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辛德勒悖論:落魄時,最後幫你的人,通常不是所謂的「好人」

2021-01-15 一品文史

路遙知馬力,患難見人心。落魄時,最後幫你的人,通常不是所謂的「好人」。

「朋友」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交朋友也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高深的學問。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確實,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困難找朋友幫助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是願意幫助你的「好人」,畢竟人性有自身的弱點,當條件達到,潛藏的問題便自然而然地暴露出來了。

正如馮侖在其著作《扛住就是本事》中說得好:很多時候,最終能幫到你甚至挽救你命運的人,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好人」。

比如,當你落魄,需要人幫助時,那些所謂的標準下的好人,卻往往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甚至再給你火上澆點油,或是幸災樂禍!而那些所謂的「壞人」,不僅沒笑話你,而且還能真正出手幫你。

這便是馮侖曾經在「辛德勒的工廠」裡待了一天悟出的道理——「辛德勒悖論」。

「辛德勒悖論」的代表者——辛德勒

早年間,馮侖曾去了一趟波蘭。在當時,一部名為《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廣為流傳,或許也是出於好奇,馮侖就決定去看看辛德勒的工廠。

在電影裡,當時的德軍佔領了波蘭,進駐克拉科夫之後,辛德勒掠奪了當地的一家搪瓷廠,並請了一個猶太人會計來幫他做帳。除此之外,他還逼迫一些有錢的猶太人出錢投資,同時還僱傭了很多猶太人做他的工人。

而實際上,辛德勒的搪瓷廠不但環境很差,而且氣溫也非常高,名義上是僱傭猶太人做工人,實際卻是做他的「奴隸」。在辛德勒的威壓之下,那些猶太工人每天要超負荷的工作,並且能拿到手的工錢也沒多少,因為在辛德勒看來,這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

辛德勒再把這些低成本製造的臉盆、飯盒之類的產品高價賣給德軍,他也從中賺了很多錢。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辛德勒最厲害的並非賺錢,而是「搞定人」。他曾通過賄賂黨衛軍、納粹,以及當地很有勢力的人,他把各方面都打點得很好,所以即使在當時混亂的時代,他的工廠也辦得順風順水。

然而,愛財如命的辛德勒卻因為德軍的「殘暴殺戮」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當時的德軍把克拉科夫95%的猶太人都關進了隔離區和集中營,而隔離區離辛德勒的工廠只有幾百米,他每天都能看到德軍士兵大肆掠奪、虐殺隔離區中的猶太人。德軍不但搶走了猶太人的金牙、鞋子,還把他們的頭髮剪下來,運回德國製成麻布,再作為商品售賣,最後甚至還把被殺戮人的骨灰做成化肥......

德軍的屠殺一連持續了四年之久,他們這種殘暴的行為讓辛德勒的人性發生了復甦。辛德勒本是剝削者,卻突然間對猶太人產生了巨大的同情,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盡最大力量去保護猶太人,特別是工廠裡的猶太工人。

但辛德勒的工廠最多只能容納幾百人,為了能保護更多的猶太人,辛德勒以為德軍生產更多的搪瓷用品、槍械、子彈、炮彈等為由,向德軍提出擴大工廠規模的要求。最終德軍同意了,但辛德勒並沒有製造槍枝彈藥的經驗,於是他自己掏腰包到外面買了很多槍械來充數。就這樣,辛德勒把工廠變成了一個保護猶太人的特殊場所。

1945年,蘇軍進攻波蘭,打敗了納粹。與此同時,辛德勒解放了工廠裡的工人,並還給了他們自由,他也深知自己身為納粹戰犯,之前還剝削過猶太人......在辛德勒覺得離開前,受他保護的很多猶太人非常感動,他們甚至將自己僅存的一點兒黃金拿出來,熔成了一枚戒指送給辛德勒,並在上面刻了一句話:「救一個人就是救世界。」

戰爭結束後,辛德勒將面臨嚴峻的審判與刑法,但那些猶太人卻專門寫了一封聯名信,以此來證明辛德勒在戰爭期間對他們的保護,因為在他們看來,辛德勒保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生命,還有猶太人的尊嚴。也因為這封聯名信,辛德勒最終被赦免了。後來辛德勒去世後,他被埋在了猶太人的聖地以色列,並且每年都會有人去墓前紀念他。

辛德勒在去世前將自己一生的檔案存放於一個小皮箱中,後來這些資料被人們發現,並以此寫成了小說,而後被史匹柏拍成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但辛德勒的事跡確是真實存在的,而他的工廠現在已變成了一個紀念館,並被列為重要歷史遺存。

