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比如:家長教育孩子、安慰朋友、職場裡與人溝通、看一部電影跟著角色大哭大笑…
那麼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呢?
大多數的回答應該都是好的吧。
「你懂我」可能也算是共情的一種,共情能力強的人心思更加細膩,能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處境,更好地理解別人的心境,所以能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共情能力強這項技能好的主持人肯定具備,經常會看到一些訪談類的節目,主持人採訪嘉賓,有的對話尷尬至極,有的確是能夠觸動到嘉賓的心裡。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是周星馳拍攝《西遊降魔》後柴靜採訪他的那段。十八年前的《大話西遊》和十八年後的《西遊降魔》裡都有「一萬年的愛情」,當柴靜問到周星馳為什麼兩部作品裡會有類似這樣的對話,柴靜說:「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不由分說的想法,想在這個時候說出這一句話」,周星馳聽到這句話後說:「你也有這個感覺嗎」得到肯定回答後,周星馳說:「謝謝你啊,謝謝」,很多人記憶特別深的是周星馳的兩個謝謝,感覺這時柴靜是懂周星馳的。周星馳想在電影裡表達的是有人聽得懂聽得到的。柴靜用她的共情能力讓周星馳說出了兩句真摯的「謝謝」,也讓觀眾看到了感動的這一幕。
家長輔導孩子也需要共情能力才不會崩潰,各種家長輔導孩子雞飛狗跳的段子搞笑又無奈。有玩笑說「即使父母對孩子再好也扛不住輔導一次作業」。家長的想要提升對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看看李玫瑾教授的經典育兒知識。
心理學家、情商高的人往往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能夠更好地與人溝通。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問題總會找那幾個去溝通尋找解決的辦法,因為那幾個人總能更好地理解並安慰自己。共情能力太強的人也要學會控制,會經常看到有些人看一部劇會入戲好久從而影響自己的生活。
共情能力可以讓我們的社交變得更輕鬆,共情能力強的人往往心思細膩,也會容易敏感,也要學會控制、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