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知馬力,患難見人心。落魄時,最後幫你的人,通常不是所謂的「好人」。
「朋友」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交朋友也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高深的學問。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確實,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困難找朋友幫助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願意幫助你的「好人」,畢竟人性有自身的弱點,當條件達到,潛藏的問題便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來了。
正如馮侖在其著作《扛住就是本事》中說得好:很多時候,最終能幫到你甚至挽救你命運的人,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好人」。
比如,當你落魄,需要人幫助時,那些所謂的標準下的好人,卻往往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甚至再給你火上澆點油,或是幸災樂禍!而那些所謂的「壞人」,不僅沒笑話你,而且還能真正出手幫你。
這便是馮侖曾經在「辛德勒的工廠」裡待了一天悟出的道理——「辛德勒悖論」。
「辛德勒悖論」的代表者——辛德勒
早年間,馮侖曾去了一趟波蘭。在當時,一部名為《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廣為流傳,或許也是出於好奇,馮侖就決定去看看辛德勒的工廠。
在電影裡,當時的德軍佔領了波蘭,進駐克拉科夫之後,辛德勒掠奪了當地的一家搪瓷廠,並請了一個猶太人會計來幫他做帳。除此之外,他還逼迫一些有錢的猶太人出錢投資,同時還僱傭了很多猶太人做他的工人。
而實際上,辛德勒的搪瓷廠不但環境很差,而且氣溫也非常高,名義上是僱傭猶太人做工人,實際卻是做他的「奴隸」。在辛德勒的威壓之下,那些猶太工人每天要超負荷的工作,並且能拿到手的工錢也沒多少,因為在辛德勒看來,這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
辛德勒再把這些低成本製造的臉盆、飯盒之類的產品高價賣給德軍,他也從中賺了很多錢。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辛德勒最厲害的並非賺錢,而是「搞定人」。他曾通過賄賂黨衛軍、納粹,以及當地很有勢力的人,他把各方面都打點得很好,所以即使在當時混亂的時代,他的工廠也辦得順風順水。
然而,愛財如命的辛德勒卻因為德軍的「殘暴殺戮」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當時的德軍把克拉科夫95%的猶太人都關進了隔離區和集中營,而隔離區離辛德勒的工廠只有幾百米,他每天都能看到德軍士兵大肆掠奪、虐殺隔離區中的猶太人。德軍不但搶走了猶太人的金牙、鞋子,還把他們的頭髮剪下來,運回德國製成麻布,再作為商品售賣,最後甚至還把被殺戮人的骨灰做成化肥......
德軍的屠殺一連持續了四年之久,他們這種殘暴的行為讓辛德勒的人性發生了復甦。辛德勒本是剝削者,卻突然間對猶太人產生了巨大的同情,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盡最大力量去保護猶太人,特別是工廠裡的猶太工人。
但辛德勒的工廠最多只能容納幾百人,為了能保護更多的猶太人,辛德勒以為德軍生產更多的搪瓷用品、槍械、子彈、炮彈等為由,向德軍提出擴大工廠規模的要求。最終德軍同意了,但辛德勒並沒有製造槍枝彈藥的經驗,於是他自己掏腰包到外面買了很多槍械來充數。就這樣,辛德勒把工廠變成了一個保護猶太人的特殊場所。
1945年,蘇軍進攻波蘭,打敗了納粹。與此同時,辛德勒解放了工廠裡的工人,並還給了他們自由,他也深知自己身為納粹戰犯,之前還剝削過猶太人......在辛德勒覺得離開前,受他保護的很多猶太人非常感動,他們甚至將自己僅存的一點兒黃金拿出來,熔成了一枚戒指送給辛德勒,並在上面刻了一句話:「救一個人就是救世界。」
戰爭結束後,辛德勒將面臨嚴峻的審判與刑法,但那些猶太人卻專門寫了一封聯名信,以此來證明辛德勒在戰爭期間對他們的保護,因為在他們看來,辛德勒保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命,還有猶太人的尊嚴。也因為這封聯名信,辛德勒最終被赦免了。後來辛德勒去世後,他被埋在了猶太人的聖地以色列,並且每年都會有人去墓前紀念他。
辛德勒在去世前將自己一生的檔案存放於一個小皮箱中,後來這些資料被人們發現,並以此寫成了小說,而後被史匹柏拍成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但辛德勒的事跡確是真實存在的,而他的工廠現在已變成了一個紀念館,並被列為重要歷史遺存。
