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2020-12-08 騰訊網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與此同時,行業內時而爆出年輕上位新聞,90後躋身城市總、條線總經理等要職。小年輕們蹭蹭蹭的往上走,中年人卻舉步維艱。35歲地產人難道都出局了嗎?

要知道,90後都已經步入30歲。小於35歲,意味著85年之前的地產人都不具備投遞簡歷的資格。這段時間,地產降薪裁員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地產人的現狀就變成:一邊有人被優化,一邊又面臨職場年輕化。可真是雪上加霜!

35歲的地產人都去哪兒了?

一、走專業線路,發揮經驗價值

二、跳到小房企或國企,突破晉升瓶頸

三、先人一步,步入中高層

四、轉行,投身其他領域找新出路

地產人往上走要具備哪些能力?35歲分水嶺來臨之前,地產人要提前做好準備

一、提前規劃,年輕時候多積累

有的人找工作看的是薪資待遇,而有的人看的是在公司學到什麼,或者這家公司能讓自己增值多少。

就像校招的時候,有的人同時拿到幾家房企的offer,但最終選擇的未必是薪資給的最高的那家,而是最能為自己增值的那家。

二、培養可遷移能力,到哪都能發光

什麼是可遷移能力?可以從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跨領域跨工種的才能和技能,稱為「可遷移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人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整合資源能力等都屬於可遷移能力。

