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一種能力,但很少人會 | 心理書籤 NO.56

2021-01-13 壹心理

 今 日 推 薦  《共情力》


心 理 書 籤 /  NO.056

致  共情

▽▽▽

(點擊獲取高清圖片)


【心理書籤 | 056】

共情

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經歷

並對此作出反應的能力 

- 《共情力》


(長按可複製文字)


 為你推薦 


哈佛大學前講師SHOU創共情認知行為療法。


在這個世界生活,總有一些我們設法擺脫,而無法擺脫的事情。


比如工作、競爭、鄰裡關係、子女教育、社會責任這些事情。在用心應對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必須要面對另一個問題:壓力


許多「成功」的人都曾發現,令別人羨慕的成功、社會地位,這些曾會給自己帶來幸福的東西,反而令自己在情感上被孤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幸運的是,喬拉米找到了一種方法讓我們從壓力中逐步解脫出來,促使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去尋求更多工作和情感生活中的意義,這就是共情認知行為療法。


如果你的朋友深陷在壓力旋渦裡而苦苦不能自拔,那麼本書將非常適合作為一份禮物送給朋友,緩解內心的壓力與恐懼,過不焦慮的人生。



上面的思維導圖來自「壹心理讀書會」—— 


這是壹心理專業內容團隊,聯合資深心理諮詢師,共同打造的聽書欄目,為沒有時間讀書的你,繪製思維導圖,專業解讀大作,提煉書本精華。


你不用擔心心理學書又厚又難啃,「壹心理讀書會」為你篩選掉冗長的故事、過時的知識觀點,並結合諮詢師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只給你最值得讀的 20% 的精華,讓你真正做到學有所獲。


