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在吐槽80後的各種槽點時,90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在成為社會關注點時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考慮的社會未來重要因素。
90後對買房到底如何看待?他們面對怎樣的壓力?90後到底應該不應該買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當我們面對90後買房的巨大壓力真相時,當我們吐槽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壓力時,當我們看到90後仍然在為買房苦苦掙扎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以一棵更平常的心態來評價90後的未來,少一點感性的批判,多一點理性的理解,也許我們更能理解90後的現實與未來。
第一點,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經濟負擔,我們不應該迴避這種社會現實
90後買房嗎?當然買房。根據《90後買房數據報告》數據顯示,90後將成為購房主力軍。調查通過全國74個城市同步線上問卷的形式,共計21972個人參與。其中男女比例約為2:1,30歲及以下的潛在購房人群佔整體的71.73%。隨著最早一批90後即將年滿30歲,90後將要或者已經成為購房主力軍。
調查報告還顯示,雖然一直輿論在炒作90後不買房,但調查結論卻是有超85%的90後仍考慮買房,超過半數的90後選擇在在工作的城市買房,近3成的90後選擇回家置業或去其他城市買房。
既然要買房,那麼,90後的買房壓力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今年4月份我國央行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家庭中負債家庭比例達到了56.5%左右,並且在接受調查的負債家庭中均戶家庭總負債額為51.2萬元。並不是年輕人的家庭負債大,而是所有的家庭負債都在增加。更重要的是,房貸成為家庭負債的最大負債。
現在的房價年輕人的收入水平,貸款購房就成為現在年輕人非常大的財務壓力,購房貸款多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現象; 房貸無論是對大多數家庭還是對於年輕人的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負債壓力,也構成負債的最主要部分。根據央行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有負債的家庭中,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中房貸佔到家庭負債總額的75.9%。可見,房貸不僅是我國家庭的主要負債,更在負債中佔有較大的比例,而作為收入底端的年輕人,在面臨房貸負債時更是壓力更大。
根據《90後買房數據報告》數據顯示,自己攢錢付首付的仍大有人在佔比達到39.89%,父母交首付的比例為12.99%,父母子女一起出首付佔22.71%,與愛人一起出佔17.65%,夫妻雙方家人一起出6.76%。可見,買房首付的比例中靠父母、或者有父母資助的比例達到了42.46%。因此,當我們在指責90後的年輕人啃老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90後面對高房價的無奈和悲哀呢?除了啃老這一條路可選他們還能有什麼辦法買房呢?
第二點,90後買房確實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這些經濟壓力可能與90後的過度消費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簡單地指責90後過度消費對90後並不公平
90後要買房但是資金實力又如何呢?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自己買房呢?
我們都在說現在的年輕人負債太重、還債壓力大、各種信用卡透支等導致好像自己被債務掏空,因此一些人對年輕人的債務負擔和未來憂心重重。
年輕人負債高確實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大現象,而且一些負債高的人已經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月光族」、過度消費、「透支消費」似乎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標籤,並因此導致過度負債現象。
有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年輕消費者(1990年或以後出生的人群)擁有中國1/3的消費貸款,在「花唄」消費金融平臺用戶群中幾乎佔據半壁江山。有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均負債額達到了13萬元!信用卡逾期也已經成為90後的重要消費方式的一部分。
網絡上關於90後、00後的過度消費信息特別多,流傳最廣的是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另外有調查顯示,90後有70%的人沒有任何存款。信用卡逾期也已經成為90後的重要消費方式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如果考慮房貸對大多數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負債壓力,根據央行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有負債的家庭中,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中房貸佔到家庭負債總額的75.9%。可見,房貸不僅是我國家庭的主要負債,作為收入底端的年輕人,在面臨房貸負債時更是壓力更大。網絡上流傳最廣的是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即使我們認為這一數據是真實的,如果我們再考慮到年輕人收入低、大多承擔房貸的因素,事實上年輕人負債13萬元並沒有不是什麼大事,甚至如果再考慮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房貸,你還覺得平均13萬元的負債多嗎?