「壞與好」辛德勒為何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

馮侖後來曾在《扛住就是本事》中回憶道:「我在辛德勒曾經的工廠裡待了一天,反覆在想一件事:他道德有瑕疵,不擇手段地斂財,同時參加過納粹,還幹了很多壞事兒。他怎麼就突然人性覺醒,願意散儘自己的全部財產來保護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呢?是誰麼促使他突然完成了轉換?」

在深度思考之後,馮侖終於開竅了:

正因辛德勒是一個「壞」人,所以他才會發生這種轉變,而且能夠想出解救這些猶太人的方法。因為普通的好人總是循規蹈矩,即使覺醒了也沒有這個勇氣,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如果辛德勒是一個標準的納粹黨徒,平時照顧家庭,對孩子負責,對自己嚴格要求,百分百的信服納粹的主張和宣傳......若是如此,辛德勒是絕不可能產生這樣的轉變的。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身上出現激烈的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道德、行為的時候,辛德勒悖論就會體現出來,而那個時候,我們也更能看清真正的人性。

馮侖:落魄時,最後幫你的卻是所謂的「壞人」

馮侖最初下海做生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相當落魄,因為他連一張回北京的火車票都沒錢買。於是他就向一個機關裡的幹部借錢,因為這個人是大家公認的「好人」,而當時的馮侖也是如此認為的,他覺得那個所謂的「好人」一定會幫他。

然而,事實是那人在得知了馮侖想借錢後,不僅不願意借錢給他,而且還故意躲著他。

正當馮侖走投無路時,他碰到了一個人,但這個人之前與馮侖卻有一些「過節」。馮侖之前所在的單位曾收到過舉報這個人的資料,舉報這個人是壞人,並且馮侖曾經還查過他。也因此,當再次遇見,落魄的馮侖並不太想搭理他。

但實在沒辦法,馮侖就順便提了一下,想向那人借點錢,結果那人很痛快,第二天就借給了馮侖三百塊,並且都不需要馮侖寫欠條......

這是馮侖在參悟「辛德勒悖論」之前的一段親身經歷,或許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或體會。或許,透過辛德勒悖論,我們有必要去重新看待一些問題:好人是好人嗎?壞人是壞人嗎?好人怎麼又是壞人?......

然而,正如馮侖在《能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說的,其實我們做一個普通人就好,也沒必要刻意去做「好人」或「壞人」,做真實的自己,雖然有一些小缺點,但這些缺點並不會妨礙你成為一個在特定環境下令人尊敬的人。

「辛德勒悖論」只是馮侖《扛住就是本事》一書中寫的冰山一角,除了「辛德勒悖論」,馮侖還給出了很多實際實用的成功方法,比如:

「裸體戰術:先小人後君子」

「潑婦理論:淺灰色地帶的規則」

「僵局規則:達不成共識如何妥協」

「時間效應:時間如何讓人變得偉大」

「熟人成本:能用它法解決就別用人情」

「孫子心態:掙錢要善於低頭求人」

「大哥姿勢:領導者之道、扛事、埋單」

「合伙人困境:能共苦卻不能同甘」

「周期律魔咒: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等。

《扛住就是本事》是萬通集團創始人、御風集團董事長、湖畔大學校董、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開拓者與創新者——馮侖在2020年發布的新作。書中囊括了談判、掙錢、經營、做決策、當領導等各方面的知識,更是馮侖數十年來親身經歷實踐後的精華所在。

蔡康永曾這樣評價:「馮侖不僅豁達,而且有智慧。在馮侖這本《扛住就是本事》裡,您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企業界案列和學習、生活的方法,有很大的收穫。」而教育家俞敏洪以及潘石屹更是極力推薦年輕人去讀讀馮侖的這部書,可見這本書確實很值得一讀。人生在世,難是常態,要想活下來,就得扛得住!無論你是剛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一直在商界打拼的奮鬥者,只要你願意終身、渴望終身成長,不妨去仔細、反覆地閱讀這本書:

