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這種東西,在大腦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2020-11-25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人與人之間的自律程度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別?研究表明,人們經常根據他人的成就來判斷自己的才能,這對自信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傷害。除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外,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是預測意志力強大於否的標誌。本文編譯自medium,作者Erman Misirlisoy, PhD,原文標題「What Does Willpower Look Like in the Brain?"。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

「成功的秘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於成功,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意志力。有證據表明,自我約束力(控制衝動傾向的能力)等特徵是預測一個人能否積極生活的重要因素。那麼是什麼因素在影響你對自身意志力的把控?當人們感到有行動意願時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自律和堅持都關乎一個人的心態。人們天生的毅力指數各不相同,但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會使其對堅持的難易程度的認知有所不同。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大約6000名參加在線課程的學生每人提交了一份論文,然後由他們的同齡人評估論文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論文質量高的學生更容易因為同齡人的優秀而氣餒,導致他們最終的考試成績甚至可能比論文質量低的學生還差。此外研究表明,當人們看到朋友和熟人表現良好時,有時會損害他們做好自己的決心。

不久後,為了進一步理解為什麼學生對同伴的優秀感到失望,這項實驗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二次實驗。實驗人員在完成評估後給學生們一個寫第二篇文章的機會,以此來測試他們的動機。本次測試結果表明,在論文被評為差的同學中,有43%的人想重寫;但只有27%的被評為優秀論文的同學持同樣態度。研究人員的分析表明,人們在看到優異的作品後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對自己寫一篇好文章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事實就是,人們經常根據他人的成就來判斷自己的才能,這對自信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據數據顯示,這種動力衰退情節對優秀作家的影響與對相對較差的作家的影響一樣大。

因此,人們往往因為同齡人的長處而感到受到威脅從而否定自己,而不是從他人的良好表現中汲取經驗。不過也不是完全無解,有一些防禦策略可以防止這種自我破壞。2015年,研究人員招募了一群大學生,分析了他們對意志力的認知和觀念。那些強烈贊同「在一次劇烈的精神活動之後,你的能量被耗盡了,你必須休息才能重新補充能量」的學生對意志力持資源有限論。相比之下,那些強烈贊同「你的精神耐力是燃料,即使經過艱苦的精神努力,你也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補充繼續做更多的事情」的學生對意志力持資源豐富理論。

當學生在學期課程中面臨緊張而艱難的課業安排時,那些支持有限資源理論的學生拖延的時間更長,吃的健康食品更少,對他們的支出控制的更少,最後平均成績也更低。那些相信有意志力足夠的學生(即這種意志力不容易被腦力勞動耗盡),能夠更好地處理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並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換句話說,心態是關鍵。樂觀的信念和堅定的決心也許不會讓你的經歷波瀾壯闊,但卻有助於加強自律和提高績效。對自己的意志力施加不適當限制的人在跨第一個欄的時候就會更早地放棄。

儘管毅力是有成效的,自我限制的觀念是適得其反的,但懂得適可而止也是十分重要。堅持不可行的計劃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將其花在更有效的選擇上。有證據表明,從無法達到的目標中退出的能力與更健康的身體指標、較低的抑鬱評分和較低水平的應激激素(如皮質醇)有關。

總的來說,最高水平的生產力水平和幸福感可能來自於,在艱難中實現目標和適可而止之間的良好平衡。雄心壯志當然是有回報的,但不切實際意味著徒勞無功。

當人們感到有行動意願或準備放棄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

由於冷漠在患帕金森病的人中很常見,因而提高大腦多巴胺水平的藥物(即一種參與動機和獎勵的神經遞質)可以幫助改善症狀。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症患者如果停止服藥,就不會有動力要努力獲得獎勵。幸運的是,多巴胺治療可以使他們的動機水平接近健康人的水平,這表明像多巴胺這樣的神經遞質可能在評估精神效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最高水平的生產力水平和幸福感可能來自於,在艱難中實現目標和適可而止之間的良好平衡(The highest levels of productivity and well-being are likely to come from a good balance between persevering through hardship toward attainable goals, and disengaging from action plans that lead to unrealistic goals)。

