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需要用換位思考和共情去溫暖

2021-01-08 洋洋的新書

人際關係都離不開給予接受的模式。然而為了成功地給予,我們必須先接受別人看問題的視角及換位思考,準確地研讀他人的觀點是社交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讓我們了解對方的優先事項和動機,預測他們的行為,甚至預測他們的反應,它能加大我們協商和合作成功的概率,促進戰略的制定,問題的解決和有效的溝通,還能有效表達我們的同情心和幫助別人。孤獨感和社交孤立會削弱我們社交結位思考的功能,讓我們更容易在社交方面犯錯,或者做出不適當的舉動,表現得過於急切或過於茫然。

修正這一功能的最快方法是確保換位思考,如有失誤儘快糾正。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下面的三個重要失誤,因為他們代表我們最常見的疏漏,一需要換位思考的時候沒有換位思考。有時候我們未能理解別人的原因是,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換位思考是一種精神鍛鍊,而不是一個讀心的把戲。如果我們沒有努力研究別人,可能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反應,或者他們的安排與我們的安排有不同的話,我們就不會再與他們互動時,自然地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這一疏漏經常體現在我們試圖表現幽默的時候,例如當我們考慮是否講某個笑話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考慮這個笑話對自己來說好不好笑,卻忘記考慮別人會不會覺得它好笑。我們只喜歡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觀點對我們而言是如此的顯而易見,以至於我們不能給別人的看法以足夠的重視。

例如科學家研究了人們如何解讀真誠與帶有諷刺意味的手機信息和電子郵件。我們都知道書面信息缺乏幫助接收者理解發送這本意的聲調線索,雖然我們一直希望閱讀者能夠像辨別手機信息那樣區分真誠與帶有諷刺意味的電子郵件,但令人驚訝的發現,我們的信息總是會被誤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雖然我們知道電子交流很容易被誤解,但我們傾向於認為這都是接收方的錯,研究清楚地表明,這是消息發送者的錯誤。要糾正此類錯誤,我們必須站在收信人的角度設想他們可能會怎樣理解我們的信息。

我們考慮的往往不是那些有助於換位思考的正確信息,而是更願意參考不準確的信息,比如成見或八卦。例如評估別人的喜好時,如果我們認為對方與我們類似,就會傾向於使用自己作為參照點。大多數夫妻心理治療師可以證明,那些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夫妻,往往最容易犯不換位思考的錯誤,遺憾的是,正是夫妻雙方的熟悉程度導致了這一結果。我們和伴侶相處時間越長就越有自信,覺得我們自己能夠評估對方的觀點,無需給予過多考慮。雖然你很熟悉對方,但並不代表你就擁有了閱讀對方心靈的能力。這種缺少根據的自信時常導致我們犯錯,這一盲點可能對親密關係造成一定的麻煩。

總之我們應該經常問自己,別人的看法可能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我們應該了解它們的優先事項和喜好,重視我們與他們之間關係的歷史,還要考慮到當下的情況。只要提前抽出幾分鐘思考過這些問題,就無需事後花幾個小時大動幹戈與對方理論了!

重建和加強無力的社交結構,改善社會交往,增強人際關係,次減少精神痛苦。深化你的情感聯繫,表達共情,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理解對方的情感體驗,然後傳達我們的見解,令他們信服。我們不僅需要換位思考含義,尋求更加深入的了解,真正明白別人的感受,進行換位思考時,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感同身受的能力。共情並非是一種簡單的技能,而需要多種技巧的掌握。具體來說就是我們要引導自己的認識,使它符合對方的思維習慣和處境。

如何運用共情能力呢?深入了解他人感受的唯一辦法就是假設自己處於他們的情況,而且不要只想像一兩秒鐘,而是要使用我們的情感羅盤,直到準確判定對方可能的感受為止。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較好把握對方的情感現狀,及導致目前問題的原因。

建立起值得信賴提供支持和照顧的良好關係,提高我們的供給能力,將在我們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中創造奇蹟。通過換位思考,傳達關懷,能夠激發好感,喜愛寬容和慷慨的火花,這將大大加強婚姻家庭和友誼的紐帶,顯然,如果雙方能夠同時提升供給能力,就能達到最佳效果。但即使是單方面的努力,也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因為這項技能需要時間,我們應該在各種情況下,針對不同的人群,努力鍛鍊社交的共情能力。