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帳,做別人沒做成的事,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扛住了就是本事。有喜歡這本書的朋友,趕快點擊上面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馮侖辛德勒悖論:落難時,最後幫你的人,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我們一生會遇到無數的人,有的人會成為過客,有的人會成為生死之交。那些與你成患難之交,在你落難時,願意拉你一把的人,通常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一場大病,一場變故,可以看清很多人的真面目。「好人」到底什麼樣的才算是好人?
  • 猶太人忠告:當你落難時,最後幫你的人,不一定是所謂的「好人」
    洛克菲勒說過:「 在你往上爬的時候,記得對你遇到的人好一點,在你跌下了的時候,你可能還會遇到他。」故事就告訴我們: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糞的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裡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生意場上亦是如此,危難時期,拉你的不一定是真心想幫你,他可能會有別的意圖。這就是猶太人智慧之一,猶太父母從小就告訴孩子,要有一顆隨時保護自己的心,不要輕易相信主動幫助你的人,凡是都有它的兩面性。所以你要自己學會斟酌。
  • 人只有經歷過一次落魄,才知朋友對你是講利還是義呢
    只有在落魄的時候,才能知道誰是真心對待自己。朋友的定義是怎麼樣?這或者是沒有人說得清楚了。但是以我的經歷來說,的確是這樣子。人在落魄時,才知道誰是真心對待自己。只有落魄一次,你才知道願意幫自己的人是何其的少啊。
  • 過來人提醒你:真正有福之人,往往落魄中有這兩種習慣,別不信
    那不是一個人的孤獨,而是有朋友,卻是保持心靈上的孤獨,不在意世俗的眼光,自娛自樂,如此甚好。曾經一位過來人提醒我說:真正有福的人,往往落魄中都有這兩種習慣,一開始我不信,但步入中年後,我才漸漸的發現了其中的含義。此生,我們註定要一個人走到天黑,然後再從天黑走到天明,看似孤獨,其實是種看淡,懂得人自然懂。
  • 鬼谷子謀略:人在落魄時,記住2條「天規」,今後您必反敗為勝
    但是,如何在落魄之際反敗為勝是一個極深的學問,那些在落魄時希望自己可以東山再起的人,學會鬼谷子這兩條天規,助你的人生反敗為勝。第一條天規是:捭而出之,闔而內之。這句天規的意思在落魄之際要伸張有度,適時讓別人走入你的世界,學會「抱團取暖」、借力發展;強大時適當縮小你的圈子,要懂得捨棄無意義社交、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 人到40,「落魄不思3人,沒錢不碰3藝」,一旦違背,不會有好運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遇事,尤其是落魄的時候就應該要想著靠自己,而不是指望著有貴人會幫你一把。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那更不需要靠這一類人,這也是古訓在告訴大家,落魄了要振作起來,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與能力。2.仇人人生在落魄的時候,本生心情就已經跌入了谷底糟糕透了,但是如果此時想到了自己的仇人的話,無疑是火上澆油,只會讓自己的怒火燃燒的更旺。
  • 「落沒落魄,早有跡象」:這6種人,遲早會落魄,再忙也要看看
    落魄之人,也許是別人眼裡的窮人,落魄之人,也許是別人不搭理的老實人,心軟的人,總是被欺負,無奈的人,總是被人看不起,做人啊,太難了,但是也要堅持。其實,一個人是否落魄,早有跡象。文字認為,「落沒落魄,早有跡象」:這6種人,遲早會落魄,再忙也要看看。
  • 人在落魄時,明白這三個道理,方能反敗為勝
    導讀:人在落魄時,明白這三個道理,方能反敗為勝第一條天規就是先填飽肚子。人們都說。這就是你說的什麼事都要從容大度,禮讓他人嗎?出去吃飯的時候買飯的人很多,好幾個人排隊都排到了你的面前,這個時候還要禮讓他人嗎?小編的做法就是該罵了罵。該讓他滾蛋就讓他滾蛋,自己不要臉,我還要啥臉?那種人就是你越給他臉他越不要臉,所以對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方法,講什麼禮讓他人,她們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這個詞。該狠的時候就狠一點,對待那些有禮貌的人,咱也學的有禮貌一點,對待那些不要臉的人。
  • 《菜根譚》: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都要懂得自我救贖,方可轉敗為勝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一個平庸的人和一個有本事的人,他的差別就在於落魄時的表現,只有人到了低谷,最大的潛力才能爆發出來,有的人在低谷中走向滅亡,而有的人從低谷中走向萬丈光芒!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這其中的過程很艱辛,哪一個不是跌跌撞撞歷經了千難萬險才走向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有人談及有本事的人物時,眼睛裡總帶著一抹崇拜羨慕的神色。這類人之所以被人推崇,其實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精神。
  • 幫我的人,此生不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每個人都有被人幫助的經歷,可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你又記住幾個呢?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別人幫你一次,你要記在心中;別人扶你一把,你要真心回應。古語說: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
