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人2》: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自我救贖後找回應有的平靜

2020-12-04 大局看電影

《制裁特攻》是《伸冤人》的續作,也是影星:丹澤爾·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生涯首次拍攝的續集電影,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此次譯名不是《伸冤人2》而是《制裁特攻》,而其他地區譯名則為延續第一部的譯名。

導演依然是安東尼·福奎阿( Antoine Fuqua ),在上一集廣受好評後,相隔四年的續集依舊相當令人期待。

不過本片在預告釋出的當下卻不禁讓人感到擔憂:因為預告片的質感以及透露的劇情都有種不及第一集的感覺,

劇情上看起來也像是很老套的執行「私刑」復仇劇……不過這些疑慮在看完正片後都沒有了!

我現在可以大聲的說,《制裁特攻》是部我相當滿意且喜歡的續集!

「 私刑」與「 教育」

承襲了第一集的特色,本片依然將「私刑」與「教育」分別做出詮釋,只是在「私刑」的部分相較於第一集稍嫌普通,

也許是我們在第一集已經對主角的威能與手段感到驚嘆過,同樣的東西新鮮度難免下降;

不過就暴力美學上倒是不用擔心,安東尼·福奎阿的風格依然健在,爽度十足!

有鑑於上次在結尾安排了居家五金賣場大戰戲碼,我就在期待這次會如何安排最後的決戰。

結果這次安排的地點是在一個充滿主角情懷的地方,儘管不像居家五金賣場有著創意的殺人橋段,卻也安排的別出心裁。

而「教育」的部分,丹澤爾依然在片中扮演著看透人生百態的智者:接下計程車司機工作的他,由司機的角度來觀看老百姓的世界。

有別於第一集劇情安排讓丹澤爾教化的舞女,這次則換成一個走偏的年輕黑人小弟,中間有一段我非常喜歡的丹澤爾與黑人小弟的教化戲,雖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臺詞,

但就憑著丹澤爾的演技讓這段充滿張力!編劇用異曲同工之妙的方式再度呈現教育的這一面,依然令人動容。

《制裁特攻》電影不是只有動用私刑的暴力場面,在教化上的劇情發展也十足觸動人心。

這位「 行俠仗義」的騎士

整體來說《制裁特攻》依然走著和第一集相同的架構,不過在劇情上更加聚焦在主角身上。

這個充滿神秘感的角色在第一集當中所透露出的資訊並不多,對於他的過去我們只知道他是個退休特務,其餘都只略知一二;

而到了這集,依然沒有直接去挖掘主角的過去,但間接透過對白、場景與物品等等,我們可以確定主角是個失去過且正在自我救贖中的人。

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延續第一集那關於主角的100 本書單,這是他繼承已故妻子的精神與找回平靜的方式。

從第一集的《老人與海》以及一本關於行俠仗義的騎士的書,到這集的《在世界與我之間》(主角與平民百姓的連結)、《流浪者之歌》(主角的現狀) ,

與最後一本也就是第100 本《追憶似水年華》(主角已逝的過去),其實就是在影射主角的故事與心境,

導演選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讓觀眾自己挖掘。也許,那100 本書正是代表著他的自我救贖之路。

比起首集,《制裁特攻》雖不明講,但透過更多細節描繪出主角的背景故事。

而在兩集故事當中,已經有好幾個人紛紛向主角詢問他到底是何方神聖?不過他沒有一次給出答覆。

因為也許他根本也搞不清楚自己是誰,或是他也正在摸索當中;一方面藉由貫徹正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與寂寞。

電影的最後再度拉回老人與海的畫面,這幕不僅僅是呼應了第一集,也是回歸初衷,終於為這個迷失自己的角色找到了平衡點,這是多麼的詩情畫意。

搭配丹澤爾·華盛頓多次利用眼神在講故事,所謂無聲勝有聲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影帝的實力無話可說!

因為有「2」故事才完整

《制裁特攻》在上映後似乎獲得了蠻兩極的評價,對我來說,它是部非常成功且好看的續集。

它並不是一部賣弄老套題材的續集,儘管沒看過第一集也不影響這集觀看;

