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我-中年危機的自我救贖(下)

2020-12-06 IMO顧問

是的,人生其實就是從一種可能到另外一種可能,或者是多種可能性的疊加。

有人說,看那些偉人的人生,從多種可能性疊加的角度,完全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其實,不止是偉人,任何一個人的生活莫不是如此。我從我的身生父母哪裡繼承了一幅身軀,除了改變不了那個基因裡的蘊藏,人生所有面向未來的發展不都是多種可能性的疊加嗎?我拿到這副牌,能打出什麼樣子,基本上是憑藉自己,外在的所有的條件都只是變化的一部分,根本的變化在於我自己,在於「我」在我的內在的覺醒和指導。

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人生轉折的十字路口,或者在塵世間繼續沉淪,追逐時間名利地位的光鮮顯赫;或者刷新自我,回歸生命的本真,開啟生命新的靈性創造;或者能夠在生命的智慧中,去創造更大的物質與精神的平衡。

基本上,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內在生命的不甘、不滿、不認同,和外在危機狀況的疊加。而我的外在,其實又是內在所吸引來的。所以一切還是要回到自己,回到我和「我」的關係上去覺察和思考。

基於我們過往的世間生活的際遇與創造,我和「我」的大門或者是敞開的,或者是緊閉的。所以,在改變裡,頭等大事,就是打開那承載著「我」的心門,讓「我」可以進駐指導我的人生。

這聽起來有些神秘,有些玄學,但其實在古今中外,先賢哲人的經典著述中莫不如是的高度凝練和概括。老子說:大道無為;孔子說:內聖外王;蘇格拉底的終極三問;尼採說:我是太陽。那些離天更近的偉大靈魂的言說或著述,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方向:「我」就是我的主宰,「我」清醒的層次和狀態,決定了能夠引領我在這世間可以去到的方向和高度。

只要你願意,生命在這個年齡的積累足夠支持我去開啟那個更加宏大的宇宙空間的接口。但是,這個過程並不簡單和輕鬆;相反要經過諸多的考驗和磨難。就像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大乘真經。所以在生命的中年,遇到的所有狀況,都是在提供一個轉變的契機,你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抓住那個彗星的尾巴,帶你開啟遨遊精神的宇宙太空的旅程。

可我要如何去做,才能坐上那個飛天的笤帚呢?

只有一個不變的竅門:觀心,在每一個起心動念處,去觀察,我是在索取,還是在付出;我是在抱怨,還是在接納;我是在懷疑,還是在信任;我是在憎恨,還是在慈悲;我是在憤怒,還是在憐憫……世間有很多生命能量轉換的學問,我不需要懂得太多,只需要去覺察自己在每個當下,是平靜的,充滿愛與光明的,還是,讓那些外在的汙垢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生命在過往四十餘年的光陰裡,也有太多的雜染,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血脈傳承,也來自於生長環境的綜合狀況,也有在適應世間所謂的規則中的自我調適。但無論怎樣,四十歲的人生,應該清楚的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向著光的,就像植物向光生長一樣;所有的生命都是有天使在照看的,除非你自己放棄自己,天使絕不會放棄你;所有的生命去到的終極未來都是充滿光明和愛的,只是看「我」的能量層級能夠帶我走到那個境界。

不得不說,正是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讓生命就像一個冒險的旅程,充盈著各種各樣的精彩;也不得不說,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精彩,精彩有高低錯落的層次的差別。而我所在的層次,就來自於「我」在意識層面上所作的選擇。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不是狂傲自大的宣言,而是每個「我」應當秉持的基本原則!

