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2020-12-06 砍柴網

科技自媒體 / 龔進輝

與996一樣,35歲成為網際網路從業者不願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非常容易刺痛他們的敏感神經。2017年,華為被傳出裁掉35歲以上的老員工,今年騰訊也開始勸退35歲「高齡」員工。

一時之間,35歲員工在職場中何去何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不少35歲或臨近35歲的網際網路打工人患上35歲焦慮症。按理來說,35歲正值當打之年,處於事業巔峰期,未來大有可為,奈何在殘酷的職場卻被貼上「高齡」的標籤,碰壁、失意在所難免。

一種主流觀點是:大部分崗位吃的是青春飯,網際網路只喜歡年輕人,35歲已成為職場分水嶺。對於35歲職場人來說,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進入管理層,要麼辭職。換言之,35歲之後依然能安心和體面地工作在一線,似乎成為一種奢望。

考慮到絕大多數打工人都是泛泛之輩,35歲時有能力進入管理層的人少之又少,這意味著,他們在35歲只有辭職或被淘汰這條路可選。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不見得,想要找到出路或解藥,必須先了解問題根源在哪,即為什麼打工人會患上35歲焦慮症?

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乍看之下,他們故意在搞年齡歧視,實則也有自己的現實考量。人到35歲,囿於生理原因,自身體力和精力已不夠用,無法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相比。

以加班為例,年輕人拼勁十足,可以接受996、熬通宵等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而35歲職場人無法做到只有工作沒有生活,家庭各種大事小情,使他們不得不抽出大量時間放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上,平時能做到不請假就算不錯,工作效率難免會打折扣。

同時,與35歲職場人相比,年輕人更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學習激情,都更勝一籌。而網際網路行業在不斷快速變化之中,企業只有擁抱變化才能保持核心競爭力一直在線,這決定與時俱進、持續進化的年輕人往往更吃香。

此外,無法走出舒適圈也是35歲職場人的一大劣勢。大多數人到了35歲已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追求穩定成為他們的第一訴求,經不起大的波折。因此,他們沒法冒險,不會再衝動行事,久而久之便習慣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思維力、創意力與年輕人沒法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體力精力、學習能力、工資成本上,35歲職場人均不佔優,只剩下工作經驗比年輕人更豐富這一優勢。如果換作你是老闆,綜合權衡之後,估計也會不怎麼待見35歲職場人,而經驗不足並不影響年輕人被重用,畢竟可以培養,上升空間巨大,未來有更多可能。

當經驗優勢不足以支撐35歲職場人繼續發光發熱,年齡劣勢就會暴露無遺,競爭不過年輕人只是時間問題,當一個個年輕人職級、薪酬超過自己時,場面尷尬可想而知,年齡大、水平一般的他們成為團隊中的異類。即便公司願意接納35歲職場人留在一線,估計他們也過不了自己那關,可能會走到辭職這一步。

因此,不管你承不承認,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35歲是職場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凡是有能力的人,35歲時成為高層,或成為某個行業的精英,能夠帶團隊、做項目、做管理,成為企業中獨當一面的一員悍將。能力不足的人,到了35歲,要麼混跡於底層,要麼依然只是中層,提拔無望、升遷無望。

這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必然結果。到了35歲,那些有能力,過得好的人只會越混越好;而那些缺乏能力,又不思進取的人,要麼只能維持原樣,要麼越混越差。一言以蔽之,後生可畏,表現平平的中年人註定會被充滿朝氣的年輕人所取代。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35歲職場人只能被迫接受被淘汰的殘酷命運?如何克服這場避無可避的中年危機?

誰說35歲員工就一定會被淘汰?阿里一把手張勇並不同意這一觀點。前不久,他在阿里「五年陳」授戒儀式上向35歲以後立志寫代碼或做一線技術工作的員工喊話,「我120%鼓勵、支持、欣賞、敬佩,為你們創造條件。現在我最發愁的事情不是35歲以上的員工寫代碼,而是35歲以上的員工不寫代碼。」

張勇發話了,阿里35歲以上員工可以繼續體面地在一線打拼。其實,不光阿里,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大門也始終向35歲職場人敞開。比如,被稱為「作業系統天神」的戴夫·卡特勒,年過70還在微軟寫代碼;40多歲的PHP創始人之一Andi Gutmans、XML之父Tim Bray,都在亞馬遜寫代碼。

公司允許他們長期工作在一線,並非單純出於包容精神和人文關懷,而是看中他們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專才。其實,沒必要刻意去討論35歲職場人的出路在哪,而應從第一原理出發,搞清楚問題本質,即什麼樣的人才在職場中更吃香,甚至可以成為常青樹?

