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鴨,它們反應靈敏,飛行能力強,還沒等記者近距離看到它們,就已經消失不見了。靠著鄱陽湖一方清水,這裡水草豐茂,氣候宜人。大片的蘆葦蕩溼地,是野生珍禽生活的天堂。
這些鴨子的主人正是小光(化名),他在鄱陽湖畔上千畝的稻田裡,馴養了幾萬隻野鴨。不過這野鴨看上去和普通鴨子又有什麼區別呢?小光介紹到,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嘴前段部分有一個很大的黃斑,這種野鴨也因此得名斑嘴野鴨。
小光將野鴨放養在稻田裡,看上去跟在野外差不多,野鴨在水草叢裡遊弋,在稻田上空飛來飛去,還能在地面上休憩,這種生活,別說野鴨,人看著都羨慕。那些成雙成對秀恩愛的野鴨情侶,看起來更是洋溢著幸福。
斑嘴野鴨黑色的嘴端有一抹鮮亮的黃色,很時尚。羽翼上還有靚麗的「金屬藍」,顏值頗高。不過這公鴨母鴨相貌差不多,羽毛大部分是棕褐色,所以在外人看來,感覺是兩鴨水中遊,安能辨我是雄雌啊!
小光的父親有著三十多年的家鴨養殖經歷,馴養斑嘴野鴨,從2013年開始一步一步摸索起來,第一年養殖,父子血本無歸,看來傳統的家鴨養殖經驗,不適應野鴨的馴養。好在這次失敗讓小光父親對於野鴨的生活習性有些了解,再加上外出學習別人的養殖經驗,小光父親開始了新的探索。
通過觀察,小光父親發現斑嘴野鴨最怕驚嚇,哪怕有一點點的動靜都會嚇到它們。正是抓住了這個軟肋,小光父親有了初步的想法。原來小光父親利用斑嘴野鴨的膽小,特意設置了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每個角落都放了一直綁住腿的鴨子,這樣成群的野鴨,到每個角落都能聽到慘叫聲,它們就不敢飛出去了。除了恐嚇,他們它們父子還用了恩威並施的方法。
斑嘴野鴨主要吃植物性食物,水生植物的葉,嫩芽,根莖是它們的主食,千畝稻田正滿足了野鴨的需要。此外,稻田裡的小魚,小蝦,昆蟲偶爾還能讓野鴨加個餐。而在食物相對短缺的秋冬季,野鴨們還能吃到養殖戶準備的稻穀和雜糧。這樣一來,斑嘴野鴨一年四季的食物就不用擔心了。
好吃好喝好玩,偶爾還能吃到大餐,野鴨們逐漸被馴化,基本上改變了原本四處覓食的生活習慣,不過還是有漏網之鴨。每天傍晚,小光都要定時站在高低,手端望遠鏡,選準角度,不停地觀望著對面的一舉一動,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偵探。
因為是採用放養的方式養鴨,小光需要密切注意鴨子的動向,發現沒有跟上大部隊的鴨子就要去驅趕,讓它們跟上大部隊。當然,也有嚮往自由的鴨子,想去外面的天空闖蕩一番。養殖工人們24小時不間斷地守著這些鴨子,與野鴨同作息,越獄基本上不可能發生,野鴨養殖技術逐漸成熟。
一般來說,斑嘴野鴨60天左右開始嘗試飛行,對於訓練野鴨飛行,小光父親也是有一套。就是有事沒事就追趕這野鴨玩,慢慢的,就飛的越來越高了。斑嘴野鴨的飛行能力的逐漸成熟,可以飛到上百米的高空。成年後的斑嘴野鴨分量相差不大,公鴨基本在兩斤左右,母鴨在一斤九兩左右,之後再吃也不會長胖。
與家鴨比起來,野鴨胸脯大屁股小,肉質細膩,皮下脂肪很少。一隻野鴨能淨賺四十元錢,這利潤是相當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