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2020-11-23 光明網

NASA

暗物質聽起來似乎神秘莫測、遙不可及。其實,你隨意抬起手的一瞬間,就有可能碰觸到無數神秘的暗物質。

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又有許多證據證實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長久以來,無數學者對暗物質展開研究,但關於暗物質粒子的物理性質及其在早期宇宙中的起源,科學家仍舊知之甚少。

11月4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歐洲核子中心、美國萊斯大學等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關於暗物質的新觀點。他們認為,宇宙大爆炸時期,等離子體一級相變如同一張濾網,「過濾」掉了大部分暗物質,僅有少數暗物質留存下來,才演變成當今宇宙的「暗物質地圖」。

宇宙早期 暗物質比現在多得多

要了解這項研究,需要從宇宙大爆炸學說講起。科學家推測,宇宙混沌之初,世界萬物皆起源於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隨後宇宙不斷膨脹,就像發生了一次大爆炸。近140億年間,瀰漫著等離子體的宇宙不斷變冷,物質密度也不斷變低。

目前的天文觀測證據顯示,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或許有人會驚嘆於當今宇宙暗物質佔比之大。但事實上,以往研究表明,暗物質在早期宇宙時的佔比更大。

為什麼暗物質變少了?該研究認為,低能量的暗物質被「過濾」掉了。

「我們認為,暗物質並非宇宙中等離子體逐漸冷卻的結果,而是由等離子體一級相變(FOPT)突然觸發的產物。在這一相變過程中,暗物質粒子獲得了質量,而低能量粒子則從等離子體中被『過濾』出去了。」文章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人員貝克在文章中寫道。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劉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爆炸後的早期宇宙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粒子,包括如今我們看得見的粒子;也包括看不見的粒子,比如暗物質。

如果將宇宙看成是一鍋湯,早期宇宙隨處可見的等離子體就是這鍋湯的主要組成部分。各種粒子就像是湯中的牛羊肉、丸子、胡蘿蔔塊等食材,暗物質也是食材之一,好比羊肉塊。

假如這口宇宙大鍋在某一時刻突然降溫,熱氣騰騰的水發生了相變,於是這鍋湯從某些地方開始結冰,最終冰塊延展到整個鍋,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

「日常生活中,讓水中的羊肉進入到已經結冰的湯中絕非易事。同理,早期宇宙中暗物質想要進入到已經相變的等離子體『氣泡』中也沒那麼容易,只有高能量的暗物質可以進去。」劉佳進一步解釋,在宇宙「由水變成冰」的過程中,只有能夠順利進入到「冰」中的暗物質才會被保存下來,成為我們現在能夠預測到的暗物質。也就是說,早期宇宙等離子體的相變過程就像是築起了一道閘門,只有極少數高能量暗物質能夠順利保存下來,而那些佔大多數的低能量暗物質則被拒之門外,或轉化為如今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粒子,或以其他不為人知的方式消失,遍尋不見。

突破限制 高能量暗物質更易「存活」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新穎的觀點。」劉佳表示,該機制突破了100萬億電子伏(TeV)的熱退耦機制(freeze-out)中暗物質的么正限制,為超重暗物質提供了一種新的產生機制。

熱退耦機制,是暗物質起源的主流觀點之一。在宇宙最初高溫的時候,粒子之間碰撞概率很高,此時暗物質與普通粒子可以相互轉換,二者處於熱平衡的狀態。比如,2個暗物質粒子可以轉換成2個普通粒子,反之亦然。

隨著宇宙膨脹,溫度逐漸降低,粒子之間的間隔逐漸變遠。這時,2個暗物質粒子還是可以轉換成2個普通粒子,但2個普通粒子卻不能再轉換成2個暗物質粒子了。因為普通粒子的能量與溫度相關,宇宙變冷了,它們的能量也相應下降了,不能再支撐其與暗物質等比轉化。這就解釋了暗物質數量為何由多變少。另一方面,由於粒子間碰撞的概率降低,這種轉換的機會也少了,所以經過百億年的演變,暗物質數量逐漸固定下來。

劉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熱退耦機制要求暗物質的能量必須小於100TeV,但是貝克等人提出的新機制卻與之不同,高能量的暗物質反而會更容易「存活」下來。

事實上,此前關於暗物質的起源學說並非熱退耦機制一枝獨秀,學界還有很多其他觀點。

有學者在熱退耦機制基礎上提出了「改進版」,還有學者提出了冷凍耦合機制(freeze-in)、超輕暗物質的偏移模型等。熱退耦機制的「改進版」觀點認為,暗物質也可能轉換成我們目前認知之外的粒子。也就是說,暗物質粒子不只是一種單一粒子,有可能會細分成更多粒子,它們或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構成了一個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暗世界」。這樣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科學家為此不斷探索,希望有一天能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探尋蹤跡 科學家多管齊下

「目前來看,人們對於暗物質的認知也許只會受限於想像力。」劉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果想要驗證這些觀點是否正確,最有利的證據還是要真正找到暗物質。