答案很簡單,工作能力出眾、工作態度端正的人在職場中更受歡迎,前者指專精一線業務或技術,後者指具有拼搏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才能跟上公司和時代的步伐,不至於被淘汰。所以,35歲職場人不妨從這兩個方面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不斷夯實核心競爭力,具體來看:

一方面,積極嘗試,挑戰自我,突破舒適圈。企業要發展,需要優秀、有闖勁、有活力的團隊,這就要求團隊中的每個人有思想、敢拼搏,敢於跳出舒適圈,不害怕改變、不畏懼競爭,直面一切挑戰,堅持進取,才會有出路。能做到的人,職場路上定能化繭成蝶。

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變化。時代在發展、公司在進步,人的工作不可能一成不變。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高齡」打工人往往不是輸在能力上,而是輸在心態上,保持一顆進取的心,堅持學習,就能順應這種變化,主動掌握機遇,而不是把機會讓給別人。

當然,職場變幻莫測,35歲打工人在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的同時,還應做好兩手準備,給自己留條後路。簡單來說,他們應及時充電學習,為轉行或創業儲備更多籌碼和資源,即便有朝一日被離職來臨時,也能做到從容應對,實現華麗轉身。

轉行方面,35歲離開年輕化的網際網路行業,可以選擇進入教育行業、保險行業,或走學術研究之路,開啟職業的新起點。創業方面,十餘年工作下來,他們已積累足夠的經驗、專業知識與人脈,在產業網際網路尋找創業機會未嘗不可。

產業網際網路時代,2B領域創業者平均年齡至少比2C領域創業者大5歲,這決定行業經驗十分重要,更需要有經驗、穩重的人,35歲職場人比經驗尚淺的年輕人更具創業優勢。無論是行業洞察、抗壓能力還是風險管理,都能體現老司機的一面。

總之,條條道路通羅馬。打工人一到35歲,沒必要去做無謂的焦慮,而應坦然面對。無論是本職工作還是再就業、創業,都是可選項,東邊不亮西邊亮,打工人不缺去處。而前提是他們有足夠的資本,即前面提到的工作能力出眾、工作態度端正。

站在人生長河來看,35歲是大好年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之前十餘年的工作沉澱,是打工人的寶貴財富。只要你不放棄、肯努力,隨時都有機會,且潛力無限,終將書寫絢麗多彩的人生新篇章。

