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意象對話,直面自己的潛意識的自我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2021-01-11 心靈之音的空間

用自由聯想和意象對話的方法直面自己的潛意識,是我很容易進入潛意識狀態的一種方法,涉及到了用意象對話探索童年對於原生家庭的感受,目的是為了更理解童年的自己,以便於更好地支持到自己。

漸進式放鬆之後,跟隨引導語,走向童年時代居住過的房屋,現在的我以一個觀察者的視角看著自己沿著一條路返回自己的童年,去看一看那時候的自己,看一看已經被塵封遺忘的感受,我知道如果要治癒就必須先面對。

這時候潛意識裡,自然浮現出一句話:「我陪你一起上路。」周圍的場景顯得陰暗、荒蕪,這哪裡是通往童年,簡直是一條通往陰曹地府的路。

到了小時候住過的大院子時,老師讓聯想童年住過的地方變成了橫店影視城,不同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影片拍攝的布景,看過之後,走進自己的原生家庭代表的影片布景裡。

我看到了自己走進了兒時住過的房間,裡面漆黑一片,好像是夜晚,挨著大床的窗口竟然沒有窗戶,大風呼呼地刮進來,把一個黑色幕布式的破舊窗簾在黑暗的房屋裡吹的飄搖著。

我看到了很小時候的自己坐在大床上,還是一個嬰兒的樣子,在號啕大哭。我試圖調動意識去想,我的父母他們是在什麼位置上,是什麼樣子,這時候我意識到老師講過,在做意象對話時,不可調用意識的能量,而是讓自己完全地放鬆,一切都讓潛意識自然真實的呈現就好。

於是我放鬆下來,繼續去看,貼近去看,然後我看見了讓自己心生一絲恐懼的一幕,在這個黑暗、颳風、窗簾搖曳的房間裡,根本就沒有成年人,只有一個坐在床上滿臉淚水、歇斯底裡大哭的嬰兒。

也就是兒時我的內在感受的還原。那一瞬間,我的眼淚一下就流下來。我又重新以一個成年人的視角和感受深度理解了我內在孩子一個面向的感受。

在學習意象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深入直面自己的潛意識之前的自我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經由持續紮實的自我成長,生長出來一個有力量的成年自我,也就是觀察者,可以避免我們在探索潛意識的過程中完全掉進去。