但若是你有用心鑽研麥考爾這個角色的話,會發現兩集是有著一定的連貫性,有些你想在第一集知道的事情,能在這一集找到解答,所以強烈建議要看過第一集。

若是把兩集做比較,我會認為不相上下,第一集是動作場面較優秀與新鮮,但論劇情,這集的存在,可以說是有「它」才完整了《伸冤人》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電影《伸冤人2》:深入解析了沉默寡言的主角俠隱於市的生活
    ,一個是讓基努·裡維斯以約翰·威克這個角色再度紅遍全球的《疾速追殺》,另一個則是丹澤爾·華盛頓與導演安東尼·福奎阿二度合作的《伸冤人》。不過看完後我最想回顧的動作戲反而是麥考爾在車上那一段奪槍反殺,環繞鏡頭的運用流暢到不行啊。
  • 丹佐華盛頓最不願回想的戲:《伸冤人2》風暴場景拍攝
    ──《伸冤人2》《伸冤人》(The Equalizer)改編自80年代犯罪影集《都市奇俠》,描述一名退休探員,以暴制暴、尋求正義的故事。而近期上映的《伸冤人2》不僅是導演安東尼富誇(Antoine Fuqua)的首部續集作品,更是影帝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從影40餘年來,首度接演的續集電影,使電影未演先轟動,引起熱烈討論。而即使是動作電影,除暴力體驗外,其情感的聯繫也很重要。
  • 自我的救贖
    她在經歷一場自我救贖,能不能成功救贖自己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做到獨立思考,成為一個思想獨立人格健全的人。過往的十年都是如此的渾渾噩噩,說是隨波逐流也不為過。很像別人說的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那種情況。而今有了一絲覺醒,不希望再如此繼續,想將自己從泥潭裡打撈出來,換種方式活下去。所以獨立思考很重要,決定了她能否找回自己,重回生活的正軌。
  • 《伸冤人2》中,《在世界與我之間》的存在感為什麼如此強
    《伸冤人》於2014年上映後,片中溫和有禮、酷愛閱讀的主角羅伯特·麥考爾讓影迷印象深刻,末尾麥考爾在宜家與大Boss對戰的場景,也讓麥考爾與那些裝備高級的精英主角區分開來。四年後,由安東尼·福奎阿執導、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伸冤人2》終於與大家見面。續集不好拍,《伸冤人2》在國外媒體中口碑一般,豆瓣評分目前只有6.9分。
  • 《搏擊俱樂部》戰勝自我與完成救贖
    而是從一個線索人物入手,將人物一分為二,分裂人格的兩方面相互追尋,相互鬥爭,以暴力的方式宣洩情緒得到釋放最終戰勝自我,完成救贖的過程。劇中的泰勒是內心深處那個自由不羈、釋放自我、行動力強、崇尚暴力的自己。他創建搏擊俱樂部,並制定一系列規則,比如不準談論搏擊俱樂部的一切 不準問問題等,在這裡只是情緒宣洩和解放自我的場所。漸漸的,參加俱樂部的人越來越多發展成了一個類似秘密破壞組織,他們一起放火,打鬥 到處搞破壞,變得越來越不可收場。運用閃回的方式幫助傑克回憶他成為泰勒時做的事情,電影開頭和結尾運用倒敘的方式相互呼應,揭開朦朧。
  • 戴維·洛奇:一個天主教不可知論者的自我救贖
    相比前兩類,這一部分作品受到的關注較少,代表作是洛奇在退休後出版的《失聰宣判》。老教授的生活困局《失聰宣判》的主角是一名因聽力衰退而提前離職的語言學教授,名叫德斯蒙德。退休前,德斯蒙德在學術上花費了很多精力,可是年老後,卻不斷感受到生活的無聊,尤其是當聽力越來越差後,他開始思考關於衰老、失聰和死亡的話題。
  •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一位「職業病人」的自我救贖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的作者程浩,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他活不過五歲。可他還是頑強的活到了20歲,他20歲的青春永遠停留在了2013年8月21日。想讀這本書只因被書中的話感動,「幸運和不幸一樣,都需要人承擔。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而當我們走進《象棋的故事》後,就可以理解茨威格所為世人作出的貢獻與其背道而行的結果並不矛盾。小說講述的是一艘由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來自奧地利的作家「我」,為了接觸西洋棋冠軍琴託維奇,找了幾個象棋愛好者與之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業餘高手B博士的幫助才勉強下成了和棋。之後想要請B博士來挑戰琴託維奇,卻遭到了拒絕。
  • 找我-中年危機的自我救贖(下)
    有人說,看那些偉人的人生,從多種可能性疊加的角度,完全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其實,不止是偉人,任何一個人的生活莫不是如此。我從我的身生父母哪裡繼承了一幅身軀,除了改變不了那個基因裡的蘊藏,人生所有面向未來的發展不都是多種可能性的疊加嗎?
  • 一個在困境裡掙扎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幫助,而是自我的救贖
    他們明明已經成年,明明有大把的力氣,有健全的身體,有完整的家庭,有一個活著的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人生卻並不精彩。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懦弱,表面上看起來虛張聲勢,卻拒絕生活的改變,不管是向好的還是向壞的。為了以後不兩地相隔,我放棄了國企的穩定工作,到對方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準備公務員的考試。為了能夠入對方父母的眼,做了從前想都不曾想的努力,儘管這樣,對方還是每天都充滿焦慮地對我說:「怎麼辦,你這樣的怎麼見我爸媽。」
