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為了獲得安全感,你是拼命賺錢,還是竭盡全力買房?是找份安穩的工作,還是早早地結婚嫁人?
《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這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作者古典是個不願被固定思維束縛的男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他,先是進入了新東方,成為了一名講師,後自己創辦新精英生涯,致力於職業生涯規劃。
01沒有房,你願意結婚嗎?
房子,對大部分人來說可算是安全感的體現。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有錢的話都會買上幾套。
而對於想要結婚的年輕人來說,婚房更是必要條件。多少年輕男女在戀愛初期濃情蜜意,最後卻在買房的問題上止步不前。
不過,鼎鼎大名的巴菲特當年卻是典型的裸婚,女友蘇珊在他和房子之間選擇了他。
巴菲特21歲,從名牌大學金融系畢業,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於是回了老家,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
一年後,他遇到了女友蘇珊,並向她求婚。兩人商量結婚的事情,蘇珊問他房子怎麼辦?
那時,巴菲特工作才一年,加上大學期間賺的錢,全部積蓄十來萬左右。他給蘇珊兩個選擇,一是花這筆錢買個小房子,二是讓他拿錢去投資,過幾年買大的,蘇珊選擇了後者。
於是,他們先租了房子就結婚了,房子很破,晚上都能聽到天花板老鼠開派對的聲音。
第二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還是沒買房。結婚四年後,巴菲特的事業有了起色,他成了一個投資公司的合伙人。
第六年,他在新公司站穩了腳,收入開始穩定起來,他花了三十萬買了一套普通的房子。
等到巴菲特32歲的時候,終於賺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但他沒有拿這些錢就換更好的房子,而是繼續做投資生意。
由此可見,蘇珊才是真正的投資大師。
如果她像很多女性一樣,沒有房子堅決不嫁,或者一定要先買房的話,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巴菲特,正因為她替巴菲特做了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投資自己,而不是投資一套房子,才成就了如今的股神。
作者認為一套房子可能會消滅一個夢想,很多人把房子和安全感劃上了等號,付出的代價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不敢朝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因為身上肩負著五六千的月供,不敢辭職,不敢請假,甚至不敢生病。
然而,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於一套房子嗎?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因此,這正是我們需要拆掉的「思維之牆」。
02失去了愛的人,就活不下去了?
除了對房子的執念,很多人把安全感寄托在愛人身上,一旦失戀了,就尋死覓活。
很多女性覺得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結婚生子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所以,一到適婚年齡,就忙不迭地開始相親,參加各種聚會。結婚後,一心相夫教子。
正如《清單人生》裡女主人公布裡特·瑪麗,結婚四十年,犧牲了做母親的權利,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已過花甲之年,遭遇丈夫出軌,她回首發現,這四十年的光陰都耗在了照顧丈夫和丈夫與前妻的孩子身上,一旦沒有了婚姻,她便成了孤家寡人。
這類人把婚姻當成了安全的港灣,以為全心全意的付出就是對對方的愛,但事實上這份愛,只會讓對方感覺到壓力。
作者認為愛有兩種:一種是死死抓住,你緊張他也緊張;一種是輕鬆託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第一種把愛死死抓住的人,無形中就會淪為愛奴,沒有學會愛自己,為自己而活,一旦對方提出分手,整個世界就崩塌了,也許,還會苦苦哀求對方不要離開,或者以死相逼。
愛奴,會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的真心付錯,為什麼自己的真心被踐踏,事實上,這不是愛,是恐懼。
那些打著愛的名義,自殘者、自我犧牲的人,都活在自己一個人無法生存的恐懼中。
這個世界沒有誰離了誰會活不了,真正的安全感也不能從別人身上獲得,只能自己給予自己。
03這幾招,快速提升安全感
既然,安全感只能自己給予自己,那如何快速提升安全感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幾個方法:
第一,小範圍地冒一冒險。
比如,習慣了用導航的人,在不著急趕路的時候,可以試著關掉導航走上一段路;試著用承受範圍內的錢,給自己安排一場旅遊。
第二,遠離那些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要害一個人,讓一個人恐懼,沒有自信,給他提供一個無需努力就能獲得的安全感就夠了。
過於關心的父母,永不犯錯的任務,養老般的工作,輕而易舉就能廢掉一個人。
第三,珍愛生命,遠離恐懼。
少看或不看負面、消極的新聞報導或電視劇,也少和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多接近簡單快樂的人,多看乾淨明亮的書和電影。
第四,寫成功日記,你就成為牛人。
成功日記是一個啟動自信心的方式,每天記得告訴自己,我曾經有多好。
第五,面對恐懼,觸底反彈。
恐懼就是一個懦夫,當你觸及它的底線,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然後準備和它大幹一場的時候,它就不知道躲哪裡去了。
我認為真正的安全感,是掌控命運的能力。
你不需要依附任何人,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你也不會被外界的因素所影響,具有自己的見解,為自己而活。
這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源於別人,而是強大自我後擁有的力量。
文/紫竹凌:多平臺籤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