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0後買房真相,道出的是社會現實的無奈還是年輕人的未來?

2021-01-09 熱點時報

當我們還在吐槽80後的各種槽點時,90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在成為社會關注點時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考慮的社會未來重要因素。

90後對買房到底如何看待?他們面對怎樣的壓力?90後到底應該不應該買房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當我們面對90後買房的巨大壓力真相時,當我們吐槽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壓力時,當我們看到90後仍然在為買房苦苦掙扎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以一棵更平常的心態來評價90後的未來,少一點感性的批判,多一點理性的理解,也許我們更能理解90後的現實與未來。

第一點,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經濟負擔,我們不應該迴避這種社會現實

90後買房嗎?當然買房。根據《90後買房數據報告》數據顯示,90後將成為購房主力軍。調查通過全國74個城市同步線上問卷的形式,共計21972個人參與。其中男女比例約為2:1,30歲及以下的潛在購房人群佔整體的71.73%。隨著最早一批90後即將年滿30歲,90後將要或者已經成為購房主力軍。

調查報告還顯示,雖然一直輿論在炒作90後不買房,但調查結論卻是有超85%的90後仍考慮買房,超過半數的90後選擇在在工作的城市買房,近3成的90後選擇回家置業或去其他城市買房。

既然要買房,那麼,90後的買房壓力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今年4月份我國央行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家庭中負債家庭比例達到了56.5%左右,並且在接受調查的負債家庭中均戶家庭總負債額為51.2萬元。並不是年輕人的家庭負債大,而是所有的家庭負債都在增加。更重要的是,房貸成為家庭負債的最大負債。

現在的房價年輕人的收入水平,貸款購房就成為現在年輕人非常大的財務壓力,購房貸款多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現象; 房貸無論是對大多數家庭還是對於年輕人的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負債壓力,也構成負債的最主要部分。根據央行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有負債的家庭中,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中房貸佔到家庭負債總額的75.9%。可見,房貸不僅是我國家庭的主要負債,更在負債中佔有較大的比例,而作為收入底端的年輕人,在面臨房貸負債時更是壓力更大。

根據《90後買房數據報告》數據顯示,自己攢錢付首付的仍大有人在佔比達到39.89%,父母交首付的比例為12.99%,父母子女一起出首付佔22.71%,與愛人一起出佔17.65%,夫妻雙方家人一起出6.76%。可見,買房首付的比例中靠父母、或者有父母資助的比例達到了42.46%。因此,當我們在指責90後的年輕人啃老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90後面對高房價的無奈和悲哀呢?除了啃老這一條路可選他們還能有什麼辦法買房呢?

第二點,90後買房確實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這些經濟壓力可能與90後的過度消費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簡單地指責90後過度消費對90後並不公平

90後要買房但是資金實力又如何呢?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自己買房呢?

我們都在說現在的年輕人負債太重、還債壓力大、各種信用卡透支等導致好像自己被債務掏空,因此一些人對年輕人的債務負擔和未來憂心重重。

年輕人負債高確實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大現象,而且一些負債高的人已經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月光族」、過度消費、「透支消費」似乎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的消費標籤,並因此導致過度負債現象。

有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年輕消費者(1990年或以後出生的人群)擁有中國1/3的消費貸款,在「花唄」消費金融平臺用戶群中幾乎佔據半壁江山。有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均負債額達到了13萬元!信用卡逾期也已經成為90後的重要消費方式的一部分。

網絡上關於90後、00後的過度消費信息特別多,流傳最廣的是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另外有調查顯示,90後有70%的人沒有任何存款。信用卡逾期也已經成為90後的重要消費方式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如果考慮房貸對大多數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負債壓力,根據央行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有負債的家庭中,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中房貸佔到家庭負債總額的75.9%。可見,房貸不僅是我國家庭的主要負債,作為收入底端的年輕人,在面臨房貸負債時更是壓力更大。網絡上流傳最廣的是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即使我們認為這一數據是真實的,如果我們再考慮到年輕人收入低、大多承擔房貸的因素,事實上年輕人負債13萬元並沒有不是什麼大事,甚至如果再考慮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房貸,你還覺得平均13萬元的負債多嗎?

