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真實的自我?

2021-01-08 科學網

 

■胡泳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是人類潛能運動的領袖之一,該運動尋求取代心理分析和行為主義。羅傑斯認為,在現代生活中,人們放棄了自身的內在個性,替換以一組他們認為會招來他人喜歡的特性。然而,無論他們怎樣修飾,也不管他們多麼希望取悅他人,都難以滿足他們的行為的接受者,後者的需要總是難以把握。「這樣,現代人體驗到了他的孤獨,他的被切斷,他和自身的深切存在以及和他人的分離,所有這一切都達到了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程度。」

 

羅傑斯認為健康的人們生活在他們自己和他們的體驗的相合性當中;他們對生活中的體驗保持開放而不是嚴加防範,而正是防範之心製造了個人與其體驗之間的緊張。

 

羅傑斯的人格結構論包括三種不同的自我:1.自我概念——對自我的主觀感知。它包括表達出來的部分,以及由文化和教育所影響的有關自我的自覺信念。2.真正的自我——代表著大多數人尚未實現的真實的自我。它是我們人格當中藏得最深的部分,能夠感覺到對自己什麼是好,什麼是壞。3.理想的自我——希望成為的自我。它和真正的自我不一定是一致的,中文成語有「志大才疏」一說,就反映了這種情形。重要的是,以上三種不同的自我之間的差距越小越好,如果差距過大,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就會惡化。

 

網絡交流的獨特性為羅傑斯的自我概念增添了新維度。網絡交流中,常常可以見到人們分享與自己有關的信息,談論內心明白是真的但以前卻難以表達的事情。這可以稱為「真實的自我」,這個術語來自於羅傑斯1951年的著作《當事人中心療法》,在書中,羅傑斯用其指代病人在成功的治療後找到的那種感覺,即他/她變得越來越忠實於自己。

 

在網上展現真實的自我的人同那些在線下關係中展現的人是有區別的。在何處展現真實的自我,將決定人們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發展有意義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在線上展現其真實的自我,那麼,可以預期的是,他/她也將在線上發展起有意義的關係。而且,他們還會努力把這樣的關係帶到線下,以使之成為一種「社會現實」。

 

一系列實驗顯示,那些說自己更容易在網上表達真實自我的人能夠更快地形成網上關係,而且這些關係也相當持久。患有社交恐懼和孤獨感的人在網上比在線下更會表達自己。網際網路討論組的參加者也喜歡把自己的網上朋友帶入現實生活。63%的人同網上的朋友通過電話,56%的人互換過照片,54%的人在線下見過面。而且,研究者發現,在網上形成第一印象的人在線下見面的時候,要比直接由線下交往開始友情的人更喜歡對方。研究者認為這說明,建立在互相透露信息的基礎上的關係,要比僅僅基於外表吸引力的關係更牢固。

 

仔細考慮網際網路的保護性環境對自我表達的影響,研究者發現,面對面交流更容易發現實際的自我,而網上交往更容易發現真正的自我。與面對面交往者相比,網上交往者在展示真正的自我方面更成功。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當人們在遠距離交往時,傾向於投射自己的理想自我,而這種理想化的期待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這是因為,網上交往與面對面交往有四點主要的不同:網上交往的匿名程度更高;可以更自由地討論個人的禁忌以及較為負面的東西;面對面談話時使人焦慮的一些因素(比如外表)的重要性降低了;可以對談話的步調進行更大的控制。這些不同鼓勵了更好的自我表達,推動了更堅實的關係。

 

(節選自《新周刊》,第372期)

 

