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洞察人心,心理諮詢師專用的自我覺察方法

2021-01-09 三醒自我成長

一、自我覺察的重要性

自我覺察,是自我成長的基礎,沒有自我覺察就無法認識自我,也就無法發現需要自我成長的點,自我成長也就無從說起。

此外,自我覺察本身也是自我成長的目的。自我覺察即認識自我,而認識自我本身就是自我成長的主要目的之一。

最後,自我覺察之後,其實改變也就開始了,一旦自我覺察之後,原本下意識、潛意識的內容進入意識,一旦進入意識,我們就會給它下「定義」,我有「***」情緒、我有「***」的想法,我的行為是「**」,當我們通過意識對它進行描述時,就自動賦予其意義、價值,我們改變的方向也就明確了。

同時,一定我們對下意識、潛意識的內容賦予意義,我們相應的情緒體驗也就來了,而情緒體驗會督促我們下意識的去成長、改變,去尋找相關資料,也會對相關的信息更加敏感,自我成長也就下意識的開始了。

舉個例子:

當我們有情緒時,我們主觀感受到了情緒體驗,同時,身體也有一些反應。但在對具體是什麼情緒「覺察」、「定義」之前,我們對情緒的體驗是模糊的。一旦我們自我覺察到了,覺得是「開心」的情緒,如果外界的環境本身是積極的,比如正的參加慶功宴,那我們會繼續保持開心,如果外界的環境是消極的,比如別人正在分享他的難受經歷,那我們馬上會想自己為什麼開心,這個時候開心是不合適的,會馬上自我調節,讓自己的開心情緒不要表現出來。

所以,在自我覺察的同時,改變馬上下意識的發生了。

二、什麼時候自我覺察?

1、遇到挫折的時候自我覺察

人類「自我」進化的本質,就是我們在「適應」環境出現問題的時候,馬上覺察分析,看看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反思,只是這種反思的頻率和程度有很大區別。

有些人出現問題,一瞬間也會想到可能是自己錯了,但馬上就忽略,然後去找他人和環境的責任。有些人即使是很小的問題,也會認真分析,哪些地方自己可以改進。

所以,自我覺察的頻率和程度,決定了自我成長的速度。經常自我覺察的人成長會更快,而經常深度自我覺察的人,成長的幅度會更大,速度也會快很多。

遇到挫折,包括:

1)事情做的不好、不符合預期的時候;

2)他人給我們批評、負面反饋或建議的時候;

3)我們對自己不滿的時候。

2、體驗強烈的時候自我覺察

除了遇到問題,產生消極體驗時本能的自我覺察外,在產生強烈積極體驗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自我覺察。

消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發現自己表現不好的方面,從而改進。而積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則是去發現哪些環境、應對,可以產生積極的結果,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以及需要「揚長」的方向。

消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幫助我們「避短」,而積極體驗時的自我覺察,則可以幫助我們「揚長」。同時,兩者都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認識自己。

3、隨時隨地自我覺察

對於在大部分人來說,在遇到問題時自我覺察就夠了,對於對自我成長要求高的人來說,加上體驗強烈時的自我覺察,可以幫助更好的自我成長,同時建立更積極、樂觀的心態。

而對於心理諮詢師,或者對自我成長有更高要求的人來講,則需要隨時隨地自我覺察,隨時睜著 「自我覺察」之眼,敏感的捕捉自己身心的每一處變化。

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自己更快的自我成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自己認知心理規律、認識人性。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類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經歷的大部分心理過程,大部分人都會經歷。而且,在底層原理和人性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都代表了全世界,全世界的每一個,在原理和人性層面,跟我們都是相同的。

所以,認識了我們自己,也就認識了全世界。

三、自我覺察的兩個具體方法

除了以上分享的自我覺察時機,根據自我覺察和覺察內容發生的時間順序,自我覺察又有兩個具體方法:

1、在心理過程發生的時候進行自我覺察

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看自我覺察方法的介紹內容,我們就可以馬上覺察一下,自己在看這些內容時,自己的身體感覺、自我的情緒體驗、看到這些內容讓自己聯想起了什麼、以及看這些內容可能對我們自我的影響等等。

這類的自我覺察,需要我們在所處理、應對的事情對專注力要求不高的時候進行,如果我們要應對的事情結我們的專注力要求非常高,我們需要把全部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應對環境上,那麼這種自我覺察就不太現實。

可以使用這種自我覺察方法的覺場景有:坐公共運輸的時候、和他人聊天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以及其它所有對專業力要求不高的時候。

2、在心理過程發生之後進行自我覺察

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等等。但是心理過程的自我覺察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略有不同,我們平時用這些概念的時候,更多是關注事件本身,而自我覺察,則是關注我們的心理過程。

也就是我們在回顧、回想、反思、總結的時候,重新回溯、覺察自己當時的心理過程是什麼,同時分析,幫助理解。

所以,從與心理過程發生的時候順序的角度,如果心理過程發生時,對專注力的要求不高,我們可以在心理過程發生的同時進行自我覺察,如果心理過程發生時,對專業力要求高,即時的自我覺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影響我們對當下問題的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心理過程發生之後,再進行「回溯」性覺察,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四、自我覺察什麼?

