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錯誤和自私基因,什麼是生命的本質?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孟德爾妖:基因簡史》

內容簡介

從細胞生物到人類,跨過 40 億年的歲月,是何種力量在主宰著生命進化的腳步?人類 DNA 由 66 億個字母組成,複雜如斯,是否已經抵達進化之力的天花板?基因編輯能否使人類變得更複雜、更智慧?

隨著生命體複雜度的提高,繁衍的難度隨之提高。本書回溯生命驚心動魄的進化歷程,如偵探一般解開生命處理錯誤複製信息的精妙機制,以及解釋如何迫使自私的基因在身體裡精誠合作。

作者簡介

馬克·裡德利(Mark Ridley),任職於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現為劍橋大學聖凱薩琳學院和牛津大學李乃科爾、奧裡爾和新學院研究員。

書籍摘錄

前言(節選)

當外星人乘坐飛船抵達地球,他們會興奮地發現:我們的地球是行星中少有的已經進化出複雜生命的星球之一。在外星人涉足的每一顆有生命的行星上,類似地球上的病毒和細菌已經司空見慣,裸露的生物分子和簡單的單細胞對於外星人來說更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他們對這些簡單的生命會簡單地表述為:「它們的基本構成為碳元素,使用 DNA ,它們以電磁輻射和化學資源為動力,會進行自我複製。」不過,宇宙中只會有一小部分星球擁有像地球這樣的生命形式 — 諸如有超級計算機般大腦的人類、張開雙翼翱翔的白天鵝以及花朵對稱、花瓣精緻、香味誘人的玫瑰等。複雜的生命形式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每一個體的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逐漸成長為具有器官形式的成體,並可能會具有智能行為。

在感受複雜生命的旅程中,外星人會發現:與簡單的生命形式不同,那些複雜的生命形式是那樣引人入勝、妙趣無窮。浩渺宇宙中,任何一種奇觀都比不上生命形式盡全力自我繁殖的景象美妙。

外星人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當地球上的生命複製遺傳分子時,會產生多少個複製錯誤。然後他們開始了更為有趣的報導,比如「整個複製流程使用了 DNA ,加上大約有 50 種的催化酶。它們每複製 10 億字符就會出現一次複製錯誤,不過看起來問題不大」。由此,外星人可以這樣推論,即「大型生物有 10 億個或更多長度的 DNA 密碼和每一個體有一百個左右的細胞世代,對了,它們還懂得使用性……」。還有一些看起來沒那麼明顯但很重要的結果:「但這些生命的性行為很讓我們震驚。它們只從同類中的另一半挑選配偶,剩下一半則被排除在外,與潛在的擇偶毫無關係,這是一種擇偶前的禁忌。無論如何,對於這樣的擇偶遊戲,我們要用一些大型的生命加以說明。它們可以追逐那些具有不同曲調的歌舞者,獲取編碼的那些生物,會隨著十個不同的擇偶舞曲獲取編碼 — 從 10 首不同的擇偶舞曲中每個獲取十分之一。地球生命摒除配偶十分之九的編碼所遇到的困難,與它們在產卵過程中遇到的麻煩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複雜的生命形式是大自然的傑作,我想探探其中究竟。人們對複雜生命的疑問實在是少之又少。化石遺蹟告訴我們,生命可能很容易進化,但複雜的生命是很難進化的,甚至根本沒有進化。簡單生命的誕生可能是瞬間發生的,但是進化出複雜的生命可能會遇到一些難免的困難,也許需要經歷漫長的幾個階段之後才能被進化出來。

我在本書中的觀點是,產生複雜生命形式的主要困難在於準確地複製所有的基因。同時,我們需要比簡單生命更多的 DNA 來編碼複雜的生命形式。人類就是複雜生命的代表 — DNA 約由 66 億個字母構成,基因編碼約有 10 萬個。相比之下,細菌的 DNA 是 200 萬~ 300 萬個字母長,基因編碼只有 2000 ~ 3000 個。隨著 DNA 長度的增長,複製錯誤也會變得越來越多,這就像抄寫不同長度的書面文本。一個抄寫員如果抄的是標語,抄錯了一句也並沒什麼大不了,他只需要立即扔掉重新寫一張。但是如果抄的是《聖經》,在抄寫員大約一年半的工作時間內,想要不出任何錯誤就比較難了。

