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不可觸及的靈魂,更需要一場不共情的喚醒

2021-01-08 懶貓淺淺說

我們常說要共情,但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的感受是極端困難的一件事情。對於遭受創傷的弱勢群體和殘疾人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打破固有行為模式的勇氣和力量,而不是軟弱的同理心。不共情的相處模式對於其家庭成員來講,也有更好的療愈效果。

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是一部值得N刷的電影。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高位截癱的億萬富豪菲利普和出身貧民窟的黑人護理工德裡斯之間發生的那些讓人捧腹大笑之餘,又讓人潸然淚下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成了法國人最愛的電影之一。據統計,每四個法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因為這部電影走進電影院,豆瓣評分高達9.2分。

故事的兩位主人公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身份地位,學識教養,性格愛好。

但如此不搭的兩個人,偏偏就對了彼此的性子。在平日的相處中,這個「毫無同情心」,經常嘲笑打趣主主人的德裡斯喚醒了菲利普沉寂的心靈,讓其敞開心扉,重新找回了活著的意義,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而莽撞的德裡斯也在菲利普的指導下,從一個問題少年成長為一個成熟有擔當的男人。

我們對這段「奇緣」表示感動和驚嘆,感動緣分的奇妙,驚嘆命運對兩人如此不公但又如此眷顧。

因為接觸過許多弱勢群體,我也從菲利普和德裡斯的相處裡看到了一種全新的「不共情」的相處模式,這種不共情的相處模式帶給我許多啟發。

本文將從三方面講述這個問題。

1.遭受意外造成身體殘疾的人,他們的痛苦到底來自身體還是心靈?2.心理療愈是「共情」還是「不共情」?3.對於家裡有殘疾人,重症病人的家庭來說,「沒有同理心」的相處模式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01.菲利普說:我真正的殘疾不是坐在輪椅上,而是失去她。

影片中的富豪菲利普愛好極限運動,他在一次跳傘運動中發生了意外,撿回來一條命,卻造成了高位截癱,從頸椎以下變得毫無知覺,生活完全依靠護工護理。

他從一個上層社會的富豪變成了一個完全不能自理的殘疾人,人生遭受了重大打擊。所幸他有足夠的財富和地位,他的管家,廚師,司機,私人護理等很多傭人能夠照料他的生活;他的朋友和親屬也會給他辦音樂會,開畫展,滿足他的精神需求。

一切看起來都還不錯,菲利普也表現的如大家期盼的那樣,依舊保持著紳士風度,坦然地面對生活。

但是,他平靜的面孔下是一顆漸漸沉寂的靈魂。他受過的教養讓他把自己的痛苦深深的埋藏了起來。

很多人會說,一個好好的人忽然坐了輪椅,自然是痛苦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肉體的受傷固然疼痛,但尚可忍受,精神的痛苦卻難以療愈。

菲利普深藏的痛苦在於失去他的妻子。

菲利普對德裡斯說:「我真正的殘疾並不是坐在輪椅上,而是失去她。」

菲利普和他的妻子感情深厚,但是他的妻子卻早早離世。失去摯愛的痛苦讓他承受不住。他跳傘的那天,天氣十分的惡劣,他明知道這對於跳傘運動來說很可怕,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想以此來排解心裡的苦悶。

他出了事故,頸椎骨折,高位截癱。如果說身體健全的他,還可以通過跳傘來宣洩心裡的苦痛。那麼受傷後已經身體不自由的他,連宣洩也做不到了。

人的心靈只能承擔一定數量的痛苦。如果痛苦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就會逃逸到思想深處,給埋了起來。—— [美國]西德尼·謝爾頓

受傷後的菲利普在往後的許多年裡,就這樣把這種苦痛深深地埋藏著。

一個人肉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哪個更甚?

巴爾扎克曾說,有了精神上的痛苦,肉體上的痛苦就變得不足道了。

肉體上的痛苦可見,而精神上的痛苦卻是暗啞的,這種痛苦就像被菸嘴點燃的棉被,悄悄地燃著,不為人所知。但它底下的火苗卻在迅速地往外擴散,等到火勢拔地而起,棉被再也無藥可救。

所以我們時常會見到許多身體健康的人,因為忍受不了精神的折磨而選擇結束生命。相反,很多身體有殘缺的人卻頑強樂觀的活著。

菲利普的苦痛來自於他的精神上受的傷,如果看不到這一點,誰也沒有辦法幫到他,他只會在一日日的消沉中挨著,直到生命耗盡。

02.心理療愈是「共情」還是」不共情「?

