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裝配、自我複製、自我調控是細胞的基本屬性

2020-12-05 年輪圈圈

二、細胞的基本特徵

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一切有機體都由細胞構成(除病毒外),細胞是構成 有機體的基本單位

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細胞是 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

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

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

2、生命是細胞活動的屬性 細胞具有進行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 ①具有一套基因組。 ②具有一層質膜,通過質膜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 信息交流。 ③具有一套完整的代謝機構 細胞區別於無機界最主要的特性是:在結構上具有 自我裝配的能力。在生理活動中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在增殖上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自我裝配、自我複製、 自我調控是細胞的基本屬性。 支原體是具備這三項要素的最小細胞。

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的基本特點 遺傳的信息量小,遺傳信息載體僅由一個環狀DNA構 成;細胞內沒有分化為以膜為基礎的具有專門結構與功能的 細胞器和細胞核膜。主要代表: 立克次氏體、支原體等。其中支原體是目前發現的最小、 最簡單的細胞(球形,沒有細胞壁,大小為0.2~0.3um ) 細菌 藍藻又稱藍綠藻、藍細菌、粘藻。藍藻屬藍藻門,包括藍 球藻、顫藻和念珠藻。 ●真核細胞的結構體系是 以脂質及蛋白質成分為基礎的生物膜結構系統; 以核酸(DNA或RNA)與蛋白質為主要成分的遺傳信息 表達系統 由特異蛋白分子裝配構成的細胞骨架系統

