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自我意識與自我調控系統

2021-01-11 中公教師網

自我意識是教育心理學社會化發展與教育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這個知識點容易和心理學的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弄混淆,下面我們就她們的相同和不同點進行詳細區分,希望對於大家今後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系統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咱們先來說說他們的聯繫。

1.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而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他們同屬於人格。

2.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而自我調控系統也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中,前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都基本上相同,比如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1)自我認識。即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徵、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2)自我體驗。即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3)自我監控。即屬於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追求等。而自我調控系統的三個子系統:(1)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2)自我體驗是伴隨自我認知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後環節。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成分。

但是他們也有一些區別。

1.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成分。所以在這裡需要注意自我控制不能等同於自我監控,前者範圍更廣。

2.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同時自我意識有兩次飛躍期:(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的原始形態。它始於兒童1周歲,到3周歲左右基本成熟。這是自我意識的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2)心理自我是從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這時,青年開始形成自覺地按照一定的行動目標和社會準則來評價自己的心理品質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但是自我調控系統卻沒有。

因此大家在複習自我意識的時間要多多對比,多多聯繫,這樣我們有些很相近的知識點才能更清楚的區分,不會出現小的細節題出現失誤的情況。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大腦是如何區分自我和他人的意識的?
    在幼兒時期,我們就開始觀察父母和老師,學習如何說話、走路、閱讀,甚至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人類似乎能從模仿中學到一切特別複雜的行動。但是影響我們的不僅僅是周圍人的行動,我們還會更加深刻地被思維影響。我們模仿這些人的思維方式,隨著年齡增長,還會學習如何像身邊的人一樣思考,大腦也確實尤為擅長這件事——我們的大腦會複製他人大腦內的計算方式。但是,大腦是如何區分自己和他人的意識的呢?
  • 心理學_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考試內容,常見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考查形式比較簡單和固定,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理解並熟記。一、自我意識的概念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自己身心狀態以及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是個體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
  • 講座回顧 | 李熙: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
    403舉辦了題為 「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的講座。隨後,他提出了「什麼是自我意識」這個問題,並給出了他的一個推理過程:從「我是誰」→「什麼是『我』」→「什麼是『自我意識』」。這個推理,主要源於李熙老師對「自我意識」這一詞的詞條搜索。
  • 究竟什麼是自我意識?
    而自我意識作為一個基本認知,並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說明它不是一個完全發散的要素關係,而是有一些內在的特性存在,否則它不會成為每個人都能心領神會的基本認知。由此,要認清自我意識,可以通過跳出意識本身,來看看所有觸發自我意識的作用場景是否有共同的關聯因子,然後分析這種共性因子能否作為自我意識的代表。
  • 題集|13 動機功能;自我調控系統;自我概念的功能;舒茨的基本人際...
    自我調控系統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包容行為包容是表現出願意與人交往,願意與別人建立與維持和諧的關係,主要包括溝通與參與。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自我意識的發展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自我意識的發展。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一、自我意識的含義1.自我認識:對自己的認識2.自我體驗:在自我認識基礎上產生的內心體驗(阻止不良行為)3.自我調控: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活動和態度的調控(促發良好行為)二、自我意識的發展
  • 自我意識:概念及分類
