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
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
愛情的發生總有某種失控的成分,因為大腦失去理性,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想要在那個人面前袒露自我,表達自我,希望和他建立深度連接,希望他會懂得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並和我們同喜同悲,會接納我們的脆弱和依賴。
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面對愛情時,除了有常人遭遇的欣喜外,會容易爆發恐懼。這種恐懼會讓他啟用自己的防禦機制,即第二個假我來保護自己。這樣就讓他在向外傳達信息時,會傳達出非常矛盾甚至相反的信息。
比如明明是渴望想靠近一個人,卻表現出了非要推開他的模式,或者一會渴望,一會推開,出現變幻不定的模式;還有的人是同時發出渴望和推開共用的模式。這樣的信息傳遞會讓他的戀愛承受者非常的迷惑和甚至痛苦,因為解讀不了他到底要傳達什麼信息,為什麼似乎被他愛上了但是卻又總是被他傷害。
這種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存在著嚴重的早年心理創傷,這種創傷如此早,很多時候已經根植於潛意識,可以說它們是一種被壓抑著的遺忘了的痛苦。
在這種早年的創傷中,一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被媽媽愛過,被媽媽接納過,從未與媽媽建立過真正的情感連結,也沒被理解過,他們對愛懷有遊移,懷疑和各種不確定,因為以往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他們在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愛的,不值得享有好生活的,非常差的,即便現在他們通過一個偽裝的第二自我掩蓋了這些,甚至遺忘了這些。
但是當他們遭遇愛情,遇到另一個人試圖走進他們的生命的時候,這些被壓抑的遺忘的情感就會突然地被激活,因為愛情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重返子宮,重返那種在母親懷裡的安謐和一體化,建立起深深的依戀,但是因為這種人的母子關係質量如此之差,早年的依戀感覺充滿創傷,所以這時候,與一般人不一樣,愛情喚起的就並不僅僅是甜蜜,而是一種甜蜜裡夾雜著恐懼、憤怒和懷疑的強烈感覺。
正是這種感覺成為建立親密關係的殺手。
正是為了緩解這種巨大的恐懼,一些人會糾纏在複雜的三角戀愛關係裡,因為複雜的三角關係正是當年他們那種對母親又愛又恨複雜情感的再度重現;一些人會反覆的檢驗對方是不是真愛自己,設置一個個的問題來考驗對方,直到把對方考驗的忍無可忍,轉身離開,再次驗證他們內心那種不值得愛,不相信愛的早年假設。
還有一些人只能遠遠地注視著愛情和親密,無法走近一步,他們也是內心從未獲得過愛,並且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愛的踐行者;最後一種就是會不間斷地傷害自己所愛的人,明明愛他卻又要傷害他,因為有感覺所以要傷害他,是因為他們在早年的親子關係裡積攢著大量對母親的憤怒,現在的這個人激發了他們早年的那些潛意識裡壓抑的憤怒的感情,這些憤怒就不自覺的爆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