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神秘的暗物質之謎

2020-09-07 晉中融媒體快報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150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T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星系、地球、空氣、水和生命便在這個不斷膨脹的時空裡逐漸形成。
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94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競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一種看不見的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冷暗物質正是支持腳脹宇宙論的關鍵。
正因為宇宙中的暗能、暗物質至今尚未被發現,所以科學家們給我們留下了一系列關於宇宙中的暗物質問題的謎團。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宇宙中的暗物質究竟有多少它們在宇宙中佔有多大的比例?目前天文學家還無法確知。只是給出了一些估計的數字:在宇宙的總質量中、重子物質約佔2%,也就是說,宇宙中可觀測到的各種星際物質、星體、恆星、星團、星雲、類星體、星系等的總和只佔宇宙總質量的2%,98%的物質還沒有直接觀測到。在宇宙中非重子物質的暗物質當中,冷暗物質約佔70%,熱暗物質約佔30%。
緊接著、下一個問題又來了:宇宙中存在的大量非重子物質的暗物質組成成分究竟是些什麼粒子?它們的形成及運動規律又是怎樣的呢?於是尋找暗物質,探求暗物質的性質就成了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熱點之一,尋找的途徑包括在超大型加速器上的實驗,還包括在地下、地面和宇宙空間對字市線粒f的測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尋找暗物質的研究方面在國際t直處於領先地位。1972年高能所云南高山宇宙線觀測站竹觀測到個奇特觀象,即觀察到一個從宇宙射線中來的能量大300電子伏特的粒子碰撞石墨中的粒子後,產生了3個帶電粒子。分析表明,其中一個是負介子,一個是質子,還有一個是能量大於430億電子伏特、壽命長於0.046納秒的帶電粒子。許多科學家認為若此事能被證實,它將肯定是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粒子,而這個新粒子就可能是暗物質的粒子。」1979年科學家發現,在仙女座背景方向的溫度比天空其他方向的要高,那裡存在著巨大的未知質量。

「失蹤」 的物質哪裡去了呢?按照牛頓物理萬有引力定律,星系中越往外的行星繞該星系中心的轉動速度越慢。太陽系中的行星運轉正是這樣的。但已觀測到有許多星系,其外邊緣行星比中心附近行星繞轉得更快。這說明除看得見的星系或星系團外,還有大量暗物隱藏在其中,它們像暈樣包圍著星系和星系團。那麼這些像暈一樣的東西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呢?有人認為是X射線和星系際雲,但它們遠沒有估算的暗物質那麼多;也不是年老的恆星,如體積很小的中子星和白矮星,它們行將死亡時會拋出大量物質,但人類並未觀測到。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霍金認為有可能是黑洞。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是「中微子」,並提出了暗物質的「中微子」模型。但研究這個模型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例如,按此模型只有在超星系團周圍才有暈,但實際上在星系周圍也觀測到暈;而且中微子是否有質量,科學實驗也未最終確證。
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蘇聯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了暗物質的 「軸子」 模型。按照這個模型,混沌伊始(宇宙爆炸後不久有一一個混沌不分的時期),宇宙就如一壇重子和軸子混合交融的濃湯。後來重子由於輻射能量,慢慢地轉移到團塊中心去了,結果普通發光物質的核被冷子暈包圍,形成了星系似的天體。這個模型簡潔美妙,有人用計算機對這種模型進行了模擬演算,最終得到的宇宙演化圖像與我們今天觀測到的宇宙十分吻合。但這個模型畢竟是假想的產物,它能否成立,還需要更多的實驗來驗證。
從理論上說,冷暗物質粒子應該具有種質量很重的中性穩定粒子,它不直接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但可以參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這種粒子肯定是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如果能在實驗中直接觀測到這種粒子,將是探討物質微觀世界結構和基本規律方面的重大突破。目前中科院高能所參加了由義大利羅馬大學牽頭的意中DAMA合作組的冷暗物質粒子研究。為了避免各種信號幹擾,義大利國家格朗薩索實驗室建在一個高速公路穿過的山洞下,巖石厚度有100米。中意科學家研製的100千克低本底碘化鈉晶體陣列安裝在義大利格朗薩索國家地下實驗室,經過8年的實驗,已經探測到這種物質粒子偶爾碰撞碘化鈉晶體中的原子核時發出的微弱光線,已獲得了這種信息的3個年調製變化周期,並據此推算出這種粒子很重,它的質量至少是質子的50倍。實驗的初步結果提供了宇宙中可能存在種重粒子, 即冷暗物質粒子的初步證據。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粒子的存在將非常有力地支持暴脹宇宙論和超對稱粒子模型,困擾天文學家70多年的謎團就能澄清,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將會有突破性發展。但實驗上要確認冷暗物質的存在及特性,尚需進步的觀測數據和可靠證據, 我們期待著關於暗物質的一系列謎團早日揭開 。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宇宙:暗物質之謎
    暗物質之謎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能夠感知暗物質對浩瀚宇宙產生的巨大影響。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之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也沒有能量。約為一百五十億年前,一個很小的點爆炸了,逐漸膨脹形成的空間和時間,宇宙隨之誕生,並經過膨脹冷卻演化至今。
  • 宇宙"巨引源"是什麼?浩瀚宇宙中的六大未解之謎!
