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研究稱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半島對太陽能設施投入最多 環境受...

2021-01-21 索比光伏網

設施投入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也是受汙染影響導致產能下降最嚴重的地區。

據埃菲社6月26日報導,這一由杜克大學土木工程和環境學教授麥可·伯金領導的研究對受空氣中顆粒汙染的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能力的下降進行了測量。報告稱,儘管空氣中很多汙染來自灰塵,但包括碳離子在內的人為汙染產生的顆粒更小,會導致更大的能量流失,並阻擋更多的光線。

「人為產生的顆粒更小、更具吸附性,因此也更難清除,唯一的解決方法似乎只能是更頻繁地清潔

太陽能板

,但這又會帶來損壞它們的風險。」伯金指出。

從阿拉伯半島、印度北部和中國東部等地區觀測到的結果看,在每月清潔一次太陽能板的情況下,能量流失仍可達17%至25%,如果每兩個月才清潔一次太陽能板,能量流失比例就上升至25%至35%。

研究表明,阿拉伯半島因灰塵流失的太陽能更多,中國和印度則更受人為汙染的影響。

「我們一直都知道這些汙染物對人類健康和氣候變化有害,但現在我們得以證明它們對太陽能也不利,」伯金表示,「這也又一次說明,全世界決策者都應當為減排付出更多努力」。

資料圖:空氣汙染。 新華社記者 程婷婷 攝

【延伸閱讀】外媒:韓國新總統整治空氣汙染 明年暫時關閉10座燃煤電廠

外媒稱,文在寅宣布明年暫時關閉,並在其任期結束前永久關閉十座30年以上的燃煤電廠,以平息民眾對空氣汙染的憤怒。

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16日報導,韓國新任總統將目標對準了韓國令人窒息的汙染問題,下令關閉老舊的燃煤電廠,試圖平息愈演愈烈的公眾憤怒。

文在寅(Moon Jae-in)15日宣布明年暫時關閉國內10座30年以上(含)的燃煤電廠,接著會在其五年任期結束前永久關閉這些燃煤電廠。

此舉出爐之際,這個東亞國家的公民正遭遇著一輪又一輪曠日持久的有毒細粉塵(又名PM2.5的細小顆粒物)困擾。這種細粉塵會深入人的呼吸系統,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

今年到目前為止,韓國當局已發出92次細粉塵警告,超過了去年同期的64次。

急劇上升的汙染水平,引發了公眾日益加劇的恐慌情緒。在上周文在寅當選之前,這個問題成了熱門話題。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Blue House)一名發言人表示:「文在寅總統停止燃煤電廠運營的命令,顯示了他通過將細粉塵問題擺上國家議程、拿出該問題根本解決方案的強烈意志。」

這位發言人還表示,文在寅還下令成立一個細粉塵特別工作組,由他親自掛帥。

韓國許多人將該國遇到的汙染問題歸咎於從中國工業區和荒漠地區飄來的細粉塵。

但是燃煤是另一個關鍵的汙染排放來源,而上屆政府曾承諾要再建20座燃煤電廠,以補充正在運營的59座燃煤電廠。

韓國發電量的大約40%來自燃燒這種化石燃料。

與此同時,在一系列醜聞之後,出於安全方面的擔憂,韓國核電所佔份額已經從2005年的40%降至如今的30%。

文在寅還承諾關閉一系列老舊的核反應堆。這一舉措再加上燃煤電廠的關閉,可能引發對該國發電規劃的質疑。

(2017-05-16 10:58:48)

【延伸閱讀】韓排放標準30年沒修訂 韓媒:政府放任汙染 霧霾來了賴中國

韓媒稱,4月20日是穀雨節氣,雖然韓國南部等地區普遍為陰雨天氣,但韓國的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依然是「差」水平。韓國市民失望地表示,「即使雨過天晴之後也很難看到藍天」。

據韓國《中央日報》4月21日報導,據韓國國立環境科學院空氣品質統合預報中心稱,今年1-3月,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達到近三年來的最差值。上個月,韓國環境部發表分析報告稱,國內可吸入顆粒物的「國外影響」最大達到86%,實際上將中國指定為「罪魁禍首」。之前,韓國環境部一直表示,來自中國的可吸入顆粒物的影響平時為30-50%,在濃度高非常嚴重時為60-80%。

問題在於,韓國並沒有充分的理由將責任歸咎於中國。韓國亞洲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兼環境運動聯合代表張栽然表示,「韓國政府聲稱原因在於中國的依據只有『刮西風時,濃度會逐漸上升』。若以此為由向中國提出抗議,這簡直就是在國際上丟臉」。韓中兩國2014年籤訂《關於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並進行共同研究,但也僅限於確認中國國內的可吸入顆粒物情況。

