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識是教育心理學社會化發展與教育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這個知識點容易和心理學的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弄混淆,下面我們就她們的相同和不同點進行詳細區分,希望對於大家今後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系統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咱們先來說說他們的聯繫。
1.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而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他們同屬於人格。
2.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而自我調控系統也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中,前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都基本上相同,比如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1)自我認識。即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徵、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了解與自我評價。(2)自我體驗。即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3)自我監控。即屬於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追求等。而自我調控系統的三個子系統:(1)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2)自我體驗是伴隨自我認知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後環節。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成分。
但是他們也有一些區別。
1.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激勵、自我教育等成分。所以在這裡需要注意自我控制不能等同於自我監控,前者範圍更廣。
2.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同時自我意識有兩次飛躍期:(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的原始形態。它始於兒童1周歲,到3周歲左右基本成熟。這是自我意識的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2)心理自我是從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的。這時,青年開始形成自覺地按照一定的行動目標和社會準則來評價自己的心理品質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但是自我調控系統卻沒有。
因此大家在複習自我意識的時間要多多對比,多多聯繫,這樣我們有些很相近的知識點才能更清楚的區分,不會出現小的細節題出現失誤的情況。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