根據《2020年中90後人群洞察報告》數據顯示,90後目前雖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90後畢竟年輕、且屬於職場初創期,90後人群的職業崗位目前只是以企業普通職員和學生為主,這兩大群體佔比超過六成,而這一大群體是收入最低的或者沒有收入的;只有9.3%的90後成為企業的基層或中高層管理者,收入可能會略高一些;也有9.5%的90後從事自由職業,雖然說不同職業的90後都可以在各自的崗位上釋放自己的價值,但90後收入處於低級階段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報告還顯示,90後人群的收入呈現兩極分化,月收入過萬佔比超25%,少部分人持有幾十到上百萬流動資產;月收入4000元以下佔比25.9%,超三成90後人群手頭資金不足6萬。這就是年輕人的現實,收入不高、存款不多、還要買房,除了負債別無他途。有一份關於90後負債調查報告:「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

因此,簡單地說90後過度消費、負債過多並不客觀,面對買房負債只能是必然的選擇。這既是90後的無奈,也是生活的無奈。

第三點,90後買房的現實也可能會更好的讓我們理解未來的房地產趨勢以及未來的房價走向,對我們的房地產政策有非常大的益處

90後即將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主體,當然也就成為買房的主體,在未來幾年90後會真正成為我國生活的最重要經濟力量。隨著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高,90後逐步成為消費和社會財富積累的重要人群,提升生活效率的快捷支付及網銀在90後金融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買房也就成為社會的主力。

在未來的信用消費方式和場景中,仍然會是信用卡、消費金融、消費信貸和各種網際網路信貸想到競爭的大格局,目前已有數家銀行信用卡機構在便利及場景中發力,並各銀行今年已經在消費信貸方面進行了各種花式促銷並在消費信貸利率上進行大幅度的優惠,90後年輕消費者對網際網路消費信貸產品使用頻率更高,從而對未來的信用消費格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未來的買房格局也會有重要的影響。

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絕大多數年輕人仍然是理性消費群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的結果,90後消費觀是信用消費有節制,理性消費、注重品質。90後的信用消費有一定的節制,更重視品質、不盲從價格、也不盲目追求國外品牌。這為未來消費信用領域的競爭提供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和廣泛的客戶群體和業務來源。

這次某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得出的使用花唄的網民中有7成以上從未支付過手續費,付息用戶中過半使用3期以內的分期,實際支出的手續費為2.5%。雖然大量的年輕人習慣於使用信用方式進行支付和消費,但7成以上的消費者卻沒有為此支付利息成本,可見大量的年輕人的信用消費支出仍然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內,基本上仍然屬於是相對理性的。

在買房問題上也是如此,《90後買房數據報告》結論顯示,年輕人買房主要是為了有更多的獨立空間,與愛人獨住佔64.15%,與父母住11.95%,自己住19.96%,出租3.94%,近85%的受訪者選擇自己住或和愛人孩子住,標誌著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已成為過去式。

購房考慮的因素中 「獨立居住空間佔比達20.52%」、「為了孩子和教育佔比為18.17%」、「再不買就買不起了佔比為為17.75%」、「結婚用的婚房佔16.08%」。而在住房選擇的因素中,教育將成為購房人群關注的焦點,對於很多購房者而言,教育和為了孩子只27.07%,排在第一位;交通區位往往是購房的首要關注點佔比22.60%。90後的這些買房因素都可能預示著住房環境、住房生態和房價未來的走勢。

與我們傳統上認為90後追求奢侈生活和高消費相比,在買房問題上90後買房卻表現為越來越實際,從調查中發現,90後選擇購買的住房中普通商品住宅佔比72.84%成壓倒性的優勢成為購房者的首選,曾經被視為年輕人夢寐以求的Loft公寓只佔3.02%、洋房別墅佔比只有8.33%,近8成的潛在購房者回歸現實,選擇普通商品住宅或是政策性住宅。這當然一方面是因為房價過高制約了90後購買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說明90後的消費能力仍然無法支撐高檔次的住房需求,這將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未來。

90後已經走向我們的生活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過度地指責90後的生活方式或者過度縱容90後的生活方式都於事無補,只要正視現實才能明確90後的真正未來。(麒鑑)

