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撞到頭有這些反應,說明寶寶腦震蕩了?這些情況家長必須知道

2020-12-04 父母世界Parents

撞頭有時只是意味著寶寶哭上一陣兒,有時卻意味著流血不止,到醫院縫針,甚至出現腦震蕩等嚴重後果。當寶寶撞頭時,媽媽需要儘量鎮定,並按照Parents的指導迅速採取正確的行動!

專家支持/王雷(北京新世紀兒童醫院急門診主任)

3歲的可可下樓梯時不小心滑倒,頭撞在臺階上,撞出了一個大口子,流了很多血,還到醫院縫了三針。講起可可撞頭的經歷,可可媽媽依然心有餘悸;「撞頭還不像摔了胳膊和腿,僅僅是外傷。可可撞頭後,我一直擔心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會不會影響智力,縫合的傷口會不會留疤。現在2個月過去了,可可沒有表現任何異常,而且頭上的傷口也基本看不出來了,我才慢慢放下心來。」

一個小故事帶出了所有媽媽的擔心。同時專家也提醒各位媽媽,要警惕寶寶的頭部外傷。最新調查顯示,由摔跤導致的非致命外傷率在各個年齡段的寶寶中排在首位,而在9歲以下兒童中,頭部外傷則是所有外傷中發生率最高的。4歲以下寶寶發生頭部外傷的風險更高,加之頭部外傷有時確實不僅僅是傷筋動骨、擦破皮那麼簡單,可能會引發腦震蕩等嚴重問題。為什麼寶寶發生頭部外傷的機率這麼高?怎樣判斷寶寶是否腦震蕩?正確的頭部外傷的緊急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為什麼寶寶容易撞頭

小寶寶頭部佔整個身體比例較大,也就我們常說的「頭重腳輕」。而且寶寶肢體的運動能力還不夠完善,容易摔跤。在樓梯、浴室、遊戲間等地點都容易發生撞頭的危險。年齡稍大一點的寶寶,戶外活動機會增加,容易在攀爬、騎車、玩輪滑時出現撞頭的危險。幼兒園集體活動時,也容易因為小朋友之間的相互衝撞撞傷頭。

正因為如此,日常照顧寶寶時,父母應該做好正確的預防,儘量避免寶寶發生頭部外傷。

撞頭後怎麼辦?

首先,你需要了解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哭是好事情:撞到頭後如果寶寶大聲哭鬧,至少說明寶寶還有意識,起碼不會有致命的危險。如果寶寶哭過之後沒有其他異常表現,沒有外傷,或者外傷也不嚴重,可以暫時在家觀察。出血要鎮定:頭部外傷往往伴隨著血流滿面的景象,著實嚇人。這是由於寶寶的頭皮和面部血管比較豐富,外傷時很容易大量出血。實際的傷情很可能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嚴重。因此,寶寶撞傷頭,血流滿面時,媽媽一定要保持鎮定,仔細檢查寶寶的傷口和一般情況,及時採取止血措施。流血量不是很大時,可以清洗傷口,用創可貼止血包紮後在家觀察。出血多時,可用乾淨的紗布按壓在傷口上5~10分鐘止血,並及時帶寶寶到醫院由醫生處理。讓寶寶保持清醒:在送寶寶去醫院的途中,媽媽一定要盡力保持寶寶清醒,很多時候,寶寶因為哭累了等原因也會睡著,但是這將會給醫生診斷造成困難,因為醫生將難以判斷寶寶是正常的睡著了,還是因為腦震蕩等原因引起的昏睡。懷疑腦震蕩就掛腦外科:如果寶寶撞頭後沒有明顯異常表現,媽媽只是出於擔心希望帶寶寶到醫院排查,可以去平時就診的兒科。如果寶寶出現了意識喪失、嘔吐、昏睡等疑似腦震蕩的表現,就最好直接去腦外科就診,以便得到更及時和全面的檢查和診斷。受傷經過要記清:寶寶什麼時候受傷的?從多高的地方摔下?撞到了哪裡?受傷後的表現?昏睡了多長時間?這些細節都可能幫助醫生更準確的判斷寶寶的傷情。媽媽一定要儘量保持鎮定,認真記錄和記憶,以便給醫生提供更準確的信息。就醫途中不要給寶寶進食進水:如果寶寶頭部傷口較大,可能需要進行麻醉縫合,而麻醉需要在寶寶禁食禁水6小時後進行。如果寶寶在就醫途中吃東西或喝水,就有可能因此延誤治療時間。

