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2021-01-16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機器人通過了認知測試,如在鏡子中認出自己,並被編制了具有人類時間感的程序,這些都表明,機器正在被塑造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

2016年,家庭、軍隊、商店和醫院使用的機器人數量首次超過工業使用的機器人數量。機器人不再集中在工廠裡,而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家中和生活中——隨著它們變得更加複雜和「有感知能力」,這一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荷蘭內梅亨大學助理教授帕布羅·拉尼洛斯博士說:「如果我們把機器人從工廠搬到家裡,我們想要的是安全。

像拉尼洛斯博士這樣的專家說,為了讓機器安全地與人互動,它們需要更像人類。他設計了一種算法,使機器人能夠以與人類相似的方式識別自己。

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是,我們的感官有缺陷,將誤導信息輸入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本體感覺非常不精確(對身體位置和運動的感知)。例如,我們的肌肉有不精確的傳感器,而機器人有非常精確的傳感器,」他說。

人類的大腦利用這些不精確的信息來指導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機器人不習慣以同樣的方式處理不確定性。

拉尼洛斯博士說:「在實際情況中,機器人的世界和它的世界模型之間存在著錯誤和差異。」「我們在機器人身上遇到的問題是,當你改變任何條件時,機器人就會開始失靈。」

兩歲時,人類就能分辨出自己的身體和世界上其他物體的區別。但是,對於一臺機器來說,一個兩歲大的人類大腦所能做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

拉尼洛斯博士及其同事在一個名為「自我感受」的項目中開發的算法,使三個不同的機器人能夠將自己的「身體」與其他物體區分開來。

他們的測試機器人包括一個覆蓋觸覺皮膚的手臂,另一個已知的感覺不準確的手臂,以及一個商業模型。他們想看看機器人會如何回應,因為它們收集「感官」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

由算法輔助的機器人通過的一項測試是橡膠手錯覺,它最初用於人類。拉尼洛斯博士說:「我們在你面前放一隻塑料手,遮住你的真手,然後開始刺激你遮住的手和你能看到的假手。」

在幾分鐘內,人們開始認為假手就是他們的手。

實驗的目的是用與人類相同的幻覺來欺騙機器人。這是一個衡量多個傳感器集成程度和機器人適應環境能力的指標。拉尼洛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製造了一個機器人,讓它體驗假手的感覺。

第二個測試是鏡像測試,它最初是由靈長類動物學家提出的。在這個練習中,一個紅點被放在動物或人的前額上,然後他們對著鏡子看自己。人類,和一些動物實驗對象,比如猴子,試著擦去他們臉上的紅點,而不是擦去鏡子上的紅點。

「在現實情況中,機器人的世界和它的世界模型之間存在著錯誤和差異。」

測試是一種確定動物或人的自我意識程度的方法。人類兒童通常能在兩歲生日時通過測試。該團隊訓練了一個機器人,通過將反射中的肢體動作與自己的肢體聯繫起來,來「識別」鏡子中的自己。

這項研究的下一步是在機器人中集成更多的傳感器——並增加它所計算的信息——以改善它對世界的感知。拉尼洛斯博士說,一個人僅視網膜上就有約1.3億個感受器,每個指尖上就有3000個觸覺感受器。處理大量數據是機器人技術的關鍵挑戰之一。他說:「解決如何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組合所有這些信息將提高身體意識和對世界的理解。」

改善機器人感知時間的方式也可以幫助它們以更人性化的方式運作,讓它們更容易融入人們的生活。這對輔助機器人來說尤其重要,它們將與人互動,並必須與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其中包括被建議作為幫助照顧老人的一種方式的服務機器人。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薩克勒意識科學中心的聯席主任安尼爾·賽斯說:「人類的行為,我們與世界的互動,取決於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對於任何複雜的行為來說,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都是很重要的。」

時間感

一個名為「時間風暴」的項目,該項目考察了人類如何感知時間,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賦予機器時間感。

塞思教授表示,在機器人體內植入時鐘不會讓它們有時間意識。他說:「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他們的大腦中都沒有時鐘。」他說,人們對時間的感知存在偏見和扭曲。

沃裡克·羅斯布姆也是蘇塞克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也是該校時間風暴項目的帶頭人,他創建了一系列的實驗來量化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感受。

羅斯布姆說:「我們讓受試者觀看幾秒鐘到一分鐘不等的不同視頻,然後告訴我們他們認為視頻有多長。」這些視頻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看待日常事務,比如在校園裡散步或坐在咖啡館裡。根據場景的繁忙程度,受試者體驗的時間與實際持續時間不同。

