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記不起來自己用過的顯示器的支架都長啥樣了。
畢竟從宏碁 X34P、明基 PD2720U、PD3220U 以及宏夏 HX320S 這樣一路換過來,我都沒有將標配的支架從包裝盒裡拿出來,而是選擇將顯示器裝在自己買的 Ollin 顯示器掛臂上,這也是本文的主角。
(Ollin 顯示器掛臂是 Colebrook Bosson Saunders 旗下產品,該公司是創建於 1990 年,是人體工學辦公室設備的國際設計和製造公司,總部設立於倫敦。於 2005 年被 Herman Miller 收購。)
不過別著急問值不值得買,我們慢慢來,先得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你為什麼需要額外選購顯示器掛臂?必須得強調的,那就是顯示器所標配得支架用起來是沒毛病的,所以更換顯示器掛臂的主要原因,其實都是追求更好的使用體驗。
那麼更好的使用體驗是什麼,我簡單概括是以下幾點:1.更充裕的桌面空間、2.更靈活的使用方式。
這還只是傳統設計的顯示器,(通常底座是矩形的),要知道現在很熱門的遊戲顯示器,不僅是屏幕尺寸更大需要有更好的支撐,還會在支架上做點花樣,使得支架呈現為「V」形,這就要佔據更大的桌面空間,更是進一步侵佔鍵盤滑鼠的放置可能。再想想相當部分人的桌面進深通常在 60cm 左右,可以說桌面一半都用來給顯示器了。
所以顯示器掛臂的第一個好處,就是不會再佔據如此大的桌面空間。以三星 Space 顯示器所給出的官方圖示和數據來看,從傳統的顯示器底座改為顯示器掛臂後,桌面可使用空間就提升了 40%,死角更是減少 94%,可以說是重新拿回了桌面的控制權。
接著是靈活的使用方式,這要說起來得有點想像力了。
還是因為需要穩固得原因,所以顯示器底座都會有配重塊,也使得顯示器的擺放位置以及可調整空間是較為固定的。最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顯示器的最佳可視角度都是基於使用者正襟危坐地狀態,所以社畜如我上班的時候用就沒啥毛病。
可要是疲憊了想要半躺在椅子上時,就只能夠側看顯示器,很是影響觀感。如果要讓工位相鄰的同事指點迷津,因為顯示器較為固定的擺放位置和不方便的角度轉動,也只能夠讓同事過來工位看。那麼使用顯示器掛臂,就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還是以三星 Space 顯示器的官方圖示來說明,(畢竟三星做的圖片都挺不錯的,很適合用來說明情況)。能夠看到動圖裡的顯示器可以方便地進行前後推動,以適應不同的是使用方式。靜態圖片則是正襟危坐與半躺狀態,均可方便調整顯示器以獲得舒適的視覺觀感,自然都會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會有更開闊的桌面空間,可以有更靈活的使用方式,這是我在使用顯示器掛臂的最大感觸。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促使我自購併且在家裡以及工作室的兩臺顯示器都用上顯示器掛臂,而不是標配的支架。更是進一步讓 ZAEKE 知客工作室的編輯們都用上顯示器掛臂,只要顯示器有標準 VESA 接口都換了,沒就沒辦法。
畢竟顯示器掛臂實在是沒啥價格門檻,百來元定價就能夠買到,300 塊錢更是可以買到雙屏用顯示器掛臂,並且同樣可以讓你體驗到開闊的桌面空間和靈活的使用方式,實在是令人舒適。實際效果顯著,編輯們都挺開心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閒置在 ZAEKE 知客工作室倉庫裡的顯示器掛臂是越來越多了......都堆成一箱了。
那麼問題來了,咋就不用了呢?我必須得強調,百元得顯示器掛臂是可以用的,不滿足是因為對性能有更高要求,對使用體驗有更強烈需求。是的,顯示器掛臂也是有性能指標的。以 ZAEKE 知客經常購置的某款百元級顯示器掛臂為你,其標稱支持 13~30 寸顯示器,承重範圍為 2~6.5kg,這用在大部分 24、27 英寸顯示器是沒毛病的。
可是實際使用就是另一碼事的,以不含底座的重量為 5.7kg 的明基 PD2770U 為例,雖然在承重範圍內,可是每次調整角度後都會緩緩低頭,相當影響使用。(這和顯示器掛臂的工作原理其實是直接關係,不過在這裡就不展開,類似價位基本採用氣彈簧)
