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紀尚且,未經世事的時候,我曾經對一些人,一些事感到極度困惑。他們明明已經成年,明明有大把的力氣,有健全的身體,有完整的家庭,有一個活著的人應該擁有的一切,人生卻並不精彩。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懦弱,表面上看起來虛張聲勢,卻拒絕生活的改變,不管是向好的還是向壞的。
他們誇張,即使取得了一點點成就,一點點毫不稀罕的好處都必須要向人炫耀,在別人的交口稱讚裡讓自己的成功顯得獨一無二。
他們自卑,雖然表面上看沒有什麼,但是他們總懷疑別人看不起他們,總害怕別人看不起他們,神經緊繃著,隨時要與人爭辯。
我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要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為什麼總是流連於自己並不怎麼成功的過去,為什麼對人生裡的諸多事情有那麼多的逃避。
我知道人生很難,也知道一個人,想要順利地成長,順利地放下自己肩頭的重擔,往往需要一生的時間,燃盡幾乎所有的精力。
但我不理解,一個人,在還沒有走到終點時,就在頹喪的歧途上一去不返,就因為自卑,因為囁喏,因為種種不算什麼的事情,空耗大把的光陰和生命。
實話實說,從前我一直不相信,我會長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大人模樣,只是現實兩個字,總是如同警鐘喪鐘,毫不容情地在你的耳旁適時敲響,讓你在百轉千回,櫛風淋雨之後,豁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成為了從前所討厭的模樣。
我一度是個頹喪的大人
直到不久前,我才忽然發現,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事情開始於一段並不健康的愛情之中。
本來熱戀都應該是甜蜜的,雖然也會有爭吵,生氣的時候理由卻大多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我遇到的卻並不是這樣的感情,因為快到談婚論嫁的年紀,所以難免會多出很多現實的憂慮。為了以後不兩地相隔,我放棄了國企的穩定工作,到對方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準備公務員的考試。
為了能夠入對方父母的眼,做了從前想都不曾想的努力,儘管這樣,對方還是每天都充滿焦慮地對我說:「怎麼辦,你這樣的怎麼見我爸媽。」
我在這焦慮的話裡,一次又一次被擊垮,從內心深處無聲地崩塌,不自信像是一種由點到面的傳染病,一旦出現了,很快就會充斥整個生活。
果然,公務員競爭激烈,我沒能上岸,而對方,在我面試成績出來的當天提出了分手。沒有什麼詞彙能夠解釋我的心情。我沒有埋怨任何人,只感覺自己糟透了。
我其實深刻明白,表面上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有的問題幾乎都來自於我自己的自卑,說白了,一切都是自找的。
我得到了自己的救贖
分手的時候,正好是疫情期間,我辭職回到來家,失去了愛情,轉而失去了工作,分分秒秒電影《大話西遊》裡的那句臺詞:他好像一隻狗啊。
我別無他法,在心情混亂,自我悲觀的情況下,只能遁入書中的世界,靠著閱讀來讓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生活裡的一切,來逃避我所必須面對的失敗的局面。
也是一種緣分,一本書的閱讀,給了我一種思路,讓我得以拾起勇氣。來面對真實的自己,正視自己的自卑,從自我的角度,讓自己的心靈重新煥發渴求超越的生機。
這本書別是大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著述的《自卑與超越》,作為與弗洛伊德地位相彷的心理學家,自我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在這本書裡用很大的篇幅探討了人為什麼會自卑,以及如何應對自卑,面對自我,重拾信心。
當然,一本書的力量有多大,要看一個人讀懂了多少,不同的人閱讀同一本書,也會有完全不同的體悟。
從這本書中,我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一個在困境裡掙扎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幫助,而是自我的救贖。
當然,自卑與超越只是書中的一部分內容,無論是對人生意義的闡釋,對家庭影響的講解,對夢的相關解析,還是對人生各個階段的指導,都讓我有很多收穫,只是都比不上自卑與超越這一節。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最可依賴的,最有力量的,永遠都是那個積極向上的自我,人只有敢於直面自卑懦弱的事實,敢於尋根問底,明白自己失敗的最根源的問題,明白自己對於生命的意義有怎樣的追尋,就能找到生活下去的力量。
結語
現在的我,在現實意義裡,不能說比之前過得有多好,但我完全肯定,我已經克服了內心的自卑和軟弱,並且以它們為土壤,種植出了某種我堅定相信的力量,那便是勇氣,便是對自我意義的追索。
我的未來還會有很多難以逃避的困難,很多直面心靈的挑戰,我有自信我可以應對,沒錯,我長成了大人,但漸漸地,我並不討厭自己,反而開始有點喜歡。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