想要進化出複雜的生命,就需要有一種類似挽救「抄寫錯誤」的機制來處理 DNA 的複製錯誤。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每 100 字母中就會出現一個複製錯誤,但是細菌出現時已將這個比例減小到了 10 億個字母出現一個錯誤。這種巨大的進步得益於對 DNA 原版的複製(它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防錯分子)以及一種校對和修復錯誤的分子機器。不過這可能已經是細菌提高自身複製精度的極限了。這項基本的 DNA 複製機制從那時起一直在生命中運轉著,人類產生的複製錯誤也與細菌差不多。不過,我們的總錯誤率要比細菌高得多,因為我們使用了更多的 DNA 編碼。我們的DNA 分子的長度要比細菌長 1000 倍,並且每個 DNA 已開始每一個世代複製 100 次,而細菌每代只複製一次。增長的複製次數讓我們的總錯誤率上升了 10 萬倍,細菌每 1000 個子代才會犯一次的錯誤,我們的每一個後代都會犯 100 次。人類在 DNA 複製中犯下如此多的錯誤,怎麼還能存在於世呢?這似乎是一個悖論。關於這個問題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也許可能是因為性。性可以將錯誤集中在某些子代身上,從而使其他後代相對無錯。有性的生命形式可能比自我複製的生命形式在進化上更複雜。

在解決複製錯誤問題的同時,性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無性繁殖的生命形式中,親本的每一個基因都被傳給了子代: 100% 的基因都是由所複製的親本提供。而人類,以及所有通過性行為誕生的複雜生命形式中,父母中的某一位傳給後代的基因大約只有 50% 。

基因傳遞從 100% 到 50% 的減少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進化步驟。當每一個基因的遺傳機會被削弱到一半時,自然選擇會偏愛「自私的基因」,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用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kwins)的著名表達表明:這些基因能擾亂系統,同時讓自己被傳遞的概率超過 50% 。在這些「自私的基因」被馴服時,才可能進化出複雜的生命。

與本書相關的兩個大主題都與錯誤有關。第一種錯誤是在複製 DNA 時被動複製錯誤 — 突變錯誤。第二類是主動的,即自私基因因其不合作和顛覆行為進而危害個體。這兩種錯誤都威脅著複雜生命的存在,它們還與自己的解決方式有關。在複雜的生命中,解決複製錯誤的主要方法是有性生殖。但是地球上的複雜生命使用了一種特殊的遺傳方式 — 孟德爾式的有性生殖。 150 年前,格雷戈爾先生在布魯恩(現捷克共和國境內)的聖湯瑪斯修道院的豌豆園中描繪了這種遺傳方式。孟德爾遺傳學說設想的,是阻止自私基因的破壞行為。

在進化意義上,基因只是憑藉著被遺傳時發生的概率在進化,因為(被遺傳的)的幸運基因是隨機(抽籤)抽出來的。孟德爾遺傳的一個基本特性是,你無法預測一個特定基因是否會被遺傳。如果可以預測哪些基因在後代中生存,哪些物種將死亡,自然選擇就不可能帶來複雜的生命形式。註定死亡的基因會反叛,整個系統就會崩潰。上帝也許會通過擲骰子決定物理定律和化學定律,而不需要在生物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簡單階段擲骰子。但是,複雜生命的進化需要一個具有像擲骰子那樣,有確定的隨機方式的遺傳機制。

在細菌出現和人類出現之間的某個時刻(也許在簡單蠕蟲的階段)上帝必須開始採用隨機方式。生命開始使用一個隨機化的遺傳系統,從這個時刻之後的複雜生命形式,親代都必須使用隨機化的孟德爾式過程來將基因傳遞給子代。

孟德爾遺傳理論闡釋了複雜生命的基因是怎麼遺傳的。其中綜合了性別、生殖和基因的可能性而不是某種特定的基因遺傳。孟德爾本人是一位奧古斯丁修士,我喜歡把機會機制想像成一個略似修道士的形象 — 孟德爾妖,他是親本體內基因的國王,他會決定這些基因是否會在下一代遺傳,與哪些其他的基因被遺傳給下一個世代。孟德爾與近現代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Clerk Maxwell)幾乎是同時代人,著名的(或相當著名的)「麥克斯韋妖」(Maxwell’s demon)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孟德爾的思想發表於 1866 年;五年後,麥克斯韋妖面世了。麥克斯韋妖是一個假想的妖怪。假設一個容器分成了兩個部分,只允許分子在一個方向上的快速移動流動,可以(很容易地)使容器的一部分熱而另一部分冷。