相關焦點

  •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重新看待和思考自我是擺脫中年危機的法門
    關於什麼是「中年危機」,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廣義上講,中年危機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的關卡和危機。」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裡充斥著悔恨、錯失、壓力、恐懼、焦慮與迷茫,那感覺正如35歲的但丁所說:「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折射出的普遍現象:中年危機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裡女主方迎風遭遇中年危機,失婚失業,女兒上大學也想搬出去住。片中她與丈夫離婚後,退出了丈夫家的家族餐廳經營事業,失業的她著手製作簡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某家餐廳正好招聘店長,方迎風前去應聘。
  • 自我的救贖
    她在經歷一場自我救贖,能不能成功救贖自己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做到獨立思考,成為一個思想獨立人格健全的人。過往的十年都是如此的渾渾噩噩,說是隨波逐流也不為過。很像別人說的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那種情況。而今有了一絲覺醒,不希望再如此繼續,想將自己從泥潭裡打撈出來,換種方式活下去。所以獨立思考很重要,決定了她能否找回自己,重回生活的正軌。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失業後的老馬,開始奔走在各大招聘會中間,可每次的面試,都像石沉大海一樣,毫無回應,這次老馬找我,就是希望我能給他介紹份靠譜的工作。巧的是我的一個老客戶的公司正在招聘設計師,就這樣我把老馬介紹到了客戶的公司,沒過多久,老客戶聯繫了我,話語間躲躲閃閃,好像有什麼話要說。
  • 疫情下的墮落和救贖,人類自我修正之路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如果2020年的疫情真的是野生動物對我們的一次警告,那麼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就是我們人類做的一次救贖和修復之路我們無法選擇出生的環境,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們在一次次選擇中完成了自我意識的建立,也正是由於我們一次次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現在的人格和性格。而古老神話和寓言中人類墮落之後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繪成人類以擺脫邪惡為目的的自我救贖。
  • 《半個喜劇》:喜劇表面下的和解深藏反映了人們深度對自我救贖的
    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一個英雄三個群體,花或綠葉承載更華麗孫同,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三片綠葉貢獻良多。接下來,我們將以這三片綠葉為切入點,分析孫是如何從自我救贖的實現中走出來的。孫同完全通過靈魂的折磨而爆發,此時此刻,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空間裡,生活在欺騙之中,欺騙初戀高璐,欺騙自己的靈魂,忍受著母親以愛為名的綁架,而這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這時,孫同才被莫默的話驚醒了,是莫默讓他找回自我,開始了自我救贖,我想做一個男人,而不是他媽媽的傀儡,一隻多多的狗。
  • 《搏擊俱樂部》戰勝自我與完成救贖
    而是從一個線索人物入手,將人物一分為二,分裂人格的兩方面相互追尋,相互鬥爭,以暴力的方式宣洩情緒得到釋放最終戰勝自我,完成救贖的過程。《搏擊俱樂部》以一種全新的拍攝手法,將暴力色彩融合於電影中,解鎖真實的人物自我,給觀眾帶來視覺衝擊力的同時又掀起一場自我思考和品味的過程。劇情中,傑克是一家公司職員,他討厭周圍身邊的一切,包括生活和工作。他參加各種互助會,以此來尋求安慰和精神支撐。
  • 從《情聖》中的紅衣女郎,看全球化語境下中年男人的狂野之夢
    現代電影藝術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它並不是高高在上俯視觀眾,而是願意走下「高端藝術」的神壇,接近人間煙火、迷茫眾生,充斥著誘人的荷爾蒙,滿足著老男人的胡思亂想和女人的異性心理窺視欲。那麼今天我就從電影美學、人性主題和社會意義三個層面來為大家解讀這部好看又養眼的貼心喜劇——《情聖》。
  • 《土撥鼠之日》的重複人生:在無限循環的日子裡,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這部電影能夠讓觀眾們笑過之後,內心震顫地感嘆一聲:這不就是我的人生嘛!當日子無限「重複」,你會選擇如何生活?主人公菲爾是一個有理想的中年氣象報導員。但對中年人來說,「理想」也許是埋怨現實的藉口,菲爾已經連續4年在2月2日這天被派去小鎮報導土撥鼠節。
  •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年男女的情感危機,誰說無解?