《中國科學報》 (2012-07-30 B4 文萃)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美國化學會前會長一篇論文涉嫌自我剽竊
    據美國化學學會(ACS)網站報導,因涉嫌「自我剽竊」,ACS旗下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網站近日取消發表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課題組與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多個研究組合作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的全新機制。
  • 如何真實的實現幸福的自我
    幸福生活就是表達生命意義,和諧而富有建設性的表達幸福中的自我,我們能做幸福快樂的事,。悲傷痛苦等負能量我們應該堅持不懈的消除它們,然而消除這些因素需要我們高於並超越種種限制,一個強化並淨化了思想的人無需再擔負細菌的侵擾,一個懂得財富法則的人瞬間就能看到供給的水源,所以厄運、幸運、都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如同駕駛的艦,又如同火車司機開動火車一樣。
  • 寫作,發現更真實的自我
    這樣反覆幾次,我開始面壁,半日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寫小說,還不是時候,於是這件事就在我的自我安慰下就此擱置。等到了初中,開始迷上了寫日記,每天一篇日記可以讓我寫得如痴如醉不吃不喝不睡,幾年下來日記本堆成了小山,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思想和青春期的小秘密估計一個不漏全都記錄其中了。
  • 打開催化過程「黑匣子」顯催化劑的真實活性表面—新聞—科學網
    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結構演化和反應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偉、楊冰與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髙嶷團隊及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谷猛團隊合作,利用原位電鏡,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觀察了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反應中的動態演變過程,揭示了該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真實表面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賈偉(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 在當今各種新媒體的競爭之下,科學網依然能在世界華人學界擁有大批的網友。
  • 《少年小趙》:成長是一個發現真實自我的過程
    這似乎是一種儀式,「自我」並不存在,他並不是他自己,因為當「小趙」換成「小李」「小王」「小張」,性質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教育,總是極力削去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這樣的方式塑造一個個無比相似的個體,塑造出沒有靈魂和思想的群體。當然,如果說有思想,這個思想是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思想。人的成長是一個「自我」的發現和確認的過程,不斷認識到自我的獨特性,同時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叫缺乏安全感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愛情的發生總有某種失控的成分,因為大腦失去理性,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想要在那個人面前袒露自我,表達自我,希望和他建立深度連接,希望他會懂得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並和我們同喜同悲,會接納我們的脆弱和依賴。
  • 宇宙是真實的嗎?自旋的宇宙——自我編織的意識場
    為什麼我們感覺到表面如此堅實、逼真的物質、如此真實的世界,其內在、內部卻是空空如也、空空蕩蕩的呢?為什麼一切物質或事物現象都是自發而又在自我循環的呢?一切事物總是從起點到終點,又從終點回到起點……太陽升起落下、又在升起落下……我們總是吃了睡,睡了又吃……一切都是自發的、自我的不斷地循環往復,正如是自己圍繞著自己而旋轉不息。
  • 自我意識「蓬勃生長」的青春期,如何真實地面對自己?
    如果你被「自我」控制了心智,就會切斷與真實世界直接可靠的聯繫;相反如果你能夠擺脫「自我」,就能直面現實世界,尊重事物運轉的客觀規律,也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目前可能做到的、以及未來如何向前邁進。 但是,如果在青少年自我意識段日益成熟的階段,不能夠很好地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自我」,他們極有可能會過高或者過低地預估自己的能力,在真實的世界裡不斷受挫。
  • 大部分心理問題是自我壓制的結果,將真實的自我從潛意識引導出來
    但是對理性的極度推崇導致了對感性的極度壓制,但是生活本身就是感性的,並沒有像數學公式那樣精確的去運行,你會發現生活當中大部分事情都是出於你的意料之外,事情不再受到控制,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我攻擊,人們總是試圖將所有感性的事情納入理性的範圍,理性的期待總是與感性的生活產生強烈的衝突,煩惱跟痛苦由此生發。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因此,幹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在幹細胞分化領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轉錄因子如何調控胚胎早期中胚層和中胚層衍生物(包括心血管系統等)的機制一直沒搞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 基於精神分析視角反思自我虛幻性
    如果說在安娜·弗洛伊德那裡,自我還主要是承擔著防禦來自伊底的威脅,並協調著其與超我及外部現實之間的衝突,那麼在哈特曼那裡,通過提出「沒有衝突的自我」和對自我「獨立起源」的強調(自我具有獨立於性本能的內在起源),他最終實現了對自我生成過程的「去驅力化」。
  • 如何判斷自己的真實水平從而客觀評估自我
    鄧寧-克魯格效應(The Dunning-Kruger Effect)指的就是這種狀況,水平越低的時候越明顯,這些能力欠缺者們經常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 學術不端大討論:自我抄襲算不算剽竊
  • 「離婚」後的張靚穎放飛自我,只穿一件西裝配打底衫:這腿好真實
    導讀:「離婚」後的張靚穎放飛自我,只穿一件西裝配打底衫:這腿好真實提起張靚穎很多人都會想到她的海豚音,張靚穎從小就受到音樂的薰陶,11歲就開始接觸英文歌曲,之後參加選秀節目一炮而紅,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她的歌,《如果愛下去》、《終於等到你》
  • 「開心網」之爭懸而未決 「科學網」糾紛又起
    ,無獨有偶,又有兩網站因「科學網」再起爭端。據了解,對於科學時報旗下科學網(sciencenet.cn)在其編輯部博客上,以《謹防冒牌「科學網」》為題發布的關於科學網(kexue.com)的文章,6月29日和6月30日,科學網(kexue.com)在其首頁顯要位置分別發表兩篇聲明予以了回應。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個人解讀《西部世界》——威廉(上),找尋自我or迷失自我
    When you are suffering,that's you are most real.當你遭受痛苦時,你才是最真實的老男神威廉我們可以看到整部劇講威廉找尋到了自我但我感覺威廉更像是在西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從前的那個青年滴酒不沾,義氣風發,年少有為,甚至是提洛公司老總的成龍快婿。
  • 《搏擊俱樂部》戰勝自我與完成救贖
    整部影片不再以攻擊性行為、誇張的拍攝方式、非常規的表演動作來凸顯此影片的藝術表現方式「暴力美學」,而是直擊人內心的本來暴力欲望和真實自我的內心深處。相比於香港吳宇森的傳統的暴力美學的表現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來說,此部電影打破常規暴力美學的敘述方式,不再是通過單一的槍戰或打鬥的場景來突出暴力美感,以尋求精神刺激和視覺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