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日前,據媒體報導,一名95後河南美女大學生畢業後一直忙於陪父親在深山養豬,今年24歲的張姓女大學生至今沒有男朋友,遭到父親霸氣催婚。
女孩的父親許下承諾:只要女兒早日結婚,至少要陪嫁300頭豬。
新聞一出,議論四起。什麼時候95後也開始被催婚了?女孩父親的心裡究竟是怎樣想的,讓年紀輕輕的女兒嫁人?也有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更急了:24歲就被催著結婚,36歲的姑娘該是如何是好?
被逼婚,是很多年輕人都曾有過的經歷。
每逢過年時,是單身男女最愁的時刻。回到家,難免會聽到父輩議論:「你家女兒怎麼還沒結婚呢?」「他兒子三十好幾了,現在還沒結婚,我孫子今年都上小學了!」
而這種議論,無疑加重了父母親的焦慮。於是,催婚是必然的。
父母常說:「你看隔壁王叔家的女兒,孩子都好幾歲了,你還一個人在外打拼,讓爸媽多擔心啊!」「你要是結了婚,有個家、有個孩子,爸媽還會催你嗎?」
你想反駁都不成,父母是為你好!
95後的父母在催兒女結婚時,到底在催什麼?下面以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為例,來和讀者探討一下父母催婚時,到底在催什麼。
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天晚上,章偉和父親視頻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曾經依靠的大山老了。曾幾何時,父親變得如此皺紋密布、兩鬢斑白?
和往常一樣,他父親依然沒和他說話超過三分鐘。和母親視頻時,他聽到了父親說:「問問他找到女朋友了嗎?」
父親還像以前一樣,把所有想問的事全都推給了母親。
章偉說,就在那一刻,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25歲。
在農村,到了25歲的這個年紀,如果還沒能結婚,在鄉親們看來,就是一種罪過,是不孝,是混得不好的象徵。和章偉一樣大的男孩子,全村就只剩他了。他能想像到,在街坊四鄰的詢問下,父親還怎麼能夠抬起頭?
章偉說他既不恐婚,也不覺得結婚不好,只是再打工的日子裡,很少有時間接觸太多的姑娘。
章偉的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甚至他爺爺奶奶的母親也非常好,所以他對婚姻還是很嚮往的。
母親扮演的,永遠是那個嘮叨的角色:「兒啊,你都25歲了,是該找個人結婚了」,「再不找,以後就不好找了」。
母親在視頻裡告訴他,「你爸爸後天就要出去打工了」。沒等章偉說話,他母親接著又說:「出去還不是為了給你掙點彩禮錢,等你什麼結婚了,你父親就不出去了。」
母親的話,讓章偉很心痛。
章偉意識到,自己是時候該要找個對象了。
情感結語
故事中的章偉,今年不過25歲而已。在城市裡,正是貪玩的年齡,而他卻被父母催婚了多次。父母為什麼會逼婚?
他們從小保護你,大了,還是放不下你的心,似乎他們的使命,不過是等你結婚成家有了孩子後,才放心。
愛是傳承。只是有時候,父母們的愛,太過厚重。
面對父母的催婚,做子女的,即使不想聽,也要耐心聽,不能反過來和他們講更多的道理。
因為你現在之所以知道那麼多道理,大部分都是父母一點一點教給你的。
有一點要明白的是,父母的心是好的,愛是厚重的,可能只是他們的思想跟不上潮流而已。
父母催婚時,說到底,是在催什麼?
催時間,也催自己。
不過是希望,能讓自己守護你的時間多一點,能讓自己把你照顧得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