    在眾多的心理學考點中,有關自我意識的考點雖然不多,也不算繁雜,卻也是考試的。接下來,我們以考點「自我意識的分類」為主線,對有關自我意識的考情進行簡單梳理,以饗考生。一、自我意識的概念【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單選(識記:定義反選、地位)、多選(識記:內涵的三個方面)。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人的生命由身體和意識組成,意識部分包括了智能。「人工智慧應用」之所以還不是一種生命,是因為其沒有意識。意識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任何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胞都有意識。是否具有自我意識是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區分標誌。那麼「人工智慧應用」有可能產生「自我意識」嗎?即便是其特有的意識形式。
  • 自我裝配、自我複製、自我調控是細胞的基本屬性
    ③具有一套完整的代謝機構 細胞區別於無機界最主要的特性是:在結構上具有 自我裝配的能力。在生理活動中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在增殖上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自我裝配、自我複製、 自我調控是細胞的基本屬性。 支原體是具備這三項要素的最小細胞。
  • 自我意識是什麼?
    相信所有人都會在某一個時間點,對自我開始思考。自我意識的了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自我意識」。簡單來說,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
  • 寶寶自我意識大萌發:什麼都是我的
    3~5歲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我」的意識逐漸清晰,開始將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並逐漸將這種區分延伸到物品、玩具上,像模像樣地將自己的所屬物品「保護」起來,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意識越來越強烈了。那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
  • 簡述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自我意識部分考頻都比較高,且自我意識部分知識比較容易混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對自我意識的知識點進行了如下梳理。一、內涵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 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拉尼洛斯博士及其同事在一個名為「自我感受」的項目中開發的算法,使三個不同的機器人能夠將自己的「身體」與其他物體區分開來。他們的測試機器人包括一個覆蓋觸覺皮膚的手臂,另一個已知的感覺不準確的手臂,以及一個商業模型。他們想看看機器人會如何回應,因為它們收集「感官」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由算法輔助的機器人通過的一項測試是橡膠手錯覺,它最初用於人類。
  • 人類並非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動物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動物學報》的一項研究中稱,他們的研究發現能夠模擬環境和設想未來的任何動物都必然擁有某種自我意識的形式。  研究的合著者Thomas Hills稱:「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那些能夠模擬未來行為的動物們必然能夠區分它們的設想行為和真正的經歷。」Hills和他的團隊受到20世紀50年代老鼠穿梭迷宮研究的啟發,他們重點探索了支持老鼠做出選擇的神經系統。  Hills稱:「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動物是否擁有自我意識?我們最初的目的是去了解動物能夠打算未來的神經學證據。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最近聽了樊登講書中樊登老師講了一本《內在動機》這本書不單單是講了該如何獲得內在動機這種力量,還包括對自己以及世界的認知。經過反覆的思考,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以及對外界的看法。
  •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如果熱牛奶的濃香穿越凌晨的夢,意識也會醒來,開始在早晨的空氣中尋它,當牛奶流經,溫柔的動靜蟄伏在身體,天空也醒了遠航渡海的汽笛聲,陽光下沸揚的氣泡,昨日醬菜乾的酸朽,手划過老木書桌的肅穆我們在視聽、鼻息和觸感中經驗著生活和世界,以知覺,以意識。
  • 什麼是自我意識的概述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於人具有自我意識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從而完善自己。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個層次對自己及其狀態的認識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對自己思維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的認識。
  • 思想的起源:自我意識的覺醒
    人類差異化的另一種在我們今天已經非常普遍的形式:自我意識,我們去看看它是如何在人類進化中產生壯大的。串珠:自我意識的出現珠串首次發現於南非布隆伯斯洞,年代在7.5萬年到8萬年前,到1.8萬年前珠串在世界各地已經很普遍了。但它最戲劇性的出場還是在「創造激增」末期,出現在俄羅斯桑基爾距今2.8萬年遺址的系列墓葬中。
  • 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
    在心理學部分,自我意識的發展階段是教師招聘中常考知識點之一,以單選題和多選題考察為主,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部分的知識點。相對於大腦的無意識活動,人們普遍同意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識是我們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係的認識。
  • 理解意識:人類是自我維持且渴望自身存續的「野獸機器」
    在他看來,生理調節的基本過程與精神或意識幾乎沒有關係。而在蘇塞克斯大學認知與計算神經科學教授、《意識神經科學》(牛津大學出版社)主編Anil K Seth看來,我們對意識自我的體驗可能取決於以穩定自身混亂的生理與動物性的血液和內臟為目的的預測感知。我們是有意識的自我,儘管我們同樣也是野獸機器——自我維持且渴望自身存續的血肉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