更不用說有錢的編輯們還有 6.76kg 的宏碁 X34p、7.7kg 的 LG 32WK95U、7.9Kg 的明基 PD3220U 以及 8.5kg 的宏夏 HX320S。
所以更強的承重能力就是定位定價更高的顯示器掛臂的自我修養,今天的主角也就是 Ollin 的最大承重能力就達到 9.07kg,相比起那款百元級顯示器掛臂有著 50% 的性能提升,當然定價的提升就更明顯了。
自然也能夠應付我剛剛說到的幾款重量級選手,配圖就是兩臺明基 PD2770U,在調整到合適的力度後,也不會出現緩慢低頭的情況。ZAEKE 知客工作室裡還有兩個 Ollin 長期搭配 LG 32WK95U 與宏夏 HX320S,即便是設置成仰角也不會出現緩慢低頭的情況。
就這?當然不是。
定位定價更高的顯示器掛臂必然有更好的性能也就是更強的承重能力,可是更關鍵的也是更應該強調的,其實是使用體驗。這也可以說是 Ollin 定價一點都不便宜,達到千元級別,我依然覺得很划算的原因。並且自己還掏錢買了兩個,可以說明真的很香。
當然顯示器掛臂的使用體驗說起來很簡單,也就是安裝和調校過程,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白了。
可是這安裝過程實際操作一遍,高下立判。比如說 ZAEKE 知客購置的百元級顯示器掛臂都是一體式設計,在安裝過程中往往需要同事協助才能夠更好地安裝。
Ollin 則是將底座、掛臂以及 VESA 扣具這三個部分分離開來,使得每一個步驟都可以獨立完成安裝和調校,所以一個人就可以輕鬆安裝。並且這每一步都相當有意思,雖然說起來都挺簡單的。
首先是底座。從上圖可以看出,百元級顯示器掛臂(左)為了使用儘可能厚的桌子,頂針也就較長,並且頂針往往採用一層橡膠材質做防滑,固定的時候就要自己手動旋轉這個頂針,要擰到固定還挺累人的。並且在長時間使用後,就會出現底座自身帶動掛臂歪斜,進而導致顯示器的角度固定。
Ollin 的底座與桌面的固定方式從原理上來說和百元級顯示器掛臂們相同,可其所採用的是大面積防滑橡膠材質與短頂針夾著桌子的形式。一方面是通過配套的工具,可以很輕鬆地擰緊。另一方面則是這樣的方案能夠確保長時間固定後依然穩固,不會出現歪斜。
掛臂與 VESA 扣具的安裝就更簡單了。其中掛臂與底座直接通過對應的孔位放置即可。VESA 扣具也只需要通過螺絲安裝在顯示器的對應位置,然後雙手抬著對準位置一放,即可完整安裝。注意我這個「放」字,真就放進去就行了,相當便捷。你看我這麼能寫,這段話也編不了太長,因為實在是太簡單了點。
最後要做的,那就是通過配套的工具進行掛臂力度調節即可。Ollin 的最大承重力是 9.07kg,所以其掛臂共有 0~9 級,對應相對應的重量。個人建議是在安裝前就調整至相對應區間,可以確保 VESA 扣具與掛臂安裝後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力,此時再進行掛臂的力度調節,以獲得更適合的支撐力。
拆卸的過程也就是安裝的逆向操作,沒啥好特別好說的。可是拆卸過程更容易感受到 Ollin 採用分體設計的好處。
比如說 VESA 扣具是和顯示器安裝在一起的,按下卡扣後再將顯示器平放再桌面拆卸螺絲即可。要是換成百元級的顯示器掛臂,可就要有個同事扶著顯示器,然後再去拆卸螺絲,要不然一個人兩隻手可就有得忙了。
Ollin 的掛臂與底座的分體設計同樣有好處,畢竟安裝簡單,拆卸同樣只需要一拔就可以將掛臂取出。相比起百元級顯示器掛臂的一體式設計,在拆卸時一隻手去擰松頂針,更是一隻手扶著掛臂,要不然「咚」地一聲可就砸在桌面了。
在細節方面,Ollin 與顯示器掛臂們都相同,都有提供線材收納設計。雖然說沒有最為簡潔明了的館內走線或者是遮羞蓋設計,可是好好收納一番,還是有不錯的觀感的。
說到這裡也就是總結環節了,是的,Ollin 有著更強的承重能力,能夠輕鬆應對現在越來越頻繁出現的 32 寸甚至更大的顯示器,諸如帶魚屏、HDR1000 等重量級選手也不在話下。更值得關注也是加分的,自然是著重強調的安裝/拆卸過程,Ollin 的分體式設計與配套工具設計可以在很大程度減輕勞動力,更是讓人心情愉悅。
當然上文中多次強調,那就是百元級的顯示器掛臂絕對是能夠用的,可是Ollin 有著更好的性能,更能夠提供優秀的使用體驗,畢竟氪金肯定會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