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心理問題是自我壓制的結果,將真實的自我從潛意識引導出來

2021-01-11 了凡心療愈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的力量稱之為力比多(Libido),這為我們揭示了潛意識的運作機制打開了窗口,也指出其在我們人的心理成長以及性格塑造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弗洛伊德把阻止潛意識層面情感或者欲望進入意識的行為稱之為壓抑。毫不誇張的說,大部分心理問題,諸如抑鬱症以及包括焦慮在內的神經症都是壓抑的結果,所以在中醫裡面經常會將情志問題歸結為肝鬱氣滯!

但在神經症群體當中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他們會表現出自命清高傲視一切的理性。這種體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實際上是壓抑後所導致的補償性人格。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將人塑造得越來越理性,這當然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我們在面對人性考驗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我們對人不再抱有期待,因為當我們對別人抱有期待的時候,就無形中交出了自己的力量,於是我們就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理性,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感性的人很容易上當受騙。

但是對理性的極度推崇導致了對感性的極度壓制,但是生活本身就是感性的,並沒有像數學公式那樣精確的去運行,你會發現生活當中大部分事情都是出於你的意料之外,事情不再受到控制,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我攻擊,人們總是試圖將所有感性的事情納入理性的範圍,理性的期待總是與感性的生活產生強烈的衝突,煩惱跟痛苦由此生發。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具有冷酷性格的人也許會以過分誇張的友善形象來示人,傾向於剝削他人的人在受到壓抑後,他可能會表現出謙遜戰戰兢兢的形象,如果自卑被壓制的人他可能會變得狂妄自大驕矜自負。為了壓制內心的憤怒,人們會表現得漠不關心。為了壓制內心熾熱的愛欲,會用我不在乎來掩飾。

這種心理的補償機制是為了讓自己的心理處在一種平衡的狀態,比如我們做了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反而會對道德的維護變得無以復加,就好比一個小孩打破了花瓶,需要用謊言來掩飾內心的驚慌。有過外遇的丈夫前來尋求諮詢,他告訴我:當他自從有了外遇後,他跟妻子的關係反而變得更和諧融洽了,也出自於這種心理上的補償機制。

換句話說,你在意識層面的某些缺失會在潛意識層面加以植入,反過來在潛意識層面的某些真實會在意識層面加以投射,比如在生活當中,你非常不喜歡某個人,從而產生情感的投射,你會認為他對你有不滿,促使你在頭腦的意識層面尋找種種他對你不滿的證據。而實際上是在潛意識層面你不想跟他有任何瓜葛或者本質上是你對他不滿的一個藉口,我們也就有了愛屋及烏的說法。也是意識層面對潛意識的植入。