相關焦點

  • 95後買老破小?全國超7成年輕人靠父母買房,也不願租房結婚!
    》,報告中表示過去3年的時間,購房者年齡階段中95後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多數城市購房群體已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而95後正在逐漸代替90後,成為了樓市中的第二大購房群體。後中超四成都是全款,不過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中長大的95後,年齡都在25到21歲之間,步入社會的時間不長,個人財富積累有限,所以超七成的年輕人還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買的房。
  •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
    社會進入「低欲望時代」?90後不婚、不育、不買房,怎麼辦?事實上,當下很多年輕人不僅對結婚這件事抱有無所謂的態度,對買房、生育後代、夢想這些事情大多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現在很多人把年輕人這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稱之為「佛系」。什麼是佛系?簡單來說就是物慾、性慾、雄心壯志都喪失了,就差遁入空門當出家人了。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普遍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身上,畢竟他們也算什麼都見過,看破紅塵了。
  • 90後打工人的猝死成為社會新時尚!年輕人就要拿命換錢嗎?
    23歲,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是懷著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生活嚮往的珍貴年紀,可是,現在的競爭壓力導致大多數年輕人不得不拼命。有人說,不拼命怎麼辦? 沒錯,這就是現實!中國是世界經濟大國,也是一個貧富差距明顯的國家,有的人身價百億,有的人卻還吃不飽穿不暖。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惆悵。
  • 在重慶,年輕人要不要早點買房?
    這一代年輕人可能是活得最憋屈的一代。趕上了房價暴漲、學歷貶值。年紀輕輕初入職場,連社會的規則都沒來得及摸清,就被全國性的買房焦慮挾裹。而一旦背上房貸,縱然「世界那麼大」,也再難有說走就走的任性。但是如果尚且年輕的現在不買,不那麼年輕時的自己,就一定買得起嗎?
  • 中國夫妻生出混血女兒,3次鑑定均顯示親生,姥姥無奈道出真相
    混血兒寶寶的長相是很多父母都羨慕的,很多年輕父母都希望可以生下一個像混血兒一般可愛的寶寶,但也只是說說而已,畢竟混血兒之所以是混血兒,就是因為父母方法是來自於不同的國家地區,而當兩個中國父母真的生下了混血兒寶寶,那可能就會鬧的家庭大亂了。
  • 北大教授道出殘酷真相:教育是為了讓社會分層,這一代家長很失敗
    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孩子教育過程飽受煎熬的家長的贊同,但是,你可知道,清華教授眼中的普通人根本就不普通:劉瑜教授的女兒享受著父母都是名校知識分鐘的先天條件,在清華附屬幼兒園、附小、附中學習,這還是一般的普通人嗎?民間有句俗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些人生來平庸,但有些永遠都不普通。
  • 社會在進步,為何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 ?
    平均60分時,70分的員工日子滋潤,還能升職加薪;當平均水平提升到90分,80分的員工反倒成了吊車尾,有末位淘汰的風險。從結果上看,越優秀的公司就得越努力,也越辛苦。這種「進步悖論」現象,還能推廣至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
  • 93.7%年輕人,希望35歲之前購房,你買房時多少歲?
    如果從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會覺得中國的房價很低,年輕人隨隨便便就能買得起房,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房價早就超出了年輕人的承受能力,之所以能買房全靠家庭力量的支持。隨著房價不斷上漲,年輕人對於買房的信心越來越小,根據58同城畢業生居行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有93.7%的年輕人希望在35歲之前買房。
  • 失去了一切的人的慘狀,被雨果道出,讓人感到社會的殘酷和現實!
    沒有經歷過這樣人生的人,估計都會感到這個世上不可能有人能失去一切,感覺再怎麼失去,也不會失去親人,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的殘酷,有時候人活得很失敗,就連自己最親的人,親生父母,都不想見到他,見一次面,就要吵一次架,這樣,不如不見,省得大家都歡心。那麼活在這個世上,哪一種人會活得如此失敗呢?
  • 十年後中國主流住宅17大圖景 90後00後們太幸福!
    十年後中國主流住宅17大圖景 90後00後們太幸福! 房天下房天下   2015-07-20 11:33 [摘要] 當現在的90、00後、大概有4億人,未來十年內將成為
  • 韓秀雲談大城市青年租房or買房:00後不再需要談買房的問題
