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友會網發布了"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對"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情況進行了統計。在此次排名中,中南大學以獲獎總數13項的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11名。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是衡量中國大學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的核心標誌指標,集中反映中國大學學術的研究水平、科研對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能力。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考核評估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評價指標之一。艾瑞深校友會2016-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名統計對象為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內中國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通用項目),其中,2020年數據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初評結果。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南大學共獲得13項國家科技獎。它們分別為——
2017年,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共同完成的"紅斑狼瘡診治策略及其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牽頭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軌道交通空氣動力與碰撞安全技術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創新團隊)獎,實現了學校在該獎項零的突破;
2018年,中南大學趙中偉教授主持完成的"基於硫磷混酸協同浸出的鎢冶煉新技術" 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柴立元教授主持完成的"冶煉多金屬廢酸資源化治理關鍵技術" 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胡嶽華教授主持完成的"鎢氟磷含鈣戰略礦物資源浮選界面組裝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朱建軍教授主持完成的"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主持完成的"基於藥物基因組學的高血壓個體化治療策略、產品與推廣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中南大學餘志武教授團隊完成的"高速列車-軌道-橋梁系統隨機動力模擬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9年,中南大學姜濤教授團隊完成的"紅土鎳礦冶煉鎳鐵及冶煉渣增值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中南大學何旭輝教授團隊完成的"強風作用下高速鐵路橋上行車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中南大學陽春華、桂衛華、王雅琳、李勇剛等完成的"鋅冶煉過程智能控制與協同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初評;
2020年,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與香港大學、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糖尿病免疫診斷與治療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通過初評。
長期以來,中南大學堅持面向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貼近民生建設大領域、融入國家治理新體系,堅定走"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貢獻"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有色金屬、軌道交通、醫藥衛生等學科群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新興特色交叉學科異軍突起,人文社科蓄勢發力,催生了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撐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服務"交通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
關注: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