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2021-01-08 自考小白集結地

男:"你說說這件事到底是不是我的錯?是不是你無理取鬧了!"

女:「怎麼是我的錯了,我怎麼無理取鬧了,你不理解我,還大聲吼我!"

男:……

其實你和你的伴侶很多次爭吵的原因,是你只在意自己的情緒,而沒有跟對方共情導致的。大部分男人喜歡在跟對方交流的時候擺事實,講道理,大部分女人則喜歡抒發情緒,聊憤怒。

共情力這個東西,看似縹緲,實則在交流中無處不在。

01

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

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往小了說,共情能力決定著你是不是一個會聊天的人。共情能力強的人能察覺別人的情緒、情感,並能恰當地順應對方的感受,哪怕他們提出不同意見也往往是以補充的姿態提出,讓對方心情愉快。而「槓精」們則會把聊天變成辯論,忽視了對方已經開始厭煩的態度,直到把天聊死。

從大的方面說,共情能力還涉及到察言觀色,甚至審時度勢。猶太人有句諺語:「不要在別人都坐著的時候站著,也不要在別人都站著的時候坐著。」意思是說:做事情要看場合的整體氛圍,不要做與整體氛圍不符的事。與周圍人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更有利於我們融入社會。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共情」給了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它是最能夠讓他人感受到被懂得、被愛著的表達關心的方式。也是通過共情,人與人之間才能產生更深的聯結。

所以,共情是一件離我們很近、甚至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事情,而共情能力也自然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

02

共情能力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呢?

共情力包括以下這四種能力:

接納對方情緒的能力輸出自身情緒價值的能力引導對方表達自我的能力啟發對方探索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遇到溝通不順暢時,首先應該做到暫時將自身的需求放在一邊,嘗試以中立的立場進入對方內心世界。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他為什麼不開心?他什麼時候出現的情緒變化?那時候發生了什麼?怎樣做才能讓他開心……一點點去了解對方的感受與想法。

當遇到一些衝突時,我們可以讓節奏先慢一點,不急於對他人進行評判,自己言行儘量客觀時,我們才能還原事實的真相,讓共情力在生活中真正流動起來。

此後,想要體現自己的高共情能力、讓共情能力更好地發揮效用,學會正確去表達,如「xx事真的讓人很苦惱對吧?」「要是我是你,我肯定沒你做得那麼好。」「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我想我懂你的感受,也願意一直支持你!」……

03

提升共情能力不是為了正面幫助對方解決問題,重點在於給對方釋放壓力、製造情緒價值,這對於提升雙方相處感受,更好地提升感情深度有著重要作用。

共情是讓人與人之間從情緒、認知、觀念等建立「連接」,達成共鳴,讓溝通更有效,達成共贏的局面。善意是共情的原則,共贏是共情的基礎。懂得共情,我們才能在最合適的時刻使用最恰當的溝通方法,並超越各種差異,找到共贏的全新方式。

共情讓人歡喜,使人安定,它是一種可以訓練的能掌握的能力。通過看透別人的內心和靈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更是和睦家庭與和諧社會的凝結劑。

願大家學會共情,在物慾橫流的滾滾紅塵中參透世間的紛爭與隔閡,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相關焦點

