際電工等國際組織的相關衛星導航標準制定,讓北鬥系統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簡要介紹的背後,是北鬥科研工作者做出的大量工作。

「我們常說,北鬥是『五千萬』工程,調動了千軍萬馬,經歷了千難萬險,付出了千辛萬苦,要走進千家萬戶,將造福千秋萬代。」北鬥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說。

人們可能還記得,2018年9月我國發射的北鬥三號系統第13、14顆組網衛星上,就裝載了國際搜救載荷,開始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就開始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導航服務。

在此之前,北鬥二號系統已開始為東南亞、阿拉伯地區一些國家提供服務,並與俄羅斯籤署《中俄衛星導航晶片聯合設計中心諒解備忘錄》。

絕不因為困難多而降低標準,這是工程建設者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磨鍊出的一股精氣神。他們精益求精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

北鬥三號衛星星載氫原子鐘,每天時鐘誤差小於0.5納秒,累計600萬年誤差1秒,可以連續無縫、不間斷工作,使北鬥系統運行更穩定。

北鬥三號系統的進步何止這一點。

與北鬥二號系統相比,它增加了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能播發更優質的導航信號;在全面兼容北鬥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服務能力大幅提升;衛星設計壽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關鍵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

正因如此,北鬥系統才有了服務世界的水平與底氣。

如今,我國形成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北鬥產業鏈,已在國家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

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北鬥系統正深深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並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這種巨變,也昭示著中國北鬥服務世界的質量標準與廣闊前景。

2035年前,還將建成以北鬥系統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北鬥將以更強的功能、更優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這是中國的承諾,也是北鬥人新的出徵號角。

當人們有意或者無意地享受著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的各種優質服務時,北鬥人又踏上了新的徵程。

未來,北鬥星光將更加璀璨!

版式設計:梁 晨、侯繼超

圖片提供:石 峰

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特點簡介

北鬥一號

2000年,採用「雙星定位」機制的北鬥一號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標誌著我國已自主建成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北鬥一號系統在軌衛星3顆,其中2顆為工作星、1顆為備份星;服務區域限於中國及周邊,定位精度優於20米,除基本定位導航授時功能外,還具備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成為北鬥區別於其它衛星導航系統的鮮明特點。

2007年2月,又發射了第4顆北鬥一號衛星。目前,北鬥一號系統已退役。

北鬥二號

2004年,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啟動。

歷時8年,實現了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等,由14顆組網衛星和32個地面站天地協同組網運行的北鬥二號系統建成,2012年12月起,正式向我國及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北鬥二號系統在兼容北鬥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能力,集精密定位、實時導航、精確授時、位置報告、短報文通信等功能於一體,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50納秒,短報文通信單次可發送120個漢字。

截至目前,15顆北鬥二號衛星在軌提供服務。

北鬥三號

2009年,北鬥三號系統工程啟動。

2017年11月,第一、第二顆組網衛星成功入軌。2020年6月,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系統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星座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

衛星的性能更優、信號兼容性更好,關鍵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衛星設計壽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

採用更高性能的星載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建立星間鏈路支持全星座自主運行,定位精度全球優於10米,亞太地區精度更高,優於5米。

除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外,系統還具備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地基增強等多樣化服務能力。

