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個項目通過國家科技獎初評
包括螢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等
瀟湘晨報綜合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日前結束。記者8月5日獲悉,湖南共有6個項目上榜,包括1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另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等參與的項目也分別通過初評。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信息顯示,2020年度初評通過226個項目,其中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湖南共有6個項目上榜。
自然科學方面,由湖南大學張曉兵、譚蔚泓、趙子龍及陳卓領銜完成的項目「螢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科技發明領域,中南大學陽春華、桂衛華、王雅琳及李勇剛與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劉文德、長沙華時捷環保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蔣曉雲合作完成的項目「鋅冶煉過程智能控制與協同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高校的表現有驚喜,除了一貫上榜的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參與的項目也通過此次初評。
具體來看,湖南大學領銜完成的兩個項目「高導熱油基中間相瀝青碳纖維關鍵製備技術與成套裝備及應用」「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領銜完成的項目「糖尿病免疫診斷與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參與的項目「南方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功能經營關鍵技術與應用」及湖南農業大學參與的項目「糧食作物主要雜草抗藥性治理關鍵技術與應用」,這五個項目,均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參與的項目「鋼材熱軋過程氧化行為控制技術開發及應用」在初評中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值得注意的是,初評結果顯示,含金量最高的自然科學一等獎被復旦大學獲得。而從獲獎總數量來看,浙江大學成最大贏家,共獲評各類獎項10項,湖南大學斬獲3項,中南大學有2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以來,湖南已斬獲國家科技獎超過200項。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