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細胞質基因的半自主自我複製?

2021-02-12 四哥生物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能夠進行半自主自我複製,並通過轉錄和翻譯合成蛋白質。那如何理解細胞質基因的半自主自我複製呢?

很多學者把線粒體和葉綠體的遺傳信息稱為真核細胞的第二遺傳信息系統,或核外基因及其表達體系。研究發現:

①線粒體和葉綠體都具有獨立進行轉錄和翻譯蛋白質的體系。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除含有DNA外,還含有RNA(mRNA、tRNA、rRNA)、核糖體、胺基酸活化酶等;

②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

迄今為止,人們發現葉綠體僅能合成13種蛋白質,線粒體能夠合成60多種蛋白質,而參與組成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蛋白質分別有上千種。這說明,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自身編碼合成的蛋白質並不多,它們中的絕大多數蛋白質是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在細胞質核糖體上合成的。也就是說,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它們對細胞核遺傳系統有很大的依賴性。因此,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生長和增殖是受細胞核基因組及自身基因組兩套遺傳信息系統控制的,所以它們都被稱為半自主性細胞器。

③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可以自我複製。

其複製方式也是按半保留複製方式進行。用3H嘧啶核苷酸標記證明,線粒體中DNA複製的時間主要在細胞周期的S期和G2期,而且DNA先複製,隨後線粒體分裂。葉綠體中DNA複製的時間在期。它們的複製都受細胞核的控制,複製所需的DNA聚合酶都是由細胞核DNA編碼,在細胞質核糖體上合成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鄧過房.對人教版《遺傳與進化》教材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生物學教學,2015,06:68-69.

[2]孟紫強,耿紅,張波.線粒體DNA及其表達的研究進展[J].生命的化學,2001,06:500-502.