麥克斯韋妖是一個反隨機化的妖怪,他反對分子的隨機運動,並產生了一個更有序的容器狀態,也就是說,它有一個熱的一半和一個冷的一半,而不是恆溫。相比之下,孟德爾妖是一個更現實的,它是一個隨機化的,通過反抗自然選擇的破壞力來創造有序的狀態(也就是複雜的生命)。

複雜的生命依靠孟德爾妖,而且複雜生命也許在 10 億或 20 億年前孟德爾妖聚集之時才開始進化。麥克斯韋妖可能違反了物理學定律,難以發現規律。孟德爾妖則是規律的強化者,它將生物學規律重新導向一個更有創造性,而不是破壞性的方向。孟德爾妖並不深奧。熟悉 UNIX 計算機作業系統的人能看出這兩個妖怪與計算機任務中「守護進程」的類似之處。道德哲學家可能會想到幸福論(endemonism),他們將行為是否促進幸福作為評判標準。古典主義者可能會想到歐盟的奧波維亞,這意味著幸福或好運。異教徒可能會想到幸運女神。孟德爾妖是基因公正性的執行者,我們的生存離不開它。

本書旨在探索一些生命深層次的、具有普遍性的特徵。其中一些特徵,如性,是眾所周知的存在主義謎題,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決定遺傳基因如何傳遞的生殖細胞減數分裂,都提出了深刻但少有人知的構成主義謎題。減數分裂是一個決定性的細胞分裂,它讓每個基因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減數分裂使基因的數量減少一半。那麼為什麼它不是通過減少基因數量而是通過加倍呢?為什麼惡魔只在基因數量減少的兩個階段中起作用呢?事實證明,減數分裂製造的「複製煙霧彈」是迷惑自私基因的小技巧。因而我們將性和遺傳過程,理解為促使複雜生命進化的根本屬性。

理解深刻又普遍的生命屬性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這也吸引我們預測地球上將會被發現的其他複雜生命形式 — 包括地球上的未來生命,以及在宇宙中獨立進化出的生命。我們可以預測,所有的複雜生命形式都會使用類似有性繁殖和孟德爾遺傳的隨機化程序。

但是地球的複雜生命的其他特徵可能更像是一個意外,比如性別。

性別是複雜生命的一個普遍特徵,與性和孟德爾遺傳學密切相關,但它的存在可能是一個偶然。包括人類自身的複雜生命形式細胞,細胞內會有兩套獨立的基因。孟德爾妖只讓其中一套運行良好。之所以每個細胞有兩套基因,是因為大約20億年前的一次偶然的細胞合併事件。兩個簡單的細胞合併成一個細胞,於是將兩套基因就合併到一個細胞中了。擁有兩套基因的細胞面臨的難題,就如同兩家企業合併後很難去統一它們的管理層。通常情況下,企業合併後,兩家企業中的一個管理團隊會提出辭職,這與人類兩性的生殖細胞很類似。男性會將精子中的一組基因射出,女性把它保留在卵子中。這種機制長期運行的後果是巨大的,精子因為排除了所有的潛在麻煩基因,精子的尺寸已經萎縮;卵子卻會一直保持大個頭,甚至不斷增大。精子在變小,數量卻比卵子多很多,這是交配市場供求關係的經濟學基礎。因此,所有的現代男性女性差異(在進化過程中)都可以追溯到過去的一次細胞偶然合併事件。如果複雜的生命不是通過細胞融合而發展的,今天的生物將不會有性別。對於外星人朋友來說,性別將是地球上複雜生命的最令人困惑的特徵。如果他們已經閱讀了我們的 DNA 並發現了代碼中隱藏的細胞融合事件,他們才可能理解它。