韓國環境部還未公開研究成果。若想要掌握中國的可吸入顆粒物如何抵達韓國,就需要各種數據。例如,中國工廠的位置、汽車燃料、尾氣和小型餐館的汙染排放係數等數據。中國國內的學者已從數十年前開始研究中國全境的可吸入顆粒物擴散程度並正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但韓國學界的研究卻尚未達到這一水平。而且韓國從未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過韓國出現可吸入顆粒物的原因的相關研究成果。

最近,韓國環境財團代表崔冽(65歲)等七人對韓國和中國政府提起了可吸入顆粒物損害賠償訴訟。對此,中國網友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表示,「韓國聲稱本國的大氣汙染是因為中國,這種說法真荒唐。」專家表示,若沒有可證明中國責任的具體資料或研究成果,即使提起訴訟,未來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韓國國際環境法專家、亞洲大學法學專業研究生院教授蘇秉天表示,「現在我們沒有資料來證明來自中國的可吸入顆粒物程度以及國民健康因此受損到什麼程度,因此不便進行法律應對」。而且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大氣環境工程系教授金信道也表示,「韓國政府曾發布稱可吸入顆粒物的85%來自汽車尾氣,今年稱是因為中國」。他還接著主張稱,「汙染原因不明確,但遭受損失是事實,因此要從實際上進行處理。若韓國政府無法順利進行分析,那麼就要向國內學者們透明公開原始數據,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韓國慶熙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金東述表示,「韓國政府在近20年間只集中於減少汽車尾氣」。此外,擱置了30多年的韓國國內汙染排放規則基準也是個問題。按照現行的規定,工廠等企業排放的「灰塵粒子不得超過500微米」,因此韓國政府正放任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排放。也就是說,因為針對中國的「外部影響論」,韓國政府逐漸疏忽在本國國內改善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排放的問題。

2015年,在韓國255家可吸入顆粒物測定所中,達到環境標準(100毫克/立方米)的只有10.7%。對於灰塵粒子大小的環境基準也是自1983年制定法規以來從未修訂過,而且直到32年後的2015年才追加了細顆粒物基準。美國在1997年便已將可吸入顆粒物囊括至環境基準內。

金東述教授還補充說道,「因學術界的研究活動消極、企業遺忘社會責任以及政府的安逸態度,韓國的空氣品質基礎研究被忽視。韓國要從現在開始尋找中長期的解決方法」。

資料圖片:霧霾籠罩韓國首爾的清溪川 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2017-04-22 00:13:01)

【延伸閱讀】韓國人因霧霾起訴中韓政府索賠 外媒:汙染主要來自韓本土

外媒稱,韓國首爾連日來霧霾籠罩,有韓國人在4月5日針對北京與首爾政府提起了損失賠償訴訟,這是韓國首次出現就可吸入顆粒物汙染問題起訴兩國政府要求賠償損失。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4月6日報導,訴訟的原告是韓國環境基金會代表崔洌(音)和律師安卿在(音)等七人,韓國前任農林部部長金成勛和國會議員助理也參與了訴訟。他們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出訴狀,主張「韓國與中國政府應對蒙受損失的原告每人賠償300萬韓元」。

崔洌等人就此次起訴的目的表示,「此舉是為了找到可吸入顆粒物汙染的確切原因」。他們在訴狀中寫道,「現在大韓民國的可吸入顆粒物汙染已經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但我們卻不知道造成汙染的主要原因」,「作為大韓民國的主人,我們不能對這一問題坐視不管,特此提起訴訟」。訴狀中還針對中國寫道,「訴訟的目的在於找到可吸入顆粒物汙染的確切原因,為兩國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開創亞洲新時代打下基礎,希望中國能就此問題作出詳盡解釋,並拿出相關資料作出說明」。

安卿在介紹了自己的症狀後說,「我的肺活量向來很好,但3月27日登上鳳儀山瞭望臺後,竟突然發生了哮喘症狀」。他還說,「當時霧氣很大,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很高,4月4日我去醫院檢查,醫院診斷是不明原因的哮喘」,並提交了一份寫有「不明原因哮喘」診斷記錄的診斷書。

此前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9日報導,有害煙霧最近已連續數周覆蓋在首爾上空,這座城市現在在每日排名中名列全球三大汙染最嚴重城市之一。

報導稱,有越來越多的擔心認為有毒空氣的根源是在韓國國內,而不像韓國政府所稱的在中國。據估計有毒空氣每年要耗費韓國政府高達90億美元。韓國當局今年已經發布了85次超細粉塵警告,比去年同期41次公告高出了100%以上。這種肉眼不可見的納米顆粒被稱為PM2.5,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