在健康人群中,冷漠與對體力勞動的耐受性降低、前扣帶回皮質(一個大腦區域,用於判斷一個特定獎勵值多少努力)和輔助運動區域(一個參與行動計劃的大腦區域)之間的聯繫減弱有關。動機相關腦區和行動計劃腦區之間的溝通受損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很快放棄需要努力的計劃。

在其他研究中,前扣帶回皮質也與動機有關。在接受腦部手術的人身上,研究人員發現,向腦部輸送電荷可以提高心率,給受試者一種挑戰感,同時伴有克服這種挑戰的動力感。一位研究參與者稱這種感覺就像「自己在做一件積極的事情,仿佛一點一點將自己往前推進,試圖通過一個出口」。這可能是大腦區域中,比如前扣帶回皮層,構成正常的毅力感覺的基礎。

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 Robert Sapolsky 認為,現代人大腦裡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比如把事情拖到明天做比較容易,它就會督促你現在就打開文件,開始工作吧。

前額皮質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意志力需要我們向「更難的事」發起挑戰,比如不再拖延,拒絕誘惑,阻止衝動等等。

但是,當人們需要時,能做些什麼來增強他們的意志力呢?一份2019年的審查報告中確實有提到類似事件,這份報告中匯集了所有現有的實驗結果,目的在於提高意志力、減少自控失敗。研究人員區分了社會策略和自我策略,在社會策略中包括對抑制有害行為的法律或稅收等的研究;在自我策略中,主要研究人們如何給自己提供急需動力。

自我部署中有一個的策略包括「誘惑約束(temptation bundling)」:即只有當人們完成了他們應做的任務(例如烹飪健康食品而不是點快餐)時,才會給自己一個想要的獎勵(例如聽一張最喜歡的音樂專輯)。研究人員還強調了「前置承諾(commitment devices)」的作用,如在朋友或家人面前承諾養成更健康的習慣。當失信與尷尬和名譽損失有關時,人們就不太可能放棄。

此外,除了正念冥想和更好的計劃和目標設定等,還有許多其他策略可以幫助意志力形成和自我控制。但其核心在於,意志力取決於正確的精神意念。持樂觀態度,沒有預先設置心理防線的人,更有可能堅持實現對他們有利的目標。