相關焦點

  • 重獲新生:細胞的自我複製、有絲分裂
    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細胞嗎?嚴格來說,也沒有,可是兩個細胞可以近乎一樣。這才能保證了組織器官內細胞不斷自我更新替換和自我修復,並且功能不會發生偏離。如何實現細胞高相似度的複製呢?因為它們一次次經歷了細胞周期。哪怕腫瘤細胞的增殖,也是按照這個規律進行的。
  • 如何區分自我意識與自我調控系統
    自我意識是教育心理學社會化發展與教育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這個知識點容易和心理學的人格的自我調控系統弄混淆,下面我們就她們的相同和不同點進行詳細區分,希望對於大家今後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 如何理解細胞質基因的半自主自我複製?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能夠進行半自主自我複製,並通過轉錄和翻譯合成蛋白質
  • 肌衛星細胞自我更新及其信號調控的應用熱點及問題
    :幹細胞特徵之一,是細胞通過對稱或不對稱分裂,產生完全複製自身的子細胞的過程。信號通路:是指當細胞裡要發生某種反應時,信號從細胞外到細胞內傳遞信息後,細胞要根據這種信息來做出反應的現象。背景:肌衛星細胞自我更新是肌纖維受損後,肌衛星細胞被激活參與骨骼肌纖維修復從而影響骨骼肌再生修復的重要環節。目的:將肌衛星細胞自我更新及其相關信號調節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題集|13 動機功能;自我調控系統;自我概念的功能;舒茨的基本人際...
    自我調控系統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包容行為包容是表現出願意與人交往,願意與別人建立與維持和諧的關係,主要包括溝通與參與。
  • 《群星》《無敵號》中描述的自我複製機器是什麼?
    文|觸樂 李惟曉開始閱讀正文之前,請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在某個環境中分布著很多原料,某種自動機從中收集一部分原料來裝配成更加複雜的設備,或是把過於複雜的部件拆解,使其轉化成自己能夠利用的原料。這兩種行為均導向同一個最終結果,那就是製造和自己結構基本一致,功能大抵相同的產物。
  • 美研製出可自我複製的人造DNA結構
    本報訊(記者張巍巍)據每日科學網站10月18日(北京時間)報導,紐約大學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能自我複製的人造DNA(脫氧核糖核酸)結構,有望為新型材料的製造奠定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 德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出能自我複製的體外生物系統
    生命的一個關鍵特徵就是複製能力,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化學系統。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科學家製造出一個系統,能再生其自身的DNA 以及蛋白質組塊。體外自我複製系統所有生命有機體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能保存並自我繁衍產生不同的實體。
  • 直播筆記,推動生命的元素,物質、能量、自我複製
    上半部分講解推動生命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物質、能量、自我複製、細胞的出現、細胞的分工。下半部分講解,構成人類智慧的五大元素,分別是:感覺、學習、社交、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第四個要素,細胞,實際上有了物質,有了自我複製,有了能量的輸入之後,生命現象就可以運轉非常好。三個推動生命的元素,物質、能量、自我複製,能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互相配合,高效地運轉起來。
  • 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了一種可以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這一成果有望使腎癌化療更為有效,也更易承受。
  • 機器人會自我複製算不算好事情
    機器人會自我複製算不算好事情 辛東方 發表於 2019-11-27 14:33:05 可以預見,荷蘭誕生的第一個機器人嬰兒,將是機器人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和傑作。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然而,複製過程中的錯誤帶來的突變是進化所必需的,物理機器之所以能夠進化,恰恰正是因為它們自我複製的過程並不完全精確。生命的本質並非完美的自我複製,而是近乎完美卻略有微瑕的自我複製。因此,即便不能獲得完整、邏輯上自洽的自我認識,或許我們也不必失望,因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文章節選自《智能簡史》([韓] 李大烈 著 三聯書店2020-9)。
  • 《自我與身份》解讀5_第4章_自我、自我概念和身份
    「身份」是「自我」的一種屬性的集合:相對固定能識別一個人的特徵的屬性,為此,「identity」這個術語又被譯為「自我同一性」。身份可能聚焦於過去(一個人過去的事實)、現在(一個人現在的事實)、或者將來(一個人期望或希望成為的人)、以及一個人覺得有義務和責任要努力成為的人、或者一個人害怕成為的人。
  • 考研英語閱讀六:機器人自我複製不再是夢
    一、全文翻譯  據路透社報導,位於紐約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能夠自我複製的小型機器人。自此,可自我複製的機器人不再是科幻小說中才會有的情節素材。  每個機器人都由多個10cm大小的立方體組成。這些立方體具有同一的部件、互相連接或分離的電磁石和計算機複製程序。這些機器人可以對立方體進行變形、選擇、疊加等操作。
  • 缺氧環境下分泌因子促進膠質瘤幹細胞自我更新
    [Epub ahead of print]】膠質瘤幹細胞(GSCs)的自我更新是膠質瘤對放療或化療產生耐受和復發的重要因素。缺氧是高級別膠質瘤微環境的標誌性特點,已證明與GSCs的自我更新有關。但目前缺氧調控GSCs自我更新的機制仍未明確。
  • 自我意識:概念及分類
    二、自我意識的分類對自我意識的類型,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標準進行劃分:(一)從結構(或形式)上看,自我意識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控。【考情】本考點主要考查多選(識記)、單選(理解)。1.自我認識這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徵、能力及自身社會價值的了解與評價,如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
  • 科學家首次證明了細胞的自我修復機制
    當細胞相互碰撞時,會使它們移動和搖晃,甚至有時會破裂。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博士後研究員喬納森·溫克爾曼(Jonathan Winkelman)說:「細胞不斷地產生力,並對它們作出反應。它們被周圍的環境所吸引。」溫克爾曼在瑪格麗特·加德爾的實驗室工作,他還是物理系和普裡茨克分子工程學院的教授。
  • 心理學_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尊感與自卑感、成功感與失敗感、自豪感與羞恥感等都是自我體驗的內容。3.自我監控自我監控是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現為個體對自己行為、活動和態度的調控,包括自我檢查、自我控制等。它是個體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重要機制,自我調節的實現是自我意識的能動性的表現。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講座回顧 | 李熙: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
    403舉辦了題為 「從「自我指涉」到「自我意識』」的講座。隨後,他提出了「什麼是自我意識」這個問題,並給出了他的一個推理過程:從「我是誰」→「什麼是『我』」→「什麼是『自我意識』」。這個推理,主要源於李熙老師對「自我意識」這一詞的詞條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