為此我們應該尋找機會,預測人們對過去和未來的想法。請記住以下幾點,評估他人的情感體驗,最好的辦法就是想像自己處於他或她的情況,如同身臨其境。請留意周圍的環境,還有哪些人物?當時的時間當事人的情緒及其可能遭受的痛苦,或疾病。想像一下你是如何給對方留下印象的,不要只憑自己的感覺。請記住,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感受是矛盾的。

環境背景是關鍵,了解別人的感受,需要理解當時他或她的心境,至少要有粗略的把握。下面是一些你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當事人在類似情況下曾經有何體驗?他或她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恐懼?懷疑希望或期待。當前他或她的生活中還發生了什麼?其生活過得如何?其他人際關係是否會影響他或她的反應?體貼周到地傳達你的見解,洞察他人的感受,是為了令人幸福和同情的傳達我們的觀點。懂得別人的感覺,卻不善於溝通,就相當於為對方買了鮮花,卻把它們放在廚房的檯面上,所以要儘可能的向對方描述我們的觀點,別人越是意識到你付出思想和精力來尊重他或她的觀點,你們之間的交流就越有成效。

以上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繫作者,謝謝。

相關焦點

  • 最重要的三個職場能力——共情、共情、共情
    共情能力!先講一個身邊人的例子。之前在報社工作,總編輯是一個能力強、手段硬、脾氣大的人。脾氣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月四次的總編會,至少有一次,要罵哭一位副總編。平日裡,只要這位總編輯出現在辦公室,辦公室就立刻鴉雀無聲,有的同事在電梯裡遇到他,都要屏住呼吸,因為空氣凝結到,連呼吸聲都太吵,要是有事必須去他的辦公室,先得在門口深呼吸一分鐘,抖腿30秒。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禁要問我了:「什麼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英文:empathy ability。也叫「換位思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人類天生自帶,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共情能力高的人,在處理任何人際關係時,會顯得遊刃有餘。共情能力低的人,很少能去感知別人的情緒。
  • 「人生感悟」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人類的共同準則。凡事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一想,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世間最高級的善良。這樣的傲慢,很容易衍生出暴力和冷漠。面對不同處境的人,儘量換位思考,嘗試去了解別人,關心別人。如果不能感同身受,不要惡言相向,請保持最起碼的善良。
  • 人們常說在婚姻中要換位思考,怎麼做才算是真的換位思考
    我們平時在說道婚姻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想到一個詞語,這個詞語就是「換位思考」。可是對於換位思考,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呢?至少在我看來,大部分的人雖然知道換位思考的做法,但是具體要怎麼做才可以感受到換位思考的感覺卻是很少有人知道。
  • 人生,學會換位思考(句句入心)
    只有人與人之間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換位思考,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理解不同,結果就不一樣,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不是單獨的個體。你在人需要伸出援手,人也會記得把你周全。我們都不是彼此,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也會存在詫異。在和對方相處的時候,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把對方的難處看在眼裡,然後多去包容表達善意。
  • 共情:民心相通的傳播機理
    在日常生活的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乃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是社會成員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自發的、潛在的、不系統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反應,表現為人們對社會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認知、情感、態度、情緒、興趣、願望和信念等。通過「心」來認知和把握外在世界,是中國人參與和融入世界交往的特別方式。其中,交往主體情感的互相體認與感通,亦即「共情」,是達至彼此「心通」的樞紐。
  • 共情時代:三個層次理解共情,學會給別人公平,有利於合作的進行
    儘管如此,他的天性裡明還存在另一些特質,讓他去關注他人命運,甚至為別人幸福感到滿足——哪怕自己除了觀者的快感一無所得。這種現象就叫共情。共情的機制被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感知和模仿、關心和撫慰和設身處地的幫助他人。1、感知和模仿比如,打哈欠這個動作是會傳染的,看到別人打哈欠,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來。我們對別人非常敏感,不僅僅是動作,情緒也會傳染。
  •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不可觸及的靈魂,更需要一場不共情的喚醒