警惕腦震蕩信號

在撞頭後的第一時間,以及撞頭後一星期左右,媽媽需要持續重點關注寶寶有沒有出現以下症狀。如果出現一個或多個症狀,可能提示有腦震蕩的可能,一定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預防頭部外傷的小策略

寶寶學走和學爬時,最好有成人貼身看護。做好周邊安全隱患的排查,採取安裝安全桌角等安全防護措施。寶寶騎自行車、玩輪滑、滑板、水冰、滑雪時一定要佩戴安全頭盔。室內樓梯一定要安裝樓梯護欄。教會寶寶正確上下樓梯的方法,在樓梯上不能打鬧,不能跑著或跳著上下樓梯。浴室內要鋪上防滑墊。在寶寶的床上加護欄,以免寶寶睡覺時從床上掉下來。嬰兒床的圍欄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和身高做適當調整,防止寶寶從嬰兒床裡掉下來。

撞頭後的居家護理

腦震蕩護理要點對於懷疑或被確診為腦震蕩的寶寶,在康復初期,一定不要進行任何動腦子的活動。即使是玩手機或電腦遊戲也不建議。還要嚴格禁止翻跟頭、倒立、攀爬、跑跳等劇烈運動。儘量在家靜養,不要去幼兒園或上學。並遵照醫囑,按時到醫院進行複查。

頭部外傷的護理要點保持傷口清潔,按醫囑給寶寶換藥,最好等傷口癒合後再給寶寶洗澡。保持枕套、被褥、帽子等可能接觸傷口的物品清潔,以免引起傷口感染。

警惕二次傷害綜合症研究表明,寶寶如果在第一次頭部外傷尚未痊癒的時候,再次撞傷頭,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持久的更為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致命的傷害。因此,在頭部外傷康復期間,更要注意寶寶的安全,避免危險再次發生。

