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2021-01-08 芸淼淼愛生活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比如:家長教育孩子、安慰朋友、職場裡與人溝通、看一部電影跟著角色大哭大笑…

那麼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呢?

大多數的回答應該都是好的吧。

「你懂我」可能也算是共情的一種,共情能力強的人心思更加細膩,能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處境,更好地理解別人的心境,所以能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共情能力強這項技能好的主持人肯定具備,經常會看到一些訪談類的節目,主持人採訪嘉賓,有的對話尷尬至極,有的確是能夠觸動到嘉賓的心裡。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是周星馳拍攝《西遊降魔》後柴靜採訪他的那段。十八年前的《大話西遊》和十八年後的《西遊降魔》裡都有「一萬年的愛情」,當柴靜問到周星馳為什麼兩部作品裡會有類似這樣的對話,柴靜說:「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不由分說的想法,想在這個時候說出這一句話」,周星馳聽到這句話後說:「你也有這個感覺嗎」得到肯定回答後,周星馳說:「謝謝你啊,謝謝」,很多人記憶特別深的是周星馳的兩個謝謝,感覺這時柴靜是懂周星馳的。周星馳想在電影裡表達的是有人聽得懂聽得到的。柴靜用她的共情能力讓周星馳說出了兩句真摯的「謝謝」,也讓觀眾看到了感動的這一幕。

家長輔導孩子也需要共情能力才不會崩潰,各種家長輔導孩子雞飛狗跳的段子搞笑又無奈。有玩笑說「即使父母對孩子再好也扛不住輔導一次作業」。家長的想要提升對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看看李玫瑾教授的經典育兒知識。

心理學家、情商高的人往往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能夠更好地與人溝通。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問題總會找那幾個去溝通尋找解決的辦法,因為那幾個人總能更好地理解並安慰自己。共情能力太強的人也要學會控制,會經常看到有些人看一部劇會入戲好久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