複製錯誤和自私基因是本書的兩大主題。第一章和第二章解釋了複雜生命的悖論、地球上複雜生命的歷史以及複雜性的基因數標準。第三章到第四章是關於生命如何進化以處理被動複製錯誤,第六章到第八章是關於為了處理「主動自私」基因,生命是如何進化的。我用第三章到第八章的理論來看待人類在當前和最近的過去(第九章)和更複雜生活的可能未來的演變(第十章)。一些新興的生殖和遺傳技術,如基因治療和長期保存年輕時的配子,在複雜生命的宏大歷史進程中具有新的意義。它們可能是自從35億年前細菌進化以來的第一個新的誤差減少機制。目前,由於複製錯誤率太高,某些複雜的生命已經滅絕。如果降低複製錯誤率,可能會使智力或社會組織中出現具有超過人類複雜性的生命形式演變。另一種方法是,允許結合靈活的生命形式進化,超過人類複雜性的生命將包含了幾個物種的 DNA 密碼,但是每一代只使用這些物種中的一種。一種靈活的生活形式可能包含魚、樹、鳥和人的 DNA 密碼。一個人也許有機會在生命的早期選擇最好的成長形式,同時關閉所有其他形式的代碼。我會在書的末尾討論這些想法。

題圖來自:flickr

相關焦點

  • 生命是什麼:「自私的基因」而已
    文 | 求心內佛 上次提了一個「精神生命」的概念,但是秉著不能瞎說的原則,最近去讀了兩本書:王立銘的《生命是什麼》與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王立銘的書,是從生物學、科學科普的視角,帶領我們去領略人體的內部的那些生命的神奇,而道金斯的書,在前10章,看起來很讓人打瞌睡,在第11章起,他開始大談特談自己的「文化基因」的構想,十分有趣。
  • 自私的基因 | 我們生來自私?請做好顛覆三觀的準備!
    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最核心的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普通人理解的進化和實際上進化的動力。文章用一種雄辯式的語言告訴我們,我們很多普通人其實對於生命,對於進化,對於道德的理解,都是錯誤的。進化的動力是絕對的自私,只不過這個自私並不是個體的自私,也不是物種的自私,這個自私體現在基因的自私。
  • ​生命是什麼:「自私的基因」而已
    文 | 求心內佛上次提了一個「精神生命」的概念,但是秉著不能瞎說的原則,最近去讀了兩本書:王立銘的《生命是什麼》與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王立銘的書,是從生物學、科學科普的視角,帶領我們去領略人體的內部的那些生命的神奇,而道金斯的書,在前10章,看起來很讓人打瞌睡,在第11章起,他開始大談特談自己的「文化基因」的構想,十分有趣。兩本書結合起來看,就非常有意思了。
  • 自私是生命的本性,在這個上
    自私是生物的本性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本質上都是自私的,為什麼上世紀誕生的一本顛覆性認知的書說,當身體被基因控制時,所有的生物學行為實際上都會發生。有些人可能會舉出「無私」烏鴉為了拯救同伴而犧牲自己和工蜂自殺的例子,但你有沒有想過,是烏鴉的自私行為犧牲了烏鴉的身體來保護烏鴉基因的繁殖,而被別人保護的犧牲是烏鴉基因的自私行為。工蜂自殺,你覺得這真的是無私的嗎?工蜂不能生育,只要他們遵循自己基因的指令,為工作和戰鬥而死,可生育的蜂王就不會為之而戰。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理論,如果你想製造出一個人,你先是要收集非常多的原子,然後再把原子放到生物化學的雞尾酒混合器裡瘋狂搖動。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體內的基因也會自私嗎?
    我們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我們的存在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在著有《自私的基因》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道金斯看來,人類是由基因進化而成的。剛開始道金斯把人類的原始形狀用一定數量的原子進行比喻,後來道金斯發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大意是說,從長時段的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於保護自己和複製自己的基因留存下來,也就是說,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來,「成功的基因的一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生物個體作為基因的載體,體現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經過自然選擇進化而產生的任何東西都會是自私的」,我們人類既然也是長時段自然選擇的結果,理所當然,「我們的本性生來就是自私的」。
  • 6分鐘讀完道金斯經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的意義已經完全超過了作為一本書的價值,而是改變了很多人看待生命的方式,也成為了科學的「遊戲改變者」。而道金斯本人,也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普明星,在《自私的基因》之後,又出版了《盲眼鐘錶匠》、《解析彩虹》和《上帝錯覺》等著作,每一本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真相很殘酷,人活著似乎跟其他動物沒什麼區別,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陷入了迷茫。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就遭到很多人的攻擊。即使是現在,也依然有很多人不認同進化論。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類是進化的產物,但正是由於進化,人類才產生了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讓人類擺脫基因的控制,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意義。一、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學過中學生物的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每個物種的形態特徵都不一樣,這歸根到底都是由基因的決定的。單個基因不一定能區分出好壞,在不同的集合裡,同一個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壞。