共情(empathy),也稱神入、同理心,主要涉及的是對他人想法、情緒的體會和理解,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的能力。

在50多年前,心理治療大師卡爾.羅傑斯提出了「共情」的療愈方法。他指出如果治療師能夠設身處地地去理解病人的感受,就能夠給病人以切實的幫助。

但真正去了解一個人的感受是極端困難的一件事情。「共情」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隻言片語的安慰,更多時候所表達的不是「同理心」,而是「同情」和「憐憫」。

就如同菲利普身邊所有的人一樣,他們覺得理應去理解菲利普的痛苦,理應去照顧他,順從他,滿足他,讓他儘量過得舒服一點。但這只是一種同情和憐憫,這樣的「共情」只能給菲利普一個固化的病態的生存環境。

直到黑人小夥子德裡斯走進他的生活,打破這種小心翼翼的平衡。

德裡斯起初並沒有想得到這份工作,他蹲了六個月的監獄,剛剛被釋放。他來應聘純粹是為了被拒絕,以拿到失業補助金。

他應聘的時候就大大咧咧地嘲諷了菲利普的幽默感,調戲了女助理。得到這份工作以後,他更是沒有好好幹活。

他在照顧菲利普穿防止肌肉萎縮的襪子時,大呼小叫地說:「天哪,這是女人穿的,我才不要給你穿這個。」

他為了知道菲利普是不是真的毫無知覺,用裝著熱水的水壺往他腿上倒!

他聽到菲利普半夜痛苦的呻吟聲,沒有聽從菲利普的指示,離開這裡並關上門。而是抱起了菲利普,把他放在輪椅上,推著他走上了凌晨的街道。

他給菲利普的輪椅裝上最大的馬達,讓他跑得快點!

他帶菲利普去飆車。

他給菲利普吸菸。

他甚至跟他高位截癱毫無知覺的主人討論起了性高潮,帶著他肆無忌憚地去「嫖」了一把。

影片中最讓我感觸的是德裡斯「幫」菲利普追女朋友。其實說是「幫」,不如說是粗魯的「趕鴨子上架」。他打破了菲利普一直以來寫信的方式,而是直接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他還把菲利普要寄給女筆友的照片,直接換成了他坐在輪椅上的照片,而不是受傷之前那個風度翩翩的菲利普。

這真的很冒犯,他絲毫沒有顧及身體已經殘缺的菲利普的想法,沒去想他該怎麼面對,會不會難堪。他更沒有認同菲利普所說的,只是想在精神上交個朋友的看法,而是讓他真正的追求這個女人。他的這些舉動遭到了菲利普的僕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對,他們警告德裡斯老實一點,他們讓菲利普趕緊解僱這個不靠譜的黑人!

而事實上,他們不知道,恰恰是德裡斯這種「沒有同理心」的做法,與菲利普一貫的生活模式形成了激烈的衝突,這種衝突讓菲利普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活法。他開始願意傾訴他的痛苦,並且嘗試跟上節奏去改變自己。

這讓我想起美國作家伯內特的著作《秘密花園》裡面的科林少爺和小老太瑪麗。

10歲的科林少爺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他整日整日地躺在病床上,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他性格乖戾,脾氣暴躁,經常歇斯底裡的發脾氣,所有的僕人都戰戰兢兢地侍奉他,順從他,可他依然會悲傷的在半夜大哭。

直到壞脾氣的小老太瑪麗來到莊園。

10歲的瑪麗也是一個孤僻壞脾氣的小女孩。她失去了父母后來到姑父的莊園。她從來沒有為別人著想過,也沒有同情過任何人。因為她乖戾的性格,其他孩子都叫她「小老太瑪麗」。

同樣臭脾氣的科林和瑪麗相遇時,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爭吵。科林少爺衝她發脾氣,怨恨她不聽他的話,不來陪他。瑪麗也怒了,她不認為眼前這個病懨懨的小男孩有權利來幹涉自己愛做的事情。

科林罵她,她也跳著腳去罵科林,科林說自己要死了,她就衝科林吼:

「你這個自私的東西,你總是拿死誇耀自己,你死不了,換成一個好孩子我或許會相信,可是你是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壞孩子!人人都順著你,是因為他們把你看作一個快要死的可憐蟲!」

倔強的瑪麗絲毫沒有同情科林,而是憤怒地指出科林的傲慢無禮和膽怯無賴。

從來沒有見過有人敢這樣對科林說話,他身邊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服侍他,不讓他出門,不讓他下床,甚至不讓陌生人來看他以免嚇到他。

可是聽了瑪麗的怒罵,他在憤怒之餘,卻有了一絲悄然的快活。因為這次爭吵,他把埋在最心底的恐懼說了出來。他偷聽了大人的話,一直害怕自己會長出一個駝背,害怕自己很快就會死去,這讓他恐懼又自暴自棄。但現在,這種想法被瑪麗給斷然否定了!瑪麗說他沒有駝背,也不會死!而且重要的是,她的壞脾氣告訴自己,她沒有在敷衍他!