    這是一部講述都市中年男女情感危機的連續劇!劇情有一點老套!但感動了我! 程璐在上海工作。她是一名電影編劇。她高開低走,24歲成名,可是隨後的十年,碌碌無為。感情上面,一片空白。為此,她出入徵婚所,可倍受歧視。為了弄清楚大學暗戀對象的心思,她成為「大齡未婚女性婚戀問題」的學者魏書的研究對象。
  • 所謂中年危機,半導體人每天都有!
    朋友老王在一次喝酒聊天的時候跟我說。最近老王在跟我說話的時候,難免會略帶一些悽涼的口吻,話語中也帶著與39歲年齡不相符的滄桑。說到中年危機,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做半導體行業似乎有一種讓我提前進入中年危機的感覺。」老王摸著自己略顯稀疏,有些枯萎的頭髮說。
  • 《伸冤人2》: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自我救贖後找回應有的平靜
    我現在可以大聲的說,《制裁特攻》是部我相當滿意且喜歡的續集!有鑑於上次在結尾安排了居家五金賣場大戰戲碼,我就在期待這次會如何安排最後的決戰。結果這次安排的地點是在一個充滿主角情懷的地方,儘管不像居家五金賣場有著創意的殺人橋段,卻也安排的別出心裁。
  • 中年等於危機+美好+演化,論如何看40歲之後的戀情、愛與人生
    但事實是,當中年突如其來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只有「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與中年掛鈎的往往是:油膩、保溫杯泡枸杞、發福、禿頂……在印象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美好的詞來形容中年這個階段。中年別稱「灰色中年」,不可避免地在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經歷著各自的危機和焦慮。
  • 東亞影視中年男子圖鑑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 竹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金惠真「太油膩了」,這是由靳東、李宗翰、李乃文三位「中年男人」主演的《如果歲月可回頭》獲得最多的評價。該劇近日在電視臺和網絡同步開播,講述三個意外「失婚」的中年男性面對中年危機,在陌生城市進行治癒的故事。
  •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一位「職業病人」的自我救贖
    可他始終無法在這些事情上得到自我認同,但讓他明白了何為「救贖」。每個人都在自我救贖的路上,只是有人越走越近,有人卻越走越遠。他給他的「自我救贖」取了個名字,叫沙海拾貝。為了尋找珍珠,要反覆做刨沙撬貝的動作。即使很久都沒找到一顆珍珠卻還在堅持,因為相信貝殼裡有珍珠,不是這個就是下一個。就是這條沙海拾貝的救贖之路,支撐他在生死邊緣的道路上樂觀的走下去。
  • 一位中年女人的醒悟:離婚後丈夫娶了20歲的姑娘,而我失去了一切
    一位中年女人的醒悟:離婚後丈夫娶了20歲的姑娘,而我失去了一切二十多歲的姑娘青春靚麗,誰都會喜歡。然而女人一旦結了婚,一旦步入了中年,則是越來越會被人嫌棄,反觀男人則是不一樣。歲月讓女人貶值,讓男人升值。
  • 徐崢爆笑發言:不止中年有危機,年輕人的危機更扎心
    徐崢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中,聊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提到了一個觀點:「很多人一談到中年危機,就談虎色變,其實大家不用焦慮,因為人生,充滿了危機,每個階段都有。」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常常還沒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就已經要開始接受生活的洗禮。
  • 中年危機與反抗精神,正視欺騙和欲望
    因為《姜子牙》是一部成人向的動畫電影,講述的是主角遭遇的中年危機,面對的是權力的欺騙,內心的欲望,還有家國天下,這些宏大敘事給影片的審美帶來的門檻。 中年危機:神性與人性的掙扎 導演程騰也解釋,「我們電影本質上是一個懸疑片」,前面不斷地製造懸疑,之後隨著姜子牙的追逐過程,真相一步一步逼近,事實一步一步被還原。在情感的建立和多重反轉中,姜子牙完成自我的蛻變。 從故事上看,姜子牙正面臨類似失業、中年危機的階段。
  • 35歲打工人的中年危機並非無解
    大多數人到了35歲已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追求穩定成為他們的第一訴求,經不起大的波折。因此,他們沒法冒險,不會再衝動行事,久而久之便習慣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思維力、創意力與年輕人沒法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體力精力、學習能力、工資成本上,35歲職場人均不佔優,只剩下工作經驗比年輕人更豐富這一優勢。
  • 戴維·洛奇:一個天主教不可知論者的自我救贖
    在喜劇的外殼下,小說卻掩藏著一層嚴肅的悲哀:「通常情況下,我只有通過語境才能將deaf和death或dead區分開來,有時候,它們似乎還可以互相替代。失聰是一種前死亡,是一種緩緩地帶領我們走進我們每個人終將進入的漫長靜寂的過程。」除了聽力衰退外,更讓德斯蒙德蒙羞的是,他的二婚妻子弗雷德在事業上的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