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裡原來有兩個自我,意志力不是一種力量而是三種力量

2020-12-04 彼岸凡語

自己下定的決心往往等於放屁。很多年前,我特愛鬥地主,經常下班後就到朋友家玩,一般是凌晨一、二點鐘才結束,而且既好玩又時常贏錢,感覺很過癮。不過我慢慢地覺得這種長期影響睡眠和上班的愛好是低級趣味,它只會讓我墮落而不求上進,於是有了改變的想法。有一次打完牌在回家的路上,雖然我贏了不少,但一點都不開心。因為心中有一股罪惡感突然升起了,我深深地自責為什麼自己還要參與這類低級娛樂,我應該把大好的時光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學習一個新技能,健身等等。經過一陣自我批評與反省後,我摸著胸口鄭重地下定決心:從此以後再也不打地主了。可是到了第二天下班時,朋友一召喚,我想也不想地又去他家打地主了,一點都想不起昨晚的誓言。結束後又後悔,又下決心再也不打了。之後對方召喚時我終於想起自己的決定,但猶豫一下下後還是抵擋不住誘惑。就這樣,賭癮沒戒掉,而這種「想玩又不想玩」的糾結心理一直在不時地循環,痛苦而煩人。有趣的是,一個月後我鬥地主的愛好終於戒掉了,但這不是因為我意志力強的結果,而只是因為他搬家了,而且搬得挺遠的。再加上我只跟熟人打,沒有了熟人玩家自然就打不起來了。

多年來我時常困惑:為什麼我沒有意志力?明明自己下定了決心,可為何還是抵抗不了誘惑,改變不了自我?而且反覆嘗試也沒有什麼成果。事實上我不止於在戒賭癮方面不成功,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如此,比如減肥、戒酒、戒甜食,戒辛辣、戒遊戲等等幾乎樣樣失敗,都快成「八戒」了。對於控制不了自己的狀況,我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和羞愧心。直到我看到《自控力》這本書才茅塞頓開。

大多數人比過去更關注意志力,但又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己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著,衝動主宰著自己的生活,阻礙了自己走向成功。而《自控力》這本書就給我們打開了全新的視野。它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之一,它本著科學而嚴謹的態度講述了關於怎樣管理壓力,控制自我,並作出有利於健康選擇的方法。

這本書提到了在人的大腦裡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意志力的挑戰就是兩個自我的對抗,當兩個自我發生分歧的時候,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了兩個自我,但說不清道不明。當時我們的課餘時間很多,可以自由安排,真是太愜意了。學校裡的學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愛學習的,一類是不愛學習的。愛學習的同學會在課餘時間自覺地去圖書館或教室自學。而不愛學習的同學就把上大學當成是度假,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但我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因為我有時愛學習,有時又很貪玩,很不定性。有一天下午,我在寢室裡經歷著內心的掙扎,因為大腦裡有兩個聲音同時響起,一個說:「去玩遊戲吧,它能帶來快樂。」而另一個聲音則說:「不行,不能貪玩。趕緊去圖書館自習吧,很快要考試了,學習要緊。」當時的我既想玩又想學習,而想玩的心又比學習的心強烈一點點。我知道這不是一個好信號,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兩個自我經過一番爭鬥後,及時行樂的那個自我還是佔了上風。眼看我就要抵擋不住誘惑了,還好有個同學覺得獨自上自習太悶了,將我強行帶進了圖書館。不過這次的體驗讓我明白,當自己處於失控狀態時,可以藉助外力。

《自控力》除了提到什麼是兩個自我,還講述了意志力的內涵。意志力共分為三種力量:「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我要做」的力量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我不要」的力量能克制你的一時衝動。「我想要」的力量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欲望,決定你「想要什麼」。而相比之下,最重要的就是警醒「我想要」。當你面對誘惑和拖延症時,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其實是變得苗條、升職加薪、不要欠債、家庭美滿等等。只有想到這些,才能遏制你的一時衝動。想要做到自控,你就得在關鍵時刻明確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但「我想要」的力量卻不好控制。因為這中間還有個自我意識。啟動自控力的關鍵就是自我意識。我們有時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做了決定。比如不停地查看手機信息、購物時沒來由地購買了計劃之外的東西等等。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做決定,又怎麼能控制自己呢?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其第一步就是要增強自我意識。

該書講述了兩個增強自我意識的方法。一個就是做記錄。也就是經常記錄你出現衝動、壓力、困擾、憤怒、痛苦、後悔等情形時的真實體驗,記錄你究竟是怎樣屈服於衝動的?看看你能否及早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什麼樣的想法,感受和情況容易讓你有衝動?想些什麼或暗示什麼最容易讓你放棄衝動?衝動的你想要什麼?明智的你又想要什麼?