  • 基因決定我自私
    在書中,道金斯試圖告訴我們,基因決定了人類生而自私,它喚起了無數人對認識自身的渴望。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自私的基因》告訴我們,人活著只是為了基因能傳遞下去,人不過是基因的生存機器。我們與人合作、鬥爭,或者博弈,都是因為基因的自私性。那麼,人類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性別差異是否天生?兄弟相爭為何永無寧日?一夫一妻制是否違反自然?
  • 《自私的基因》讀書感
    複製因子在進行這種鬥爭時不動任何感情,更不用說會引起哪一方的厭惡感了。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的確是在進行關乎生死存亡的鬥爭,因為任何導致產生更高一級穩定性的複製錯誤,或以新方法削弱對手的穩定性的複製錯誤,都會自動地延續下來並成倍地增長。改良的過程是積累性的。加強自身的穩定性或削弱對手穩定性的方法變得更巧妙,更富有成效。
  • 人類是自私的,因為擁有著自私的基因,但這又並非是不可超越的
    自私和無私,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兩類人的品質,人們都喜歡大公無私的人,是鄙夷自私自利的人,殊不知,無私和自私的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個世界上只有自私,而沒有無私。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基因是每一個人的核心,其不僅決定這一個人的樣貌身高,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
  • 自私的基因簡書
    自私的基因:1.基因是一種生物分子,它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它的自私性體現在最大限度地自我保存和永不停滯地複製自己。2.動植物個體都是基因保存和複製的生物機器。我們人也不例外。生物體內不同的基因決定了個體的不同性狀。對個體有利的性狀會保留和複製下來。決定其性狀的基因可代代複製下去。3.個體所享有的共同基因的多少,決定了個體的親疏關係。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
  • 自私的基因是什麼?生物個體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又驗證了什麼
    人類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一面,因為每個人骨子裡都有自私的基因存在,每個個體之間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最重要的是,這些基因是來自生物保持自己生存繁衍的一種手段。其實生物也只不過是基因用來傳播和製造自己的一種工具而已。如果用科學的方法表述那麼基因才是自然選擇和自我利益實現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生物。達爾文也說過,自然的選擇不是生物個體的生老病死和種族的優勝劣汰嗎?
  • 觀點|《自私的基因》: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
    人類是什麼?「我們(人類)不過是基因生存的機器。」——《自私的基因》現今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原始地球其實是一鍋「大湯」。儘管我們仍然無法確切得知在生命出現以前這鍋湯裡面究竟有什麼材料,但有限的證據表明,那裡面很可能有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等物質。
  •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書邏輯混亂之處
    這在第一章中的一句話可以看出來:『我們可以嘗試傳授慷慨和利他,因為我們生而自私。』傳授慷慨和利他沒有錯誤,但生而自私可能產生誤解。我直到1978年才開始想清楚『載體』(一般是生物體)和其中的複製因子(實際上便是基因)之間的區別。請你在腦海中刪除類似這句話的錯誤句子,並在字裡行間補充正確的含義」「《合作的基因》是《自私的基因》另一個好的替代書名。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這些故事只不過是用來說明在個體水平上,我所講的利他性行為以及自私性行為是什麼意思。本書將闡明如何用我稱之為基因的自私性這一基本法則來解釋個體自私性和個體利他性。> 這種錯誤解釋的根源在於我已提到過的,生物之進化是「為其物種謀利益」或者是「為其群體謀利益」這一錯誤概念。這種錯誤的概念如何滲入生物學領域是顯而易見的。
  • 《自私的基因》:劉慈欣強推的科普神書,我勸你不要挑戰人性?
    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更是充分地說明了這個,他將人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告訴人們,人生來就是自私的。而就是這樣一本書,被稱為社會學史上的奇書風靡一時。1、《自私的基因》劉慈欣讀過這本書之後對他進行過評價,說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他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這本書從基因的誕生開始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