    在主持人問到「在中國大城市中,在很多時候年輕人避不開現實的問題,您年輕的時候是租房的時間長還是買房的時間長?」時,蘇世民表示,住在租來的公寓裡,他跟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一樣渴望成功。蘇世民表示,「我當然是租房的時間長了,因為我一開始的起薪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只能去租房,我當時其實也只能勉強算是中產階級,然後我在畢業之後就結婚了,我們夫妻二人就搬進了租來的公寓,那間公寓位於紐約,我一天要工作12—14小時,我年輕的時候其實跟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一樣渴望成功,但是我們的起點都並沒有特別高。」
  • 當今社會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負債纍纍呢!
    當今社會在主力軍是90後,然而據2019年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現代年輕人人均負債12萬,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年輕人負債這麼高呢,是個人原因還是社會原因呢,下面由小編來分析下。由於面子問題,又不好意思向家裡開口,家裡的長輩們也不是很清楚目前社會的現狀,認為孩子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畢竟一個月三四千塊。所以,消費繼續毫無節制。社會原因1.
  • 近六成90後背負債務,中國年輕人是怎麼變窮的?
    中國年輕人的窮,確有其證。今年最新的雙十二數據上,90後們比上一年多「剁手」整整27億次,相當於全中國每個90後平均多買10次。 一邊是花唄白條信用卡,一邊是球鞋口紅買買買,90後成為新一代的消費主力的同時。一個「窮」字,已經難以概括當下年輕人的生活處境。
  • 農村有房,距離城裡不到5公裡,有必要買房嗎?答案很現實
    買房這件事,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對於父母都是農村人的年輕人來說,大多數人買房是更不容易的。很多農村父母要麼是種地賺錢,要麼是打工賺錢,對於給兒子買房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他們往往只能在兒子買房的時候幫助一下,支援一點錢。而對於如今的90後年輕人來說,誰不想買房呢?
  • 日本處於低欲望社會,老人存錢年輕人不消費,會是我們的未來嗎?
    從1991年開始到2002年,小泉政治改革結束,經濟開始出現恢復,然而隨著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而再度陷入低迷,在連續的經濟低氣壓下,大前研一提出,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的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之前買房的人卻依然逐年下降。
  • 未富先「老」的當代年輕人:甘於平凡的熬夜,但讀書一定才能抱富
    01、根據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80後為2.28億人,90後為1.74億人,00後為1.46億,而中國的90後比80後少了整整5400萬人。看到這個數據才發現原來90後整體少了那麼多人,難怪現在的勞動力跟不上,而老人也慢慢越來越多、二胎遇冷、人口出生率又降低等等太多的社會問題,其中也應該有一大部分是應該當時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90後人口偏少。但就算如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當代的責任還是要落在他們身上,無可厚非。
  • 80後那麼多單身,90後急啥|不買房不結婚,等著等著就急了
    然後我和老公(前夫)相戀,感情很好,半年後結婚了。後來才體會到,我選擇了一個最差的結了婚,只能說是命吧。以前是為愛情分手,現在為錢離婚,生活不能只有愛情,那不太現實。我還有夢想去追求,90後還算年輕吧,再不珍惜就沒了……據我觀察,女人大概30歲以內,典型的90後。後來得知,她是91年的。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96歲老院士不願受獎:該給年輕人
    而王振義院士所提的「應該讓更多年輕人獲獎」,其實也很有道理。畢竟青年科學家才是未來科研的主力軍。許晨陽作為一名「80後」,在這一眾獲獎者中無疑是年紀很小的存在。王振義教授是未來科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那麼許晨陽就是年紀最小的獲獎者。
  • 網友熱捧「80後90後」道德榜樣:你們是社會的福氣
    在這些候選人中,一個又一個「80後」「90後」青年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讓人們看到中國的年輕一代良好的精神面貌、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身邊的青少年英雄,讓我找到了精神坐標  「90後」孝女孟佩傑命運多舛卻堅強樂觀。
  • 90後的社恐「絕症」,其實是從小落下的病根兒
    還是在遇上糟心事時的不會吵架,只能任由對方無理地在氣勢上碾壓自己。 最後只能在綜藝節目裡獲取「吵架代餐」,口頭上十分想看《中國吵架王》,現實生活中連不怯場、條理清晰地反駁都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