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多層染色質模型或幫助揭示癌細胞中染色體的畸變結構

2020-12-07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ialxpress.com

2015年10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研究者並不能從實驗角度來研究分析細胞分裂期間染色體中DNA的組裝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西班牙公立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癌細胞的易位結構,這或許可以幫助闡明染色體是通過染色質的薄板結構來形成的。

在細胞分裂期間,每一個中期染色體都會包含單一巨大的長鏈DNA分子,同時形成攜帶多個核小體的染色質片段。當前的染色體模型認為染色質可以摺疊形成環狀或不規則的網狀結構,然而此前顯微鏡研究顯示,中期染色體的染色質可以形成多層板狀結構,相關研究發現或可幫助提出薄板模型結構,即染色體可以通過許多和染色體軸定向垂直的染色質堆積層來形成,近來研究者發現這種組裝模式可以幫助證明這種細長的圓柱形結構以及染色體的機械特性。

目前研究者Daban已經利用許多實驗室中不同的細胞生成技術所獲得的圖像來調查染色體的內部結構,而和染色體軸相關的G-和R-定位角已經被測定了,所有的研究結果指出的幾何約束可以被認為是中期染色體中染色質組裝的模型確認,而基於染色質環和不規則網絡的模型或許和這些制約並不兼容。

研究者指出,這種多層模型可以同染色質帶狀物的正交方向一致,本文研究為理解結構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構建了一座橋梁,相關研究結果或可幫助科學家們理解染色體中DNA的三維組裝機制,同時也幫助理解細胞遺傳學方法的結構基礎來幫助診斷癌症和遺傳性疾病。(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Stacked thin layers of metaphase chromatin explain the geometry of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 and banding

Joan-Ramon Daban

The three-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tightly condensed chromatin within metaphase chromosome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structural biology 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nucleosome. This study shows that chromosome images obtained from typical banded karyotypes and from different multicolour cytogenetic analyses can be used to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hromosomes. Chromatin bands and the connection surfaces i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and in cancer translocations are planar and orthogonal to the chromosome axis. Chromosome stretching produces band splitting and even the thinnest bands are orthogonal and well defined, indicating that short stretches of DNA can occupy completely the chromosome cross-section. These observations impose strong physical constraints on models that attempt to explain chromatin folding in chromosomes. The thin-plate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many stacked layers of planar chromatin perpendicular to the chromosome axi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observed orientation of bands,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in bands, and with band splitting; it is also compatible with the orthogonal orientation and planar geometry of the connection surfaces in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 The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a consist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romosome structural properties that are used in clinical cytogenetic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reditary diseases and cancers.

相關焦點

  •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
    染色質指間期細胞內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組成的線性複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的存在形式。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凝聚而成的棒狀結構。二者之間的區別不是在化學組成上,而是在構型上,反映出它們處於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在染色質的主要成分中,DNA和組蛋白是穩定存在的,DNA與組蛋白之比約為1:1。
  • 從染色質到染色體的四級結構
    染色質和染色體的基本成分相同,主要包括DNA和組蛋白,除此之外,還有非組蛋白和RNA。染色體是染色質經過髙度聚縮後形成的特殊結構。
  • 染色體的結構不只有染色質?
    不過就算科技持續精進,染色體的結構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然而在 3D 技術興起後,局面開始扭轉:一群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開發出十分精準的顯微鏡技術,讓他們可以觀察到染色體前所未有的細節。 這套技術被稱做 3D-CLEM(3D-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整合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並搭載了計算模型功能,幫助他們獲得染色體的高解析 3D 圖像,並製作了人類 46 條染色體的 3D 模型。
  • 研究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染色質運動狀態...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高級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的調控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Nuleic Acids Res:三維基因組數據的動態染色質可接近性模型
    在疾病形成和幹細胞分化過程中,表達調控、表觀遺傳的變化經常伴隨著三維基因組的結構變化。在此項研究中,李程研究組使用基於 Hi- C 數據的染色質區域間的相對空間距離,利用布朗運動描述轉錄因子和染色質修飾蛋白在不同染色質區域之間的動態轉移過程,並以此建立了染色質區域附近分子濃度變化和趨於穩定的馬爾可夫模型。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哈佛莊小威團隊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功能的謎團。
  • .& Cell :孫育傑/李程合作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通過成像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發現染色質高級結構分為染色質環(Loop)、拓撲關聯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TAD)、A/B區室(A/B compartment)和染色體領地(Chromosome territory,CT)等多個層級。
  • 研究揭示有絲分裂染色質結構動力學
    研究揭示有絲分裂染色質結構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8 14:04:24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Gerd A. Blobel和賓夕法尼亞大學Jennifer E.
  • Nature:揭示真核生物細胞核中染色質分離新機制
    真核染色體由染色質構成,染色質是DNA和相關蛋白的複合物。根據轉錄活性和壓縮程度,可以區分兩種類型的染色質,而且這兩種類型的染色質在細胞核內在空間上分開。高度濃縮的染色質部分由含有很少基因的且處於轉錄失活狀態的染色質區域組成。它被稱為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位於細胞核的外圍,靠近核膜。
  • 染色質拓撲結構的穩定保護基因組完整性
    染色質拓撲結構的穩定保護基因組完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43:34 近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Jiri Lukas和英國牛津大學Lothar Schermelleh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染色質拓撲結構的穩定保證了基因組的完整性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因、DNA、染色質/染色體
    基因(gene)是遺傳信息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而DNA(脫氧核糖核酸),不是一種定義的東西,而是客觀存在的化學物質。我們都知道雙螺旋結構,它就是DNA。人類基因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學形式存在於細胞核內,決定和控制著生物體的各種性狀,並通過生殖細胞從親代向子代傳遞。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DNA都攜帶遺傳信息,一段DNA上,有基因,也有基因外DNA序列。
  • 科學家成功揭示腫瘤中環狀染色體外DNA的結構與功能
    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腫瘤細胞中存在大量環狀的ecDNA,其能夠改變癌症相關癌基因的表達模式,促進癌細胞的惡性行為,並且在腫瘤快速進化和抵禦威脅(比如化療、放療和其它療法)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基於此前研究結果,本文中,研究人員得出了以下研究發現:1)ecDNA是環狀的;2)ecDNA能驅動大量癌基因進行表達;3)ecDNA包括高度開放的染色質;4)ecDNA能促進超遠距離的染色質相互作用。
  • 研究人員發現破碎的染色體如何使癌細胞更具攻擊性
    )的現象——染色體被打破,然後重新組裝——促進了癌細胞生長。一些片段丟失了,而另一些片段作為染色體外DNA (ecDNA)保留了下來。其中一些ecDNA元素促進癌細胞生長,形成微粒染色體,稱為「雙微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報導,在多種癌症中,多達一半的癌細胞都含有攜帶促癌基因的ecDNA。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基因組功能的謎團。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生物物理所30nM染色質高級結構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生物物理所長期從事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研究的朱平研究員和長期從事30nm染色質及表觀遺傳調控研究的李國紅研究員通過多年的緊密合作和不懈努力,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質體外重建和結構分析平臺,利用一種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技術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在破解「生命信息」的載體——30nm染色質的高級結構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在高中生物學教材上,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染色體的樣子——一個瘦高的X型。在大學的生物課上,它還是那個樣子。如今,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經典的「X」 然而現在,科學家們說,原來描述染色體的圖像存在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