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一般認為面積在40萬平方公裡以上,還有說法認為高達56萬平方公裡,就連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躺在裡面都綽綽有餘,要知道這個沙漠的面積比華北平原還大,但是這裡又是我國最乾旱的地方,乾旱缺水導致了這裡人跡罕至人煙稀少,是全世界人口分布最為稀少的地區之一,但是在幾乎同緯度的華北平原上卻生活著大約4億人,是全世界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而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資源分布的差異化導致的。
有人說如果塔裡木盆地變成一個湖泊的話會怎樣?這樣的假設有點天方夜譚,但是如果這個盆地真成了一個湖泊,那影響就太大了,不但是塔裡木盆地的環境徹底改觀,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的氣候,都將迎來顛覆性的改變。
塔裡木盆地變成湖泊,那將是一個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以上的全球第一大湖,比常被認作海洋的裏海的面積(一般認為是38萬平方公裡)還大數萬平方公裡,更是超過了北美五大湖的面積(24.5萬平方公裡),這個湖泊的東西距離長達1400公裡,比北京到上海的距離還遠,南北距離寬度超530公裡,北京到河南北部的安陽市的直線距離還遠。
從深度上來說,由於塔裡木盆地西高東低,這個湖泊也將呈現為西部較淺東部較深的狀況,東部水深將達數百米,其中羅布泊部分地區水深至少在500米以上米。
面積如此之大,水深又如此之深的湖泊,其蓄水量當然也會是十分巨大,會超過世界蓄水量第一大淡水湖貝加爾湖,而且很大可能會超過世界第一大湖泊裏海的蓄水量。
塔裡木盆地變成湖泊,面積廣達數十萬平方公裡的水體產生的水汽,可以使我國西北和北方地區的氣候大大改觀,不再是如今這樣的乾旱型大陸氣候。
由於塔裡木盆地相對較為封閉,北部是天山,南部是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而西部地區又是崑崙山和天山合併型山脈,所以塔裡木盆地中產生的水汽滿足盆地周邊降水的同時,極少會向西,向北,向南擴散,而主要會向東擴散,這裡的水汽會一路向東經過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陝西、山西 、山東等省市,滋潤庫布塔格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渾善達克沙地、華北平原等,這些地方的降雨量將大大增加,沙漠也基本都會在降雨量增加之下變成大面積的綠洲,成為森林、草原、良田等植被良好的人類宜居之地,除了華北平原之外,水汽所能造就的宜居之地,至少在100萬平方公裡以上,至少相當於三個華北平原的面積。
塔裡木盆地如果變成湖泊,也會使得這裡成為亞洲中部最大的水產基地,160多萬平方公裡的新疆的大部分地區都不再乾旱,對新疆地區發展工農業生產有極大的好處,對我國整個西北和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改觀也有極大的幫助,如果這裡的人口數量大大增加,那麼農林副牧漁產值也將大大提升,工業生產也會隨之發展起來,真是各種利好紛至沓來,稱之為再造一個中國也並不誇張。
但是要滿足如此巨大的湖泊蓄水量需求,卻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單靠塔裡木盆地及其周邊的自然環境條件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塔裡木盆地及其附近地區的水氣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所以不可能靠這一區域的降水來灌滿這個盆地。
資料顯示塔裡木盆地每年的水氣蒸發量高達3000億立方米,因此必須得有一條年徑流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河流,長年累月地注入其中,才能經過漫長的時間將其注滿,而我國雖然河流更多,年徑流量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河流只有長江和珠江,但是長江注入東海,珠江注入南海,入海口距離塔裡木盆地非常遙遠,現階段不具備調水入塔裡木盆地的可能性。
可能有朋友會提到紅旗,河調水計劃,實際上這項調水計劃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我國黃河沿線及河套地區的供水需求,因為通過這條河道把水送到,騰格里沙漠和河套地區距離上要比送到塔裡木盆地近多了,而且河套地區居住的人口更是要比塔裡木盆地多得多,這一帶也更具開發價值,而且紅旗河的計劃最大輸水量只有600億立方米左右,大約相當於一條黃河的年徑流量,把水供給到黃河沿線地區基本就不剩什麼了,所以很難指望它去改造塔裡木盆地,它的輸水量也不足以把塔裡木盆地變成湖泊。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調海水入塔裡木盆地,但是塔裡木盆地距離我國東部沿海有數千公裡,而且塔裡木盆地地勢較高,需要調運的水量又太多,所以這是一個極難完成的工程,在現當代也是不敢想像的,前些年曾經有人提出「海水西調引渤入疆」的計劃,想從渤海引水到內蒙古,沿著燕山,黃土高原北端、陰山等一路向西將海水注入塔裡木盆地,但是工程浩大,人力物力資源都需要投入極多,又需要巨大的電力消耗來維持,所以被認為在現階段不具有可實施性。
我國有面積廣大的西部地區,而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多年來一直都想做好的事情,今年又提出了這一口號,但是我國西北地區最缺的還是水,人類生存和生產生活種種方面都離不開水,若沒有水而去搞發展,那就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但是給我國西北地區增加水資源卻又是一個極大的難題,現階段基本找不到可以實施的能覆蓋大範圍的用水需求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