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低欲望年輕人這個詞開始出現,可能就是在佛系青年出現之後吧,他們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甚至不想奮鬥,人生的欲望值降到最低,看起來無欲無求。
有人覺得90後是低欲望主力人群,相對於艱難的80後,90後可謂運氣非常好,他們的成長伴隨了中國的騰飛,家庭條件遠勝於前輩,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備受寵愛,父母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的思想開放,不像70後80後壓力那麼大。
但快樂成長的代價就是不想那麼早結婚,不想那麼早被束縛,比如一位90後大學生,畢業後進入一家企業工作,自己掙錢自己花,父母有養老退休,用不著他養家,所以他是典型的月光族,一分存款也沒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能顧好自己就行了,不想因為壓力太大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有所降低。
90後是低欲望人群嗎?
相對於70後80後,他們的婚姻、生育好像延後了許多,二十七八歲結婚是他們的常態,父母的催婚是日常,但這並不代表90後就是低欲望人群,放眼我們的周邊,90後其實承擔了結婚和生子的主力軍位置,他們儼然已經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悄悄替代了80後。
所以看看吧,當時被稱為垮掉一代的90後,如今並沒有垮掉,他們不想結婚,但順從父母也結了,不想生娃,但也慢慢有了孩子,相對於順從忍耐的80後,90後好像只是小小的反抗了一下,只是稍稍延緩了結婚和生子的年齡,但一切還是按部就班,但反觀成長起來的00後,局勢就一下子變了。
00後是低欲望人群嗎?這源於一篇00後寫的不婚不育聲明,獲得了萬人點讚,十幾萬人的轉發,她寫道「我爸覺得我不婚不育是為了啃老,並且讓我寫個未來規劃給他,好的,我寫完了,每天都在氣死我父母的邊緣試探」。其想法大膽,但父母們看到估計會被嚇到,如今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字數太多不贅述了,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索)
是什麼讓正在成長起來的00後有了不婚不育的低欲望念頭呢?看看這些逃不掉的因素,可能00後看得更為透徹一些。
結婚不是為了有個伴
女孩的父親說,你不結婚,等你老了就會孤單。
但女孩兒的回答是,我會有貓有狗有蜘蛛有遊戲,有電影有小說,有朋友,窮則獨善其身。
00後其實很坦誠,不那麼傲嬌,喜歡就是喜歡,熱愛就是熱愛,永遠表裡如一,他們沒有80後的叛逆和不羈,你沒有90後的口嫌體正直,其實00後的青少年是非常可愛單純的,他們擅長從生活裡尋找樂趣,愛護小動物,比如網上經常給流浪狗流浪貓搭建房屋的人群,00後就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所以想讓00後因為有個伴才去尋找另一半,步入婚姻,這個理由完全說服不了他們,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進婚姻,自由自在難道不香嗎?而他們也看多了父母一輩,兩個三觀不一致的人捆綁在一起,整日爭吵,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束縛,導致他們並不嚮往婚姻,至少不會因為單純覺得孤單而進入婚姻。
不認為生育是必須的
00後對生孩子這件事不像70後80後,這樣觀念從小就根深蒂固,比如我作為一枚80後,從小跟媽媽對話,就是等我長大結了婚,有了孩子怎麼樣怎麼樣,但00後就不會這樣想,比如你問他,等你老了誰來照顧你?他會告訴你是錢,而不是孩子。
你告訴他別人都結婚生孩子,但他會告訴你,最新的數據表明,一線很多城市的年輕人都選擇不婚不育,其實說白了,這是資訊時代給予孩子們的一種饋贈,讓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也會傳達給他們一種思想。
比如,生育對女性的身體摧殘很大,不想讓孩子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養不起孩子,給不了她更好的教育,那麼就選擇不生。
再比如,他們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結婚後誰做家務,孩子生下來誰帶,孩子是否影響工作和前途?當然,他們也非常具有包容性,比如丁克和單身主義都是個人選擇,與人品無關,我選擇不婚不育又有什麼錯呢?
單純不喜歡孩子
大部分的00後崇尚自由,特別是心靈上的自由,他們更願意和能夠理解他想法的人進行交流,所以這樣的人就註定了不能被家庭和孩子所束縛,他們本身就是個孩子,他們也會尊重生孩子的人,但是如果讓他們去生孩子,他們可能從心理上就喜歡不起來。
家族影響
00後的父母大多是70後80後,他們從小就看著父母為房貸車貸所憂心,為孩子的教育所焦慮,他們身邊的哥哥姐姐們不少也是90後,所以00後是站在旁觀者角度一直默默觀察著一切的人,他們了解婚姻和生育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麼,也就更能很好地反思自身,他們不像80後90後壓力這麼大,生活條件優越,相對的,選擇性就會更多一些,興趣多元,有充實的生活,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如果結婚生子是一種欲望,無疑,00後對其不太感興趣,但這不代表他們是低欲望人群,因為生活不僅僅是圍繞著婚姻和孩子。 可能,00後不婚不育,是顛覆傳統的表現,也是追求極致個性的一種表達,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優秀,如果有一天他們結婚了生娃了,只是因為喜歡,無關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