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火了,但機器人究竟能否產生自我意識?

2020-11-26 騰訊網

[摘要]人類意識要在軟體中產生,要做到三件事:首先,解釋在神經元中簡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其次,解釋在神經元中困難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再次,解釋如何在信息技術中複製神經元中的解決方案。

《西部世界》這部美劇一開播就火了,不過主題並不新鮮,人類對未來的想像似乎很難擺脫機器人引起的迫害妄想症。

機器人反抗人類的一個前提是具備自我意識,但其實在哲學界和科學界,關於機器人是否具備產生意識的條件以及如何使機器人具備意識的問題還被爭論不休。

本質主義者認為「在整個宇宙中,近乎於奇蹟,只有大腦才能產生意識」,所以機器人不可能具有意識。唯物主義者相信意識可以從存儲在大腦神經元的化學狀態,或計算機晶片的電壓狀態中的信息之間的無數聯結模式中出現,所以機器人意識從理論上講是有可能存在的。

如果堅信唯物主義者的觀點,那麼一旦完全清楚大腦產生意識的機制,再將其用信息技術複製就好,機器人意識在「簡單」的兩個步驟中就誕生了。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 瑪蒂娜•羅斯布拉特在其《虛擬人》一書中試圖證明「思維複製人」比「基因複製人」具有更強的可行性,其中「機器人如何具有意識」為其核心內容之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經湛廬文化授權摘發其中兩小節內容。

意識的「困難問題」和「簡單問題」

這讓我們再次關注意識的重要性,並將我們帶回了哲學家大衛·查默斯所謂的意識的「困難問題」和「簡單問題」。「困難問題」是要搞清楚被我們稱為神經元的網絡分子,是如何產生主觀感受或感受性(有意識的主觀體驗的個別實例,如「紅色的紅」)。相對地,「簡單問題」是電子通過神經化學的傳導,如何導致了「混凝土和砂漿」(以及血與肉)的複雜模擬事實。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超自然的想法是如何從軀體中產生的。從根本上說,關於意識的困難問題和簡單問題都會歸結於一個問題:大腦是如何產生思想的(簡單問題),特別是那些無法度量的事物(困難問題),而身體的其他部分卻沒有這樣的功能?如果這些困難問題和簡單問題都可以用分子上運行的腦波來解釋,那麼,我們需要解決的仍然是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與集成電路運行軟體代碼之間有何區別。

至少,從牛頓和萊布尼茨時代以來,人們一直有這樣的感受,與思維有關的事情都應該是可以度量的,而其他事物則不然。可度量的想法,比如一座建築的大小或者一個朋友的名字,被認為是通過一些精密的微機械過程在大腦中發生的。現在,我們可以畫出計算機晶片、處理器和外圍設備的模擬結構。儘管這是有關意識的簡單問題,我們仍然要準確地解釋一個或者更多神經元如何保存、剪切、粘貼或者回憶任何詞語、數字、氣味或圖片的。換言之就是,神經元分子是如何捕捉和處理信息的。

那些無法被度量的事物是困難問題。在查默斯看來,如果一個存在只擁有「簡單」類型的意識,那麼它只是具有意識,但仍然不是人類。這樣一個存在,也被稱為「殭屍」,可能會是沒有情感、不懂移情的機器人。這不屬於我們所研究的意識範疇。由於非殭屍、非機器人特徵同樣被認為是不可度量的(例如,紅色的紅或單相思的心痛),所以查默斯無法從理論上看清它們如何被某些實體的東西處理,比如說神經細胞。

查默斯認為,意識是一種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神秘現象。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麼就可以說,意識可以像聯結神經元一樣,連接到軟體;或者可能不是這樣,它可能遍布於我們呼吸的空氣中以及星辰間的空間中。如果意識是神秘的,那麼一切都將是可能的(正如我在這裡所證明的一樣)。從通俗的角度來看,經驗性的解釋足以解答關於意識的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這些解釋對神經元和對軟體一樣適用。