——摘自秦磊、張勝主編《高中生物疑點通》

相關焦點

  • 重獲新生:細胞的自我複製、有絲分裂
    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細胞嗎?嚴格來說,也沒有,可是兩個細胞可以近乎一樣。這才能保證了組織器官內細胞不斷自我更新替換和自我修復,並且功能不會發生偏離。如何實現細胞高相似度的複製呢?因為它們一次次經歷了細胞周期。哪怕腫瘤細胞的增殖,也是按照這個規律進行的。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雖然在核小體發現之後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5】,但是關於DNA複製過程和細胞周期是如何影響染色質以及表觀遺傳組學特徵的還很不清楚。目前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仍然有一個長期的疑惑橫亙在科學家們的心中:當細胞分裂的時候,功能性的染色質狀態是如何在代際之間進行傳播的?
  • 自我裝配、自我複製、自我調控是細胞的基本屬性
    二、細胞的基本特徵 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一切有機體都由細胞構成(除病毒外),細胞是構成 有機體的基本單位 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細胞是 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 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2、生命是細胞活動的屬性 細胞具有進行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 ①具有一套基因組。
  • 染色質結構形成及DNA複製叉穩定性維持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Bot. 120:195-207);並證明這些異染色質結構與基因組穩定、基因表達水平調控、細胞生長與分裂、細胞分化等直接相關(Allshire & Madhani(2018). Ten principles of heterochromatin formation and function.
  • DNA是如何複製的?這個秘密被科學家揭開
    分子生物學教授David Gilbert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究一個謎題:關鍵的細胞過程是如何被調節的?這對未來的遺傳學研究意味著什麼?12月27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David Gilbert和博士生Jiao Sima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DNA分子上有一些特定的位點控制著DNA及其相關物質的複製。在細胞中,DNA及其相關物質以一定的間隔進行複製,這一過程對所有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DNA複製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被發現的,但科學家至今一直未能準確理解這一過程是如何被調控的。
  • 複製錯誤和自私基因,什麼是生命的本質?
    有性的生命形式可能比自我複製的生命形式在進化上更複雜。在解決複製錯誤問題的同時,性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無性繁殖的生命形式中,親本的每一個基因都被傳給了子代: 100% 的基因都是由所複製的親本提供。而人類,以及所有通過性行為誕生的複雜生命形式中,父母中的某一位傳給後代的基因大約只有 50% 。
  • RNA在細胞中作用是什麼?RNA參與基因調控嗎?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區別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生物學類的新聞,常常會出現染色體、DNA、基因、RNA這樣的詞彙。這些聽起來讓人暈乎乎的東西,其實描述的內容是不太一樣的。我們這裡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區分。我們都知道,人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細胞又是由細胞核和細胞質構成的,其中細胞核當中就有染色體。
  • 科學家首次證明了細胞的自我修復機制
    但是,一個過度拉伸的細胞則會啟動一個自我修復的響應。這種現象已經用顯微鏡觀察到了,但是修復和適應過程是如何在細胞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人能回答。在9月28日發表的一項創新的新研究中,溫克爾曼和其他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演示了蛋白質如何檢測細胞內的作用力並啟動修復。所有細胞都有肌動蛋白細胞骨架--一種絲狀蛋白網絡,對細胞的遷移、生長、伸展等過程至關重要。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新研究揭示DNA組裝的意外變化為了讓DNA中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細胞中的酶必須與核小體相互作用,其中作為一種複合物,核小體含有允許細胞組裝DNA的蛋白。一種稱為Dot1L的酶在混合譜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一種兒童白血病---中發生突變。一種稱為泛素的小蛋白標籤被附著到核小體上以協助招募Dot1L。
  • 基因、DNA、染色質/染色體
    (一定不只有我分不清orz)基因是一個人為定義的概念。最早孟德爾發現種子和花朵的許多物理特性通過一種可預測、可複製的方式從親本株傳遞給子代,這種使性狀得以傳遞的要素就是「基因」。基因(gene)是遺傳信息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而DNA(脫氧核糖核酸),不是一種定義的東西,而是客觀存在的化學物質。我們都知道雙螺旋結構,它就是DNA。
  • ...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染色質的3D組織可調節許多基因組功能。但是,由於可以在單個細胞中成像的基因組位點數量仍然有限,因此仍然缺少單個細胞中整個染色體的高解析度視圖,更不用說單個細胞中染色質組織的基因組規模視圖了。
  • 間充質幹細胞 最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幹細胞
    2007年,英國科學家Anastasia 在Nature雜誌上撰文指出: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成體幹細胞的減少是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近年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蓬勃發展的原因。
  • 基因表達如何告別「紙上談兵」?
    雖然早在19世紀中期就發現了DNA,隨後1958年弗朗西斯·克裡克提出的中心法則(DNA製造RNA,RNA製造蛋白質,蛋白質反過來協助前兩項流程,並協助DNA自我複製)解釋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但是,真核生物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內存儲的信息生產蛋白質的過程並不清楚,直到羅傑·大衛·科恩伯格和他的研究的出現。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 |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宏斌/靳紅磊揭示核質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質體(或稱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具有一套獨特的自身基因組,是植物特有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質體基因組大約包含100個基因,編碼了光合作用反應中的必需蛋白,而大量的調控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協同維持質體光合作用功能。因此,質體和細胞核基因組之間的功能協調對於植物細胞正常的功能維持至關重要。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幹細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這其中最熱門的研究當屬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種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來源於胚胎發育早期的中胚層未成熟的胚胎結締組織。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研究者表示,當細胞相互碰撞時,會使其移動並搖晃,甚至有時候會引起細胞破裂。與橡皮筋拉伸過度就會發生斷裂不同,過度拉伸的細胞會開啟自我修復反應。目前研究人員利用顯微鏡就能觀察到這一現象,但問題是目前他們並不清楚細胞內的修復和適應過程是如何被開啟的。這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內的特殊蛋白質是如何檢測到驅動力量並開啟修復過程的。
  • 什麼是間充質幹細胞?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現狀概覽!
    美國生物學家喬治戴利曾說:如果20世紀是藥物治療時代,那麼21世紀就是細胞治療的時代。幹細胞以其強大的自我更新、複製以及多向分化潛能,成為細胞治療時代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應用價值不菲幹細胞是人體內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與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群。按照發生學來源分類,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兩類。其中胚胎幹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是幹細胞研究與應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但是學界關於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一直存在著倫理爭議。
  • 德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出能自我複製的體外生物系統
    生命的一個關鍵特徵就是複製能力,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化學系統。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生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科學家製造出一個系統,能再生其自身的DNA 以及蛋白質組塊。體外自我複製系統所有生命有機體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能保存並自我繁衍產生不同的實體。
  • ...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在哺乳動物細胞核中,染色質DNA的複製在時間上的有序組織被稱作
  • 神秘「垃圾基因」佔據細胞20%!DNA中重複50萬次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跳躍基因」,它在人類基因中重複50萬次,佔到細胞的五分之一。圖中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DNA是圖中藍色部分。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LINE1基因在人類基因中重複50萬次,差不多佔到每個細胞的五分之一。桑託斯說:「這可能與LINE1基因的傳統認知有關,人們通常喜歡稱它為垃圾DNA,或者將它稱為基因寄生蟲。」 LINE1像其它轉座子(或者「跳躍基因」)一樣,擁有自我複製的特殊能力,能夠隨機插入基因片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