「壞與好」辛德勒為何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
馮侖後來曾在《扛住就是本事》中回憶道:「我在辛德勒曾經的工廠裡待了一天,反覆在想一件事:他道德有瑕疵,不擇手段地斂財,同時參加過納粹,還幹了很多壞事兒。他怎麼就突然人性覺醒,願意散儘自己的全部財產來保護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呢?是誰麼促使他突然完成了轉換?」
在深度思考之後,馮侖終於開竅了:
正因辛德勒是一個「壞」人,所以他才會發生這種轉變,而且能夠想出解救這些猶太人的方法。因為普通的好人總是循規蹈矩,即使覺醒了也沒有這個勇氣,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如果辛德勒是一個標準的納粹黨徒,平時照顧家庭,對孩子負責,對自己嚴格要求,百分百的信服納粹的主張和宣傳......若是如此,辛德勒是絕不可能產生這樣的轉變的。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的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道德、行為的時候,辛德勒悖論就會體現出來,而那個時候,我們也更能看清真正的人性。
馮侖:落魄時,最後幫你的卻是所謂的「壞人」
馮侖最初下海做生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相當落魄,因為他連一張回北京的火車票都沒錢買。於是他就向一個機關裡的幹部借錢,因為這個人是大家公認的「好人」,而當時的馮侖也是如此認為的,他覺得那個所謂的「好人」一定會幫他。
然而,事實是那人在得知了馮侖想借錢後,不僅不願意借錢給他,而且還故意躲著他。
正當馮侖走投無路時,他碰到了一個人,但這個人之前與馮侖卻有一些「過節」。馮侖之前所在的單位曾收到過舉報這個人的資料,舉報這個人是壞人,並且馮侖曾經還查過他。也因此,當再次遇見,落魄的馮侖並不太想搭理他。
但實在沒辦法,馮侖就順便提了一下,想向那人借點錢,結果那人很痛快,第二天就借給了馮侖三百塊,並且都不需要馮侖寫欠條......
這是馮侖在參悟「辛德勒悖論」之前的一段親身經歷,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會。或許,透過辛德勒悖論,我們有必要去重新看待一些問題:好人是好人嗎?壞人是壞人嗎?好人怎麼又是壞人?......
然而,正如馮侖在《能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說的,其實我們做一個普通人就好,也沒必要刻意去做「好人」或「壞人」,做真實的自己,雖然有一些小缺點,但這些缺點並不會妨礙你成為一個在特定環境下令人尊敬的人。
「辛德勒悖論」只是馮侖《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寫的冰山一角,除了「辛德勒悖論」,馮侖還給出了很多實際實用的成功方法,比如:
「裸體戰術:先小人後君子」
「潑婦理論:淺灰色地帶的規則」
「僵局規則:達不成共識如何妥協」
「時間效應:時間如何讓人變得偉大」
「熟人成本:能用它法解決就別用人情」
「孫子心態:掙錢要善於低頭求人」
「大哥姿勢:領導者之道、扛事、埋單」
「合伙人困境:能共苦卻不能同甘」
「周期律魔咒: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等。
《扛住就是本事》是萬通集團創始人、御風集團董事長、湖畔大學校董、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開拓者與創新者——馮侖在2020年發布的新作。書中囊括了談判、掙錢、經營、做決策、當領導等各方面的知識,更是馮侖數十年來親身經歷實踐後的精華所在。
蔡康永曾這樣評價:「馮侖不僅豁達,而且有智慧。在馮侖這本《扛住就是本事》裡,您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業界案列和學習、生活的方法,有很大的收穫。」而教育家俞敏洪以及潘石屹更是極力推薦年輕人去讀讀馮侖的這部書,可見這本書確實很值得一讀。人生在世,難是常態,要想活下來,就得扛得住!無論你是剛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一直在商界打拼的奮鬥者,只要你願意終身、渴望終身成長,不妨去仔細、反覆地閱讀這本書:
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帳,做別人沒做成的事,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扛住了就是本事。有喜歡這本書的朋友,趕快點擊上面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