    浩瀚宇宙中給人類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下面來看看其中7個未解之謎你是否看到過!1 黑洞:為什麼叫黑洞,因為黑洞具有強大的引力,就連光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恆星燃料耗盡,坍塌後,就會形成一個黑洞,他會不停的利用自身引力吸收路過他的所有天體.光都無法逃脫!
  • 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宇宙是世間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雖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實際上我們能窺探到的宇宙中非常小,宇宙對於我們來說依舊是神秘變幻莫測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宇宙的三大未解之謎,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宇宙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由各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並且看不見的力量所構成的,而這些無法理解和看不見的力量正可謂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未解之謎,它們可以是從暗物質到多元宇宙,也可以是從暗能量到量子糾纏,相信這些未解之謎能夠幫助人類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世界。
  • 浩瀚的宇宙中,暗物質佔據96%的空間,宇宙或受到外星文明操控
    從137億年大爆炸以來,宇宙中深邃的環境,浩瀚的星球,點綴著人類眼前的宇宙,大量的星系開始相繼出現,而在當前的宇宙時空下,必然有大量的天體群成。利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們可以觀察到宇宙的廣袤,在宇宙中,可以看見其中閃爍著的行星,發出神秘的光芒。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宇宙中有許多的塵埃,氣體和星體,除去我們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宇宙各類物質之外,宇宙中剩餘出的空間還有百分之90以上,而這百分之90的空間就是物理學上所描述的「暗物質」。不過幸運的是,這一發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的數量,暗物質是一看不見摸不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會發光,但是會對周圍物質施加引力。暗物質被認為是星系形成的關鍵成分,它的引力將氣體,原子拉在一起形成星系。暗物質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它使各類物質在銀河漩流中的速度比我們所看到的各類物質組成銀河系整體的速度要快。
  • 浩瀚宇宙中的七大未解之謎
    >宇宙充滿著神秘與未知,我們人類幾乎沒有到達過月球之外的地方,而且最遠的旅行者1號與2號仍處在太陽引力的控制範圍內。巨洞:與黑洞不同的是巨洞並非是宇宙中的一個洞,相反的是它只是缺乏物質和暗物質。而且與黑洞不同的是,光線能夠穿過空洞,而且科學家們認為其中含有暗能量。
  • 暗物質研究獲得重大發現,或許揭開暗物質之謎,甚至解釋宇宙起源
    暗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自然現象,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和判斷,他們認為宇宙中暗物質站到了所有物質比例的85%以上,如果將所有的愛物質全部統計在內的話,科學家甚至認為會超過90%左右。由此我們能夠看出暗物質的研究對於宇宙的研究意義重大,因為暗物質很可能就是宇宙的終極答案。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暗物質之謎
    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竟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一種看不見的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冷暗物質正是支持膨脹宇宙論的關鍵。
  •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
    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為你提供世界未解之謎、奇聞異事、世界奇蹟、世界之最、世界十大、科學探索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了&34;的相關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七大神秘的宇宙未解之謎1.我們能看到宇宙僅僅是真實宇宙的5%。
  • 暗物質的未解之謎(一)
    暗物質之網20世紀30年代,一個瑞士的天文學家發現一定距離內的一團星系,會沿著一定的軌道運行他提出了不可見的物質,命名為暗物質,提出是暗物質以引力牽引著這些星系。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們逐漸認可這種神秘物質充斥整個宇宙的說法。相比於我們可見的普通物質,它有6倍之多。儘管科學家普遍認可宇宙中暗物質大量存在的說法,但一些未解之謎卻始終困擾著科學家。
  • 三大未解之謎:靈魂之謎,地球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
    哲學對於2000多年前的思想而言,那絕對是一種解釋自然之道的「科學」,但到了現代社會,它已經被真正的科學所替代,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身體之謎,地球內核之謎,浩瀚宇宙之謎,如何解釋?當然人體之謎的關鍵不在蛋白質,要不然各種謎團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們今天來說說人體中最奇妙的東西,它是我們能夠認識到我是誰的關鍵,更是我們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意義:意識到底是在哪裡?