Tips:關注運動造成的腦震蕩美國《兒科》(Pediatrics)雜誌最新調查顯示,在8~13歲兒童中,因為運動導致腦震蕩的人數在10年間翻了一番。1997年全年美國因為運動導致腦震蕩而就診的8~13歲孩子約為3800人。而2007年人數則激增至7800左右。可見寶寶的運動安全需要引起父母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發現寶寶撞到頭,父母第一時間應該觀察會不會是腦震蕩
    小孩子的囟門還沒有閉合,如果不小心撞到頭,撞出腦震蕩怎麼辦?對於學步期的寶寶來說,很容易因為肢體不協調的原因而摔倒磕傷頭部,頭部受創嚴重會導致腦震蕩,需要及時就醫。因此父母發現寶寶撞到頭的時候,應該學會分辨寶寶有沒有可能是腦震蕩的情況。
  • 孩子跌倒撞到頭,要不要馬上去醫院?3個問題告訴你答案
    前幾天和閨蜜聊天,她憂心忡忡地和我說,晚上睡覺的時候,4個月大的寶寶從床上摔下去了,疼得哇哇大哭。她好擔心,寶寶會不會因此得腦震蕩什麼的。我問了她3個問題,她都回答我「沒有」。我就勸她別擔心了,寶寶肯定沒什麼事兒。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從高處跌落,特別是撞到頭後,第一時間該如何處理?又是哪3個問題能幫我們判斷,孩子摔的嚴不嚴重呢?
  • 撞到頭怎麼判斷腦震蕩?腦震蕩後有這些表現,嚴重可影響智力!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不小心磕磕碰碰,有時會不小心撞到柜子,或者起身時碰到桌子角,尤其是當我們的頭不小心被碰到,大家會開玩笑調侃一句:完了完了,要腦震蕩了。磕碰在所難免,尤其是頭部這麼重要的地方,如果受了傷,撞到了,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腦震蕩了呢?
  • 輕微腦震蕩有什麼症狀
    輕微腦震蕩有什麼症狀 【導讀】輕微腦震蕩其實已經是很幸運的了,至少沒有嚴重影響到自己的腦部組織,但如果恢復的不好,也會引起一些後遺症。而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忽略了輕微腦震蕩,不知道怎麼區分自己到底是不是輕微腦震蕩,那麼一起來了解一下輕微腦震蕩有什麼症狀吧。
  • 寶寶囟門閉合過早過晚都是問題,這些異常家長要注意
    寶寶大腦組織的發育和顱骨有密切的關係,若寶寶前囟門閉合的過晚,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家長要看下寶寶頭圍生長是否正常,寶寶是否缺乏維生素D等。通常情況下若寶寶2歲以後,前囟門還沒閉合,多數是由於佝僂病、呆小病造成的,也有少數是腦積水或其他原因導致。
  • 奚夢瑤安撫長牙寶寶有妙招:做好這些寶寶舒服又安全!
    那寶寶什麼時候開始長牙?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呢?大多數寶寶會在4—7個月大的時候長出人生中的第一顆牙,出牙較早的寶寶會在4—6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出牙較晚的寶寶可能要等到1歲或以上。只要寶寶活潑愛玩精神好,愛吃愛喝長體重,晚點長牙不用過於擔心,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 寶寶有類似表現,說明寶寶發育非常好,快來看看你家寶寶中了沒
    作為家長,心心念念的都是寶寶的成長發育了,體重輕了憂心,身高跟不上也發愁,運動發育落後擔心出異常。那麼寶寶有哪些表現,說明寶寶發育非常好呢?除此之外,猛長期還表現為,奶量大增,吃完不久又想吃,如果不滿足寶寶的需求,心情就很容易煩躁,而且還很粘人。家長看到寶寶這樣子,以為出現異常了,其實恰好相反,說明寶寶正在長身體, 人家發育正好著呢!
  • 寶寶會不會摔出腦震蕩,留意5大現象!
    會不會摔出個腦震蕩?聽到「咚」一聲,很多寶媽的第一反應是:一個健步衝上去,心疼地抱起哇哇大哭的寶寶......馬上清醒大哭,安撫後又跟沒事兒人一樣去玩了,說明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墜床後的48小時,是寶寶的危險期,一定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主要觀察寶寶是否有:1. 神志不清(叫名字沒反應)2. 嗜睡(怎麼叫都不醒)3.
  • 3歲前,寶寶能有這些動作,說明孩子腦發育完全合格
    寶寶出生後,除了寶寶的健康以外,家長最為關注的就是孩子的智力發育問題。而影響著孩子的腦力發育以及智力的關鍵因素就是腦神經的發育,當寶寶3個月到3歲的時候,小腦就逐漸發育成熟,此時孩子的智力也基本奠定了。想知道自家孩子的腦神經發育是否合格,關鍵還是要看寶寶在不同月齡,能否做出以下這些動作。
  • 家有寶寶的,趕緊扔了這些藥!
    由於感冒病毒在秋冬季節分布的會更加廣泛,所以對於感冒,許多寶寶常常躲得了春夏,躲不了秋冬 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燒……家長只要看見寶寶出現感冒的跡象,就著急忙慌地餵寶寶吃感冒藥,試圖將感冒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可是各位寶媽奶爸們知道嗎?
  • 寶寶睡覺時必須要穿襪子嗎?答案可能和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