本質主義者Vs.唯物主義者

上圖說明了三種關於意識來源的基本觀點。本質主義者相信人類特殊的生物學來源。這基本上是一種認為「在整個宇宙中,近乎於奇蹟,只有大腦才能產生意識」。唯物主義者相信經驗性來源,即意識可以從存儲在大腦神經元的化學狀態,或計算機晶片的電壓狀態中的信息之間的無數聯結模式中出現。丹尼爾·丹尼特是這種觀點的堅定支持者,早在1991年,甚至更早以前,他就在自己提出的意識的多重草稿模型中提到,機器人意識從理論上講是有可能存在的。注意,這張圖同時指出,同一個人可能同時是本質主義者和唯物主義者,就是兩個圓重疊的區域。

埃德爾曼則堅持認為,只有大腦才能產生意識,但是,這是因為大腦的唯物主義特性與精神源是相反的。其他本質主義者(即本質主義者圓圈中未與唯物主義圓圈重合的部分)認為,意識不同於某些可複製的、能夠讓大腦變得有意識的物質複雜性。第三種觀點是,意識客觀世界的一部分,是能夠神秘地附加到任何東西的時空的一部分。「上帝將意識賦予亞當和夏娃」或「先民」的觀點屬於第三種觀點,是唯心論者的觀點。神秘論的解釋無法被證實,也是不必要去證實的,因為存在能夠解釋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的完美、合理、不神秘的解釋。

「中文房間」,從軟體中誕生的人類意識

我認為,哲學家約翰·塞爾提出的觀點,是對與思維相關的哲學方法進行分類的最富創造性的觀點。塞爾在「意識界」享有盛名,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名為「中文房間」的思維實驗。這一實驗旨在展示,由於完全相同的原因,一個傳統的、經過編程的計算機不可能有意識,比如,谷歌翻譯無法理解我們讓它進行漢譯英的文本的意思。傳統的編程計算機盲目地將每一個輸入與輸出進行關聯,沒有主觀關心或考慮自己正在做什麼的內部過程。燈是開著的,但沒有人在家。這顯然無法通過我們之前提出的網絡意識的定義性測試:以人類專家的判斷認定其具備人類級別的移情和自主性。

塞爾將「唯物主義」的定義拓展到主觀現象,例如意識的思維。他提出,這些是非精神的,而且是「自然『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但並非有形的,也是不可量化的。因此,塞爾提到,如果大腦可以將意識作為自然發生的屬性,為什麼其他機器不可以呢?這一觀點將他劃歸為唯物主義者,他總結說:「從理論上講,沒有什麼已知的阻礙影響我們製造出有意識、能思考的人造機器。」但是,他得出這個結論:神經模式或軟體模式對產生可觀測、可度量的思維(或感受性)而言,並不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可以用先進的核磁共振成像設備,追蹤神經通路或一個讀寫程序的軟體例程。這給了唯物主義者應得的東西——存在某些可以從第三方視角進行觀察和度量的經驗性東西,但是,減少了這些神經元(或軟體)度量的引入,因為,這樣客觀的物質只是讓意識變得獨特的事物的一部分。塞爾通過澄清最終的思維或思維的擾動是不可客觀度量的,提出了上述唯物主義,因為它出現在意識內部。因此,即便主觀性對第三方度量不可用,它也是真實的(即非精神的,也不局限於人類大腦)。在本章後文,我將會討論我們如何從最低層面獲得一個足夠好的對這種主觀唯物主義的模擬。

如果人類意識要在軟體中產生,我們必須要做到三件事:

●首先,解釋在神經元中簡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其次,解釋在神經元中困難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再次,解釋如何在信息技術中複製神經元中的解決方案。

這三個解釋的關鍵就是「關係型資料庫」的概念。在關係型資料庫中,一次查詢(或者大腦的一次感知輸入)會激活一些相關的響應。反過來,每一次響應又會激發更多相關的響應。當刺激的強度高於某個閥值時,比如它被激發的次數高於一個數值,一次輸出響應就會被激發。

例如,我們的DNA會將某些神經元編寫成對不同波長光線敏感,而將其他神經元變得對不同詞素或聲音敏感(語言發音的一個基本單位),這些詞素與其他詞素組合起來組成有意義的詞語。所以,假設一下,當我們在看某個紅色的東西時,我們會被重複告知「它是紅色的」。(It is red.)在眾多神經元中,對紅色敏感的神經元與其他對組成「it is red」聲音的不同語音部分敏感的神經元進行配對。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知道,有許多不同明暗度的紅色,並且,負責不同波長的神經元逐漸與對應某一明暗度的「紅色」詞語或物體產生了關聯。