相關焦點

  • 抑鬱焦慮狀態存在自我缺失,通過3步驟統一潛意識,形成自我意識
    這種力量它源自於你的潛意識層面。你需要依靠這種力量來幫助你做決定,有時候你的行為有可能會跟這種力量產生對抗。不斷找理由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對抗這股力量所做的努力。當自我意識不夠強大,心身對抗會越劇烈,就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這種暗示會慢慢地滲透進潛意識層面,有句話說:謊話重複說1000次也會成為真理。
  • 與潛意識對話的重要方式:自我暗示,心誠則靈!
    自我暗示 (以及自我催眠)是與潛意識 對話的重要方式,也是自我心理、生理調整的重要手段。它簡單易行,行之有效,對於我們擺脫各種心理障礙及生理疾病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願意進行自我生、心理調整,那麼,可以遵照如下原則進行:一,通過自我暗示 、自我催眠,調整心理,調整生理,消除心理、生理障礙,對改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對於受各種精神神經症折磨、困擾的人,尤為有效。
  • 機器人將擁有自我意識?目前已擁有超越人類的潛意識
    人工智慧正在以人類難以預料的速度發展,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以及擁有自我意識後人類如何應對。在神經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令人工智慧擁有堪比人類的自我意識。
  • 認識自己、洞察人心,心理諮詢師專用的自我覺察方法
    2、體驗強烈的時候自我覺察除了遇到問題,產生消極體驗時本能的自我覺察外,在產生強烈積極體驗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自我覺察。消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發現自己表現不好的方面,從而改進。而積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則是去發現哪些環境、應對,可以產生積極的結果,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以及需要「揚長」的方向。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當你睜開眼,發現手並非你想像的那麼髒,對思想會是一個打擊,即不能忍受只是想像出來的;若確實很髒,你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你的助手將禁止你洗手,你會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消退。但此法適合意志力較強的人進行。
  • 佛洛依德9種自我心理療法克服強迫症
    當你睜開眼,發現手並非你想像的那麼髒,對思想會是一個打擊,即不能忍受只是想像出來的;若確實很髒,你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你的助手將禁止你洗手,你會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消退。但此法適合意志力較強的人進行。
  • 科學網—真實的自我?
    ■胡泳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是人類潛能運動的領袖之一,該運動尋求取代心理分析和行為主義
  • 學習意象對話,直面自己的潛意識的自我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用自由聯想和意象對話的方法直面自己的潛意識,是我很容易進入潛意識狀態的一種方法,涉及到了用意象對話探索童年對於原生家庭的感受,目的是為了更理解童年的自己,以便於更好地支持到自己。這時候潛意識裡,自然浮現出一句話:「我陪你一起上路。」周圍的場景顯得陰暗、荒蕪,這哪裡是通往童年,簡直是一條通往陰曹地府的路。到了小時候住過的大院子時,老師讓聯想童年住過的地方變成了橫店影視城,不同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影片拍攝的布景,看過之後,走進自己的原生家庭代表的影片布景裡。
  • 心理學知識之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在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通過概念理解以及舉例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考查。下面是有關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解釋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一)否認:作用:通過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來處理引起焦慮的刺激。
  • 題集|09 初中生生理變化對心理活動產生的衝擊;影響青少年「自我...
    除了由不平等誘發的緊張和消極的歸因傾向,夫妻或其他形式的親密關係出現問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溝通。(4)嫉妒。Hupka認為嫉妒是指當個體自我概念有關的重要關係受到真實的或想像的威脅時,個體會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情緒反應。相似性相似性是指人們傾向於喜歡那些與自己具有相同態度和價值觀的人,並與之表現相互吸引。
  • 「粉色大象」心理效應——人生應當多給自己積極樂觀的心理暗示
    大家不妨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心理小測試。首先,請閉上你的眼睛,然後,請在你的心裡想像一種動物,請注意,這種動物不能是一隻「粉色大象」,不能是一隻「粉色大象」,不能是一隻「粉色大象」!好,睜開眼睛,請問你心裡想到的是一種什麼動物?答案是大部分人一定會想到一隻「粉色大象」!
  •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叫缺乏安全感
    這種沒法近距離的坦露真實的自我,跟一個我們常用的詞語有關,叫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劇烈的撞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和他有一種特別的共鳴(俗稱的有感覺)時,這種感覺除了帶來幸福,還會帶來安全感的動搖。愛情的發生總有某種失控的成分,因為大腦失去理性,這種感覺會讓我們想要在那個人面前袒露自我,表達自我,希望和他建立深度連接,希望他會懂得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並和我們同喜同悲,會接納我們的脆弱和依賴。
  • 解密人的15種心理自我保護機制(圖)
    心理自我保護機制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統。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可藉助心理自我保護機制來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 戰勝創業的天敵:自我 | 獵雲網
    Saul Alinsky看待所有問題都能夠洞隱燭微。他的核心原則是這樣的:「我們首先看到的必須是世界真實的模樣,而不是我們幻想的模樣。」Saul Alinsky核心觀點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將自我意識最小化。這樣一來,就可以讓人們在唯一的競爭環境中去拼搏。而這個競爭環境就是,現實。你的自我會在你的內心獨白世界裡產生一些惱人的問題,比如你希望世界變成你想像中的那個樣子。
  • 孩子太過自我?巧用「投射效應」,避免孩子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其實孩子太過自我有原因,了解「投射效應」,解決孩子自我認知偏差的問題,減少自負。朋友小喬家有個7歲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的身材都比較好,個子高挑,所以孩子的身高在一眾朋友當中,非常出挑。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孩子很容易信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鬧彆扭。比如玩具怎麼分,遊戲誰主導,誰扮演哪個角色等,那個時候小喬覺得,是不是孩子不習慣和這些孩子來往,才會變得不受歡迎呢?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拼拼圖、網球發球、甚至是彈鋼琴等活動都需要有意識的注意集中,但是,在掌握了一項技能之後,它又消退到模糊的潛意識世界中。思考它反而讓它變得難以操作。在傑恩斯看來,此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似乎大部分都不是意識的一部分,除非你注意到它們。「它比我們意識到的那部分精神生活還要少,因為我們意識不到那些沒有意識到的事。」
  • 如何真實的實現幸福的自我
    幸福生活就是表達生命意義,和諧而富有建設性的表達幸福中的自我,我們能做幸福快樂的事,。悲傷痛苦等負能量我們應該堅持不懈的消除它們,然而消除這些因素需要我們高於並超越種種限制,一個強化並淨化了思想的人無需再擔負細菌的侵擾,一個懂得財富法則的人瞬間就能看到供給的水源,所以厄運、幸運、都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如同駕駛的艦,又如同火車司機開動火車一樣。
  • 自我的「困難問題」與模塊自我論
    例如在思維植入中,病人可能對他或她自身的心理狀態具有直接通達,但卻仍然將它們體驗為……異己的、屬於另一個人的。」這一研究的實踐上的啟示是,要讓病人恢復正常,關鍵是讓他們的自我的同一性恢復正常。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之所以選擇這一概念作為這裡的本體論範疇化的基礎,是因為我們看到,模塊概念中的部分規定性適合將自我過去沒有得到很好展現的本質構成、相狀、特點展現出來,因此有優於其他可選擇的範疇的特點。
  • 全面認識自我的周哈裡窗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周哈裡窗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周哈裡窗,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行為舉止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前提下形成的差異;周哈裡窗包括四個範疇,一、面對公眾的自我塑造的,二是被公眾獲知但自我無意識的,三是自我有意識在公眾面前保留的
  • 《自我與身份》解讀5_第4章_自我、自我概念和身份
    如果人們經常將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那麼這些學校的學生應該有很多向下的社會比較機會,從而對自己做出相當積極的評價。當被引導以關係的方式考慮自己時,人們在自我判斷中會包含關於對方的消極和積極信息。當被引導以個人的方式考慮自己時,人們會從他們的自我判斷中排除關於對方的正面和負面信息。因此,效果似乎並不是由提升自我或自我感覺良好的願望所驅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