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諮詢師》筆記總結分享
《第六章 心理評估》
思維導圖
2020.5.15.
需要考心理諮詢師的朋友,都是乾貨,直接拿走。
初診接待: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的第一次會面。
攝入性會談:目的是收集資料。
(一)確定會談內容和範圍所依據的參照點:
求助者主動提出的求助內容。
心理諮詢師在初診接待中觀察到的疑點。
心理諮詢師可以依據心理測評結果的初步分析發現問題。
上級心理諮詢師為進一步診斷而下達的會談目的。
(二)確定提問方式:開放式、半開放、封閉式提問
(三)傾聽:耐心
(四)控制會談內容與方向:常用方法包括
1、釋義(內容反應):即把來訪者說的內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饋給來訪者。在控制會談和轉化話題時,釋義的操作方法是重複求助者話語的主要內容,並順便提出另一個問題。
2、中斷:指會談中暫時休止一下。中斷的操作方法:當求助者因情緒激動或思維混亂而喋喋不休時,可以倒一杯水、或請他取一樣東西、或建議他換一個地方再繼續談等。
3、情感反射:指心理諮詢師有意識地刺激一下來訪者,使他把會談轉向某類問題。慎用。
4、引導:指由目前的話題引向另一話題。
(五)對會談內容歸類(會談之後必須對問題歸類):一般情況下,不能做詳細的筆錄,非經求助者同意也不能錄音和錄像。
(六)結束會談(結束會談時必須申明和承諾的話)
會談法「一種有目的的交談。」
1、會談中聽比說更重要。
2、非評判性態度。
3、區分情緒與行為和鑑別會談內容的真偽進行鑑別
4、會談法的種類:攝入性會談(收集資料);鑑別性會談(確定使用什麼測驗和鑑別措施);治療性會談(心理治療);諮詢性會談(健康人的某些問題);應急性或危機性會談(危機幹預)。
5、最常使用的攝入會談方式是背景資料採集法。
6、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特點。
7、提問過多可能帶來的消極作用:
8、選擇會談內容的原則:求助者可接受。有效性。積極。
正確使用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徵得來訪者同意;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驗項目;不可輕信任何一方。
一般臨床資料整理與評估
1、一般資料
2、個人成長史資料
3、社會工作、社會交往狀態資料
4、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來自親友和中介人的資料,首先判斷其真實程度並加以附加說明後,方可使用。
5、按資料性質分類整理。
6、資料的可靠性是解釋資料的先決條件。
驗證臨床資料可靠性的辦法:使用補充提問;使用問卷和心理測驗;比較同一資料的不同來源。
7、影響資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暗示、早期印象(應隨時依據事實資料修正和調整自己的看法)、求助者的處境和人格特點
了解來訪者既往史,尋找有價值的資料
是否去過醫療機構,閱讀病例;是否去過其他心理諮詢機構,其心理諮詢過程如何。
初診診斷
關鍵點:內涵有二
1、該因素是多數臨床表現的原因或者與多數臨床表現有內在聯繫。
2、該因素在個體發展中持久地存在著並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形式,但無論形式如何改變其本身性質不變。
對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分析
根據十項指標衡量;選擇有效去、測評工具;初步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心理問題。
確定求助者的問題是否屬於健康心理諮詢的工作範圍
判斷正常、異常心理活動的三項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定性:是否有「自知力」
健康心理諮詢的主要對象: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部分神經症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
提出心理評估報告
個案概念化
是一個用某種理論假設來描述、梳理、理解來訪者心理問題的過程。
理論取向:
認知行為療法個案概念化模型:治療師的指南針
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模型:理解來訪者怎樣及為什麼會形成特定的思考,感受行為模式。
心理評估
描述、記錄、解釋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方法,是利用觀察法、訪談法、測驗法等多種手段獲得信息,對個體心理現象做全面、系統、深入的客觀描述和解釋的過程。
任務:獲得什麼信息;如何獲取;如何利用信息進行臨床預測和假設;形成諮詢計劃的雛形,即個案概念化。
作用:效果評估作用:發現諮詢中發生的改變;審查心理諮詢的效果。
問題評估作用:確定資料真實可靠;引出關鍵點。
評估過程是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互動過程中的協作努力,雙方都應致力於尋找來訪者現有問題的本質。
在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也要評估自己的心理活動。
心理評估的時間內容:
心理評估方法
正確使用心理測驗:
不得亂用,不與臨床表現相對照;未查明心理測驗自身可靠性。
不得「地毯式轟炸」
心理測驗
心理評估的知識點到這裡整理完畢,明天繼續整理心理諮詢專業倫理,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幫助。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筆記分享《變態心理學》思維導圖
《心理學諮詢師基礎知識》筆記總結分享《發展心理學》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