共情能力可以讓我們的社交變得更輕鬆,共情能力強的人往往心思細膩,也會容易敏感,也要學會控制、排解。

相關焦點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共情能力強的人會格外在意別人的情緒波動嗎?
    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還要時刻承擔起別人的情緒。儘管有些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暗示自己關掉「情緒感應雷達」,但情況往往適得其反。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格會造成這種局面,他人的情緒為什麼會對我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下面簡單說說我的看法。「情緒感應雷達」強的人是怎麼樣的?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比如,在向他人求助、邀約時,對方哪怕遲疑了一瞬間,也會被你捕捉到,然後你會緊接著開始在腦中對對方的遲疑作出種種解讀——Ta是不願意嗎?Ta勉強答應我的嗎?Ta是在想怎麼拒絕我嗎?一群人在一起時,你也能夠發現他人之間微妙的氣氛或細微的互動。我一個深受他人情緒影響的朋友就曾對我說過,如果她的朋友中,或是班級裡有兩個人突然在一起了的話,那她一定是很早就看出他們之間的端倪了的。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01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 誰不喜歡有共情能力的人呢?
    共情能力在感情關係中彌足珍貴,但很多人沒有。何為共情能力?舉個例子:老婆對你說:【「老公,我今天逛街沒買到合適的衣服!」】大概會有如下幾個回答:1、展露決心:老婆我明天繼續陪你逛街吧!2、關切:老婆你沒衣服了啊?3、深入思考:老婆你沒錢了嗎?我給你點繼續買。4、不耐煩:真煩,天天逛街,買什麼買?但是這幾個回答,都不是具有共情的回答。完美的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對她說:「老婆,我買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特別不爽!」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我理解你了。這句【共情回答】有什麼深意?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職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就個人而言,一個人的任何能力,都可以在職場環境下,實現「資源交換」,比如你的專業技術能力、認知能力、邏輯能力、學習能力等等。「陌生人聚合」是前提,「利益最大化」是目的。那麼,要在陌生人聚合的情況下,實現利益最大化,除了以上進行「資源交換」對能力以外,最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什麼是共情能力呢?一句話總結就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 《愛的五種能力》教你如何使用共情,改善親密關係,互相成長
    01 共情是愛的一種能力《愛的五種能力》一書中,講到了愛的五種能力是:情緒管理、述情、共情、允許和影響。共情是愛的其中一種能力,就是能夠理解對方的情緒,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 是跟著老婆的感受,說公司老闆選人不當?還是說新人資歷不夠,不能做領導?顯然這兩種方式,都不是那麼的完美。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別擔心,有我在。」對方好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慰。類似的事情總有發生,她在情感上的「木訥」讓男朋友也感覺無奈,在一起時間久了,男朋友也變得不願意和她交流了:「算了,說了你也不懂。」朋友很苦惱,明明很愛對方明明想要關心對方,可就是沒辦法給到貼心的安慰。
  • 人的共情能力反而讓我自相矛盾了?
    今天家裡的中華田園犬死了,還是被主人打死的………說實話我第一想法是很氣憤、傷心。因為我接觸它雖然不多,但還是算斷斷續續看見它長大,它還算蠻聽話的了。回來這一個月我偶爾會給它準備吃的,偶爾會遛它出去走走。
  • 孩子「共情能力」較差,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好好培養,該學習一下
    在卡爾·羅傑斯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的人在研究共情了,但是他們對共情並不理解。直到卡爾·羅傑斯在晚年時候寫的一篇文章中,在真正對共情有了一個很好的闡述:共情指的是理解另一個人的經歷,仿佛就像你自己一般,但你很清楚這個人不是你。
  • 鄧倫是一個演員,他唱歌感情充沛,共情能力強於專業技巧的演員
    鄧倫的郝澤宇很真實,也許有很多缺點,但那正是和小人物相貼合的。如果說鄧倫之前的角色演的是故事,那郝澤宇就是人生。鄧倫演香蜜沉沉鳳旭多好看那,太好看了,多拍多拍一些這樣片子不好嗎?導演,這裡有導演嗎?鄧倫演技太棒了,越看越帥氣,希望多多讓鄧論演戲,鄧論要多演古裝戲最好看,和張若昀比賽,看誰演最好。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01 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指理解別人的經歷並相應做出恰當回應的能力。要學會共情能力,重點是理解別人和做出恰當的回應。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經歷和認知水平的支撐。
  • 女主持人採訪鍾南山被罵慘:共情力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共情能力
    發現那些在幼兒園時期曾經善於分享、幫助他人的孩子,很多都從好學校畢業,並獲得了不錯的工作。不僅如此,他們還資助那些自己不認識的貧困孩子。而那些不具備「共情」能力的孩子很多中途輟學,沒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生活。這項研究發現,共情力在人生的諸多關鍵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工作中的銷售和管理,到談情說愛、養兒育女,再到社會關係的建立。
  • 傷痛換來的善良,共情能力太強!
    前幾天,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搜:「共情能力強的人」。說的是,「共情能力強的人也很慘。因為經歷的痛苦越多,你就越柔軟細膩,處處慈悲為懷。看到別人流血,想起的全是自己的疤。你看到的善良,都是用半條命換來的。」瞬間戳心。這個話題,讓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到他。
  • 「都說我冷漠,其實只是不會愛」丨缺乏共情能力背後是怕受傷
    在採訪中,李宇春說她運用了共情的手法,理解了角色癱瘓後的孤獨感後,她回憶自己最孤獨的那段時間,把這種感受用在了表演上。在戲中,演員演出動人的好戲,是因為很好地共情了角色;但在生活中,如果你也開始演戲,可能是因為缺乏共情能力。最近我有一個朋友就向我傾訴了這樣的苦惱。
  • 沒有共情能力,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我以前還不是很理解,共情能力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能力。然後也不是很理解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到後來看了很多解釋之後才終於明白,共情能力說的是兩個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三觀一致有一樣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對方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會得到同樣的回應。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劉先生原本以為女兒會安慰自己,沒想到8歲的女兒卻說:「公司倒閉和我也沒關係,是你自己能力差。」說完之後,女兒跟劉先生要一萬塊錢買限量版鞋子。女兒的一番話讓劉先生感到心寒,他覺得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但是女兒才8歲,如果現在不好好教導,長大之後肯定不會孝順。
  • 明偵新一期立意深刻,楊蓉上節目哽咽被質疑,共情能力強也是錯?
    明偵新一期立意深刻,楊蓉上節目一度哽咽最新一期的《明星大偵探》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去看了呢?作為明偵死忠粉的小編可是一集不落的看完了,只能說這一季節目組真的是很用心在做了,不僅是在節目的立意上,節目嘉賓的表現也是十分優秀。就這一期而言,兒童侵害的主題真的是很少在其他綜藝上看到過。
  • 「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一、「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 現在有很多育兒專家、父母都會提到「共情能力」,那麼「共情」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從字面上去理解它,就是「共同的情緒」,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他人遇到事情時,會跟他人有同樣的情緒,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