根據《2020年中90後人群洞察報告》數據顯示,90後目前雖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90後畢竟年輕、且屬於職場初創期,90後人群的職業崗位目前只是以企業普通職員和學生為主,這兩大群體佔比超過六成,而這一大群體是收入最低的或者沒有收入的;只有9.3%的90後成為企業的基層或中高層管理者,收入可能會略高一些;也有9.5%的90後從事自由職業,雖然說不同職業的90後都可以在各自的崗位上釋放自己的價值,但90後收入處於低級階段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報告還顯示,90後人群的收入呈現兩極分化,月收入過萬佔比超25%,少部分人持有幾十到上百萬流動資產;月收入4000元以下佔比25.9%,超三成90後人群手頭資金不足6萬。這就是年輕人的現實,收入不高、存款不多、還要買房,除了負債別無他途。有一份關於90後負債調查報告:「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
因此,簡單地說90後過度消費、負債過多並不客觀,面對買房負債只能是必然的選擇。這既是90後的無奈,也是生活的無奈。
第三點,90後買房的現實也可能會更好的讓我們理解未來的房地產趨勢以及未來的房價走向,對我們的房地產政策有非常大的益處
90後即將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主體,當然也就成為買房的主體,在未來幾年90後會真正成為我國生活的最重要經濟力量。隨著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高,90後逐步成為消費和社會財富積累的重要人群,提升生活效率的快捷支付及網銀在90後金融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買房也就成為社會的主力。
在未來的信用消費方式和場景中,仍然會是信用卡、消費金融、消費信貸和各種網際網路信貸想到競爭的大格局,目前已有數家銀行信用卡機構在便利及場景中發力,並各銀行今年已經在消費信貸方面進行了各種花式促銷並在消費信貸利率上進行大幅度的優惠,90後年輕消費者對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產品使用頻率更高,從而對未來的信用消費格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未來的買房格局也會有重要的影響。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絕大多數年輕人仍然是理性消費群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的結果,90後消費觀是信用消費有節制,理性消費、注重品質。90後的信用消費有一定的節制,更重視品質、不盲從價格、也不盲目追求國外品牌。這為未來消費信用領域的競爭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和廣泛的客戶群體和業務來源。
這次某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得出的使用花唄的網民中有7成以上從未支付過手續費,付息用戶中過半使用3期以內的分期,實際支出的手續費為2.5%。雖然大量的年輕人習慣於使用信用方式進行支付和消費,但7成以上的消費者卻沒有為此支付利息成本,可見大量的年輕人的信用消費支出仍然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內,基本上仍然屬於是相對理性的。
在買房問題上也是如此,《90後買房數據報告》結論顯示,年輕人買房主要是為了有更多的獨立空間,與愛人獨住佔64.15%,與父母住11.95%,自己住19.96%,出租3.94%,近85%的受訪者選擇自己住或和愛人孩子住,標誌著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已成為過去式。
購房考慮的因素中 「獨立居住空間佔比達20.52%」、「為了孩子和教育佔比為18.17%」、「再不買就買不起了佔比為為17.75%」、「結婚用的婚房佔16.08%」。而在住房選擇的因素中,教育將成為購房人群關注的焦點,對於很多購房者而言,教育和為了孩子只27.07%,排在第一位;交通區位往往是購房的首要關注點佔比22.60%。90後的這些買房因素都可能預示著住房環境、住房生態和房價未來的走勢。
與我們傳統上認為90後追求奢侈生活和高消費相比,在買房問題上90後買房卻表現為越來越實際,從調查中發現,90後選擇購買的住房中普通商品住宅佔比72.84%成壓倒性的優勢成為購房者的首選,曾經被視為年輕人夢寐以求的Loft公寓只佔3.02%、洋房別墅佔比只有8.33%,近8成的潛在購房者回歸現實,選擇普通商品住宅或是政策性住宅。這當然一方面是因為房價過高制約了90後購買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說明90後的消費能力仍然無法支撐高檔次的住房需求,這將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未來。
90後已經走向我們的生活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過度地指責90後的生活方式或者過度縱容90後的生活方式都於事無補,只要正視現實才能明確90後的真正未來。(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