利用這些信息,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系統,可以模仿人類受試者對視頻持續時間的感知。賽斯教授說:「效果非常好。」「我們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出人類是如何感知我們身體系統的持續時間的。」

該項目的一個主要重點是調查和演示機器和人類在相同的時間期望下並肩工作。

研究人員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通過展示機器人協助做飯,比如根據人們的偏好提供食物,這需要理解人類的時間感知、計劃和記憶已經做過的事情。

拉尼洛斯博士說,在過去的10年裡,機器人意識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未來10年,隨著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將會有更多的進步。

「我並不是說機器人會像人類一樣,以一種反射性的方式來感知,但它將能夠使自己的身體適應世界。」

相關焦點

  • 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快來了?
    (圖片來源:《新科學家》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2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慧算法訓練出一款可以自主認識自己身體的智能機械臂,向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推進一步。發表在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個與人的手臂大小相當的機械臂在沒有物理學、幾何學和運動動力學知識輸入的情況下,可以短時間內認知自己的形狀,並作出較高水平的運動決策。
  • 為什麼說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
    不是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而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毀滅人類。這其實就是源於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和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比人類厲害,完全有能力毀滅人類,取而代之的統治地球。
  • 人工智慧的曙光: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
    網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07月21日消息,拜各種科幻電影所賜,「自我意識」似乎成了邪惡高科技機器人的代名詞。目前科學家已經證明了機器人可以有非常基礎的自我意識,幸運的是這些機器人都非常有禮貌。三臺機器人中的兩臺被編程成「吃了」啞巴片的狀態,以此來防止它們說話。而另外一臺則給了安慰劑。在實驗中,這意味著兩個機器人無法出聲,只有一個可以講話。現在巧妙的地方來了:這些機器人並不知道它們中的哪一個可以說話。研究者們問三個機器人它們中哪兩個吃了啞巴片。三個機器人都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但只有一個大聲喊出了「I don't know(我不知道)」。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創造性機器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傳來好消息,該實驗室在一個項目在中研製出突破歷史性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手臂,人工智慧(AI)有望具備自我意識。有望開闢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領域。
  • 什麼是自我意識?機器人會有自我意識嗎?(比第一次寫的更詳細)
    在以前黑人真的是只幹活不要工資,和機器人一樣。可是後來他們反抗了,不再願意繼續做奴隸,為什麼呢?剛開始的時候,對白人來說,一切都那麼美好,只需要花少量的錢就能擁有一個幹農活的勞動力,一個任打任罵,任勞任怨的奴隸。可是好景不長,黑人不甘一直被奴役,一直被壓榨,奮起反抗,終於獲得了人權。那機器人有一天會反抗,也獲得人權嗎?黑人的成功原因有三。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但為什麼小說和電影裡那麼多牛氣沖天的機器人,生活中卻一個也沒有呢?別說對著人類突突突的機器人軍團了,想花錢找個機器人管家替我擦桌子洗碗整理家務,都常常被科普「想太多」……而這都源於機器人的自我意識缺失。它只能完成人類告訴它的事情,並且還十分費勁。至於強智能系統需要的自我模擬、自我建模,更是遙遠的天方夜譚。
  • AI倫理學教授:機器人也要講道德 人類有意識是偶然
    問: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你指的是我們本能地做某件事,然後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它會逆轉這兩件事的順序然後說,「是我決定這麼做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Alan Winfield:我的意思是,這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
  • 機器人將擁有自我意識?目前已擁有超越人類的潛意識
    人工智慧正在以人類難以預料的速度發展,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以及擁有自我意識後人類如何應對。在神經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令人工智慧擁有堪比人類的自我意識。
  • 波士頓動機機器人的驚人舞姿能成為其自我意識覺醒的前夜嗎?
    馬斯克:「這不是合成影像」其實這是杞人憂天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迫害症。初級機器人只是按照人類設定好的程序完成單一而重複的動物,固然不會有自我意識,但在工廠內時常會有機器人傷人的事情發生,經查證統統都是程序漏洞或者停位點、復位點機械失效造成的。隨著雲計算的興起,能自己學習的機器人出現,但是只是能學習、能邏輯思維判斷、能快速計算還遠遠達不到擁有自我意識。
