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都離不開給予接受的模式。然而為了成功地給予,我們必須先接受別人看問題的視角及換位思考,準確地研讀他人的觀點是社交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讓我們了解對方的優先事項和動機,預測他們的行為,甚至預測他們的反應,它能加大我們協商和合作成功的概率,促進戰略的制定,問題的解決和有效的溝通,還能有效表達我們的同情心和幫助別人。孤獨感和社交孤立會削弱我們社交結位思考的功能,讓我們更容易在社交方面犯錯,或者做出不適當的舉動,表現得過於急切或過於茫然。
修正這一功能的最快方法是確保換位思考,如有失誤儘快糾正。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下面的三個重要失誤,因為他們代表我們最常見的疏漏,一需要換位思考的時候沒有換位思考。有時候我們未能理解別人的原因是,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換位思考是一種精神鍛鍊,而不是一個讀心的把戲。如果我們沒有努力研究別人,可能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反應,或者他們的安排與我們的安排有不同的話,我們就不會再與他們互動時,自然地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這一疏漏經常體現在我們試圖表現幽默的時候,例如當我們考慮是否講某個笑話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考慮這個笑話對自己來說好不好笑,卻忘記考慮別人會不會覺得它好笑。我們只喜歡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觀點對我們而言是如此的顯而易見,以至於我們不能給別人的看法以足夠的重視。
例如科學家研究了人們如何解讀真誠與帶有諷刺意味的手機信息和電子郵件。我們都知道書面信息缺乏幫助接收者理解發送這本意的聲調線索,雖然我們一直希望閱讀者能夠像辨別手機信息那樣區分真誠與帶有諷刺意味的電子郵件,但令人驚訝的發現,我們的信息總是會被誤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雖然我們知道電子交流很容易被誤解,但我們傾向於認為這都是接收方的錯,研究清楚地表明,這是消息發送者的錯誤。要糾正此類錯誤,我們必須站在收信人的角度設想他們可能會怎樣理解我們的信息。
我們考慮的往往不是那些有助於換位思考的正確信息,而是更願意參考不準確的信息,比如成見或八卦。例如評估別人的喜好時,如果我們認為對方與我們類似,就會傾向於使用自己作為參照點。大多數夫妻心理治療師可以證明,那些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夫妻,往往最容易犯不換位思考的錯誤,遺憾的是,正是夫妻雙方的熟悉程度導致了這一結果。我們和伴侶相處時間越長就越有自信,覺得我們自己能夠評估對方的觀點,無需給予過多考慮。雖然你很熟悉對方,但並不代表你就擁有了閱讀對方心靈的能力。這種缺少根據的自信時常導致我們犯錯,這一盲點可能對親密關係造成一定的麻煩。
總之我們應該經常問自己,別人的看法可能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我們應該了解它們的優先事項和喜好,重視我們與他們之間關係的歷史,還要考慮到當下的情況。只要提前抽出幾分鐘思考過這些問題,就無需事後花幾個小時大動幹戈與對方理論了!
重建和加強無力的社交結構,改善社會交往,增強人際關係,次減少精神痛苦。深化你的情感聯繫,表達共情,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理解對方的情感體驗,然後傳達我們的見解,令他們信服。我們不僅需要換位思考含義,尋求更加深入的了解,真正明白別人的感受,進行換位思考時,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感同身受的能力。共情並非是一種簡單的技能,而需要多種技巧的掌握。具體來說就是我們要引導自己的認識,使它符合對方的思維習慣和處境。
如何運用共情能力呢?深入了解他人感受的唯一辦法就是假設自己處於他們的情況,而且不要只想像一兩秒鐘,而是要使用我們的情感羅盤,直到準確判定對方可能的感受為止。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較好把握對方的情感現狀,及導致目前問題的原因。
建立起值得信賴提供支持和照顧的良好關係,提高我們的供給能力,將在我們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中創造奇蹟。通過換位思考,傳達關懷,能夠激發好感,喜愛寬容和慷慨的火花,這將大大加強婚姻家庭和友誼的紐帶,顯然,如果雙方能夠同時提升供給能力,就能達到最佳效果。但即使是單方面的努力,也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因為這項技能需要時間,我們應該在各種情況下,針對不同的人群,努力鍛鍊社交的共情能力。
為此我們應該尋找機會,預測人們對過去和未來的想法。請記住以下幾點,評估他人的情感體驗,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自己處於他或她的情況,如同身臨其境。請留意周圍的環境,還有哪些人物?當時的時間當事人的情緒及其可能遭受的痛苦,或疾病。想像一下你是如何給對方留下印象的,不要只憑自己的感覺。請記住,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感受是矛盾的。
環境背景是關鍵,了解別人的感受,需要理解當時他或她的心境,至少要有粗略的把握。下面是一些你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當事人在類似情況下曾經有何體驗?他或她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恐懼?懷疑希望或期待。當前他或她的生活中還發生了什麼?其生活過得如何?其他人際關係是否會影響他或她的反應?體貼周到地傳達你的見解,洞察他人的感受,是為了令人幸福和同情的傳達我們的觀點。懂得別人的感覺,卻不善於溝通,就相當於為對方買了鮮花,卻把它們放在廚房的檯面上,所以要儘可能的向對方描述我們的觀點,別人越是意識到你付出思想和精力來尊重他或她的觀點,你們之間的交流就越有成效。
以上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繫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