尋找暗物質有直接探測和間接探測之分。

直接探測的方式類似於守株待兔。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2020年7月在一場科普直播活動中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團暗物質雲中,每秒鐘可能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暗物質粒子穿過我們的身體。

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精密的儀器密切觀察大量的原子核,如果足夠幸運,某一時刻暗物質碰撞到某個原子核,會在原子核上留下殘餘能量。

當然,這種能量波動極其微弱,而且宇宙中的各種射線同樣也有機會與這個原子核來一場親密的邂逅,從而對實驗結果產生幹擾。

因此,旨在直接探測到暗物質的實驗室通常會建於極深的地下或山下,盡最大可能屏蔽掉這些幹擾。例如位於我國四川的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實驗室,其上垂直巖石的覆蓋就厚達2400米。

間接探測則致力於尋找暗物質的「兒子」。學者認為,暗物質可以通過湮滅產生極高能的光子、正負電子、正反質子或者中微子。如果我們能在眾多天文信號中剝離出這些暗物質相關的信號,也許就能找到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我國發射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正是致力於此。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不論是通過哪種探測暗物質的方法,國內外學者都沒有真正找到暗物質的蹤跡。雖然耗時費力,但對於虛無縹緲的暗物質,探索的腳步從未終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礎科學需要一些高精尖的裝置,也需要將這些裝置做到極致,這將會間接推動相關行業發展。而科學,往往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奇的發現,或許將會掀起又一場科技革命。」劉佳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 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 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暗物質聽起來似乎神秘莫測、遙不可及。其實,你隨意抬起手的一瞬間,就有可能碰觸到無數神秘的暗物質。  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又有許多證據證實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長久以來,無數學者對暗物質展開研究,但關於暗物質粒子的物理性質及其在早期宇宙中的起源,科學家仍舊知之甚少。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共同認可
    多名科學家猜想「暗物質世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也發現宇宙中物質密度要比可以保持宇宙穩定的密度值,整整小了100倍。這意味著,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尚未發現的、看不見的物質,它會是什麼呢?
  • 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
    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文/農夫也瘋狂在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不僅植物發芽了,而且還有很多的動物也要在春天的時候孕育生命。而在農村裡,基本上都會養一些家禽家畜,尤其是像雞這種動物,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養殖。年輕人可能會嫌麻煩,或者是認為養雞不衛生,不願意養雞,寧願去集市上購買現成的。
  • 星雲宇宙 | 第五元素:以太能量
    科學家估計,宇宙中84%的物質是由看不見的暗物質組成的,但他們不知道它是什麼。通過對玄學世界的短暫探索,你將找到答案!在古希臘,據說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由地(土)、火、水和風四種元素混合而成的。據說還有更微妙的第五個元素。這被稱為精髓(quintessence,字面意思是「第五元素」),意味著它非常微妙或精緻的存在狀態。
  • 科普文章《誰是宇宙的主宰?》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三位科學家又對宇宙膨脹有了新的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正在不斷的加快。通過這一發現,科學家將這種分布整個宇宙,可以和宇宙中的引力相抗衡的力量稱之為暗能量。這種神秘的能量,主宰宇宙的命運。
  • 揭秘特斯拉為何淘汰穩定的18650電池
    打開APP 揭秘特斯拉為何淘汰穩定的18650電池 佚名 發表於 2017-02-06 17:11:29 最近,特斯拉與松下這對兒
  • 科學家可能找到宇宙中的第五種能量
    現在,匈牙利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存在第五種力量的暗示。匈牙利科學院核研究所的科學家進行了相關研究。早在2016年,研究由鈹8核衰變產生的光的物理學家就發現,這種輻射的電子和正電子互相排斥,並產生很大的角度(140度),這個角度比用著名的物理定律算出的「應該的」數值大得多。因此,科學家們得出結論,他們碰上了一種前所未知的能量。科學家進行了新的氦原子核試驗。
  • 社會在進步,為何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 ?
    ,為何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小學的數學題越來越難,初中生的英文水平越來越高,高考的整體難度越來越大。教育在進步,學生水平在提高,為確保區分度,考試難度只能越來越大。考試難度增大,反過來又加劇課業競爭,學生壓力越來越大。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天文學界已經普遍認可了暗物質的存在,因為這個時候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科學家們對於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了。「淘汰」?同時,隨著宇宙越來越大,宇宙中的物質密度也不斷變低,很多來自宇宙早期的低能量暗物質,也因為溫度過低,而逐漸被宇宙所「淘汰」。