另一個方法就是冥想。神經學家發現,冥想可以提升你的自控力、注意力、管理壓力、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方法很簡單,首先就是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原地不動安靜坐好;然後閉眼並注意呼吸,同時在腦海中默念「呼」和「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當你開始走神的進候,重新集中注意力。試著每天做5--15分鐘的冥想,就能收到神奇的效果。

其實自我意識在某些宗教和心理學裡就叫覺察。自我意識強的人,意志力通常也很強。直觀地講,就是在某些關鍵時刻你能迅速覺察到自己在做什麼。同時在你腦海裡自動響起另一個聲音,提醒你該做或不該做,要或不要什麼,從而幫助你抵擋誘惑並做出正確的決定。比如當你在商場看到某件非常好看的高檔衣服時,產生了強烈的購物慾望。正當你掏出信用卡想購買時,大腦裡突然蹦出另一個聲音,它會告訴你:「你已經有很多衣服了,如果沒有實際的需要,就不要亂花錢。自己不需要虛榮,而是需要健康穩定的生活。」這時你可能會發現伸出去的手已經自動縮回去了。

相關焦點

  • 激活大腦前額皮質,提高孩子意志力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有高有低。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
  • 「意志力」這種東西,在大腦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有證據表明,自我約束力(控制衝動傾向的能力)等特徵是預測一個人能否積極生活的重要因素。那麼是什麼因素在影響你對自身意志力的把控?當人們感到有行動意願時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自律和堅持都關乎一個人的心態。人們天生的毅力指數各不相同,但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會使其對堅持的難易程度的認知有所不同。
  • 意志力不是「大力水手」,3招和壞習慣說拜拜
    創建了「改變一切」實驗室的科裡·帕特森,也是《關鍵對話》、《關鍵衝突》等一系列書的作者,在觀測研究了超過5000名「改變成功者」之後,在他的著作《關鍵改變:如何實現自我蛻變》中寫到:「人們無法做出改變,通常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促使他們改變的原因,缺乏意志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原因。」意志力並不是我們成功改變自己的靈丹妙藥,就像努力並不一定能成功一樣。
  • 所謂的意志力,也許根本就不存在-虎嗅網
    一個比較有解釋力的理論是「自我決定理論」。它對意志力理論作了修正,認為:所謂的意志力,其實屬於一種更大能力的一部分,亦即「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指的是決定大腦「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它的範圍非常廣,包括抵抗誘惑,進行決策,處理複雜任務,等等。
  • 斯坦福教授凱利《自控力》:意志力的三分區,五因素,六方法
    這三個區域的三股力量就構成了我們大腦的自控能力。但是我們在閱讀《思考,快與慢》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大腦其實是存在兩個系統的,一個是 「三思而後行」的慢系統,即剛才所說的自控系統,另一個則是引發我們快思考的衝動系統,但是這兩個系統之間並不存在好壞,反而要各司其職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我們大腦的效能,如此才是王道。
  • 一個在困境裡掙扎的人,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幫助,而是自我的救贖
    我別無他法,在心情混亂,自我悲觀的情況下,只能遁入書中的世界,靠著閱讀來讓自己暫時逃避現實生活裡的一切,來逃避我所必須面對的失敗的局面。也是一種緣分,一本書的閱讀,給了我一種思路,讓我得以拾起勇氣。來面對真實的自己,正視自己的自卑,從自我的角度,讓自己的心靈重新煥發渴求超越的生機。
  • 《當下的力量》:你可以讓自己的大腦停止思考嗎?
    「《當下的力量》就是從介紹大腦的這些抗拒當下的思維開始說起的,不同的文化環境之下個人在逐步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思維,思維的著眼點幾乎全是關於未來和過去的,而完全忽視當下的存在。不管是睜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腦子裡的各種思緒在不停地飛,好像根本沒有辦法停止思考。
  • 你們對「力量」一無所知
    如果僅僅用理論來說明,那麼力無非是「作用」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而且力不能單獨存在,力必須要有被作用的對象,因此,力是一種相互的、聯繫的概念。我們在做動作的時候,如果想表現好力,那麼只要努力把握好「一蓄一發」、「一收一放」之間的對比,便可以掌握它。就如同畫家在色彩上的紅色和藍色、白色和黑色的對比一樣。「對比」形成張力,這便是在動作上的力的表現。
  • 33年煙齡老煙槍戒菸方法:無需替代品、意志力,已幫千萬人戒菸
    比如邱少雲,意志力肯定有,但我覺得更大的是一種愛國主義和對勝利的渴望,單靠意志力肯定做不到。很多戒菸的書裡的方法就是靠意志,他們的主要觀點是:為了健康,為了擺脫從每個毛孔裡滲出噁心的煙臭味,因此形象會好起來。
  • 裂腦人實驗:我們的大腦可能不是一個,而是兩個?