那麼,自我覺察,具體要覺察什麼,整體來講,可以覺察三部分內容。

1、覺察當下心理過程

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可以覺察自己全部的心理過程,我們的情緒、行為、認知、需要以及自我。

具體包括在每一個場景和情境下:

1)我們的情緒是什麼,我們體驗到了多少種情緒?分別有多強烈?哪些可能還沒有發現?

2)我們的行為是什麼,我們說了哪些話,自己又自言自語了些什麼?做了哪些具體的行為?

3)我們的認知是什麼,我們當時有哪些想法,哪些是自動冒出來的,哪些是思考出來的,我們思考過程是什麼?其中又體現了我們哪些底層的信念和價值觀?

4)我們的需要是什麼,該場景和情境,激發了我們哪些需要?潛意識裡可能還有哪些需要?哪些需要是家庭經歷導致的個人需要,哪些是同一個社會、文化的共同需要,哪些是人類的共同需要?

5)我們的自我是什麼,與該場景和情境相關的,我們的自我需要是什麼、自我認知是什麼、自我調節的行為是什麼、自我價值如何?

以上,是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當下,覺察的心理過程。

2、覺察變化

隨著時間、年齡、遇到的人、環境,以及具體的場景、情境的變化,我們的心理過程也會發生變化,同樣的場景、情境,在不同的年齡、心態下,我們的心理過程可能截然不同。

所以,自我覺察的第二部分內容,就是覺察「變化的過程」,發現變化的規律,從而更深入、全面的認識自我,了解心理規律,認識人性。

3、覺察心智模式

在覺察變化的同時,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在類似、相關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同樣的心理過程,比如每次別人給我們建議的時候,我們總要「懟」兩句,遇到不太想做的事情時,總是能拖就拖。

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覺察的「心智模式」。所謂心智模式,就是我們在相同、相似的場景中,我們經常表現出的,一致的心理過程,這些心理過程和場景、情境一起,構成了我們一個個的心智模式。

積極的比如自信、樂觀、目標感、信任、愛、合作等等,消極有自卑、悲觀、懷疑、抱怨、被動、焦慮、抑鬱等等。

每個人針對不同的場景和情境,都會有很多不同的心智模式,大部分時候,這些心智模式是下意識的自動運行的,在自我覺察之前,其實它們已經存在了很久,自我覺察的目的,就是重新發現、認知它們,在認識自己的同時,為成長和改變,提供方向。

五、自我覺察的能力

我們的自我覺察能力,和所有心理能力一樣, 會隨著練習、使用頻率的增加,能力會得到提升。

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自我覺察的習慣。

經常自我覺察的人,時間久了,會養成一種自我覺察的習慣,前面所說的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就是在自我覺察習慣養成之後進行的,要我們有意識的、靠意識控制隨時隨地自我覺察,不太現實。

我們意識力和精力更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隨時隨地的自我覺察,需要養成習慣、靠下意識的自我覺察才有可能。

第二,自我覺察的敏感度。

所謂敏感度,是指我們對自己心理過程的敏感程度。強烈的情緒,每個人都能覺察到,而微弱體驗,大部分都很難覺察。隨著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敏感度會提升,會越來越能覺察到微弱、細微的心理過程。

所謂微弱、細微的心理過程,從心智結構的角度說,就是微弱的體驗、底層的心理需要、自動化的想法和信念、脫口而出的言行以及我們底層的自我(自我需要、自我認知、自我調節、自我價值)。

第三,自我覺察時的分析能力。

自我覺察,本質上是把我們的心智過程意識化,心理過程的意識化,會存在兩個現象:

首先,意識化之後,如果沒有語言和概念的參與,我們覺察到的內容就不可被理解,比如我們覺察到一種微弱的情緒體驗,在沒有賦予它解釋之前,對我們的意識來說,它們其實還是未知的。

一旦我們認為它是「高興」、「生氣」、「緊張」、「焦慮」或者「抑鬱」之後,它們才真正被理解。而賦予解釋和定義的過程,是需要我們分析、理解的。除了身體的感受之外(身體的感受也需要定義和解釋,只是身體的感受各類比較少而已),大部分心理過程,都需要分析和理解的參與。

所以,自我覺察的能力,也體現在我們分析和理解心理過程時,我們的分析和理解,是不是準確的?