譯者:小灼

相關焦點

  • 大腦裡原來有兩個自我,意志力不是一種力量而是三種力量
    就這樣,賭癮沒戒掉,而這種「想玩又不想玩」的糾結心理一直在不時地循環,痛苦而煩人。有趣的是,一個月後我鬥地主的愛好終於戒掉了,但這不是因為我意志力強的結果,而只是因為他搬家了,而且搬得挺遠的。再加上我只跟熟人打,沒有了熟人玩家自然就打不起來了。多年來我時常困惑:為什麼我沒有意志力?明明自己下定了決心,可為何還是抵抗不了誘惑,改變不了自我?
  • 探索宇宙的奧秘,浩瀚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麼樣子?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光與影交織出一幅絢麗圖畫。人類總是對夜空中的閃閃繁星如痴如醉充滿嚮往,而宇宙的奧秘就是潛藏在這無邊的黑暗之中。
  • 激活大腦前額皮質,提高孩子意志力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有高有低。而意志力的高低取決於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它位於額頭和眼睛後面的神經區。前額皮質並不是擠成一團的灰質,而是分成了三個區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決定了我們的意志力。前額皮質的左邊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幫你處理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工作。
  • 所謂的意志力,也許根本就不存在-虎嗅網
    你一定聽過這種說法:意志力就像肌肉,越用就會越疲勞。而當意志力疲勞了,我們就容易分心、走神、抵抗不了誘惑,等等。所以,要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意志力,這樣才能成功。還有另一種說法: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你使用它,它就會變少,從而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才能「控制」自己去工作、學習,抵制誘惑。
  • 真正的榮國府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個婆子一句話,讓人脊背發涼
    《紅樓夢》中的榮國府究竟是什麼樣子?冷子興說,榮國府是「詩書禮儀之族」;賈政說家中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在《紅樓夢》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經常看到榮國府主子和奴僕和睦相處的美好畫面。尤其是賈寶玉,他房裡的丫頭們,可以隨意用他的東西,他房內床下堆著的錢,由著丫頭們拿去玩,晴雯生了氣,和賈寶玉吵翻了天,事後還是賈寶玉先和她說話,又拿了扇子來讓她撕著解氣。表面上看起來,榮國府中一團和睦,主子和奴僕們,親密得像是一家人。然而,金釧兒死後,一個婆子說了一句話,卻透漏出榮國府的真相,其實並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 3D 大腦:當你在思考時大腦什麼樣?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想法在大腦中匆匆奔走於各處時會是什麼樣子。現在你可以用一個新系統找到答案。這項技術叫「玻璃大腦」,由神經科學家亞當-格薩裡和「第二人生」遊戲創作者菲利普-羅斯戴爾共同研發。它把虛擬實境、大腦掃描和大腦記錄結合起來,讓使用者開展一次探索他們思想的奇妙旅行。
  • 男孩開竅晚,大多因大腦太「貪玩」,3個方法鍛鍊大腦「意志力」
    (4)女孩感性,而男孩理性這是因為,在孩子大腦發育的時候,女孩大腦中負責情感處理的部分得到比較完善的發育,而男孩發育得比較的地方是情感的直接表達區域。在日常生活中,男孩很難注意到別人的感情變化,看起來沒心沒肺的,女孩看起來更感性,更溫柔。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發現男孩不太服管教,這是因為男孩沒有發現這件事情的嚴肅性,所以格外淘氣。
  • 冥界已經被發現確實是真的存在,究竟那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
    就在近段時間科學家們是這樣解釋的,表示冥界已經被發現,確實是真的存在,不過很多人也會有疑問,究竟那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關於我們地球的一天是其他世界的一年的這種說法其實科學家們在太陽系裡面還沒有找到這個說法,不過找到了其他類似我們地球的星球倒是真的,跟我們類似的星球就是冥王星了,根據數據顯示在冥王星上自轉一個星期是153個小時,而這個時候我們地球已經過去了6天零9個小時了,還有就是冥王星圍繞太陽一個星期的時間竟然需要九萬多天。
  • 也不能全賴意志力,最新研究發現更多是視覺影響
    不過近日,發表在《神經影像學》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多學科研究團隊通過一項前瞻性、開放性和三臂試驗發現,在大腦和胃基礎電頻率連接區域之間有個神經子網絡,感覺和運動區域也參與其中,並與對食物線索過度敏感的體重調節有關。簡單的說,減肥失敗也不能怪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因為還存在更多「掉鏈子」的因素。
  • 宇宙的邊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或許這種解釋,最能夠讓人信服!
