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自通過捧紅YBA成為最富爭議的收藏典範後,其收藏趣味的變化市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近來,他把正熱的中國當代藝術納入了其收藏範圍,除了在拍場高調競拍中國當代名家作品外,還以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薩奇新畫廊開幕展主題,中國當代藝術也由此正式進入了世界超級藏家的視野,並且還是一位頗富爭議的實力派藏家。中國當代藝術能否在這位神話製造者的手中上演「神話」?從其捧紅原本默默無聞的YBA到追高現今已成熱點的中國當代藝術的這種「押注」差異性而言,中國當代因他創造「神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能否認其介入中國當代對中國當代產生的積極影響?那麼,他的介入會對中國當代產生什麼影響?他是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救世主?《藝術財經》本年度最後一期專題將就以上焦點問題,深入剖析這位爭議纏身的超級藏家——查爾斯·薩奇。
誰是當今風頭正勁、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英國著名藝術雜誌《藝術評論》(artreview)為我們揭曉了答案。在《藝術評論》雜誌最新評選的2008年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人士(power 100)中,43歲的英國藝術家達米·赫斯特(Damien Hirst)繼2005年榮登榜首後再次排名首位。今年的9月15日、16日兩天,達米·赫斯特與倫敦蘇富比拍賣公司合作推出了其個人作品的專場拍賣 「我頭腦中美麗事物」。拍賣分成了夜場以及日場拍賣。湖南電視臺: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龍編導
最終這兩場拍賣的成交總額高達1.11億英鎊。赫斯特直接把近兩年創作的最新作品不通過畫廊而直接送到拍賣公司進行拍賣,這種行為被看作是對於藝術市場畫廊代理制的挑戰。但是同時還有人認為這次拍賣的大獲成功給處在金融風暴中的藝術市場帶來了信心和希望。達米·赫斯特是英國本土最新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藝術家YBA (Young British Artists)團體的領軍人物。YBA中藝術家的成名史就是一段充滿掌聲和辱罵聲的爭議史,而這幫藝術家的的幕後推動者也是一位與他們同樣富有爭議的英國廣告大亨——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
英國的當代美蒂奇?
1973年,查爾斯·薩奇和他學藝術史出身的第一任妻子多利絲·洛克哈特(Doris Lockhart)喜結連理,自此後夫妻倆共同走上了藝術收藏的道路。在這一年薩奇購進了自己平生的第一件藏品:英國畫家大衛·何佛(David Hepher)的繪畫作品。之後他的收藏非常的廣泛和多變,早期購買了大量世界級的美國當代藝術作品,同時他也關注與對日本和德國藝術家。1985年薩奇在英國開辦了自己的畫廊,開始把美國後現代主義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傑夫·昆斯以及一些美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拿到英國展覽,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也是在這個時候薩奇和多利絲開始關注英國本土的藝術發展情況。多利絲說,最初她和薩奇開始專門收藏英國的當代藝術的時候沒有人理解,因為當時的現代藝術主要的發源地是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英國當時沒有當代藝術的收藏家。而當薩奇畫廊開放的時候,全年共有9000人前來參觀,但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人或者是從美國來的。英國當時沒有人喜歡收藏當代藝術,評論家也不理解我們的做法。湖南電視臺:一五七零零七六一七二四龍編導。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90年,英國以達米·赫斯特為代表的「YBA」一代藝術家開始嶄露頭角,才有更多的英國人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關注起來。薩奇畫廊的統計,至今已累積至200萬人參觀過他們畫廊。薩奇為YBA策劃的這次「感性」展覽,1997年首先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兩年後移師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在這次展覽中YBA的成員們的作品因為衝破了宗教和
道德的底線,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和轟動,同時媒體的大肆渲染讓YBA的聲名遠播。也就是在這次展覽後,達米·赫斯特、馬克斯·哈維、克裡斯·奧弗利、馬克·奎恩、查普曼兄弟、翠西·艾敏等人確立了前衛的藝術形象,也使他們各自的身價倍增。
在這其中廣告業也出身的薩奇很有效的利用了媒體的力量,加上YBA們本身所具有前衛性,使得英國藝術家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在當代藝術上「龍頭」的地位,其間薩奇功不可沒,因此人們將其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贊助藝術的佛洛倫薩大銀行家「美蒂奇」相提並論,獲得當代「美蒂奇」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