其次,大部分深層的心理過程,比如深層的需要、內心深處微弱的情緒體驗、底層的信念和價值觀、底層的自我認識與自我需要等等,都不會直接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中,需要我們通過其它的心理過程,通過可以覺察到的心理過程,「推斷」出來,而不是直接覺察。

在推斷出來之後,我們再去細細的覺察,驗證它是不是正確的,所心,深層心理過程的自我覺察,離不開分析和推斷,然後根據分析和推薦再結合自我覺察去驗證。

所以,對深層心理過程的覺察,需要提升我們的分析、理解能力,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的分析、理解方法。

終生學習、終生成長,成為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必然選擇。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會讓我們越來越尊重個性、尊重自我、尊重個人選擇。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以自我覺察為基礎。

所以,無論我們是否主動選擇,環境都會迫使我們自我覺察,與其被環境推著走,還不如我們自己主動選擇,養成良好的自我覺察習慣、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對於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愛好者來講,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韓林語」遇見你不了解的自己—-冰山覺察訓練營
    世界上有兩座最難逾越的冰山,一座是鐵達尼號撞到的冰山,悲慘至極;一座是我們內心的冰山,總讓別人甚至讓自己也捉摸不透。所以,富蘭克林才說,世上三大最堅硬的東西,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自我認知。心理學的「冰山模型」是偉大的發明,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內在世界,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自我認知中很重要的是情緒的識別和覺知。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按此推導,「自我覺察」應該是指自己察覺自己、發覺自己、看出來自己。
  • 公益機構心理諮詢師:疫情結束之後,社會更需要我們
    在國家號召心理諮詢師們為疫區人民提供線上諮詢時,Mabel沒有第一時間響應,因為她自己也處在恐慌之中。 直到她把自己調整到穩定狀態,才開始為有心理諮詢需求的來訪者們服務。 她說,在這場仍在繼續的重大災難中,親歷者們的心理問題會整體延後。
  • 自我關注與自我覺察: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心狀態
    因此,自我關注可謂是人的自動習慣。我們既關注著自己,也關注著別人。自我關注往往會干擾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讓人產生心理痛苦。比如,你正在津津有味的學習著,突然你的母親跟你說:「你怎麼看書效率那麼低,這麼長時間了還只看了這一點?」此時,你不免陷入一種自我懷疑中:「為什麼我看書效率低」,「是不是別人比我高很多,自己太笨了?」這些思考讓你很難再專注地學習了。
  • 心理諮詢師進階之精神分析學習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潛意識是意識冰山的水下的部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絕大多數的行為,但潛意識卻是個人無法覺察的,只能通過諮詢師的幫助來將其意識化,進而解決很多心理衝突。一、生活中的無意識行為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體驗,見一個人就莫名的覺得這個人親近或者討厭,但如果讓你說出為何會喜歡或討厭這個人時你又說不出任何理由,因為你根本就不認識他,你也聽過這個人的名字,最關鍵的是這個人長得和你認識的人中沒有任何相像的地方,甚至這個人在你見到的時候也沒有說任何話或有任何特殊行為,但是你就是莫名的討厭或者喜歡。因此對於這個人你就會主動親近或者遠離。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考試難嗎?考證就可以做心理諮詢嗎?
    心理諮詢師可能在很多小夥伴眼裡是一個既神秘又不可企及的職業。其實和像想像中不同,心理諮詢師既可以幫助別人排解、處理心理上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幫助自己處理生活、工作中的各種關係,實現自我成長。#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師模擬題
    猴子能認識事物的外部聯繫,說明它們的心理發展到了( )階段。A. 知覺 B. 思維萌芽 C. 思維 D. 意識正確答案:B2. 當你運用知識和經驗思考為何你家的燈不亮時,你運用的是( )。A. 經典條件反射 B. 頓悟學習 C. 先天行為 D. 試誤學習正確答案:B3. F.
  • 心理諮詢師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建立來訪者的案例概念化
    如何建立案例的概念化,建立概念化是心理諮詢師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區別專業心理諮詢師和業餘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差別。幫助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提供幫助,比如安慰、傾聽等。但是專業心理諮詢師會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形成一個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解,從而形成案例的概念化。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考試的內容有哪些?難度大嗎?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學習心理諮詢師,不僅可以幫助別人處理心理上的問題,還可以幫助自己處理各種關係,最終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 而對於目前能夠報考的心理諮詢師證書來說,業內認可度極高的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家關心的問題: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考試的內容有哪些?難度怎麼樣?
