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實時收視2.845%,以2.086的收視排名2020年黃金檔收視第二,豆瓣評分達到8.5分……這是正在CCTV-1黃金時間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交出的成績。375個有名字的角色,400多個歷史場景的真實還原,500多人的美術置景團隊,2000多人大陣容的劇組,兵分五路前往三省兩市取景拍攝,定製4架飛機、9輛坦克裝甲車,1000餘支各類道具槍械,打出了8萬多發子彈……《跨過鴨綠江》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歷史進程的電視劇,播出以來,憑藉宏大而震撼的戰爭場景獲得不少好評,讓不少觀眾感嘆「隔著屏幕都能感覺炮火撲面而來」。
去年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
豆瓣評分
導演組介紹,《跨過鴨綠江》共有3個煙火組,70餘人,整部劇有近50000個炸點,涵蓋了土彈、炭灰包、火彈、汽油彈等爆炸效果,可能是中國炸點最多的電視劇。」此外,通過特技模型拍攝加電腦特技,高難度完成了山、汽車、城市、橋梁、鐵路等40多個大型爆炸場面。「今天我們有這樣的一部戲去表現他們犧牲的一瞬間、最壯烈的那一瞬間,我覺得意義還是非常大的,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我們應該走近他們的生活。《跨過鴨綠江》其實就是今天和歷史的一個風雲激蕩的對話。」總導演董亞春說。
戰鬥場面震撼
「如臨其境,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敵人還不知道我們來了」「這一仗要打得響、打得準、打得到位。」《跨過鴨綠江》已播劇情中,按照彭德懷的部署,鄧嶽、張玉華帶領志願軍118師在溫井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給敵人迎頭痛擊,獲得了志願軍第一場勝利。此後,激烈而殘酷的飛虎山戰役、黃草嶺阻擊戰打響。飛虎山戰役中,範天恩帶領112師335團拿下飛虎山後,敵軍對飛虎山發起了猛烈反攻。面對敵人強大的空中火力,沒有支援,範天恩就改變戰法,使用車輪戰術,率領戰士們用生命化為一道道防線,輪番上陣阻擊;沒有補給,他們就拖著飢餓虛弱的身軀,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335團硬是戰鬥到最後一人,死守飛虎山5天5夜、寸土未失,這場血戰也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
劇照
堅守飛虎山、激戰黃草嶺、血戰松骨峰、寒戰長津湖、上甘嶺戰役 ……《跨過鴨綠江》還原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30多場戰役、戰鬥,激烈的戰鬥場面讓觀眾受到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衝擊,「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打得苦,沒想到會這麼苦,《跨過鴨綠江》刷新了我們對國產戰爭劇的想像,如臨其境,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炸點最多的中國電視劇
近50000餘個炸點,中國最大煙火團隊打造
為了呈現震撼、真實的戰爭視覺,該劇總製片人王雁、製片人李蕭集結了強大製作團隊。比如該劇煙火指導尹星雲,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技術部特技車間主任,主任煙火師,有上百部電視劇煙火效果經驗。而中國最大煙火團隊打造的《跨過鴨綠江》也因此成為炸點最多的中國電視劇。王雁表示:「《跨過鴨綠江》共有3個煙火組,70餘人,整部劇有近50000個炸點,涵蓋了土彈、炭灰包、火彈、汽油彈等爆炸效果。」此外,該劇還有一個特別組——模型特技攝影組,通過特技模型拍攝加電腦特技,高難度完成了山、汽車、城市、橋梁、鐵路等40多個大型爆炸場面。
劇照
「模型按1:16的比例製作,各類模型我們這部劇做了200多件,為了真實再現當年炮火硝煙的戰場,這些模型在拍攝中幾乎都被炸掉了。」王雁回憶。而據總導演董亞春介紹,拍攝時炸點分為兩種,一種是展示氛圍的炸點,一種是近身炸點。在拍攝時,一個煙火師要盯一個演員,如果演員不小心踩著一個炸點,可能就不炸了。」從戰場激戰到飛機轟炸,再到地面炮火覆蓋,劇組用小細節給了觀眾頂級的戰爭視覺體驗。
細節精益求精
為還原當時情景,對外景的樹葉都有嚴格要求
《跨過鴨綠江》在製作上的高要求不僅是戰爭場面。眾所周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時是在十月份,當時已是深秋楓林盡染,而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於2020年8月份開拍,正是盛夏。為了還原當時的情景,就需要靠後期把所有的外景戲調成了秋天,「不光是黃葉,黃葉也有層次、色彩變化,調色難度很大。」《跨過鴨綠江》美術團隊不僅對外景的樹葉要求嚴格,無論是搭白宮、搭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還是搭火車,劇組按照真實場景一比一還原,甚至比真實景還要大一些。
劇中,毛澤東的菊香書屋戲份特別多,在他的滿牆書架上的每一本書裡,都有一張真實還原的書籤。進入作戰部分,海量的作戰地圖每一張都有不同,美軍所用地圖與志願軍所用地圖有不同,每次戰役地圖圖標也有不同。
劇照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圖據劇照
編輯 包程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