這樣的爭吵和衝突,給科林的生命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科林在這之後,愛笑了,能吃飯了,願意出門了,最後終於從輪椅上站了起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小男孩。

瑪麗和德裡斯很像。

德裡斯愛打趣人折騰人,瑪麗更是無所顧忌。但恰是他們的莽撞和沒有同理心,才會讓菲利普和科林放下防備,學會傾訴和改變。一旦舊的思想被美好的思想取代,力量也會像潮水一樣湧進他的軀體,讓他的生命發生改變。

「共情」還是「不共情」?

我們總是提倡要共情,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體會別人的情感,不要與人起衝突。這對於普通的人際關係來說或許有很大的好處,但對於殘疾人,身體和心靈都有創傷的人來說,卻顯得淺薄和敷衍。

德國著名的家族系統排列大師波特.海寧格就曾說過:我沒有同理心。他指出,很多時候在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時,從一開始就要打斷他們的描述,否定他們的問題。因為他們從一開始的行為模式就是病態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重來,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嶄新的路。

無疑,德裡斯正是無意中做到這一點,才喚醒了菲利普沉寂的靈魂,打開了一扇走向美好的門。

3,對於家裡有殘疾人,重症病人的家庭來說,「沒有同理心」的相處模式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據統計,截止2018年,我國的殘疾人數已經達到8500萬。每一個數字後面,都是一個沉重的家庭。

一個家庭一旦遭遇變故,家庭成員遇到意外身體殘疾或者生了重病,整個家庭都會陷入困難的境地。除了生活的困難,更難以避免的是整個家庭情緒的受傷。

2001年,湖南臺當家花旦梁藝因為頸部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五分鐘內全身癱瘓。儘管經過了很艱辛的治療,但這個前途無限的女孩還是沒有站起來。

病痛的折磨,戀人的離去,再也站不起來的絕望,讓她變得消沉。但更讓她難過的是,因為她,她的父母親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整個家裡瀰漫著讓人窒息和壓抑的氛圍。

她後來在自傳中寫到:「我以前不喜歡媽媽打牌。可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她能回到她喜歡的牌桌旁邊,回到她往昔的消遣裡去……父母克制地背著我爭吵時,是我最絕望的時候」。

心愛的女兒突遭變故,做父母的自然是心痛萬分。為了照顧女兒心情,他們處處小心翼翼,曾經的同學不敢再提,曾經主持過的節目不讓再看,她喜歡穿的裙子也藏了起來。即便爭吵,他們也會到另外的房間克制著放低聲音。

可是,這樣的體貼周到和克制,卻會讓一家人都陷入悲觀的情緒難以自拔,也讓梁藝更加的自責和難過。

親人之間,不需要刻意的「共情」,就會感同身受,甚至更痛苦,恨不得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說讓親人做到「沒有同理心」,好像很殘酷。但是對於受到創傷,身體不便的當事人來講,他所面對的全部世界幾乎就是家人,家人樂觀堅強,自會給他力量。家人消沉悲觀,他也難以釋放情緒,更別提走出出困境,開始新的生活。

即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治療師有時都會被病人的情緒影響,那麼作為親人家人,更要注意不能讓自己太共情,否則極容易陷入悲觀愁苦的情緒裡面。這樣,整個家庭就很難走出來。

誠然,因為有愛,因為梁藝的堅強,一家人最終走出了那種悲苦的情緒,現在的梁藝也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我們真的希望,這個療愈的過程能夠再短一點,而不是全靠時間來磨平。

當遇到了變故,嘗試著先讓自己樂觀起來,變得有力量起來吧。不要只表達自己軟弱的同理心,什麼都變得小心翼翼。儘量讓家庭氛圍維持的像以前一樣,歡笑多一點,幽默多一點。鼓勵病人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他辛苦,不要怕他受傷害,讓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即便失敗了,也可以自嘲的對自己一笑,哦,我做不到這個。

我想,這樣的努力一定會帶來驚人的改變。

小結:

影片的最後,德裡斯給菲利普安排了一場約會,菲利普知道之後,沒有再像之前那次一樣逃離,而是勇敢的面對了。他看著窗外的德裡斯,德裡斯則酷酷地衝他擺手給他打氣。這一幕讓人感動,淚目,他們的生命終於有了更好的開始。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變故。如果說德裡斯和菲利普的相遇相知靠的是緣分,那我希望可以從裡面得到一些感悟和教訓,用自己的真誠和技巧,打磨一把鑰匙,打開那些緊閉的心門,療愈那些飽受創傷的心靈。

相關焦點

  • 北美票房:美版《觸不可及》開畫登頂
    對比之下,今年1月第二個周末的票房冠軍便已被新開畫的影片摘得,由STX發行的溫情喜劇《觸不可及》(TheUpside)上周末擊敗霸榜三周的《海王》,加冕成為新的王者。《觸不可及》根據叫好又叫座的2011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觸不可及》(Intouchables)翻拍,故事講述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跟照顧其生活的黑人貧窮青年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
  • 《觸不可及》一部與綠皮書相似的法國劇情喜劇電影
    直到一次桀驁不拘的黑人德希斯的出現,菲利普才有所動容,但是菲利普的管家和女助理都不看好徳希斯。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
  • 20部豆瓣高分小語電影
    NO.3《觸不可及》2011年 | 豆瓣9.2分《觸不可及》的豆瓣評分高達9.2,改編自真實事件。迷戀跳傘的白人富翁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癱瘓,於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聘者當中,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位毫無經驗並且剛從監獄釋放的黑人混混。
  • 值得一看的法國小眾電影
    法國是一個浪漫到骨子裡的國度,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法國電影理所應當帶著浪漫幽默的風格,同時還帶有個人性、內涵性、創造性還有政治性。說起法國電影,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 《這個殺手不太冷》、《放牛班的春天》、《天使愛美麗》、《兩小無猜》和《觸不可及》 等家喻戶曉的作品。
  • 國產喜劇共情指南
    這話或許不新鮮,但在共情這個層面,事實證明,就是很有效。一個從小渴望擁抱而不得、長大後拒絕一切親密動作的成年人,不需要擁有類似的經歷,也依然能被這背後情感缺失所帶來的悲傷感所打動。而這份悲情,既是電影共情的源頭,也是推動故事由喜轉悲、再由悲轉喜的核心力量。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與周圍人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更有利於我們融入社會。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共情」給了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它是最能夠讓他人感受到被懂得、被愛著的表達關心的方式。也是通過共情,人與人之間才能產生更深的聯結。所以,共情是一件離我們很近、甚至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事情,而共情能力也自然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能力。
  • 只有共情,不等於善良
    那些與共情相關的實驗研究、認知神經研究、哲學分析解讀,以及針對嬰兒、黑猩猩和老鼠的研究,也試圖證明共情對於讓人做善事有多麼重要。 不過,在布盧姆看來,共情不等於道德或善良,共情甚至會導致不公平現象。當簡單地問「你會怎麼做」時,被試都認為她需要排隊等候,因為前面還有其他需要治療的孩子。但是當先讓被試想像一下這個小女孩當時有什麼感受時,他們則更傾向於允許她插隊,讓她排在那些可能更應該進行治療的孩子前面。 這種情形下,共情的力量大過了公平,也就是導致了一個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有違道德的決定。
  • 觸及自己的靈魂是最痛苦的!任正非:管理中的這個三段論很重要
    任正非的文章不像現在網上的那些「熱文」,看不看其實都無所謂。有過創業經歷和職場經歷,或者是社會閱歷的朋友,都可以在任正非的字裡行間獲得啟示,並能夠受益匪淺。比如我們今天說到的這個管理三段論。那什麼是管理三段論呢?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他不可抑制地衝上講臺,圍著講桌一圈圈地做起了圓周運動,這一圈圈的旋轉像是一個儀式,用來召喚那教尺上的風車,但更像是召喚那手持教尺的人。
  • 最遙遠的距離不過《水星記》 明明近在咫尺 卻不可觸及
    郭頂借水星對太陽的相伴運行比喻人與人之間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遙不可及的情感關係,以擬人的創作手法和偏向科幻的音樂配器與製作方式創作出了《水星記》,他希望聽眾從該曲中找到人生歷程中最適合的那個「位置」。歌曲將情感故事寄於天文,把無言陪伴描述成水星與太陽的相伴而行。