紅色的紅只是每個人由基因編寫的神經元搭建的,從視網膜到我們所聯繫的不同紅色的不同波長,以及神經元與包含紅色事物的神經元模式之間豐富的突觸聯結。如果一個人一生看見過的紅色的東西只有蘋果,那麼紅色對他們意味著,紅色波長神經元輸出的、只在他們的思維中聯繫到蘋果的神經連接集合的一部分。紅色不是我們腦海中本身的電子信號,然而,它卻是聯繫顏色波長信號與現實世界指示對象的紐帶。紅色,是我們已經建立的有關紅色事物的眾多神經元聯結在1 秒甚至更短時間內,獲取的多層面印象的一部分。

一些一線感知神經元完成感知後,所有在我們思維中的東西都被表示成了一種神經聯結模式。這就好像感知神經元成了我們的字母表。這些神經元通過突觸以各種方式進行關聯,組成了心理圖像的物體和行為,就好像字母可以組成一個滿是單詞的詞典一樣。心理圖像可以通過更多的神經突觸串聯在一起,組成任意數量的關聯順序(特別是在做夢時),形成世界觀、情緒、性格以及行為規範。這就好像將單詞組成擁有無限種可能的句子、段落和章節一樣。

單詞的語法,就好像是我們至今仍然所知甚少的大腦的電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加強或減弱了突觸聯結的波長,而聯結本身實現了專注、心理連續性和特徵思維模式。意識本身,就是關於我們自主、移情生活的一整本書——每本書有自己獨特的撰寫風格,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本書寫滿了充滿生活詞彙的章節、我們做過的事情的段落以及反應意識流的句子。

神經元在保存、剪切、粘貼、回憶任何單詞、數字、氣味、圖片、感受或情感時,所謂的意識簡單問題和困難問題對其而言並沒有什麼區別。讓我們舉一個關於愛的「困難」問題,或者稱之為雷 · 庫茲韋爾的「最終形式的智能」。羅伯特 · 海因萊因將其定義為「別人的快樂對你的快樂很重要」的情感。神經元將人們的愛保存為感知神經元輸出的集合,這些輸出精確地對應了主體的形狀、顏色、氣味、語音以及(或)紋理。這些輸出來自一線神經元——一線神經元在接收到某種特定輪廓、光波、信息素、聲波或觸感信號後,會釋放出自己的信號。這些描繪愛的輸出集是一個穩定的思維;一旦建立,作為某些單位神經化學強度集合的一部分,任意一個激發狀態的感知神經元都可以激發其他感知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將思維與突觸聯結的矩陣粘聯起來。

包含愛的思維的感知神經元輸出集合,本身會與大量其他思維相關聯,每一個輸出會直接或通過其他思維間接地傳遞給感知神經元。其他思維會包含許多指引我們愛某人或愛某事的線索。對某些之前喜歡過的人或事,從外觀或行為上來講,或者是某些受偏愛實體的邏輯聯接上,或許會有一些相似之處。隨著在愛上面投入的時間增多,我們能夠利用其他健壯的突觸聯結進一步加強感知聯繫,比如與色情、親密關係、內啡肽和腎上腺素有關的聯結。(文/林夏)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虛擬人》,[美] 瑪蒂娜•羅斯布拉特 著 郭雪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相關焦點

