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一個平庸的人和一個有本事的人,他的差別就在於落魄時的表現,只有人到了低谷,最大的潛力才能爆發出來,有的人在低谷中走向滅亡,而有的人從低谷中走向萬丈光芒!
菜根譚裡說過這樣一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真正聰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忍受住寂寞,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能用平常心對待,只有在靜中才能想出更加可行的辦法!
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這其中的過程很艱辛,哪一個不是跌跌撞撞歷經了千難萬險才走向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有人談及有本事的人物時,眼睛裡總帶著一抹崇拜羨慕的神色。這類人之所以被人推崇,其實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
並且還有一股韌性,通常他們面對人生低谷時,不會輕易退縮,而是選擇迎刃而解。
不管成功失敗與否,於他而言,只要能拼盡全力那麼才不會有遺憾。
有這種品質的人,往往能夠做出激勵甚至影響別人的事。哪怕他身處困境,也會想方設法逆流而上。
王陽明的逆襲之路
我國歷史上的名人,陽明心學的開創者王陽明說過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說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就不需要過多抱怨,光明遲早會來到自己身邊。後來這句話成為了激勵人們在困境中堅持自我,奔向成功的座右銘。
王陽明能說出這樣的至理名言,這當然離不開他的人生經歷。他自己就是一個經歷過人生低谷,有過落魄生活,但是最終功成名就之人。他在經歷人生最落魄的時候,是這麼做的,最終沒錢沒勢力的他,終於飛黃騰達,出人頭地,走向了萬丈光芒!
俗話說:物極必反。
當人生到達低谷最低谷處,在之後的下一個階段,面臨的就必然是上升,當你跌入人生低谷的時候,可能預示著是命運轉機的一個來臨。
但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下,有一點則更加重要,這一點也是取決能否把被動化為主動,能否把禍患化為福音的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會不會自救。
我們剛才所說,用更加平和的心態,對待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其實這是自救的一個基本心理素質。
只有你心態平和了,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才不會過於沮喪和懊惱,才會用平和的一個態度去對待逆境。
只有這樣,才能夠轉敗為勝,更好的反思自我,更好的體會逆境帶來的那一份覺悟,這樣的心態,才能讓你為自己所用,讓自己更好的成長。
真正考驗人的往往是逆境,能讓一個人成長的也是苦難。
菜根譚裡包含很多人生智慧,但最讓人深省的便是苦難的智慧
因為菜根譚的作者洪英明就是一個從苦難種磨練出來的人,他的前半生在官場度過,經過了風風雨雨,後來隱居,正是因為他經歷過,所以對於人生才有這樣的感觸!
因為在官場幹了大半輩子,什麼事情沒有遇到過?無論是順境逆境,他都挺過來了,因為官場就如同戰場,旦夕禍福。
人生讀一讀《菜根譚》,人生道路會更坦然
《菜根譚》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礪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就是說一個人處於逆境中,身邊都是良藥,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前行。而若生活在順境中,那就是眼前遍布刀劍兵器,正在毀滅你,而你還不知道。
這其實是在說人生過於順利會麻木鬥志,讓人萎靡。而經歷逆境則會磨鍊意志,讓人不停的奮發前行。
這就是古典著作《菜根譚》帶給我們的人生大智慧,當一個人擁有鬥志的時候,他的生活狀態會更加積極。
這部古典著作自從問世以來,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作者洪應明就是一個經歷宦海沉浮,遍嘗逆境之人,正是因為他經歷過,所以對於人生才有深刻的感觸。他晚年歸隱山林,潛心著書立說,最終將自己的人生體會全部著於此書中。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它以其涉及面之廣,人生智慧之深刻而深受後世人所盛讚。
國學大師季羨林贊其耐人尋味。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企業管理的專著可以不讀,但《菜根譚》不可不讀"。
更有後人說《菜根譚》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並稱它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因此它雖歷經四百年之久,卻依舊為人津津樂道,經典就是經典,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黯淡。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菜根譚》,去體味它裡面那歷久銘心的人生智慧,也許會讓你有所啟發。
現在一套珍藏版的《菜根譚》才45塊錢!古典著作的分量就是足,買來自己平時讀一讀,或者過年送人都是不錯的選擇。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