資料整理:李 想

相關焦點

  • 北鬥閃耀世界!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看著衛星搭乘長徵火箭呼嘯升空,觀禮臺上響起一片歡呼聲、喝彩聲。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歡呼與高歌!為了這一刻,北鬥人付出了太多,中國付出了太多。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國北鬥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
  • 北鬥閃耀 點讚新時代北鬥精神
    北鬥閃耀北鬥系統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為了普及科學知識,堅定科學和文化自信,增強未成年人國防意識,激發愛國主義情感,8月18日上午,臨淮路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以「北鬥閃耀 點讚新時代北鬥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題教育活動。
  • 中國北鬥導航歷程,今天閃耀世界
    羅盤牽星板古人以北鬥星辰為目標由北鬥星辰定位,走向天南地北這些是歷史在前進中北鬥星辰今猶在,導航歸途盡不同,歷史永遠記下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最後一顆組織網衛星在西昌衛星中心發射,看著衛星搭載長徵火箭呼嘯升空,那一刻全國各地一片歡呼聲和喝彩聲,歷史記錄下這一刻,為了今天北鬥人付出太多,中國人付出太多,北鬥三號提前半年完成,讓中國的北鬥之路閃耀世界舞臺,銘記這一光輝時刻
  • 北鬥衛星系統,閃耀天際
    北鬥衛星系統終於全面建成了,我國從此擁有了世界頂級的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的建成,不僅僅能夠造福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而且能夠打破美國在導航技術上的封鎖,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近日,多家外國媒體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做出了評價。具體來說,北鬥衛星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造福人類。
  • 紫金e評:讓新時代北鬥精神更加閃耀
    &nbsp&nbsp&nbsp&nbsp紫金e評:讓新時代北鬥精神更加閃耀&nbsp&nbsp&nbsp&nbsp偉大事業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
  • 航天電子讓「北鬥」星光閃耀
    隨著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過程中,從工程建設到穩定運行,從推廣應用到國際合作,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全方位深度參與,研製生產的航天電子技術和產品讓「北鬥」這張國家名片星光閃耀。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解放軍報記者 王社興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看著衛星搭乘長徵火箭呼嘯升空,觀禮臺上響起一片歡呼聲、喝彩聲。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歡呼與高歌!為了這一刻,北鬥人付出了太多,中國付出了太多。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國北鬥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看著衛星搭乘長徵火箭呼嘯升空,觀禮臺上響起一片歡呼聲、喝彩聲。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歡呼與高歌!為了這一刻,北鬥人付出了太多,中國付出了太多。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國北鬥開始以全新姿態閃耀世界。
  • 北鬥閃耀!
    離北極星最近的,是北鬥七星,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北鬥地位非常高。歲月流逝,鬥轉星移,星河璀璨。2020年7月31日,以北鬥命名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手機、智能手錶、車載導航等設備均內置了可以接收北鬥信號的晶片。
  • 「集智高新區 北鬥系中原」讓北鬥之光閃耀鄭州高新區
    為慶祝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響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創中國」號召,促進高新區北鬥產業集聚,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鄭州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於8月31日08:30-18:00,在鄭州高新區西美大廈舉辦「集智高新區 北鬥系中原」系列主題活動。
  • 北鬥閃耀河北智慧 開啟未來無限可能
    長城網訊(記者 李代姣 趙曉慧 武佩劍 祖迪 祝雪娟)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今後,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人們都能享受北鬥衛星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可以預見,未來,北鬥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
  • 北鬥閃耀 澤沐八方
    採用北鬥航標遙測遙控裝置的一艘大型燈船投放在珠江口擔杆水道。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 攝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北鬥系統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運控、星間鏈路、應用驗證等七大系統組成,是跨部門、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複雜系統工程。為如期「交卷」,2017年11月到2020年6月,我國成功發射30顆北鬥三號組網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星,成功率100%,以月均1顆星的速度,創造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發射新紀錄。
  • 北鬥七星閃耀夜空
    今天,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在舉國歡慶之時,我們也可以在夜空中看到真正的北鬥七星。圖為北鬥七星升起在四川峨眉金頂上空。攝影:戴建峰北鬥七星屬於大熊座,距離我們78到124光年。通過北鬥七星的天樞、天璇兩顆星,延長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攝影:戴建峰北鬥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這個季節,日落後鬥柄正指向南方,表示現在正是炎熱的夏季。
  • 披荊斬棘,閃耀星河——北鬥的"成長史"
    世間萬物都在時間和空間中永恆交替,&34;是在時間維度上的空間延展行為,它的產生引出了一個哲學問題&34;我們都在時間和空間中變化,對於導航,從GPS開始就是我們最熟悉存在,而今天,一個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北鬥,乘風破浪而來。2020年6月23日,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成功發射,這是北鬥的一個&34;。北鬥在時光的洗鍊,時代的鏗鏘中不斷更新對世界、對時空提問的能力。
  • 北鬥閃耀,背後的上市公司們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北鬥地位非常高。2020年7月31日,以北鬥命名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目前國內的絕大多數手機、智能手錶、車載導航等設備均內置了可以接收北鬥信號的晶片。北鬥工程自1994年啟動,2000年完成北鬥一號系統建設,2012年完成北鬥二號系統建設。
  • 中國北鬥再傳捷報,一舉拿下3個世界第一,與137國籤訂合作協議
    北鬥導航是我國獨立研發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自面世以來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次一舉拿下3個世界第一,更是凸顯出了北鬥的閃耀。當今世界現存的4種衛星導航系統各有千秋,分別是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以及中國北鬥。
  • 北鬥衛星規模已超美國GPS!他玩命16年,讓北鬥閃耀全球!
    《日本經濟新聞》也報導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35顆衛星在規模上趕超31顆衛星的GPS,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衛星導航系統。報導還稱:在巴基斯坦北鬥衛星被用於軍事系統,突尼西亞則用於無人駕駛,包括中東在內已有超過30個國家實際使用北鬥系統。如果北鬥成為這些國家的衛星定位標準,中國將在推行新技術和新產品方面佔據優勢。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
    北鬥二號系統在兼容北鬥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 2020年,將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2009年,啟動北鬥三號系統建設; 2020年將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鬥三號系統。
  • 中國北鬥三步走向太空,vivo兩步走向世界
    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武漢封城、美股熔斷、高考延期、奧運會延期......但是,相比這幾次歷史見證,北鬥收官之星的成功發射,才是國人最為激動、喜悅和自豪的。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 仰望星空 北鬥閃耀——崔坤軍先生詩作賞析
    北 鬥北鬥五五升太空環視地球眼睛明導航精度不讓誰整體功能她稱雄撫今追昔幾十載艱辛付出眾精英核心晶片攻難關三星統籌唯我能民用軍工皆服務世界民生求大同洲洋導航定位準各種產業皆賦能——崔坤軍先生作於2020年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之日幾代人不斷求索的夢,衝向那片壯麗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