  • 付麗娟:心理諮詢師,如何擴大你的容器功能?
    諮詢師通過去觀察這些現象是怎麼去發生的,又發生了哪些現象,然後對這些現象去做深度的理解,同時去做相應的解釋和幹預,以此來幫助這個來訪者能夠去獲得新的客體經驗,同時對他過去舊有的客體經驗能夠有反思,有覺察,有思考,那麼這是一個人在心理諮詢的關係當中,長程諮詢更多的聚焦是在於關係的模式、人格的調整或者是人格的成熟,人格的發展,並以此為重心去工作的。
  • 2019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
    2017 年,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取消後,心理諮詢行業就進入了亂鬥的局面。 但是,行業的混沌並沒有降低市場的需求。 帶著數據,壹心理諮詢相關人士採訪了諮詢行業 5 位頂級大咖,對全國諮詢師進行問卷調研,編寫了這份《2019中國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
  • 心理測試:4個仙人掌,哪個刺最多?測你洞察人心的本領有多強!
    2018-03-12 15:22:05 來源: 生活興趣事 舉報   心理測試
  • 在線心理諮詢師:如何運用ABC理論解決自己的心理陰影
    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師公眾號平臺提問:怎樣克服對一件事的心理陰影?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芳飛老師解答:心理陰影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心理陰影很難克服,甚至會出現「越克服越嚴重」的傾向。因此,要想真正擺脫心理陰影的幹擾,「克服」這種對抗的方式是無法做到的,真正能夠幫助您擺脫心理陰影的方式,是看到陰影背後的光源。
  • 三級心理諮詢師
    在我國,心理諮詢師是擁有廣闊前景的職業,特別在教育、醫療、社區、機關、企業、司法系統等領域將有更大需求。目前,中國已在教育系統、公安系統、體育界和部隊裡配備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按有關規定,監獄勞教部門、大專院校各個體系、各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的人事部等不同單位,都應配備2至3名的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不但受人尊敬,而且也是白金收入的引領者。
  • 如何區分自我意識與自我調控系統
    自我意識是教育心理學社會化發展與教育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這個知識點容易和心理學的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弄混淆,下面我們就她們的相同和不同點進行詳細區分,希望對於大家今後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 ...鄂爾多斯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微課第16期:克服拖延的方法
    上期的《心語小課堂》剖析了拖延產生的心理原因,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探尋「克服拖延的方法」。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覺察情緒,重塑認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拖延是一種自我保護。當覺察到這些複雜、自責、矛盾的情緒時,可能是拖延又在 「作怪」了。這時,就要嘗試著進行自我內在的對話,問問自己:事實上我在逃避什麼?為什麼會逃避?我希望通過拖延來達到什麼目的?我現在可以怎麼做?把這些問題都梳理記錄下來,通過這樣有意識的認知調整,就能夠清晰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問題,焦慮會被緩解,拖延就會停下來。識別藉口,立即行動拖延總是伴隨著藉口而發生。
  • ——記全區心理骨幹教師培訓(費俊峰老師部分)
    然而格式塔與人本主義不同的是,它還是存在一定的指導性和幹預性的,它也具備具體的諮詢技術和操作方法,如耳熟能詳的「空椅子」技術,還有對話演習、責任心訓練、夢的分析等。這些技術都用來強化來訪者「此時此地」的直接經驗,促進情感釋放和自我覺察。格式塔重視覺察,將覺察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覺察之目的是讓一個人愈加的覺醒與自知,從而修通心理障礙。
  • 硬核知識分享大賽 心理諮詢師《心理評估》筆記總結思維導圖
    《心理學諮詢師》筆記總結分享《第六章 心理評估》思維導圖2020.5.15.需要考心理諮詢師的朋友,都是乾貨,直接拿走。初診接待: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的第一次會面。攝入性會談:目的是收集資料。(一)確定會談內容和範圍所依據的參照點: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到底怎麼樣?國證?哪裡查詢?是否通用?
    第四:看證書蓋的章這個是最能辨別一個證書的真假了,一般的人不敢偽造國家事業單位的公章,頂多自己命名個名字,刻個紅章,如果頒發單位說是事業單位,你只需要把蓋的章上面的名字一字不漏的在國家事業在線網裡面查一下,就知道真假了。
  • 心理諮詢師用文章獲取個案,三個小方法,幫你提升閱讀量
    很多心理諮詢師想通過撰寫文章獲取個案,但是往往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人去看,這就導致了我們無法從文章上獲取個案,而我們想要從文章上獲取個案,首先要提升文章的閱讀量,怎麼才能提升文章的閱讀量,這裡有三個小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心理諮詢師提升文章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