所以和個人成長導師進行自我成長,在我看來是進修心理學和助人自助的標配啊~

相關焦點

  • 與潛意識對話的重要方式:自我暗示,心誠則靈!
    自我暗示 (以及自我催眠)是與潛意識 對話的重要方式,也是自我心理、生理調整的重要手段。它簡單易行,行之有效,對於我們擺脫各種心理障礙及生理疾病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願意進行自我生、心理調整,那麼,可以遵照如下原則進行:一,通過自我暗示 、自我催眠,調整心理,調整生理,消除心理、生理障礙,對改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對於受各種精神神經症折磨、困擾的人,尤為有效。
  • 《潛意識之門》:繞過意識,和自己對話
    在這個時代裡,催眠被看做是一種特殊的學習狀態,催眠師和來訪者的關係是合作性的,而不再是曾經的權威指導。第三代催眠工作,也就是史蒂芬-吉利根博士所倡導的生生不息催眠。生生不息催眠講究的是自我催眠,通過學習催眠、冥想和正念等各種形式,使自己可以暫時離開意識世界,潛入到自己的創造性潛意識中,實現創造性流動,從而對自我進行療愈。
  • 潛意識是怎樣左右我們的思維,應該如何跟潛意識進行交流?
    潛意識是怎樣左右我們的思維,應該如何跟潛意識進行交流?說到潛意識,它是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潛意識進行交流,大部分的時間裡,總是會認為這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很多人在腦海裡完全都沒有認知,所以就導致很多時候對潛意識有了錯誤的認識。
  • 大部分心理問題是自我壓制的結果,將真實的自我從潛意識引導出來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的力量稱之為力比多(Libido),這為我們揭示了潛意識的運作機制打開了窗口,也指出其在我們人的心理成長以及性格塑造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弗洛伊德把阻止潛意識層面情感或者欲望進入意識的行為稱之為壓抑。
  • 大腦開發之「全能潛意識」
    今天為大家揭秘一個有關大腦不為人知的奧秘——全能潛意識。大腦是智慧的源泉,人的一切聰明才智都源自於大腦。正常人的意識分為清醒狀態時的「顯意識」和睡眠狀態時的「潛意識」。我們習慣了在「顯意識」狀態下學習、思考及工作,卻忽略了「潛意識」狀態所具備的潛在能力。
  • 全面認識自我的周哈裡窗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周哈裡窗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提出周哈裡窗,展示了關於自我認知、行為舉止和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之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前提下形成的差異;周哈裡窗包括四個範疇,一、面對公眾的自我塑造的,二是被公眾獲知但自我無意識的,三是自我有意識在公眾面前保留的
  • 成長路上,學會自我療傷,把自己哄開心最重要!
    是因為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我們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心,其實自我欣賞也是一種藝術,自信是自己成長的助推器。依賴時,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所有會有絕望。我們總是把目光聚焦給別人太多,而關注自己太少,低落的時候,為何不去學會哄自己開心?其實學會自我療傷是一種成長過程的必修課,我們要把它修及格,甚至要達到優秀,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負責任。
  • 清楚孩子逃學玩遊戲潛意識動機,才能從3方麵塑造學習主觀能動性
    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動機,這個動機往往隱藏在潛意識層面, 潛意識經常會出現在人格動力心理學領域當中,而精神分析學者認為,潛意識心理有自己存在方式,包括了它存在的動機,表現出來的意志,以及它能夠提供的精神能量。
  • 機器人將擁有自我意識?目前已擁有超越人類的潛意識
    人工智慧正在以人類難以預料的速度發展,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以及擁有自我意識後人類如何應對。在神經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令人工智慧擁有堪比人類的自我意識。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擾,我也位列其中。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她之前是在平凡庸碌中迷茫的生活,卻在36歲開始覺醒,主動學習精進,戒除不良習慣,重新出發。
  • 抑鬱焦慮狀態存在自我缺失,通過3步驟統一潛意識,形成自我意識
    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跟選擇找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後,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掣肘我們!這種力量它源自於你的潛意識層面。你需要依靠這種力量來幫助你做決定,有時候你的行為有可能會跟這種力量產生對抗。
  • 3種常見的夢境——心理學:總是不斷重複的夢,是潛意識的提醒
    這樣的理解並沒有錯,但如果根據具體的夢來分析,我們可以去關注在夢裡,追逐自己的人是誰。如果是一個強大的事物,那麼通常意味著我們的超我在給予自我壓力,我們生活裡的壓力源,可能是來自於超我對於自我一些過高的要求,這是一些完美主義者很常會出現的一種夢境。如果是小精靈之類的比較小的事物,那麼通常意味著我們在生活裡過於壓抑自己了。
  • 你對自己真的了解嗎?有良好地自我認知真的很重要!
    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 《認知覺醒》: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全書讀起來有知識、有深度,同時又非常接地氣。從大腦、潛意識、元認知來給本書做鋪墊,接著結合自己的經驗來闡述怎樣提高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和情緒力,最後給出了一條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早起、冥想、閱讀、寫作、運動的人生五件套,是作者親身實踐、親測有效並且親力親為的有效成長方法。本書內容較為豐富,我打算分成三篇文章來做介紹。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在36歲的時候突然發現到他自己幾乎什麼都不會,焦慮油然而生,他強烈地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他必須改變,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他慢慢改變自己的方法和路徑,最終實現自我改變,寫下《認知覺醒》,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此書找出自我改變的方法和路徑。
  • 智慧樹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
    知到網課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單元測試答案緒論 單元測試1、單選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8-25歲要解決的核心任務是A:自卑對勤奮B:同一性角色混亂C:親密對孤獨的衝突D:自我整合對失望答案: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2、判斷題: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
  • 潛意識上升不到意識,你的命運早已註定,從5個方面方可逆天改運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在作出決定時,不自覺地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視自己。一個抑鬱焦慮型性格,總是放大災難和受害模式。把一個思維聯想泛化。有些明知道這種思維給自己帶來痛苦,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維。而有些卻把這種思維合理化,而加以行動。所以當我們面對痛苦來襲,總是首先尋求大腦的安慰,尋求外界幫助。而失去自我療愈的機會。頭腦試著把痛苦降低。
  • 16種直逼潛意識的IP情結定位
    情結Complex,是一種心理學術語,指重要的無意識組合;或藏在人們心理狀態中,強烈而無意識的衝動,是無意識中的一個結,由一群集體無意識與信念形成的結。榮格認為情結是觀念、情感、意象的綜合體,由此可知情結不僅有情感,還有意象表現,這和成功IP的特徵極為相似。
  •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內心的「黑洞」,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許多孩子逐漸意識自己身上出現的問題都與家庭有關,比如溝通困難,性格自卑,敏感多疑,但他們也沒有勇氣去反抗原生家庭帶來的教育。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受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服從父母,服從領導。他們突然有一天意識到錯誤時,想要進行反抗,卻也無從做起。因為沒有人教給他們,一個正確的教育和一個正確的家庭關係是怎樣的。
  • 《掌控自我》生活前先了解並掌控自己,簡單輕鬆的自我療愈方法
    我曾讀過很多書聽過很多人說要了解自己,我知道這事很重要,但努力過卻屢次失敗。因為我不知道要了解自己的什麼才算了解自己,如何才算掌控自己就掌控了生活。11月我的書單裡多了一本《掌控自我》,毫不誇張的說似乎解決了我這十幾年的關於自我了解的困惑,也解開了曾經千千結的情感 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