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我國發射了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器(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悟空號」科研衛星,致力於尋找暗物質。科學家們將努力探索解開暗物質之謎,謎底揭開之日,就是科學躍上新臺階之時。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是基於上世紀對天體運行的研究,包括星系團的運行、星系旋轉曲線與彌散速度分布、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等等,都證實了宇宙中存在大量不可見的物質。
目前可以確定人類所在的可見宇宙,佔我們宇宙總能量的4.9%。標標準準的少數派。而佔宇宙總能量95%的不可見世界,由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組成。這通過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各項異性精確測定。
暗物質的存在,目前在理論上和間接證據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我們的科技水平,現在還沒有能力發現,監測到到它們,顯得如此神秘莫測。
目前已知的暗物質屬性只有幾個方面
1:暗物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具有質量。
2:暗物質結構高度穩定。
3:基本不參與強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弱互作用力。與光子不發生反應。如此,用光,電的方式都無法探測。唯一的引力人類還未曾掌握。
綜上,暗物質的世界與我們所見世界完全不同,甚至於基本的組成單位?粒子,都不同於我們的世界。
當前,能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有力證據主要有星系轉動速率的平性,還有質光比以及引力透鏡等。
雖然迄今也未見到暗物質的真相,天文學家已經在思考暗物質的巨大份量對宇宙演化的影響。我們的宇宙目前正在膨脹中,如果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質,那麼宇宙或許會重新收縮;而如果暗物質不多,宇宙或許會繼續膨脹。這是一個宇宙演化最終歸宿的最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