  • 暗物質「斯芬克斯之謎」有待求解
    暗物質的相互作用比以前的理解和想像更少,它們的懶惰程度更高,暗物質的「天生惰性」反而有助於科學家發現它們的神秘蹤跡,縮小暗物質的搜索範圍,以激發措施將它們顯現出來。暗物質一直是科學界的「老大難「問題,好像不可穿越的「鐵幕」、或「黑幕」籠罩在科學知識的天空,宇宙的暗物質遠多於可見物質,它們躲藏在「黑幕」的背後,人們用肉眼不能看見它們的身影,暗物質不反射、不吸收、不發射光線。顧名思義,暗物質是看不見的物質,暗物質「原形畢露」的唯一特徵是表現了它們的引力作用,它們吸引了宇宙的可見物質,暗物質的生存法則在於「我吸引、故我在」。
  • 「暗物質星系」之謎被破解,但還有一個更大的謎等著我們
    暗物質可列其一。這種神秘的物質理論上是星系的主體,沒有它星系無法存在,但我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它。天文學家會通過種種方法測量星系的總質量,然後與星系中普通恆星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來獲知星系中暗物質的比例。多年的觀測結果顯示,星系中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比例通常在10比1至300比1之間。幾年前,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極為鬆散的星系,名為「蜻蜓44」,隸屬於后髮座星系團。這個星系的暗物質含量與銀河系的暗物質含量相當,但恆星數量只有銀河系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其暗物質和普通物質的比例達到了令人瞠目的10000比1。
  • 神秘的暗物質,未解之謎,那就用弦理論掀開它的面紗吧!
    它可以從弦理論的角度解釋,目前的一些未解之謎,如暗物質到底是怎麼回事,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是什麼。這兩個問題確實困擾了我們很久。今天我們從M理論「膜」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暗物質依舊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物質,因為除了引領效應外,無法通過其他方式來觀測。目前傳統觀念,認為構成暗物質的粒子,不屬於已知的任何粒子,所以我們觀測不到。但是從「膜理論」來看,暗物質之所以觀測不到,可能並不是因為構成它的粒子比較特殊,而是它壓根不存在於我們這個空間中!
  • 被稱為"世紀之謎"的暗物質,是支持星球漂浮宇宙中的神秘力量?
    宇宙中的星球能夠懸浮在宇宙中,真是萬有引力定律在起作用?比如月球被地球引力拖住、地球被太陽引力拖住、太陽系則被銀河系引力拖住、銀河系則又被本星系團的引力拖住......如果照這種思路思考下去,會陷入一個死循環,那就是最高一級的天體會被什麼東西拖住呢?
  • 論引力場、宇宙、暗能量、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大爆炸宇宙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關鍵詞:移動波;宇宙;暗能量;暗物質;速度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1920年代,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宇宙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它浩瀚的空間每分每秒都在擴張,星系之間彼此遠離。宇宙膨脹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直接導致了大爆炸宇宙學的學說。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於是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用引力拖曳了這些星系。 那之後,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神秘物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有,而且其質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一般物質的六倍。 儘管整個宇宙中都充滿了暗物質,但科學家們仍有許多不清楚之處。這是有關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什麼是暗物質?
  • 暗物質揭示了宇宙的奧秘
    什麼是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為什麼這三種東西如此神秘?反物質類似於物質,不同之處在於它具有相反的電荷,因此反質子是帶負電荷的質子,與我們自己原子中帶正電荷的質子相反。反電子,有時也稱為正電子,是帶正電的電子,與我們自己原子中的負電子相反。物質和反物質可能會相遇並相互破壞,釋放出大量能量。這是真理的物理核心,是科幻反物質驅動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