報導稱,許多韓國人指責這些汙染物是從中國飄來的,但專家表示大部分汙染是「國產貨」。首爾市立大學環境工程教授Kim Shin-do表示:「政府一邊將責任推諉給中國,一邊坐視不管。」專家表示應先處理好自己的空氣汙染問題。

報導稱,韓國大部分汙染物來自車輛排放和建築工地或工業場所,電廠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韓國的能源官員還在推動發展更多燃煤電廠。韓國政府現運營53座燃煤電廠,且計劃在未來5年再增加20座。到2025年前將關閉10座老化的電廠。2005年至去年,韓國燃煤電廠產能增長近95%。燃煤發電約佔韓國發電量40%,這種礦物燃料的燃燒是二氧化碳排放和煙霧的來源之。

慶熙大學教授Kim Dong-sul表示:「大多數汙染物來自我們的生活環境,但韓國政府多年來一直怪罪到汽車、中國,甚至烹飪鯖魚頭上。」

資料圖片: 霧霾籠罩韓國首爾的清溪川 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2017-04-06 12:04:25)

【延伸閱讀】英媒稱印度空氣汙染應對不如中國:新德裡汙染爆表

英媒稱,14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印度即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空氣汙染致死人數最多的國家。空氣汙染是世界頭號環境殺手。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4日報導,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HEI)發現,2015年中印兩國均有約110萬人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印度只比中國少1.8萬人。

在印度,家庭使用固體燃料做飯、燃煤發電、焚燒秸稈、工業排放和汽車尾氣等因素相結合,導致該國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位居世界前列。

報導稱,多年來,中國的PM2.5汙染致死人數被認為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但HEI的報告稱,過去十年裡中國的空氣汙染相關死亡人數略有下降,印度的數字卻有所上升,從2005年的約90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略低於110萬人。

從全球範圍來看,2015年空氣汙染導致約420萬人死亡,比十年前增加了7.5%。

在印度,最嚴重的汙染往往出現在該國首都新德裡,這是氣候條件、車輛猛增和周邊重工業共同作用的結果。印度科學和環境中心的研究發現,該市的巴達爾布爾燃煤發電站是全國汙染最嚴重企業之一。去年10月的排燈節慶祝活動也導致新德裡連續數日煙霧繚繞、汙染爆表。

報導稱,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新德裡空氣中的粗顆粒物濃度達到迄今為止世界特大城市的最高值,是北京的兩倍以上。

有專家表示,北京的空氣品質有所改善的部分原因在於,空氣汙染在那裡已被當作危機事件,如果預計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高位,政府可以下令讓車輛限行、學校停課、工廠停工。

但在新德裡,應對措施仍斷斷續續。在去年11月的嚴重霧霾期間,該市當局下令學校停課三天,建築和拆遷停工五天,巴達爾布爾燃煤發電站關閉十天,但沒有再度實施之前曾試行過的車輛單雙號限行,雖然研究發現此舉有助於遏制顆粒物排放量的上升勢頭。