  • 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但是,同樣存在的悖論是使我們經受考驗的那些難題,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似乎更像是一個迷宮,將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根源。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其目的是證明當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理論中定義的事件同時發生時,我們對這一理論的信心就會增強。為了說明他的觀點,他舉例說明了「所有烏鴉都是黑色的」的理論。 如果檢查數百萬隻烏鴉,並觀察它們都是黑的,那麼我們將越來越依賴這種理論,「黑的一切都不是烏鴉」才是正確的說法。當你看到一個紅蘋果,因為它不是黑色的,所以它是一個「非烏鴉」,你會更相信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
  • 量子力學的悖論,所有人都知道薛丁格的貓,但你知道湯普森的燈嗎
    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丁格貓」。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聽到薛丁格的貓的概念時,都被震驚了,怎麼可能存在一隻又死又活著的貓呢?該實驗只是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湯普森的燈那麼在理解了薛丁格的貓之後,不要覺得就理解了量子力學了,量子力學還有更多不可思議地顛覆你對世界認識的悖論,就比如今天介紹的湯普森的燈。
  • 「落魄之人,少談情懷」:低頭去做好這3件小事,才能時來運轉
    01 人,難免會有落魄的時候。一個人落魄了,當務之急,是解決好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而不是還在繼續「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人落魄了,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埋天怨地,或者繼續談論「情懷」,蕭伯納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放在落魄的時候,還在談論情懷的人身上很合適:「人生有兩齣悲劇,一個是萬念俱灰,另一個是躊躇滿志。」而要杜絕這種悲劇,我們就要懂得:「落魄之人,少談情懷」,去低頭做好這3件小事,才能時來運轉啊。
  • 命硬的人,即使落魄了,這三個「跡象」會很顯眼
    「當你失敗了,就把它作為人生財富;成功了,就是財富人生。」——周立波 很多人把失敗當做了洪水猛獸一樣懼怕,認為自己的人生當中,一旦出現了失敗,是非常可恥的一段經歷。這樣的想法太過於極端化,失敗是人生當中必然的一段經歷,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這不可能很快的成熟起來的。有人在經歷失敗之後,很快就會站起來,這樣的人通常會被別人形容為命硬的人,好似怎樣都打不倒一樣。其實這樣的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們反而會從失敗當中,總結出更多有利於自己的經驗。而且這樣的人即使落魄了,在他們身上這三個「跡象」也會很顯眼。
  • 古代悖論解釋:關於人與烏龜賽跑的悖論
    有一個有趣的科學悖論,就是說如果烏龜先跑,人再也追不上烏龜的這個悖論。我們追不上烏龜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會這樣想。烏龜速度那麼慢,人的速度要比烏龜的速度快的多,我們怎麼可能追不上烏龜?但是這個悖論是這樣解釋的:烏龜先跑,假如烏龜跑到60米。
  • 落魄的時候,最能看透人心
    正所謂: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遇到事情的時候,更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增廣賢文》中寫到:「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你落魄時大家都不願靠近你,但當你富貴時身邊的朋友卻蜂擁而至,所以在落魄時,便知身邊的人誰是真心實意
  • 病患悖論:為什麼「過度」醫療不利於你的健康?
    現在,「醫生傷到患者的概率幾乎和幫到患者的一樣大,甚至更大」。當醫學打著「良醫治未病」的旗幟進軍時,卻把越來越多的健康人變成了「病人」,「病」與「非病」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清。當下,人們用「亞健康」「早期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這類字眼形容自己的身體狀態,積極學習相關知識,隨時準備為各類檢查買單。
  • 當沒有惱人的悖論時,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的?
    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一個物體的時間流動速率取決於它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運動方式。我們每個人對時間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意味著一個物體的位置,是由它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來定義的。  當你在空間中移動時,你其實也在時間中移動。在物理學中,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時空中畫一條線,代表你在時空中的路徑或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類時曲線」。從誕生到死亡,你的整個生命都可以像單行線一樣進行追溯。
  • 當沒有惱人的悖論時,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
    當你在空間中移動時,你其實也在時間中移動。在物理學中,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時空中畫一條線,代表你在時空中的路徑或運動。這就是所謂的「類時曲線」。從誕生到死亡,你的整個生命都可以像單行線一樣進行追溯。這在狹義相對論中很簡單,但在廣義相對論中,事情變得複雜了。
  • 十大顛覆思維的悖論,絕對讓你神志不清!
    古希臘人最早一頭扎進研究悖論的思慮之中,接下來的幾百年來,悖論在人類社會中百花齊放,讓人歡喜讓人憂,某些悖論只是違背常理,而有些卻一直懸而未決,下面就是其中十個這樣的悖論。從「無限」的本性考慮,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盞燈是開著的還是關著的,因為最後的開(關)動作永不存在,這類悖論最早由埃利亞(義大利城市)的芝諾提出,「超任務」是一種在邏輯上無解的悖論,然而有些哲學家,如貝納塞拉夫,仍舊認為湯姆生的燈這種機器在邏輯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