    我們常說要共情,但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的感受是極端困難的一件事情。對於遭受創傷的弱勢群體和殘疾人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打破固有行為模式的勇氣和力量,而不是軟弱的同理心。不共情的相處模式對於其家庭成員來講,也有更好的療愈效果。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是一部值得N刷的電影。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孩子不斷成長,他的人生也將會變得豐富多彩,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足夠優秀,能夠擁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但是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人緣很差,別的小朋友都不願意和孩子一起玩耍,而且孩子無論是對陌生人還是對待家人,總是一副冷漠的態度,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孩子缺少「共情能力」的表現。
  • 高情商父母: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軟實力」是共情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家長缺共情能力不足,缺乏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內心情緒的能力。羅傑斯提出了共情這個理念,簡單一點來說:共情就是判斷人們能否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能夠儘量的理解別人的情緒變化的一項能力體現。那麼親子共情會對孩子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 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5個方法幫你緩解「共情疲勞」
    有些職業本身就對共情能力有更多的需求:比如醫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記者、警察、消防員、律師、學校輔導員。生活環境也是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需要長期擔任一個照顧者的角色,比如家裡有需要照顧的病人、精神疾病患者、遭遇過嚴重創傷的人,這種環境本身會讓你把」共情「內化為自己的責任,認為自己需要無條件地服務和幫助別人,這會帶來共情上的倦怠感。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男:……其實你和你的伴侶很多次爭吵的原因,是你只在意自己的情緒,而沒有跟對方共情導致的。大部分男人喜歡在跟對方交流的時候擺事實,講道理,大部分女人則喜歡抒發情緒,聊憤怒。共情力這個東西,看似縹緲,實則在交流中無處不在。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還是要看是什麼樣的創傷,才能判斷。不過,可以嘗試著用通俗的語言,啟發你自己來回憶,發生的時間、頻次和程度。,她完全不顧及我不想去道歉的感受。我想,應該是A受到的創傷更多一些~因為A記得的是溫暖的事情,冷酷麻木的事可能太多了,都不咋記得了;但恰恰是那些他記不得的冷酷和麻木,才構成了他真正的童年創傷。
  • 同理心測試,通情量表 EMP,共情能力測試
    同理心通情量表 EMP www.zxgj.cn/g/memp  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 「都說我冷漠,其實只是不會愛」丨缺乏共情能力背後是怕受傷
    其實,難以共情背後的心理機制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1. 精神努力的認知成本(cognitive costs)讓你對共情望而卻步。如果給你兩副照片,照片上都是難民的形象,一副需要你描述他們的身體特徵,另一副要求你共情他們的感受後說出來,你會選哪一幅呢?
  •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心理健康有影響嗎?
    然而,當我們懷著愛心去同情關心別人時,需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在同情關注別人的時候,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就是: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會影響心理健康嗎?
  • 反同理心(共情)
    這就如同文中所言的那樣,「當有人教唆你去攻擊異國人或是試圖引起戰爭的時候,他們會給你講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故事中那些像你一樣可憐的人們因為某種方式受到了傷害」,這也正是政治上常用的伎倆,其原因就在於當局者利用了人們的同理心。當然,同情和同理心的區分,私人和公共(政治)領域的區別,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同理心是否是人類倫理的糟糕嚮導?
  •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共情到孩子?
    當發現孩子情緒不好時,鬧騰時,去擁抱她,是最好的方式,儘管他會掙扎,還會耍脾氣,父母堅定而溫暖的擁抱,她感受到愛和溫暖,就會慢慢平復起來。 第二是:積極暫停 當孩子的行為讓父母感覺到情緒不舒服,火起來時,讓自己深呼吸幾次,同時給自己說:冷靜一下。
  • 共情是一種能力,但很少人會 | 心理書籤 NO.56
    | 056】✎共情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經歷並對此作出反應的能力 - 《共情力》(長按可複製文字) 為你推薦 哈佛大學前講師SHOU創共情認知行為療法。幸運的是,喬拉米找到了一種方法讓我們從壓力中逐步解脫出來,促使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去尋求更多工作和情感生活中的意義,這就是共情認知行為療法。如果你的朋友深陷在壓力旋渦裡而苦苦不能自拔,那麼本書將非常適合作為一份禮物送給朋友,緩解內心的壓力與恐懼,過不焦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