    寶寶睡覺時必須要穿襪子嗎?答案可能和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照料過新生孩子的家長們都知道,照顧一個寶寶的確是一件很耗神,很耗力的事情。寶寶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由自己一手操辦,而寶寶生活是完全沒有一點點的自理能力的。對於這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寶寶,我們需要照顧的細無巨細。
  • 新出生的寶寶會出現吐泡泡的情況,家長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相信有很多家長會發現,有些寶寶會出現口吐泡泡的情況。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寶寶出生3個月之後才出現。有些父母會認為寶寶是在「自娛自樂」;有些家長會把寶寶當成天氣預報,吐泡泡說明天要下雨;還有一些家長則比較小心,懷疑寶寶可能生病,患上了肺炎。同事小劉兒子剛滿4個月,由於生活壓力大,每個月需要還房貸、車貸等。所以孩子在3個月之後,都是由婆婆幫忙照顧,自己則上班賺錢。
  • 保護寶寶的免疫力,這些知識你一定得知道!
    疫苗保留了病原體身上的抗原特徵,接種疫苗後,免疫系統不僅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來做出反應,還能夠「記住」這些特徵,這樣,當碰到帶有這種抗原的真正的病原體入侵時,就能非常快地對它採取行動。 3 健康的腸道菌群 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小寶寶來說,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對於維持人體的健康狀態和調節免疫系統功能都是非常有益的。
  • 寶寶打嗝總不停!多半是因為這些原因,家長們趕快替他收好!
    所以,家長在給寶寶餵食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能等到寶寶餓的哭泣才去餵食,這樣寶寶必然會吃得很著急,難免導致打嗝。家長要記住寶寶餵養規律,了解他多長時間會餓,然後按照時間來餵食,讓寶寶能夠慢慢進食,以減少被嗆住、打嗝的機率。
  • 據調查:如果寶寶有這7種特徵,說明他的天賦很高,家長別埋沒了
    每個寶寶身上都有閃光點,這些閃光點被稱為天賦,那些粗心的爸媽們可要注意了,千萬不要把寶寶的天賦埋沒了!1、寶寶具有較好的語言天賦表現。在語言表達方面,每個寶寶之間都存在差異,具有語言天賦的寶寶在背詩和讀有韻律的句子時,表現得都很出色,當你說話時用錯詞時他還會給你糾正,而且還能講很精彩的故事,這就是很好的語言天賦,家長一定要注意。2、寶寶具有很好音樂天賦表現。
  • 四個月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媽媽此時要當心寶寶這些異常
    大人給他遞玩具也不知道抓,好像手不能用力一樣。我一直很擔心,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正常現象嗎?」可以說,自從寶寶出生後,每個媽媽都是福爾摩斯附體,寶寶的一點異常都逃不過媽媽的眼睛,這位寶媽就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觀察出了孩子的異常。媽媽應該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一般都是拳頭緊握,這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屬於正常現象,這被稱為寶寶先天的「握持反射。」
  • 寶寶發燒莫慌,這些物理降溫方法用起來!
    兒童發燒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正確地進行物理降溫確實有助於孩子退燒,但如果方法不得當,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可能致使孩子身體情況變得更糟糕。下面這些物理降溫方式要麼具有比較大的爭議,要麼實施起來有諸多限制條件,家長們注意避雷!△ 給孩子枕冰枕給發燒的孩子枕冰枕,是很多家長都會採用的方法。
  • 知道這四點,讓寶寶有個好記性
    孩子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記憶的過程,因此好記性是培養寶寶學習能力的基礎。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得到一個好記性的寶寶的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記憶的本質和寶寶記憶發育的規律,這樣才能通過有的放矢的培養,更好地提高寶寶的記憶力。
  • 寶寶因家長的這些「小舉動」患上中耳炎,許多媽媽都中招!
    經過檢查,醫生發現媛媛中耳鼓室內有積液,影響聽力,是典型的雙耳分泌性中耳炎。經過精心治療,媛媛恢復了聽力。聽力下降:寶寶對聲音的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中耳炎不一定會流膿哦!很多人也包括知識小編都會認為,耳朵有炎症就會流膿。但事實上,流膿不是中耳炎症的必要表現。不少孩子沒有耳痛或輕微耳痛,也無耳道流膿的症狀,所以患病初期常被忽視。
  • 寶寶玩英語怎麼樣?這些「看起來便宜」的課,都有哪些坑?
    寶寶玩英語上課情況寶寶玩英語的系統課具體上課流程是怎麼樣的呢?魚sir將其列在下面。從魚sir試聽的課程情況來看,寶寶玩英語的課程頁面以卡通人物和畫面為主,動畫頁面和靜態頁面相結合,對孩子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