  •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強的星座,別人的苦難,他們似乎能感同身受
    好像別人的遭遇,別人的痛苦,他們也能感同身受一般主筆:Miya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強的一類人,總是容易心軟的一類人,看到別人吃苦受罪的時候,他們仿佛能夠感同身受一般,好像那個遭受磨難的人是自己一樣,哪幾個星座是這類人呢?
  • 不懂察言觀色的藍盈瑩,我開始同情你了,趕緊學會共情能力吧
    01 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指理解別人的經歷並相應做出恰當回應的能力。要學會共情能力,重點是理解別人和做出恰當的回應。而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經歷和認知水平的支撐。
  • 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
    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什麼時候是共情?所謂的共情,就是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人的感受。都說情商高的人,總是自帶光芒,而能夠決定高情商的一種品質,就是善良。共情力就是一種高級情商。沒有共情,每個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島,只有學會將心比心,掌握共情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自然舒暢。
  • 誰不喜歡有共情能力的人呢?
    共情能力在感情關係中彌足珍貴,但很多人沒有。何為共情能力?舉個例子:老婆對你說:【「老公,我今天逛街沒買到合適的衣服!」】大概會有如下幾個回答:1、展露決心:老婆我明天繼續陪你逛街吧!2、關切:老婆你沒衣服了啊?3、深入思考:老婆你沒錢了嗎?我給你點繼續買。4、不耐煩:真煩,天天逛街,買什麼買?但是這幾個回答,都不是具有共情的回答。完美的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對她說:「老婆,我買不到想要的東西時也特別不爽!」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我理解你了。這句【共情回答】有什麼深意?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對方好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慰。類似的事情總有發生,她在情感上的「木訥」讓男朋友也感覺無奈,在一起時間久了,男朋友也變得不願意和她交流了:「算了,說了你也不懂。」朋友很苦惱,明明很愛對方明明想要關心對方,可就是沒辦法給到貼心的安慰。
  • 沒有共情能力,兩個人很難相處,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我以前還不是很理解,共情能力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能力。然後也不是很理解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到後來看了很多解釋之後才終於明白,共情能力說的是兩個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大部分三觀一致有一樣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對方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會得到同樣的回應。
  • 《僅三天可見》柳巖談身邊惡意,這個世界缺乏一種共情能力
    柳巖雖然有著性感的標籤,但卻從未傳出過緋聞,為人努力又低調,主持能力和演戲方面都是可以的。在父親去世後,柳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露面,她變得收斂了許多。開始好好生活,並接納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並且不再想被標籤定義自己。人總是要向前看的,何必在乎別人的閒言碎語。柳巖本身沒有做錯什麼,她也不需要認錯,面對世界對她的惡意,她也學會了以坦然的目光接受。
  • 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5個方法幫你緩解「共情疲勞」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共情能力都處於一個中等水平。而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對別人感同身受。當人共情能力有限,卻又總是過度使用這些有限的能力,就會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人們之所以會過度使用自己的共情能力,可能跟以下幾種情況有關:1.特定職業和生活環境長期處在需要高共情環境的人,會把共情內化成自己的責任。
  • 沒有共情能力的演員,自然不會有觀眾緣
    明明是演員,卻缺少共情能力,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她就太不考慮別人而是只考慮自己,就很不討喜。節目裡有一段很明顯,藍盈瑩說看到其他姐姐們哭,她一點感覺都沒有。藍盈瑩對身邊的其他姐姐們說:「我特別想跟姐姐們探討一個問題,我回去想了好久,我覺得我好冷血,就那天姐姐們全哭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是因為,小h知道,總編輯也是個普通人,活成一座孤島,他也很痛苦,他也渴望平等的交流,他還需要一個心腹,了解一線員工的真實狀態,他更需要一個新鮮的視角,來審視現有的工作。基於這些了解,雖然別人都敬而遠之,小h卻主動接近總編輯,步步為營,成了他的密友。這就是共情的力量啊!朋友們!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職場的本質是什麼?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宛如那已經成為了你的情緒一樣。在觀看、閱讀影視或文學作品時,你也總是「入戲太深」,久久不能從別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脫離出來。看到他人受苦,你總想伸出援手,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即使別人並沒有向你求助。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
  • 天道: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人看待一件事的觀點,取決於他的位置
    有一句說得好「未經他人事,莫勸他人善」,講的就是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的體會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就不要開口去勸別人善良。可這世界上真的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嗎?我認為是沒有。一個人生長的家庭、生存的環境,和他處在的位置會影響到他的三觀和格局,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發生在兩個人身上,處在不同位置的人會有不用的觀點,所以這世上並沒有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冷暖自知罷了。
  • 孩子「共情能力」較差,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好好培養,該學習一下
    在卡爾·羅傑斯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的人在研究共情了,但是他們對共情並不理解。直到卡爾·羅傑斯在晚年時候寫的一篇文章中,在真正對共情有了一個很好的闡述:共情指的是理解另一個人的經歷,仿佛就像你自己一般,但你很清楚這個人不是你。
  • 心理創傷需要用換位思考和共情去溫暖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下面的三個重要失誤,因為他們代表我們最常見的疏漏,一需要換位思考的時候沒有換位思考。有時候我們未能理解別人的原因是,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換位思考是一種精神鍛鍊,而不是一個讀心的把戲。如果我們沒有努力研究別人,可能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反應,或者他們的安排與我們的安排有不同的話,我們就不會再與他們互動時,自然地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 反同理心(共情)
    也許有的精神病患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瘋狂,他們只是有些處理不好和他人的關係。但是有的精神病患者能夠和其他人相處得很好,因為他們能夠了解他人。他們知道別人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他們甚至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只不過他們不在乎。他們可以給你帶來很多痛苦,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肖:你認為共情有社會效用嗎?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我們經常在很多場合裡會需要共情能力。
  • 「都說我冷漠,其實只是不會愛」丨缺乏共情能力背後是怕受傷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缺乏共情能力,不妨先看一下,有沒有以下的表現:1. 你覺得自己無法應付各種情緒狀況,因此儘量避免情緒化的狀態。在人際交往中,當你的朋友帶著情緒來找你聊天的時候,你會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比如,好友在一邊痛哭流涕,你心裡只會覺得尷尬,甚至覺得「至於嗎」。你不知道自己應該表現出什麼樣的情緒才「得體」。
  • 二輪公演淘汰名單公布,藍盈瑩行為再引爭議,共情能力差只是藉口
    之後又因為無法感受隊友的情緒,在隊友因為情緒心情低落的時候,卻總認為是隊友困了累了,一點不能理解對方的情緒,甚至還在節目中直言,自己最後絕對不會哭,被網友批評共情能力差。在這些爭議還沒有平息的時候,在最新播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節目中,藍盈瑩的又一行為遭到了網友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