    雖然人類已經在太空中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和衛星,但是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還是相當陌生的,因為宇宙並非像我們的地球,白天的時候一片明亮,宇宙裡都處都是黑暗的,我們的速度再快就連太陽系的邊界都很難突破,就更別說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宇宙了,也不知道這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宇宙的邊界又是什麼樣子的?
  • 也不能全賴「意志力」,還有更多「掉鏈子」的因素
    他們發現,在大腦和胃基礎電頻率連接區域之間有個神經子網絡,感覺和運動區域也參與其中,並與對食物線索過度敏感的體重調節有關。因此,減肥失敗也不能怪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因為還存在更多「掉鏈子」的因素。在幹預之前,參與者接受了一系列的腦成像掃描和行為執行功能測試,包括在基線時測量的體重和大腦靜息狀態功能連通性。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主要由感覺和運動皮層區域組成的強大子網絡,這些子網通常參與認知控制、身體意識和食物感知,該子網的邊緣強度與未來的體重減輕呈正相關;而胃基礎電頻率控制著與飢餓和飽腹感相關的胃波,與未來的減肥效果呈負相關。
  • 告訴你現實中的鬼魂是什麼樣子,你一定想不到!
    在此,我們開號前要說明,不管你是什麼心態來看待這些,請尊重做作者的分析言論,如果您對此不認同,那我們這個就當做蝦扯蛋好了,如果您有認同感,很好,我們鑫有靈犀~~~究竟什麼是真實存在的,什麼是想像出來的。
  • 核武器中的「彈藥」鈾究竟是什麼樣子?
    類似於下面這個樣子A、B鈾到底是什麼樣子?下面是一塊武器級鈾金屬,從退役的原紫彈中拆出。鈾是如何提煉製造的?鈾是具有緻密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放射性金屬。鈾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稀有金屬。下圖為核電站中使用的核燃料,它是由上面的黃餅繼續提純後得來的,戴著一副手套後,你依然可以用手捧著它們。
  • 斯坦福教授凱利《自控力》:意志力的三分區,五因素,六方法
    WHY-影響意志力的五個因素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那麼,究竟都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意志力,使得我們屢屢受挫於目標的無法實現呢?比如此刻,2020 年之於我們只剩下 41 天,那些年初立下的目標和願望都實現了嗎?如果沒有,又是為什麼呢?
  • 離咱們最近的月亮,究竟是什麼樣子?
    離咱們最近的月亮,究竟是什麼樣子?天空裡除了太陽,最亮的就數月亮了。太陽在白天照耀,月亮在夜晚照耀。咱們總把月亮跟太陽相提弁論,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球。太陽能自己發光,它井常亮,亮得使咱們的眼睛不能對正它看。月亮卻不是這樣,它的光很柔和。原來月亮自己並不放光,要太陽把它照亮了,咱們扌能夠看見太陽只能照亮月亮的羋面。
  • 四維空間什麼樣子,怎麼理解這種理論
    雖然我們無法真正看到四維空間是什麼樣子的,但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知道他的一些屬性。維度是用於描述空間的,而對於我們生活的物質空間,人類是沒有完全認知的。(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 運用大腦反饋原理,你可以實現自我驅動,甚至形成強大的意志力
    多巴胺的原理大家自行查閱《思維模型》基礎篇中的幾個多巴胺章節。為了讓大家徹底掌控大腦的反饋原理,我本章節對這個反饋原理進行更全面的解剖與舉例子。反饋原理應用的範圍,可以說無處不在。強調一下,反饋原理的幾大重點:反饋的內容,你反饋什麼樣的內容,你就在塑造大腦去往這個方向發展。及時反饋,小到一個小任務,如果能設置一個及時的反饋,也會強化這個小任務。《刻意練習》裡面提到的一個特定的成熟發展的細分領域與導師的作用,都是為了更好的反饋:因為特定成熟發展的領域可以清晰的定位到那些需要反饋的內容。
  • 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樣子?
    用盡我們三維頭腦的所有智慧,是否有可能想像出四維超空間的模樣?四維的立方體或者球體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假設有一個透明的地球儀,上面標出了所有的大洲和大洋,現在我們將它投影到一面白牆上(如下圖)。當然,在這幅投影圖中,前後兩個半球必然重疊,要是只看投影,你沒準會覺得美國紐約和中國北京隔得很近。但這是一個錯誤的印象。
  • 顏色趣味調查:靛色究竟是什麼樣子?
    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顏色的不同,但是究竟在什麼地方一種顏色逐漸地混入了另一種顏色呢?理智和瘋狂的界限,亦是如此。——赫爾曼·梅維爾,《比利·巴德》橙色,紅色?我都不知道該相信什麼了!——匿名,顏色調查如果你再問我更多顏色問題我就用勺子把你的心臟吃掉。——匿名,顏色調查究竟是在什麼地方,一種顏色變成了另一種呢?
  • 白巖松:河南什麼樣子,中國就是什麼樣子
    可是,仔細想想,這些從天而降的概念究竟是從哪來的呢?在這些一聽河南就色變的人群裡,相信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沒去過河南吧。大家只是人云亦云,看到別人在貶低河南,自己也就跟著大潮隨波逐流。是時候給河南人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