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霸必備的「錯題本」自動生成 比手抄還翔實
記者 張向瑜
每次採訪「學霸」,請他們來聊最有用的學習辦法,「錯題本」肯定榜上有名。可「錯題本」到底怎麼做,得有題目、有錯解、有正解、有思路分析,要想做得好、發揮出作用,也是不簡單的。而在西湖區的三墩中學,每位學生每個學科都有一本「錯題本」,其中除了以上內容外,還有該題全班的得分率、自己的成績趨勢等。很關鍵的是,這樣一份細緻的學習記錄,不用學生手動抄寫,全部是學校大數據平臺自動整理,學生和家長登錄後就能輕鬆獲得。
日前,在西湖區第二屆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三墩中學初三學生董源向大家介紹了這個學習系統,得到了很多老師的關注。而三墩中學之外,十三中《學科教室的拓展》、省教研室附小《錄播與教師專業發展》、學軍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設》等三所學校也在會上分享了他們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上開展的實踐和經驗。
不用學生手抄的高效「錯題本」
「本來我並不看好這個數據平臺,因為在我原本的印象裡,這是一個將我每次考試成績都發給爸爸媽媽的軟體,我還有些牴觸它。」學生董源坦率地說。但是有一次英語考試改變了他的看法。「我的英語本來不錯,但那次考試成績卻很不理想,於是我就去找英語老師,想請她幫我分析一下錯題。老師直接拿出手機,打開了『極課教師』,稍微操作一下,就能看到所有我錯的題以及全班這道題的得分率,然後讓我看她的手機,把每道錯題都分析給我聽。」
董源感受很深,以前也習慣整理錯題,全都是手抄整理,還是比較費時間的,而且不便於重新做題。「而現在,不僅能看到自己錯在哪,還能看到同學的標準解答。複習時,還能重新列印題目,再做一遍,看到底有沒有真正掌握。」在這個基礎功能之後,學校後期還會推出個性化的知識題目推送。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西湖區一共有19所學校獲得省、市數字校園(智慧教育)示範校,像三墩中學這樣用大數據分析平臺促進學習效率是其中一項重點內容。
音樂教室裡怎麼放的是電腦
在印象中,音樂教室應該是擺滿了各種樂器,可十三中的音樂教室,卻有點不一樣:教室裡擺放的是一臺臺帶著類似琴鍵的電腦!「我們所有的樂器就在這臺電腦裡,學生可以直接找到,也可以自己去合成音樂!」音樂老師張燕群笑著說。學生們三四人一組,正聚精會神地坐在電腦前通過鍵盤操控,聆聽各種音樂效果。
張老師介紹說,傳統音樂課,多數還是老師教、學生跟唱的形式,而現在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生前面的電腦,就能掌控音樂的播放,對於喜歡的段落,他們可以反覆聆聽鑑賞。而且三四個人一小組,他們也可以在一起合作創編音樂。這樣的課堂,更注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培養。」
類似這樣技術支撐下的學科教室,去年西湖區首批共投入了7個,涵蓋美術、科學等學科。今年全區還將建成10-15個,讓更多學生享受到技術帶來的更優質的教育成果。
(責編:羅娟、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