我始終堅信,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放平心態、做更好的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自己,一往無前,打工人加油!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35歲危機?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今天,「如何應對35歲危機」一舉衝上熱搜,35歲的地產人為啥要慌的一批? 地產年輕化的現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職時都發現,35成了一條紅線,過了這個年齡,簡歷第一關就已經被刷掉了。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1程式設計師的 35 歲魔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35 歲變成了一個很「殘酷」的年齡。35 歲的中浪,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前浪和後浪拍打在沙灘上,連浪花都不剩。中年危機已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一般來說,35+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路徑主要有三個大方向:技術專家、技術管理、跨行業就業(非技術向)。轉做技術管理,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會走上這條路。
  • 中年等於危機+美好+演化,論如何看40歲之後的戀情、愛與人生
    但事實是,當中年突如其來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只有「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與中年掛鈎的往往是:油膩、保溫杯泡枸杞、發福、禿頂……在印象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美好的詞來形容中年這個階段。中年別稱「灰色中年」,不可避免地在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經歷著各自的危機和焦慮。
  • 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很多公司應聘信息上寫著幾個字:「35歲以下。」正是因為如此,35歲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中年危機,這也是所有人逃不過去的一道坎。找工作時只要35歲以下的員工,那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 35歲小慄旬髮際線嚴重後移 疑遺傳老爸陷禿頂危機
    小慄旬(中)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35歲日本男星小慄旬主演的日片《銀魂》將在今年夏天推出續篇,該片導演福田雄一日前在推特上傳小慄旬和菅田將暉、橋本環奈的合照,小慄旬難得以搞笑表情入鏡,不少網友卻聚焦在他的髮際線,指他額頭上方兩側的頭髮明顯變得稀疏,似乎已面臨禿頂危機。
  • 職場上的中年危機感:40歲失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然,他的職業沒有大學教授那麼高大上,只是企業裡頭一個普通的工人,但無論是大學教授還是普通工人,35歲以上面臨中年危機已經是職場一個普通現象。 中年人究竟該如何讓自己避免職業危機、保持職場競爭力呢?下面我說自己的幾點想法,僅供大家參考。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老馬在一家裝修公司做設計,已經工作快十個年頭了,可就是這樣的多朝元老,在一次裁員中卻被刷了下來,近35歲的老馬,就這樣變成了待業中年人。失業後的老馬,開始奔走在各大招聘會中間,可每次的面試,都像石沉大海一樣,毫無回應,這次老馬找我,就是希望我能給他介紹份靠譜的工作。
  •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重新看待和思考自我是擺脫中年危機的法門
    關於什麼是「中年危機」,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廣義上講,中年危機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的關卡和危機。」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裡充斥著悔恨、錯失、壓力、恐懼、焦慮與迷茫,那感覺正如35歲的但丁所說:「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了避免「中年危機」,年輕人要趁早開始努力
    上午在職場論壇上看到了怎麼一個帖子,這帖子講述了一名35歲工程師的境遇。職場晉升無望,家庭瑣事纏身,房貸車貸壓迫,最終導致他進退不得,只能在原公司繼續渾渾噩噩地混著。中年危機,在不知不覺中正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
  • 徐崢爆笑發言:不止中年有危機,年輕人的危機更扎心
    徐崢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聊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提到了一個觀點:「很多人一談到中年危機,就談虎色變,其實大家不用焦慮,因為人生,充滿了危機,每個階段都有。」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常常還沒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已經要開始接受生活的洗禮。
  • 從核電看2020年以後的美國正步入中年危機
    《非誠勿擾2》電影片段《非誠勿擾2》電影片段《非誠勿擾2》給我們展示了一回什麼叫中年危機:48歲的老光棍秦奮向一個年輕貌美的空姐梁笑笑求婚,老光棍有錢,想把一切都省了,直接和空姐跳躍到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的階段。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人們普遍覺得中年是個煎熬的時期,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奧斯瓦爾德認為,人類與類人猿共有的生物因素是中年幸福感下降的根源,這些生物因素與進化有關。
  •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年男女的情感危機,誰說無解?
    這是一部講述都市中年男女情感危機的連續劇!劇情有一點老套!但感動了我! 程璐在上海工作。她是一名電影編劇。她高開低走,24歲成名,可是隨後的十年,碌碌無為。感情上面,一片空白。為此,她出入徵婚所,可倍受歧視。為了弄清楚大學暗戀對象的心思,她成為「大齡未婚女性婚戀問題」的學者魏書的研究對象。
  • 所謂中年危機,半導體人每天都有!
    最近老王在跟我說話的時候,難免會略帶一些悽涼的口吻,話語中也帶著與39歲年齡不相符的滄桑。說到中年危機,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做半導體行業似乎有一種讓我提前進入中年危機的感覺。」老王摸著自己略顯稀疏,有些枯萎的頭髮說。
  • 打工人「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
    作者 | 孫瑞希01過勞時代,每個打工人都有一把辛酸淚我剛畢業的時候,一直苦哈哈地加班加點工作。當時的想法很單純,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保住眼下的工作。後來,工作保住了,職位也晉升了,我一直認為那是因為我有能力。然而,到今天我知道:那並不是能力,那只是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機緣巧合罷了。
  •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C小姐有個感情問題煩擾了她整整一年她與男朋友長達7年的感情走上了戀愛的峰值只不過生活並沒有提供這個契機讓兩人的關係走向另一個階段-----所以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看清自己手上的籌碼 我是一個95後人到中年要面對的無奈我不好評價
  • 《中年的意義》:沉寂還是崛起?
    「如何定義中年,世界各國尚無統一標準。依我國國情,普通人40歲-55歲作為中年階段較為符合實際。 此類人往往伴隨著知識仍在積累增長,經驗日益豐富,然而人體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等的特點」,這是百度百科對於中年所下的定義。
  • 30歲的中國果凍,如何擺脫「中年危機」?
    Tarami官網顯示,根據Tarami 的調研,發現日本30-50歲女性中,約有八成希望控制甜品中糖類的攝入。三重0度系列有菠蘿味、葡萄味、檸檬味和北海道蜜瓜味,吃起來酸酸甜甜,並且都添加了椰果粒。 上文提到Tarami的果凍中有添加蒟蒻成分,而說到蒟蒻果凍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專門生產蒟蒻果凍的品牌——MannanLife。
  • 女演員「中年危機」?不存在的!且看國民女神劉濤的逆襲之路!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在大部分普通人眼裡,女明星一直都是光鮮靚麗,萬眾矚目般的存在。但事實上她們和普通老百姓同樣會面臨中年危機。在去年舉辦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女演員海清就將「女演員中年危機」公布於眾,揭開了明星界的一片「遮羞布」: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和他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未曾想到我們心中都認識、自信又閃光的大青衣演員們,在演藝圈的真實處境,竟是如此尷尬甚至艱難。
  • 找我-中年危機的自我救贖(下)
    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人生轉折的十字路口,或者在塵世間繼續沉淪,追逐時間名利地位的光鮮顯赫;或者刷新自我,回歸生命的本真,開啟生命新的靈性創造;或者能夠在生命的智慧中,去創造更大的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基本上,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內在生命的不甘、不滿、不認同,和外在危機狀況的疊加。而我的外在,其實又是內在所吸引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