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DNA、染色質/染色體

2021-02-15 此生頗自許
讓我們來捋一捋總是夾雜在一起的這些概念吧!(一定不只有我分不清orz)基因是一個人為定義的概念。最早孟德爾發現種子和花朵的許多物理特性通過一種可預測、可複製的方式從親本株傳遞給子代,這種使性狀得以傳遞的要素就是「基因」。基因(gene)是遺傳信息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而DNA(脫氧核糖核酸),不是一種定義的東西,而是客觀存在的化學物質。我們都知道雙螺旋結構,它就是DNA。
人類基因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學形式存在於細胞核內,決定和控制著生物體的各種性狀,並通過生殖細胞從親代向子代傳遞。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DNA都攜帶遺傳信息,一段DNA上,有基因,也有基因外DNA序列。基因的結構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蛋白質或功能RNA的基因編碼序列,二是為表達這些結構基因所需要的啟動子、增強子等調控區序列。

染色體/染色質則是更大的概念,它們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可以互相轉變。從間期到分裂期的過程中,染色質通過螺旋化凝縮成為染色體,從分裂期到間期的過程中,染色體又解螺旋舒展成為染色質。(染色體就像幹泡麵餅,染色質就像泡軟的泡麵餅)。染色質的主要化學成分是DNA和組蛋白,還有非組蛋白和少量的RNA。

這張圖很好……chromosome=染色體,gene=基因。我們明顯看出DNA雙螺旋是染色體/染色質的一部分,而基因是DNA的其中一段。(當然也有基因在線粒體,不提了)

來源網絡,看標註是NLM畫的……

「… the basic physical unit of inheritance. Genes are passed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and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specify traits. Genes are arranged, one after another, on structures called chromosomes. A chromosome contains a single, long DNA molecule, only a portion of which corresponds to a single gene. Humans have approximately 23,000 genes arranged on their chromosomes.」

來源:知乎@Dontkme

贊不讚賞不要緊,喜歡點個在看鴨

相關焦點

  •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染色質是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它與染色體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 染色體的結構不只有染色質?
    不過就算科技持續精進,染色體的結構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然而在 3D 技術興起後,局面開始扭轉:一群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開發出十分精準的顯微鏡技術,讓他們可以觀察到染色體前所未有的細節。 這套技術被稱做 3D-CLEM(3D-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整合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並搭載了計算模型功能,幫助他們獲得染色體的高解析 3D 圖像,並製作了人類 46 條染色體的 3D 模型。
  • 從染色質到染色體的四級結構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基本成分相同,主要包括DNA和組蛋白,除此之外,還有非組蛋白和RNA。染色體是染色質經過髙度聚縮後形成的特殊結構。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真核基因組DNA在細胞核中以染色質(chromatin)的結構方式存在
    一、染色質結構真核基因組DNA在細胞核中以染色質(chromatin)的結構方式存在。而染色質是以DNA和組蛋白(histone)結合形成的核小體(nudeosome)為基本單位的高度有序的結構。按照功能狀態不同,可將染色質劃分為活性染色質(active chromatin)和非活性染色質(inaetive chromatin),前者是指那些具有轉錄活性的染色質,而後者是指缺乏轉錄活性的染色質。非活性染色質是以30nm的間期染色質纖維為基礎,在結構上壓縮40~50倍的緻密區域。
  • 染色質結構形成及DNA複製叉穩定性維持的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Bot. 120:195-207);並證明這些異染色質結構與基因組穩定、基因表達水平調控、細胞生長與分裂、細胞分化等直接相關(Allshire & Madhani(2018). Ten principles of heterochromatin formation and function.
  • ...的進步,莊小威團隊開發新的成像技術,在基因組範圍內對染色質成像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染色質的3D組織可調節許多基因組功能。但是,由於可以在單個細胞中成像的基因組位點數量仍然有限,因此仍然缺少單個細胞中整個染色體的高解析度視圖,更不用說單個細胞中染色質組織的基因組規模視圖了。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哈佛莊小威團隊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在高中生物學教材上,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染色體的樣子——一個瘦高的X型。在大學的生物課上,它還是那個樣子。如今,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功能的謎團。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說,原來描述染色體的圖像存在一個問題,至少大部分時間,它並不是那樣存在的。研究共同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物理學家Jun-Han Su說:「在90%的情況下,染色體並不是那樣存在的。」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對人體細胞的染色質進行了3D成像。
  • 染色質基因分析可識別癌症起源,確定白血病類型
    每種癌症都始於一個單細胞的異變。知道了癌細胞的起源細胞,研究人員就可以分析出癌症的亞型,進而開發出新的診療手段,但現有方法很難從大量腫瘤細胞樣本中識別出其起源細胞。染色質是細胞核內的重要成分,由DNA、組蛋白、RNA組成,在細胞進行分裂的特定階段會聚縮成染色體。
  • 基因組規模的染色質3D組織成像首次實現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在基因組規模對染色質的3D組織和轉錄活性進行成像的技術。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人員表示,染色質的3D組織可調節許多基因組功能,包括從基因表達到DNA複製。儘管高通量測序的方法豐富了人們對3D基因組結構的了解,但它們只能提供成對染色質基因座的關聯信息,而不能提供單個基因座的直接空間位置信息。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在高中生物學教材上,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染色體的樣子——一個瘦高的X型。在大學的生物課上,它還是那個樣子。如今,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經典的「X」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說,原來描述染色體的圖像存在一個問題
  • 中國科學家解析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 可解釋基因選擇性表達原理
    30年來,染色體(DNA和包裹在外的蛋白質)的高級微觀結構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難題,對科學家來說,染色體就像一個黑箱,你看得到它的作用結果,卻看不到它的運轉方式。4月2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項關於30納米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的研究成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首次揭開了這一謎題,初窺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開關」,握住了細胞生長「方向盤」。
  • Sci Rep:多層染色質模型或幫助揭示癌細胞中染色體的畸變結構
    DNA的組裝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西班牙公立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癌細胞的易位結構,這或許可以幫助闡明染色體是通過染色質的薄板結構來形成的。
  • 研究觀測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黃青課題組與鄭州大學張鳳秋課題組合作,利用紅外光譜技術觀測並研究染色質重塑中DNA的B-Z構象轉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染色質重塑是表觀遺傳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一般包括組蛋白共價修飾型或ATP(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依賴型兩種類型。
  • 染色質基因分析可識別癌症起源 確定白血病類型
    原標題:染色質基因分析可識別癌症起源   白血病細胞   科技日報華盛頓7月11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AX)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通過對開放染色質進行全基因組分析,來確定導致既定類型白血病的細胞類型。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
  •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4:51 環狀的染色體外DNA(ecDNA)促進可及染色質和癌基因高表達,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au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