  • AI與機器人的42個終極問題,機器人能否產生意識?
    通用人工智慧究竟能否實現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我們甚至還不清楚通用人工智慧究竟必需怎樣的組件或結構。4、 AI能否具有自我意識?意識( consciousness)到目前為止仍還是一個沒有得到公認的明確定義的名詞,畢竟我們對自身意識產生的原因還知之甚少,也因而就更難以回答機器能否具有意識的問題了。
  • 熱播《西部世界》科幻電視劇究竟講的是什麼
    西部世界第三季的熱播,讓西部世界科幻連續劇又火了一把,很多網友如果直接看第三季可能一頭霧水,因為西部世界的劇情關聯性很強,下面我們就簡單來概括一下,西部世界每一季都講了哪些內容。西部世界電視劇是科幻類連續劇,根據1973年同名電影改編的,電影改編電視劇很常見,西部世界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一個,1973上映的西部世界電影在整體內容劇情介紹方面跟西部世界第一季很相似,西部世界電視劇整體內容場景都是根據電影改編的,喜歡看西部世界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下這部在1973年上映的電影。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從奠定了「機器人三定律」的阿西莫夫小說,到與人類纏鬥不休的《終結者》系列,亦或是充滿哲學浪漫色彩的《愛死亡機器人》,關於機器的善惡二元論,為科幻世界貢獻了無數經典,也成了智能科技領域中最接地氣、人人都能討論兩句的主題之一。機器人真的會擁有自主意識嗎?又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機器人被發現自己在照鏡子,這是怎麼回事?它們產生了意識嗎?
    也因此,我們的科學家也十分地擔憂,人工智慧會不會因為自我不斷地完善,從而自主產生自我意識,而當他們有這種自我意識之後,也許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思想,從而擺脫我們人類的控制,最後可能會反過來控制我們人類。而這樣的想法,則是被一些導演拍攝成了影視作品,比如這部《西部世界》就是講述著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在劇中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的人類已經可以製造出類似於人類的機器人,之後他們的利用科技創造出了一個虛擬的西部樂園。
  • 機器人被發現在照鏡子,開始審視自己,難道它已產生了意識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人們對這一技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擔憂,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佔據大量崗位,導致大多數工人下崗,又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失去控制,做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事情來。而科學家們擔憂的本質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掌握了自我意識。
  • 機器人在酒店偷偷照鏡子,難道它們產生自我意識?人類該怎麼辦?
    機器人的出現讓人類文明加快進步,相信大家可以隨處可見人工智慧,大到宇宙之外小到餐館、飛機上,到處能看到人工智慧身影,它們出現後讓人類工作的效率越來越快,當然這對於一些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代替了他們的工作,讓他們丟失工作相當於丟失了飯碗,可是人類似乎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然在發展人工智慧,對此科學家們特別擔憂,如果未來人工智慧不斷完善之後,會不會像人類一樣擁有獨立的意識呢
  • 《西部世界》第三季開播,機器人會比人類更有人性嗎?
    通過這樣一個看起來天馬行空的故事,《西部世界》探討了人性的異化、機器人的倫理以及由此產生的人是什麼等一系列主題。(豆瓣評分)(西部世界IMDB評分)那麼,在如今AI高速發展的科技背景下,人工智慧離擁有自主意識還有多遠?擁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應該如何確立它們的社會學身份?人類和智械應該如何正確相處?
  • 《西部世界》:機器人與人類火拼,你看得懂嗎?
    《西部世界》:機器人與人類火拼,你看得懂嗎?《西部世界》講述了由一座巨型高科技以西部世界為主題的成人樂園,提供給遊客殺戮與性慾的滿足,隨著接待員有了自主意識和思維,他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本質,進而覺醒並反抗人類的故事。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據了解,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們建造的這個手臂,可從頭開始自主構建出自己的樣子,該能力被認為是構建真正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的重要一步。哥倫比亞大學創新機器實驗室的博士生—羅伯特?奎亞科夫斯基表示,讓機器人手臂項目真正突破性的重要一點是:從它被生產出來開始,它對世界沒有任何理解,但它具備學習的能力。
  • 機器人照鏡子,開始審視自己,它是產生了自我意識嗎?