在這25分鐘裡,你將找到緩解內心壓力與恐懼的技巧


長按掃碼

↓ 聽《共情力》精華音頻 ↓   

↑ 過不焦慮的人生 ↑


↙點擊閱讀原文

↙立即加入壹心理讀書會VIP

相關焦點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時刻承擔起別人的情緒。儘管有些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暗示自己關掉「情緒感應雷達」,但情況往往適得其反。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格會造成這種局面,他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對我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情緒感應雷達」強的人是怎麼樣的?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01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職場中的共情能力表現在——因為懂得,所以接納、所以合作、所以正向反饋。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一、因為懂得,所以接納在一家公司內,你可以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不但個性迥異,而且,他們的職業規劃、職場訴求、發展瓶頸等等,全都不一樣。如果你具備共情的能力,你就可以讀懂他們各自的笑點與痛點,以最讓他們舒服的方式與他們交往。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用的重視。共情是讓人與人之間從情緒、認知、觀念等建立「連接」,達成共鳴,讓溝通更有效,達成共贏的局面。優秀的共情能力,也是生活中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 很多書籤,像刺繡的黃銅書籤卻很少
    書籤閱讀時書籤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不同的人,對書籤的要求也不同,對於那些對書籤並不挑剔的人來說,一張小紙拈來可以用作書籤,對於那些特別喜歡書籤的人來說,可以是木製書籤、不鏽鋼金屬書籤,也可以是有可能流蘇書籤,帶有古色古香的感覺,可能有許多……書籤,但有許多這樣的刺繡黃銅書籍,但這是罕見的刺繡黃銅書籤與同一臺現代機器生產的書籤不同,這種書籤由蘇繡中平針繡刺繡、絲綢和桑蠶絲材料以及繡娘純手工刺繡製成,雖然這個書籤的尺寸並沒有那麼大
  • 孩子的早期撫育若是缺乏共情,易導致自體感弱、心理發展不成熟
    他還在6歲的時候有過想死的念頭,直到成年之後他也因為心理問題而看心理醫生。 從小缺乏共情,長大之後將會面對更多痛苦。其實父母們比自己想像中更重要,大家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簡單的一句話、小小的一個舉動都像是蝴蝶效應一般在將來發揮很大的作用。那麼在早期撫養階段缺乏共情的孩子們,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誰不喜歡有共情能力的人呢?
    共情能力在感情關係中彌足珍貴,但很多人沒有。何為共情能力?舉個例子:老婆對你說:【「老公,我今天逛街沒買到合適的衣服!」】大概會有如下幾個回答:1、展露決心:老婆我明天繼續陪你逛街吧!但是這幾個回答,都不是具有共情的回答。完美的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對她說:「老婆,我買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特別不爽!」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我理解你了。這句【共情回答】有什麼深意?共情最基本的原理是:讓人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
  • 人的共情能力反而讓我自相矛盾了?
    回來這一個月我偶爾會給它準備吃的,偶爾會遛它出去走走。它只是一條狗,在目前的自然世界及食物鏈裡,它相對人類來說無疑是弱者,那弱者不應該更加被保護嗎?所謂的共情能力就是站在他人立場,感受和理解他人想法的一種能力,在這次事件中,站在雙方的立場都想了下後,我依舊覺得那隻狗很可憐,可同時又覺得主人失去了一隻狗也挺可憐的,我都不知道還該不該去指責狗的主人,讓我自己一下子變得矛盾起來。但無論對錯,我希望那條狗下輩子能幸運、幸福一點。同時也希望狗的主人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對這個世界的一切動植物都溫柔點、都懷有更多的善意。
  • 「都說我冷漠,其實只是不會愛」丨缺乏共情能力背後是怕受傷
    朋友的感慨讓我想到了之前KY關於共情能力的討論(點擊查看��為什麼我對別人的情緒格外敏感?| 研究:共情能力太強會更不開心嗎?)。那麼,對這些「大寫冷漠」的人來說,他們真的是缺乏共情能力嗎?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缺乏共情能力是怎麼回事。普遍來說,缺乏共情能力可能會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為此,你會不自覺地取悅他人,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只是為了安撫他人的負面情緒。有時,你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是出於對他人的關心,還是因為他人的情緒對你影響太大。4. 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宛如那已經成為了你的情緒一樣。
  • 共情能力差?乘風破浪四公:藍盈瑩落淚泣不成聲
    這一期,印象最深的是藍盈瑩落淚,給我一種英雄落淚的感覺,一個所謂共情能力差的人因為現場,因為舞臺,因為她跟唱的這首歌的契合不自覺落淚,她是笑著哭的,眼淚不自覺流下來,真的有震撼到我,這一刻我有感受到這個文藝女青年的真實。今天想來聊聊大家對她的看法。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但細思極恐,勵志背後只是自己的單打獨鬥,在這個講究團體合作的社會裡,這種缺乏共情能力,做事只奔著結果的人才最容易被淘汰。俗語說「槍打出頭鳥「,在團隊中有一個藍盈瑩,以自己的能力衡量別人,不顧別人的難堪,只為了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雖然她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野心去實現目標,但很容易變成眾矢之的。在現代社會中,共情能力是一種重要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要修煉。
  • 共情:民心相通的傳播機理
    在日常生活的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乃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是社會成員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自發的、潛在的、不系統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反應,表現為人們對社會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認知、情感、態度、情緒、興趣、願望和信念等。通過「心」來認知和把握外在世界,是中國人參與和融入世界交往的特別方式。其中,交往主體情感的互相體認與感通,亦即「共情」,是達至彼此「心通」的樞紐。
  • 會共情,才能避免愛人有「婚外戀」
    這就要講到在婚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共情能力。  02  會共情,才能避免愛人有婚外戀。  常常會有一些這樣的人,在他人還非常痛苦、哭泣的時候,在旁邊談笑風生,講些毫無關係的事情。  或者自由自在地吃東西,仿佛那些在他們對面痛苦哭泣的人不存在一樣,他們一點也感覺不到這個人的痛苦。  或者是,這些人感受不到別人的感受,不能理解別人的內心,這就是極度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現。  在我們跟愛人的相處過程當中,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愛人的內心世界,那當愛人內心痛苦的時候,就容易去尋求別人的理解。
  • 《僅三天可見》柳巖談身邊惡意,這個世界缺乏一種共情能力
    這句話很奇妙,柳巖將這些投向她的讚美表達為善意,是一種很微妙的形容。之所以這麼形容,其實是因為柳巖一直都不太被大眾認可,人們投向她的眼神裡總是充滿議論和誹謗。柳巖的標籤《僅三天可見》裡姜思達問柳巖:「你覺得你遭致的最偏的偏見是什麼?」柳巖稍顯激動眼眶微紅地說:「大家總覺得我穿著泳裝在街上走路。」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看到這種無私的人,你或許會油然而生一種崇拜之情,為他強大的惻隱之心而感動不已。但至少在克拉文斯基這個例子裡,事實並非如此。彼得·辛格這樣描述他:他是一個智力非凡的人,擁有教育學博士學位和詩歌博士學位……他是用數學術語來規劃自己的利他行為的。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其實劉先生女兒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因為不孝順,而是缺少「共情能力」,家長在以後的生活當中,要注重對孩子共情能力的培養。二、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也被稱作「移情能力」,是指一個人可以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可以感受到他人情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