  • 看大片差距有多少 漫步者e225電影體驗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加關注的還是針對電視內置本身的聲音差別,對於電影來說,無疑就是在低頻方面來說很多消費者對於自己電視內置揚聲器的聲音表現並不滿意,希望能有更加震撼的聲音。5優雅而溫暖《觸不可及》優雅而溫暖《觸不可及》  作為法國近年來最熱門的電影,這部影片在法國本土票房超越了鐵達尼號,而這部影片溫暖人心的劇情以及故事吸引了無數的影迷好評。
  • 電影《喜寶》,年齡合適,不如靈魂匹配!
    電影《喜寶》,改編於亦舒同名小說,郭採潔飾演女主姜喜寶。有評論說,它是年度第一爛片,說姜喜寶是「頂級撈女」。但我覺得該作品不錯,評爛片的,也許壓根沒看懂。
  • 不只是中國,看美劇中的法國刻板印象!
    來自美國的美白甜,積極向上,有點熱情的傻勁,跑去巴黎教一家奢侈品公司,如何搞好網際網路營銷,遭遇了刻板又mean的同事挖苦,但一路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同事們都愛上了熱情活潑積極向上的美國大寶貝,還偶遇了一個性感又優雅的法國男鄰居,展開了一場立足在浪漫之都巴黎的夢幻愛情。
  • 「高情商」的孩子,大都擁有共情能力:「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這些反抗可以說是極其幼稚的,也展現了孩子心智十分不成熟。 在提高孩子智商的時候,父母往往忽略了情商的培養。殊不知在當今社會,情商遠比智商更重要。白巖松也曾說過:「過去我們總在談智商,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對情商的要求更高。」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我身邊的一位女性朋友就遇到了這方面的困擾,在戀愛中,她不太能察覺到男朋友的情緒變化,有時候讓對方不開心了,她卻總莫名其妙想不通原因。當男朋友的事業因為疫情影響面臨危機,終日情緒低沉,她能理解對方產生的焦慮情緒,但是卻不太能體會到那種感受。她很想要安撫男朋友,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明顯感覺到自己語言的無力,「別難過了,會好起來的。」「別擔心,有我在。」
  • 夫妻關係的甜蜜武器:「共情」能力
    男的說:「不想太早要孩子,現在工作不穩定,想著過上兩年再要。」女的說:「再過兩年我就老了,生不生得出孩子來,還不一定呢?」兩人的對話,全是火藥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來芝麻綠豆的一件事情,卻硬生生的成了開戰的導火索。共情能力太差,在共情能力中有一個詞叫:克制。
  • 看完《綠皮書》,這3部「黑白配」電影也不能錯過
    《觸不可及》(2011) 《觸不可及》同樣是典型的「黑白」雙男主設置。一邊是因為事故造成高位癱瘓的白人富翁,另一邊是出身貧寒,文化程度不高的黑人小混混。 就像影片的片名一樣,他們彼此之間都互為「不可接觸者」,從種族、出身、教育、財富到階級都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電影劇情也按照既定的軌道發展,在經歷了一系列平凡卻溫暖的生活瑣事後,兩個「不可接觸者」成了最親密的朋友。
  • 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
    世上最高級的善良,是懂得共情!什麼時候是共情?所謂的共情,就是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人的感受。都說情商高的人,總是自帶光芒,而能夠決定高情商的一種品質,就是善良。共情力就是一種高級情商。沒有共情,每個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島,只有學會將心比心,掌握共情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才能自然舒暢。
  • 細數經典電影中不可超越女主角們
    細數經典電影中不可超越女主角們經典的電影之所以經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劇本的好壞,但下面這些演員和他們出演的作品並不是這樣,他們對角色的刻畫到了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女主角和他們的作品吧。在這部表現女性自省,精神獨立和靈魂釋放的史詩裡,霍莉的表演堪為完美。海天一色的岸邊,天籟的琴聲在空曠的天際間流動,一個女孩在旁邊歡快的舞蹈,在音樂裡,這個女子眼波流轉,無限柔情……朱麗葉·比諾什《藍色》朱麗葉·比諾什,1964年3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演員。
  • 【電影資訊】《異星覺醒》神秘外星生命被喚醒 上演一場無可挽回的驚心對決
    《異星覺醒》曝光的預告片中演繹故事發展,透露出一波三折的曲折劇情和步步驚心的驚悚氛圍,從最初空間站的太空人沉浸在首次獲得外星生命樣本的狂喜之中,到被喚醒如半透明萌芽的外星生命惹人喜愛,空間站被明快祥和的氣氛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