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年輕人,希望35歲之前購房,你買房時多少歲?

2020-11-30 騰訊網

前幾年有一個關於購房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平均購房年齡是27歲,是全球購房年齡最小的國家。如果從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會覺得中國的房價很低,年輕人隨隨便便就能買得起房,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這樣的,中國的房價早就超出了年輕人的承受能力,之所以能買房全靠家庭力量的支持。

隨著房價不斷上漲,年輕人對於買房的信心越來越小,根據58同城畢業生居行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有93.7%的年輕人希望在35歲之前買房。從平均購房年齡27歲,到現在希望能在35歲之前買房,透露出的就是年輕人在高房價下的無奈,只能延長買房的時間了。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均值已經達到了13.3,是國際合理水平的2-4倍,年輕人如果想要買房平均需要13.3年的時間才能成功。這樣算下來,如果一個年輕人在22歲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市場工作,那麼的確需要到35歲的時候才能買得起房。

其實如果年輕人真的能在35歲的時候買得起房,那也還算不錯,畢竟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購房者平均年齡也就是在這個水平,但問題是中國年輕人真的能在35歲的時候買房嗎?按照中國目前的房價收入比來看,35歲買房是建立在不吃不喝的前提下,如果考慮到生活成本的話,那麼年輕人買房的時間肯定要延長一倍。

當然年輕人也能通過貸款來提前實現買房夢想,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在買房的時候都是選擇貸款,不過這樣一來年輕人就必須要背負長達二三十年的月供了。按照現在的房價和房貸利率來看,這樣一來每個月就要拿出好幾千甚至上萬元來支付房貸,到時候購房者的生活品質就難以得到保證。