  • 《造物法則2》加戈騎士在哪 加戈騎士分布位置匯總
    導 讀 造物法則2加戈騎士在哪?
  • 一個浪漫騎士的不死傳奇
    塞萬提斯處處把堂吉訶德和騎士小說中的英雄對比取笑。騎士小說中的英雄武力超人,戰無不勝;堂吉訶德卻是個哭喪著臉的瘦弱老頭兒,每戰必敗,除非對方措手不及、吃了眼前虧。騎士小說裡的英雄往往有仙丹靈藥;堂吉訶德按方炮製了神油,喝下去卻嘔吐得翻腸倒胃,桑丘喝了竟大小便同時失禁。騎士小說裡的英雄都有神駿的坐騎、堅固的盔甲;堂吉訶德的駑馬「難得」卻是一匹罕有的駑馬,而他那副黴爛的盔甲,還是拼湊充數的。
  • 《受益人》——小人物的自我救贖,走腎,走心,這就足矣
    人生沒有救贖可言,有的只是懺悔,要想自我拯救,就得學會自我毀滅。豆瓣7.7分的評分我覺得有點低,喜劇算不上,愛情算不上,看完這部影片,其實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真實生活的寫照。小人物,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沒有影響力,但是我們也想逆襲,也想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誤入歧途真的很快,但是自我救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切突破社會底線得到的滿足,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35+2!輸熱火,1人自我救贖,恩比德難受,76人不該給此人大合同
    北京時間12月29日,76人客場對陣熱火,最終76人在加時賽中以116-117輸給了熱火,遭遇了一波2連敗。儘管76人在主場的成績不錯,但是76人在客場的戰績卻是不佳,因此他們這次面對本賽季打得很不錯的熱火,想要贏球會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 狀元蔡恩-威廉森的自我救贖
    2、胖虎的外線投射能力一般,本賽季在出場19場,場均出手一次三分情況下,三分命中率有46.2%,但總的來說,胖虎目前不具有外線的穩定投射。但是作為一年級選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一起相信胖虎是能練出外線投籃的。
  • 《肖申克的救贖》觀影感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由《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改編而成,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主角是一個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飾演),他在監獄裡的朋友是黑人瑞德(摩根.弗裡曼飾演)。
  • 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懼讓你成為一個囚犯
    #膠捲#《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單靠平實的敘述就可以讓人哭泣,情節不耽誤,人物之間的對話透露了無數人生哲理,真的值得No的位置。top250豆瓣之一。這是一個發生在監獄裡的故事,但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監獄比任何地方都更現實和殘酷。
  • 《半個喜劇》:喜劇表面下的和解深藏反映了人們深度對自我救贖的
    《半個喜劇》的情節如下:孫同,一個來自一個小區的大學生,正在北京學習,面對心愛的高璐,他對強大的同學鄭多多很膽怯和順從,他擔心他不會成為「好哥們」鄭多多,失去北京的戶口和工作。一個人,從嬰兒出生到黃昏,只是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 村上春樹《刺騎士團長》:每個人都是永遠的未完成
    時間不一定總是有的,但只要有,就會有成果。我措手不及,沒能作幾次簡短的詢問,所以我似乎平靜地接受了婚姻的結束。一個男人開了一個多月的車,搬進了朋友父親在小田原郊外山上的老房子和工作室,一半給朋友看房,一半暫時住。在這短短半年的山嶽生活中,好友父親雨田Juyan的一幅畫《刺殺騎士團長》引發的一系列真實與虛幻的交替事件,都與……緊密相連,迫使「我」正視妹妹之死造成的創傷後遺症。
  • 《土撥鼠之日》的重複人生:在無限循環的日子裡,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我們的生活並不符合何冰老師口中的「後浪」生活,倒是符合經典喜劇電影《土撥鼠之日》裡,那種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的生活。《土撥鼠之日》以西西弗故事為原型,講的是氣象報導員菲爾被困在2月2日土撥鼠節,而無限循環這一天的奇幻故事。電影憑藉這個奇特而發人深省的故事獲得了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這部電影能夠讓觀眾們笑過之後,內心震顫地感嘆一聲:這不就是我的人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