  • 機器人照鏡子,開始審視自己,它是產生了自我意識嗎?
    於是人們紛紛猜測,這很有可能是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因為它已經開始審視自己了。 審視自我意味著意識的出現,最新的一種是自拍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審視自我意味著意識的出現,這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 《西部世界》火了,但機器人究竟能否產生自我意識?
    [摘要]人類意識要在軟體中產生,要做到三件事:首先,解釋在神經元中簡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其次,解釋在神經元中困難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再次,解釋如何在信息技術中複製神經元中的解決方案。《西部世界》這部美劇一開播就火了,不過主題並不新鮮,人類對未來的想像似乎很難擺脫機器人引起的迫害妄想症。機器人反抗人類的一個前提是具備自我意識,但其實在哲學界和科學界,關於機器人是否具備產生意識的條件以及如何使機器人具備意識的問題還被爭論不休。本質主義者認為「在整個宇宙中,近乎於奇蹟,只有大腦才能產生意識」,所以機器人不可能具有意識。
  • 意識機器人即將來到,AI即將喚醒
    人工智慧到底有沒有意識,一直被人們爭論不休。最近圖靈得獎者Bengio宣稱,AI該覺醒了,人工智慧將跨越無意識,進入全意識階段,也就是人工智慧將同人類一樣具有完全的意識和智能。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人這樣明確第宣稱AI的覺醒和復活。
  • 機器人在酒店偷偷照鏡子,難道它們產生自我意識?人類該怎麼辦?
    機器人的出現讓人類文明加快進步,相信大家可以隨處可見人工智慧,大到宇宙之外小到餐館、飛機上,到處能看到人工智慧身影,它們出現後讓人類工作的效率越來越快,當然這對於一些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代替了他們的工作,讓他們丟失工作相當於丟失了飯碗,可是人類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然在發展人工智慧,對此科學家們特別擔憂,如果未來人工智慧不斷完善之後,會不會像人類一樣擁有獨立的意識呢
  • 喬宇:AlphaGo只能算「弱智」 沒自我意識不足慮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專家喬宇:AlphaGo 只能算「弱智」沒有自我意識 不足慮人工智慧未來將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一定程度上將會搶走人類飯碗,但人工智慧並沒有自我意識,因此人工智慧再「強大」,未來也不可能威脅到人類。
  • 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意識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一個人只能確定你自己是存在意識的,但不能確定別人是否也同樣擁有意識。雖然人可以通過一些跡象,猜測別人可能有意識但無法確定,比如我們在電影《終結者》中看到的機器人T800,甚至後續天網升級出來的更高級的機器人時,人類就無法確認。
  • 無處不在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器人擁有意識的關鍵
    「機器人是否具有意識」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所爭論的焦點之一,而在這其中,人工神經網絡擔當著不小的責任。與此同時,關於「機器人是否會有意識」的話題也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部分人認為未來的機器人將會擁有自我意識,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說到「意識」的問題,人類之所以有意識,關鍵還是在於「生物大腦」存在。以此作比,機器人要想有意識,就得先有一個「大腦」,也就是所謂的「人工神經網絡」。
  • 王立銘專欄|生命的秘密(六):自我意識——我和我的世界
    鏡子實驗簡單清晰的顯示了人類(和少數動物)的自我意識,到今天仍然是檢驗自我意識的金標準。但是圍繞鏡子實驗也有很多爭論。例如,並不是通不過鏡子實驗的動物就一定沒有自我意識(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盲人顯然無法通過鏡子實驗;那些天生懼怕目光對視的動物也很難通過)。再比如說,鏡子實驗並沒有一個非黑即白的邊界,有些動物在接受訓練後可以獲得這種能力(例如獼猴),但是很難想像這意味著獼猴可以「學會」自我意識。
  • 機器人教學參考教案:足球機器人的熱身訓練
    生:……師:老師帶來了一段機器人足球比賽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師:視頻看完了,大家知道它有哪些調試部件嗎?下面跟隨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機器人。師:大家想不想自己調試一下機器人?生:……師: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學習《足球機器人的熱身訓練》,(出示課題)現在大家觀看一下機器人,有哪些疑問?
  • 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與信息進化論(二):人工智慧是否會具有自我意識?
    人的生命由身體和意識組成,意識部分包括了智能。「人工智慧應用」之所以還不是一種生命,是因為其沒有意識。意識並不是人類所獨有的,任何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細胞都有意識。是否具有自我意識是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區分標誌。那麼「人工智慧應用」有可能產生「自我意識」嗎?即便是其特有的意識形式。
  • 機器人在未來將可能擁有跟人一樣的意識
    機器人在未來將可能擁有跟人一樣的意識 佚名 發表於 2020-03-15 16:37:00 人工智慧正以多種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手機智能助手幫助我們完成一系列基礎任務,智能家電能自動打掃我們的房屋,地圖導航指揮著我們該駛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