    於是人們紛紛猜測,這很有可能是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因為它已經開始審視自己了。 審視自我意味著意識的出現,最新的一種是自拍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審視自我意味著意識的出現,這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 酒店機器人照鏡子整理儀容,難道產生意識了?這是怎麼回事?
    酒店機器人照鏡子整理儀容,難道產生意識了?這是怎麼回事?人工智慧的發展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兩面性的,人工智慧也是同樣,因為它們的出現將會讓很多人提前下崗,失去就業的機會。
  • 《西部世界 2》強勢回歸:機器人究竟能有多殘忍?
    越看越迷糊的《西部世界》第二季上線了,連接著前季留下的問題,HBO的2018年度力作在血腥和殘暴的機器人革命中拉開帷幕。已經看過了第一集的美國媒體們開始忙不迭地劇透,第二季第一集「入夜之旅」究竟講了些什麼?我們能從中發現多少問題?能從中窺探到《西部世界》的新走向嗎?
  • "類大腦"複雜度不斷增強 能否產生意識引發道德爭議
    那麼,這些人造組織能否產生意識、且值得我們去保護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劇《西部世界》第二季引發了人們對人類定義的思考。但這個問題本身並不新鮮,科幻小說中就常有科學家研究出具有人類特徵、但又不是人類的生物。  而此類研究常常引發倫理爭議:這些實驗對象究竟是動物還是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機器人會產生意識嗎?如果會,有什麼後果?
    在機器人領域,工程師們已經創造出了具有多個關節,並且擁有傳感器陣列的機器人,它可以收集環境相關的信息,並以此通過一些簡單的障礙訓練。比如,本田的ASIMO機器人可以爬樓梯和跑步。機器人在商業,製造業醫療行業以及軍事應用等各個領域,都應用越來越廣泛,並產生巨大的影響。計算機和機器人雖然越來越先進了,但它們仍然只是工具。
  • 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兩歲時,人類就能分辨出自己的身體和世界上其他物體的區別。但是,對於一臺機器來說,一個兩歲大的人類大腦所能做的計算是非常複雜的。拉尼洛斯博士及其同事在一個名為「自我感受」的項目中開發的算法,使三個不同的機器人能夠將自己的「身體」與其他物體區分開來。他們的測試機器人包括一個覆蓋觸覺皮膚的手臂,另一個已知的感覺不準確的手臂,以及一個商業模型。
  • 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快來了?
    (圖片來源:《新科學家》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2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慧算法訓練出一款可以自主認識自己身體的智能機械臂,向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推進一步。發表在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個與人的手臂大小相當的機械臂在沒有物理學、幾何學和運動動力學知識輸入的情況下,可以短時間內認知自己的形狀,並作出較高水平的運動決策。
  • 什麼是自我意識?機器人會有自我意識嗎?(比第一次寫的更詳細)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智慧機器人將代替人類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甚至部分腦力勞動。機器人將像奴隸一樣,為人類創造財富,卻不要工資。人類社會將從壓榨人的剩餘價值轉變為壓榨機器人的剩餘價值。說到奴隸這個詞,就不得不讓我們聯想到了以前的美國黑人奴隸。
  • 人工智慧的曙光: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
    網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07月21日消息,拜各種科幻電影所賜,「自我意識」似乎成了邪惡高科技機器人的代名詞。目前科學家已經證明了機器人可以有非常基礎的自我意識,幸運的是這些機器人都非常有禮貌。三臺機器人中的兩臺被編程成「吃了」啞巴片的狀態,以此來防止它們說話。而另外一臺則給了安慰劑。在實驗中,這意味著兩個機器人無法出聲,只有一個可以講話。現在巧妙的地方來了:這些機器人並不知道它們中的哪一個可以說話。研究者們問三個機器人它們中哪兩個吃了啞巴片。三個機器人都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但只有一個大聲喊出了「I don't know(我不知道)」。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機器人系列,機器人真的會統治人類嗎?
    這部電影無論在構思和劇情上都屬於佳作,小編非常喜歡,片中帶來的機器人到底會不會產生自我意識的思考,也讓人回味無窮。電影《我,機器人》《我,機器人》講述的是機器人不斷學習進步,最終產生了自我意識,機器人開始攻擊人類,人類與這些機器人鬥爭的故事
  • 又有一部美劇要刷屏 講機器人的《西部世界》究竟牛在哪
    作為陣容強大,預算充足的HBO新王牌科幻劇西部世界可謂是開場大熱。首集不僅獲得了330萬的收視,收視成績超越了當年的真探。HBO這一次提前放出了第二集。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不過這可不是因為劇集洩露之類的問題,才提前釋出第二集。電視臺表示,提前播映是為了避開周日晚上川普和希拉蕊的第二次辯論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