    癲癇是一種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的疾病,發病時人的身體會嚴重抽搐。長期癲癇發作會嚴重影響智力,甚至導致死亡。有腦科學家發現,有人之所以會癲癇發作,是因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信號不受控制的躥來躥去。如果把左右半球之間的連接切斷,這樣大腦信號就不會亂竄了,那癲癇是否就好了呢?
  • 宇宙平衡的三大力量
    在已有的文獻裡記載,宇宙中有三種力量的存在,關鍵的和必要了解和知道的。這三種力量就是:自力,本源力,他力。,念力,自我信力,自我願力,自我定力,自我精神力,念力是心靈的年頭產生後對世界的影響力量,這是一股能量流,持續的念頭就是一種意識的主動運作,所產生的作用就會非常強大可以影響內在的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事物自我信力是內在的心靈開放後,對自我生命的認可和對外在人或者事物的一種信心這種信心包含自信和他信,通過信才能彼此能量的流通,才能建立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聯繫,自我願力是人在內在心靈深處所發的一種心願所產生的不可思議的宇宙電波
  • 2021年中考語文命題作文預測: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命題作文預測: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題目預測】   請以"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為題,寫一篇不少丁600字的文章,除詩歌  外,文體不限。
  • 是誰在控制著宇宙,《道德經》解釋的很清楚,一種看不見的力量
    三個「道」指的不是同一個道,第一個「道」指的是真正的道,第二個「道」指的是訴說描述的意思。整體的意思是,道如果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的話,就不是真正的道,就不是原本的道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道呢?首先需要解釋的是道德經主要講了什麼,所講的道是什麼樣的東西,道和德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 無意識:超越大腦思考的力量
    事實證明,我們的大腦中有超越思考的東西,那在哪兒?正如鈴木大拙曾經說過的,「人類是會思考的生物,但是人類的偉大成就都是在沒有計算與思考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必須承認,人類思維的力量是強大的,現代科學的發展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同時,我們不能否認,光靠思考不能調動我們所有的力量,只有發揮直覺和本能的無意識力量,我們才能走向更大的創造力。
  • 「文字最有力量,它的力量在於長遠,可以穿越時空」……
    不管是語音還是雙拼輸入法,不管是用麥克、速錄機還是靜電容鍵盤,總有一款工具,讓你感覺最合適,然後,開始練習,直到念起即覺,覺即成文。」作者認為,極速寫作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思維用文字呈現,而是一種真正的讓思維形成體系輸出。人的思維就像是電光石火,一霎而逝,幾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而一旦凝固成文字,才會變得長久。
  • 《冥想的力量》:看比爾蓋茨、賈伯斯推崇的大腦訓練法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知和良好狀態冥想並非新事物,在過去人們把冥想當作宗教的一種神秘形式,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極教授開始對冥想的作用進行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神經學教授發現,冥想者的大腦在冥想時並沒有關閉,只是大腦頂葉使冥想者失去對周圍事物的感覺...
  • 有一種力量,叫做堅持(深度好文
    堅持養成一種習慣,堅持去做一件事,堅持去愛一個人,堅持讓自己變得更好,等等。 這些堅持,就像是生活中的日常,不經意之間,早已成了生活中的某種習慣。沒有這些堅持下來的習慣,反而讓心覺得不安。 於是,有些堅持就變成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陪伴和等候,又是一種默默地存在和不遺餘力的喜歡。
  • 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自我發現
    原標題: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自我發現野外偽裝。極限行軍。研判戰情。這是一支組建剛滿3年的新型作戰力量,它既沒有歷史榮譽,也沒有歷史包袱。它的成長,既是不斷對標現實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不斷審視自我探索未來的過程。
  • 一種力量是源頭,另一種力量是原生異常,兩者互動產生了宇宙
    宇宙是由兩種反制力量之間的動態拉張而產生的。一個力量是合一,有人稱為源頭,有人稱為神或女神,有很多個名字。宇宙的產生是這兩種力量互動的結果。黑暗沒有被創造,它是自我形成的。這就是為什麼理解黑暗非常困難的原因,因為它沒有任何意義。
  • 尋找想要的力量
    必須要有這三方面的綜合,才能夠打破舊習慣,形成新習慣。今天試著講一講想要的力量。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知道了為什麼要做?怎麼做?但是就是不想做。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怎麼解決這個想要的問題?他提出的辦法是以終為始,要建立一個最終的願景,個人使命宣言,以這個願景和使命作為持久的驅動力,讓自己不斷的精進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