三、保持進步,隨時跟上潮流

很多人覺得,房企重用年輕人,歧視中年人,是因為老員工體力差,產出低,不好管,實際情況是中年員工很多人都非常賣力,依然擔心被優化。

歸根到底,地產行業利潤下滑,人才又過度飽和,這讓房企有了挑三揀四的機會。

保持進步才是對抗年齡最好的籌碼。地產這個行業有些管理層五六十歲依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要一個人願意工作,願意去進步,願意去跟上時代,年齡可能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相關焦點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因此,不管你承不承認,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35歲是職場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凡是有能力的人,35歲時成為高層,或成為某個行業的精英,能夠帶團隊、做項目、做管理,成為企業中獨當一面的一員悍將。能力不足的人,到了35歲,要麼混跡於底層,要麼依然只是中層,提拔無望、升遷無望。這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必然結果。
  • 為什麼會出現職場「35歲現象」?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如何看待「35歲現象」?「35歲現象」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而是由一系列與35歲有關問題組成的複雜社會現象。現在人們關注的多是「35歲危機」,但若將「35歲現象」簡單地理解為「35歲危機」,則無疑是片面的,甚至是曲解的,難以科學地展示「35歲現象」的全貌以及詮釋其實質。
  • 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公司應聘信息上寫著幾個字:「35歲以下。」正是因為如此,35歲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中年危機,這也是所有人逃不過去的一道坎。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一般來說,35+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路徑主要有三個大方向:技術專家、技術管理、跨行業就業(非技術向)。轉做技術管理,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 部門領導復工就被裁:年輕人,別等到35歲才有危機感
    然而有些人,卻再也不用回去上班了。這件事發生在一位朋友的公司,36歲的部門領導被裁了。由於疫情來臨,公司運轉困難,他也意識到了危機,甚至此前曾主動提出過降薪的方案,但依然沒有逃脫被裁員的命運。第一批被裁掉的人,就是35歲以上的老員工。最開始,只是裁掉基礎崗位,後來輪到了中層管理人員。網際網路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35歲定律」,超過了35歲還沒有晉升到管理層,就面臨著隨時被公司淘汰的危機。
  • 職場「35歲現象」折射就業限制亂象
    其拒絕的理由一是企業工作勞動強度大,35歲以後身體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二是35歲以後的人學習能力不足,思想不活躍,與公司裡的年輕人有思想代溝;三是不想使用年齡偏大的人。面對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些諸如「35歲現象」的不合理限制已經影響到了穩就業的政策要求,今年之所以把「穩就業」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於,就業水平既是宏觀經濟景氣狀態的重要指標,也是微觀經濟主體運行正常與否的重要標誌,而且還是多數人獲得穩定收入並維持正常生活的根本來源。因此,各地要認真及時地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
  • 地產人,為啥壓力越來越大?
    54.18%的人經歷了輪崗,56.55%被調崗,17.2%被降職;更有8.5%的人因組織變革導致而被變相降職。 數據同時顯示,過去一年地產人的安全感直線下滑,很多人深感危機重重。 行業數據一年比一年好看,從業者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究竟怎麼回事?
  • 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通訊員 何仁芳 鍾漓 記者 劉鎮東 黃京)近日,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
  • 程式設計師工資一般多少 到35歲真的沒人要了嗎
    平時有不少人在討論程式設計師行業,比如說程式設計師是青春飯,程式設計師很難找到對象等等。那麼,現在程式設計師工資一般多少呢?據說,程式設計師過了35歲就沒有人要了。隨著網際網路迅速的發展,而程式設計師行業更加備受關注了,現在有很多行業脫離不了計算機,而程式設計師需求也會一直存在。同時,大家也關注的程式設計師的工資,你知道現在程式設計師工資一般多少錢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中國人作為世界上最勤勞的種族,無論是高考還是學科競賽,出現的天才年輕人都很多,但在諾貝爾獎獲得數量方面一直讓人感覺遺憾。其實中國這片土地上走出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並不少,除了屠呦呦、楊振寧是中國籍的諾獎獲得者外,世界上還有7位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諾貝爾獎,只不過後來都轉了國籍留在了國外,那麼這7位留在國外的諾獎華人得主現狀如何?
  • 51歲老總擊敗35歲拳擊教練 只為鼓舞其員工奮發向上
    6月1日,IBF全球年會暨IBF拳王超級盛典在澳門永利皇宮路氹酒店落下帷幕,51歲的企業家熊雄鏖戰三回合擊敗了35歲的拳擊教練劉家宏。熊雄原定對手是和他同齡的一個拳手,但是在身高體重方面比熊雄要小,熊雄覺得這是在欺負對手,即使贏了也是勝之不武,最終換成了35歲的拳擊教練劉家宏,這也是對自己我的一種挑戰。
  • 科學閃光者劉玉祥:35歲還在犯「軸」
    科學閃光者劉玉祥:35歲還在犯「軸」很多人不喜歡「軸」的人,尤其不喜歡跟「軸」的人進行正面交鋒。但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江南第十總體設計部,卻有著一群特別「軸」的航天設計師。他們常常就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不弄清「所以然」決不罷休。35歲的老劉——劉玉祥就是其中一位。
  • 35歲小慄旬髮際線嚴重後移 疑遺傳老爸陷禿頂危機
    小慄旬(中)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35歲日本男星小慄旬主演的日片《銀魂》將在今年夏天推出續篇,該片導演福田雄一日前在推特上傳小慄旬和菅田將暉、橋本環奈的合照,小慄旬難得以搞笑表情入鏡,不少網友卻聚焦在他的髮際線,指他額頭上方兩側的頭髮明顯變得稀疏,似乎已面臨禿頂危機。
  • 致25歲-35歲的你:別再焦慮了!3步教你減輕危機感,重建生活自信
    英國學者羅賓森經過調查發現,25-35歲年齡階段的人在進入了「現實世界」之後,大部分都喪失了安全感,也經常感到失望、寂寞以及沮喪。25-35歲的你,是否還在為房價飛漲,買房無望而感到焦慮?25-35歲的你,是否被父母催婚,卻依舊沒找到合適的對象?
  • 超過35歲 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的人,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的文章紅遍朋友圈。一時間,60後70後甚至部分80後紛紛表示被虐哭,因為對於90後和00後而言無比清晰的聲音在他們的耳中成為了靜音。文章的作者稱,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把這個聲音設置成了手機鈴聲,這樣的話,即使是上課有人打電話進來,他們的老師也根!本!聽!不!見!
  • 職場「35歲現象」:中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辛酸?
    在職場,有一種不成文的現象,即:「35歲現象」。其實,35歲是人一生重要的年齡點,也是職場生涯的重要拐點。如果細心的話,大家能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對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 研究:人腦在35歲開始衰老?
    隨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加,人的老化越來越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此前,常見的是說法是,人腦從20到22歲就開始步入漫長的老化歷程。歲時達到峰值,在45歲以後開始下降。也就是說,人腦開始老化的時間至少在35歲以後。
  • 35歲,職場向左向右轉
    35歲的確是個不尷不尬的年紀,說年輕,看看每年的畢業生就瞬間想把自己摁在沙灘上,但說老又著實是強說愁了。君不見多少的五六十歲的男士女士們依然在熱情似火的奮鬥在熱愛的工作崗位上。翻著翻著就發現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回答,這個答案說是答案也不算,因為從頭到尾也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選擇。
  • 35歲是認知能力巔峰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國巴黎理工學院和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考察西洋棋選手的比賽表現後發現,35歲是人類認知功能的頂峰,45歲後開始下降。大多數棋手的表現在20歲以後快速上升,然後有所放緩,35歲時達到頂峰;45歲之後,他們的技能開始下降。這似乎在一定程度印證了「年紀越大認知能力越差」的說法。
  • 35歲老花眼就可能找上你 錯誤應對方式加速晶體老化
    資料圖 種楠 攝「看得見紅綠燈,就看不清儀錶盤;看得清儀錶盤,又看不清紅綠燈」「日常戴一副眼鏡、開車換一副、工作時又要換一副,一天要在三副眼鏡間切換」……這些正是近視加老花患者的日常。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花問題人群佔比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