最讓人難受的是,明明知道現在的房價過高,買房不划算,但因為房子在居民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所以房子這東西還不得不買。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明明大家都一邊痛罵高房價,一邊掏錢買房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你是在多少歲的時候買房的呢?是貸款買的還是全款買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買房故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韓國人首次購房平均43歲,房價漲得比工資快!那中國是幾歲呢?
    相信不少小夥伴日常都會面臨這樣一個靈魂拷問:你買房了嗎? 而一般人買房的年齡都是在幾歲呢? 中國平均購房年齡29.5歲 看到韓國的買房平均年齡情況,讓人最好奇的還是我們周圍人的買房年齡吧! 根據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購房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購房者平均年齡為29.5歲。
  • 房貸新規:還款年齡提高至85歲!多少人還完房貸就住進養老院?
    但是轉念一想,自己30歲買的房還完30年房貸,就到了60歲的退休年齡,是不是都該進養老院了呢? 你覺得要多大歲數才能全部還清房貸? 是該知天命的50歲?還是已過花甲之年的60歲?
  • 紐西蘭奧克蘭房價飛漲 家長為幾歲孩子提前購房
    很多家長已擔心房價會繼續上漲,因此提前為孩子購房。 房產中介Alan Henderson表示,最近出現了一些小學生甚至使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在開始為孩子找房子。如有一對夫妻,因手頭資金比較寬鬆,為三個孩子,他們的年齡分別是5歲、6歲和8歲,計劃購買三套房子,目前正在買第二套。 據中介介紹,紐西蘭最小的業主只有4歲。
  • 買房搖號是什麼意思?搖號政策你了解多少
    在很多城市,現在都已經開始實施了買房搖號政策,對於一些買房新手來說,買房搖號政策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不過大家在買房之前一般都會先做一些購房攻略,去了解一些當地的購房政策,那麼買房搖號是什麼意思呢,買房搖號的政策你了解多少呢?
  • 全國超7成年輕人靠父母買房,也不願租房結婚!
    ,而95後正在逐漸代替90後,成為了樓市中的第二大購房群體。後中超四成都是全款,不過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中長大的95後,年齡都在25到21歲之間,步入社會的時間不長,個人財富積累有限,所以超七成的年輕人還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買的房。
  • 中國90後買房真相,道出的是社會現實的無奈還是年輕人的未來?
    當我們面對90後買房的巨大壓力真相時,當我們吐槽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壓力時,當我們看到90後仍然在為買房苦苦掙扎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以一棵更平常的心態來評價90後的未來,少一點感性的批判,多一點理性的理解,也許我們更能理解90後的現實與未來。第一點,90後買房已經成為自己和父母的巨大經濟負擔,我們不應該迴避這種社會現實90後買房嗎?當然買房。
  • 致25歲-35歲的你:別再焦慮了!3步教你減輕危機感,重建生活自信
    英國學者羅賓森經過調查發現,25-35歲年齡階段的人在進入了「現實世界」之後,大部分都喪失了安全感,也經常感到失望、寂寞以及沮喪。25-35歲的你,是否還在為房價飛漲,買房無望而感到焦慮?25-35歲的你,是否被父母催婚,卻依舊沒找到合適的對象?
  • 按揭買房30年才還完,等還完自己都60多歲了,那還有必要買房嗎?
    朋友說,自己同事最近買了房,辦理了30年期的貸款,現在30多歲,等把房貸還清的時候都已經60多歲了,那麼還有必要買房嗎?我覺得很有必要。如果是買房給自住,這是剛需,如果沒有房,我們住在哪裡呢?況且,中國人歷來都有「家」的觀念,成交才能立業,而「房子」已經成為家的代名詞,只有買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自己的「家」,再者,現在結個婚你不買房,丈母娘估計也不會同意,雖然大家都很愁,但房子能買還是要買的。
  • 最受歡迎文章速覽:在我國小孩幾歲可以買房?買房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
    最受歡迎文章速覽:在我國小孩幾歲可以買房?買房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 在我國小孩幾歲可以買房?買房需要提供哪些資料呢?煩悶的時候,可以停下來歇一歇,靜靜心。誰不渴望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呢!有智慧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便開始計劃他的未來,那麼買房一定是其中少不了的大事之一。
  • 外地人購房門檻放低
    六合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政策是新出來的,最新政策是只要是有大專學歷的外地人,提供南京市居住證和學歷證明,單身買房人提供個人身份證和戶口本,已婚家庭提供相關婚姻材料,即可在六合不動產登記中心開具購房證明。但該購房證明只限於在六合區內購房。
  • 買房結婚成剛需置業動力!南京2019官方「婚姻報表」公布平均初婚...
    2019年,南京人的初婚年齡為31.7歲,比2018年下降了0.5歲。根據貝殼數據研究院對2019年市場調研發現,南京潛力購房年齡是31.2歲,基本和結婚年齡持平。哥們從12月31日南京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樓市大數據論壇上了解到適婚年齡的人群正成為剛需市場主力。原來,結婚才是剛需買房上車的最大動力!
  • 18歲賣樓花、25歲香港買房、30歲跑路!70後房叔離婚也要買房
    18歲成為樓花排隊黨 為霸頭位站通宵1953年底,霍英東在香港油麻地公眾四方街(今眾坊街)的新樓建案時,首創一種新的售樓方式——購房者在項目動工前先交定金買房,尾款在後面分期付完。這種分期付款方式在當時被稱為「樓花」。後來「樓花」制度由香港傳到內地,即我們現在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又稱期房。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在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程式設計師憤憤表示,新認識的交友對象對「程式設計師到了 35 歲就退休」的定律感到介意,以致於感情快告吹了。越臨近 35 歲,焦慮感越發強烈起來。打開不少社交平臺的相關話題頁,你很容易被各種憂心忡忡的情緒所感染,35+ 程式設計師懊惱失業,就連 20+ 的年輕人也開始擔憂未來會失業...
  • 完美利用你的處女貸,繞過無數「利息」套路成功買房!
    我耗盡畢生心血給他推薦一番以後,他卻惜字如金只回我一個「哦」,甚至直接把你刪掉。約他出來看房,他又要說:不,我不急著買房。一般這種聊天方式都會不歡而散,我們互相浪費了精力,又並沒有獲取到最後有效的結果。其實現在真正想購房的人,能獲取到的乾貨渠道比較少。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買房科普:這些買房知識你都知道嗎
    買房科普:這些買房知識你都知道嗎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28
  • 又一明星突然去世,年僅25歲!心梗為什麼會纏上年輕人?
    「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近年來,年輕人的發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長,職場精英正成為急性心梗的高發人群。更年輕的,甚至還有20歲的急性心梗患者。
  • 香港房子一尺等於多少平方 香港買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隨著現在房地產市場不斷的在發展,所以有很多城市的房價是比較高的,香港也是不例外的,不過香港的房子雖然高,但是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所以想要在香港買房,就必須要多多去了解,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香港房子一尺等於多少平方,香港買房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相關的知識吧。
  • 購房合同無效的5種情況,真心希望你都沒遇到!
    對於購房者來說,本來籤訂購房合同是為了更好地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如果所籤訂的購房合同無效,那還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呢?當賣方違約時,購房者又怎麼維權呢?對此,小編要說的是,請注意!購房合同無效的5種情況,真心希望你都沒遇到!
  • 部門領導復工就被裁:年輕人,別等到35歲才有危機感
    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就是35歲以上的老員工。最開始,只是裁掉基礎崗位,後來輪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35歲定律」,超過了35歲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就面臨著隨時被公司淘汰的危機。35歲以上的老員工,體力和精力都比不過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十幾年停滯不變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又限制了他們的自我發展,有些老員工的工作能力甚至比不上工作三四年的職場新人。年齡讓他們漸漸失去了被培養的價值,而高額的工資,又讓他們失去了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