  • 為何宇宙會出現能量流失?這不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了嗎?
    要知道世界萬物都是由粒子組成的,無論多小的粒子都是存在著的能量的,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我們就可以發現質量的變化相應的就有能量的變化,從最簡單的燃燒,在到核反應都是如此,但是這其中也有例外,宇宙本身視乎就不遵循這一規律,甚至看起來有一點特立獨行。
  • 宇宙直徑真有930億光年?子虛烏有
    任何認知方式都應該建立在合理可靠的理論及數據基礎上,但是現代科學在進入21世紀後卻越來越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很多觀點都是通過一些想當然的理論和模型予以強行推論的,諸如宇宙直徑(或可觀測宇宙範圍)為930億光年的說法就缺乏基本的實據和合理性邏輯,但這個觀點卻似乎越來越成為了科學界的主流認知。現代科學有一個公認的觀點:宇宙是經過暴漲而來的。
  • 奧特曼弱點太明顯,總是被怪獸用低溫針對,就連光之國都被冰封過
    作為維護宇宙的使者,奧特曼在設定上是各種強力,除了本身的實力外,還有臨場爆種、得到貴人相助等等設定。但是,就是這麼強大的奧特曼,也有著屬於奧特一族的致命弱點,那就是低溫。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那些曾經被冰凍過的奧特曼。第一個,傑克奧特曼。傑克奧特曼受到的冰凍之苦,遠比其他的兄弟早很多。再一次與雪女戰鬥的時候,傑克翻車了。
  • 靈性實相 | 吸收宇宙能量的奧秘(附視頻)
    ,意識就會進入心靈和智能所在的第二個區域。能量體會在我們深睡和靜坐的時候自動接收宇宙能量,我們使用接收到的宇宙能量進行觀看、說話、傾聽、思考等身心活動這些功能都靠著我們接收來的宇宙能量才能運作,我們的念頭決定了宇宙能量的流通,念頭會阻礙宇宙能量的暢通。
  • 太陽表面溫度超乎想像,地球也被溫暖,為何太空卻一直寒冷?
    太陽表面溫度超乎想像,地球也被溫暖,為何太空卻一直寒冷?地球生為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讓很多人不得不感嘆它的偉大之處,伴隨而來的是眾人的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嗎?宇宙中數以萬計的星球真的沒有出現過其他生命嗎?
  • 智慧碰撞就會有結晶,佔宇宙95%暗物質的身份確實應該揭曉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是基於上世紀對天體運行的研究,包括星系團的運行、星系旋轉曲線與彌散速度分布、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等等,都證實了宇宙中存在大量不可見的物質。目前可以確定人類所在的可見宇宙,佔我們宇宙總能量的4.9%。標標準準的少數派。而佔宇宙總能量95%的不可見世界,由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組成。
  • 太陽是地球能量的來源,為何太陽能夠散發光和熱?
    為何太陽如此特殊?  太陽的特殊,要從太陽誕生說起,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物質和能量處於相對集中的狀態,此時的宇宙十分不穩定,天體的生命流程被無限加速,各種天體組合成超大質量黑洞,或者直接死亡產生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讓黑洞、物質、能量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經過漫長的時間,宇宙中的各個位置都有黑洞和物質能量的存在,而黑洞的引力,讓物質能量聚集,逐漸形成初期星系,並在星系中形成星雲。
  • 宇宙加速膨脹,星系越來越遠,怎樣才能觀測到更廣闊的宇宙?
    圖 3圖示揭示了紅移現象在膨脹的宇宙中是如何發生的:在膨脹的宇宙中,當一個星系越來越遠,它發射的光將會傳播更遠的距離花費更久的時間才能到達觀測點。在暗能量控制的宇宙中,這就意味著個別的星系在遠離我們的過程中看起來似乎在加速,而另一些星系的光可能直到今天才首次抵達我們。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們已經可以從河外星系的角度來確定我們宇宙今天的形象了。
  • 宇宙中的氫元素會耗盡嗎?恆星會不會越來越少?
    根據目前的科學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氫元素肯定會越來越少,我們宇宙大約在100億年前經歷了恆星形成的高峰期,現階段恆星(主序星)數量會越來越少,這樣下去肯定會有恆星完全消失的一天。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能解釋各種恆星的演化歷程,根據大爆炸理論,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形成了大量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大約在大爆炸後的1000萬年,首批恆星開始形成,第一批恆星主要以大質量恆星為主,屬於貧金屬恆星。
  • 對撞機為何 越來越「高大上」?
    原標題:對撞機為何 越來越「高大上」?這說法也不是沒邊兒沒沿兒,因為巨型對撞機的確志在製造出媲美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密度。   為了用電磁場加速,對撞機用的都是有電荷的粒子:質子和反質子,電子和反電子。如果要用質子,用強電場加在氫氣上,質子和電子就剝開了。如果要用電子,則是利用電子管的原理:加熱一些材料,讓電子跑出來。而反質子和反電子的獲取就麻煩一點,可能要用到雷射。
  • 為何宇宙的「極限速度」,一定是299792458米每秒?
    為何宇宙的「極限速度」,一定是299792458米每秒?事實上都有一個有質量的物體,人類能夠對它進行無限的加速,雖然物理公式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能夠達到光速,但是只要擁有無限的能量,為何宇宙的「極限速度」,一定是299792458米每秒?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夠創造出更大的能量,但是宇宙可以能夠將一個質量粒子加速到超光速,被黑洞或者是超新星來說,都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