印度婦女在去年11月的嚴重霧霾期間走過德裡賈瑪寺(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半島-中南、印度、阿拉伯半島
    印度半島的面積排名第二,大約為209萬平方公裡,形態呈現三角形向印度洋伸入,東臨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印度和中國,因此受到印度和中國的影響。 在國際上也被稱為印度支那,在學術上在中國有時也稱為印度支那半島或印支半島。 印度支那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與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接壤,東部與中國南海接壤,是東亞大陸和東南亞各島之間的橋梁。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三大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今天,我們以半島的面積來衡量,尋找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三個半島,這三個半島都位於亞洲,它們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三大半島衛星地圖從面積來看,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的面積達到了驚人的322萬平方公裡,形態像一隻巨大的靴子,南臨阿拉伯海,西臨紅海,東臨波斯灣。
  • 問答 |「阿拉伯半島」的範圍有多大?以色列是不是屬於阿拉伯半島國家?
    半島是十分常見的地理事物,一般來說海岸線漫長曲折的地區,半島數量就多,而像非洲那樣海岸線平直的地區,半島數量就比較少。亞洲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三大半島,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其中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 亞洲15個大半島,中國有三個
    中南半島是東南亞的一個半島,因處於中國南方,中國譯為中南半島。古代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影響。中南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中國海,屬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為東亞大陸與群島之間的橋梁。面積206.5萬平方千米。 6、馬來半島
  • 異國的半島風情何處尋
    東瀕阿拉伯海,北臨亞丁灣,頂端為瓜達富伊角,位於亞、非兩大洲交界處,索馬利亞半島呈三角形向東北突出,因其形狀如犀牛的角,人們就稱它為「非洲之角」。索馬利亞是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間海上航道要衝,從波斯灣開出的油輪、經馬六甲海峽開來的貨輪,都要經過這個門戶才能進入紅海、地中海,因此有「紅海的門閂」之稱。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有很多半島,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有些半島為一國獨有或為大部為一國所有,比如俄羅斯獨自擁有堪察加半島,加拿大獨自擁有拉布拉多半島等。
  • 世界十大半島,誰戰略價值更大?
    1、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中東國家的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都位於阿拉伯半島上。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最大的半島國家。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生產石油最多的國家,石油工業的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80%以上,被稱為"石油王國"。阿拉伯半島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
  • 方便百科——世界十大半島(按面積排列)
    阿拉伯半島——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於阿拉伯半島上。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
  • 西媒:太空垃圾日益增多 獨立國協國家扔得最多
    參考消息網6月4日報導 西媒稱,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前三個月,環繞在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已經從2015年6月的16925件增加到17385件。在環繞地球的這些太空垃圾中,獨立國協國家製造的垃圾最多,總共有6276件;然後是美國,製造了5483件垃圾;由中國製造的垃圾有3791件。歐洲航天局向太空丟棄的垃圾最少,只有109件,其中56件是爆炸造成的,53件是火箭、物體和其他碎片。報告還顯示,法國製造了520件垃圾,日本製造了215件垃圾,印度製造了176件,還有815件垃圾來自其他國家。
  • 西媒:全球生態農業市場增長迅猛有機食品受青睞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 西媒稱,生態概念能創造巨大的財富。日前在德國紐倫堡國際有機食品展(BIOFACH)上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額達766.4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7.5%,是本世紀初的5倍。
  • 世界上面積排名前十的半島,你知道有哪些嗎?
    1.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位於亞洲西部的一個半島,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佔地面積32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 空氣汙染損害太陽能發電效率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美國和印度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空氣中的塵土和人造汙染物會嚴重損害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效率,一些地區損失幅度超過25%,裝機容量較大的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半島等國家和地區受害最重。
  • 世界人口最多的半島,面積才200萬,人口卻超12億,還在快速增長
    世界人口最多的半島,面積才200萬,人口卻超12億,還在快速增長世界聞名的半島有巴爾幹半島、阿拉伯半島以及伊比利亞半島等,但是這些半島人口都不算多,但這個半島,雖然面積才200萬,可人口卻已經超過12億了,目前還在快速增長中。
  • 全球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明明三面環海卻全是沙漠,原因是什麼?
    但是全球最大半島其實是阿拉伯半島,這裡明明三面都是環海的,島上卻全是沙漠,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 其次就是沙漠這種地形是土壤徹底沙化,想要把它改造成能夠長出植物的地形,需要投入的資金和水量是難以估量的
  • 研究報告: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百億,非洲人口翻一番
    視覺中國 資料法媒稱,法國全國人口統計研究所9月20日發表的一份分析顯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或將增加三分之一,從75億增至100億,其中非洲人口將翻一番。據法新社9月19日報導,這份題為《世界各國》的研究每兩年發表一次。該研究指出:「即將出現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非洲人口的迅猛增長。」
  • 【地理科普】世界十大半島,你聽過幾個?
    1.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
  • 三面臨水一面連接陸地的地貌稱為「半島」,為什麼歐洲不是半島?
    半島是指陸地一部分深入海洋或者湖泊,另一部分同大陸或者更大的島嶼相連,半島多分布在大陸的邊緣地區,從形態來看半島呈現「三面環水」的特徵,那麼我們從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來看看,有哪些半島?從世界範圍來看,亞洲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三大半島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 【地理視野】地理測試中經常出現的世界十大半島
    位於亞洲西南部,東臨波斯灣、阿曼灣,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與亞洲大陸的分界大致在西起紅海東北部的亞喀巴灣北端東至波斯灣的阿拉伯河口一線。南北長2240千米,東西寬1200~1900千米,面積322萬平方千米,海拔1200~2500米。是古老平坦臺地式高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除西南端海拔2700~3200米的葉門高地外,僅在西南和東南部有小部分山地。
  • 印媒大談中國「馬六甲困境」,稱印度可控制印度洋咽喉
    據印度「wionews」網站2020年11月19日報導稱,印度在印度洋海上交通樞紐附近,特別是在連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附近,具有地區海上軍事優勢能力,這些水域對中國十分重要,因為馬六甲海峽是中國能源和貿易運輸的重要海上交通要道。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在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祝賀時,一個聲音冒了出來,稱要不是因為新冠疫情,他們就超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