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的電影產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凜凜寒冬,《凱薩琳大帝》、《惡魔之地》、《怪物樂園》都沒有玩出新意,依舊是美劇這兩年老調重彈的話題:女權、膚色、鬼神裡也要加入社會階級對立。
《鬼莊園》、《西部世界》、《冰血暴》.....幾部前作封神的劇集,也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套路化模式的地步。
2020年的電影作品,更是一片荒蕪,完全無法與2019的奧斯卡大年相比擬,倒是小成本有一部《愛與怪物》將老土的末日逃生和AI結合了一下,玩出了一種撫慰人心的偶遇帶來的治癒感。
還有一部《艾米麗在巴黎》,在播放前就受到了很多影迷的關注,由這個時代的「奧黛麗赫本」大美女莉莉.柯林斯主演,一個年輕漂亮、大大咧咧、陽光樂觀的美國網紅,要去浪漫時尚的法國工作;俊男美女、現代都市、處處party、酒局、以及讓人入迷的時髦巴黎……
紙醉金迷,浮誇向上的「緋聞女孩」,都市女性劇,在有點喪的2020年、和漸漸轉冷的冬天,一部美式都市時尚喜劇有點「衝喜」的味道和感覺,可是這一次大美女莉莉.柯林斯在巴黎的時尚之旅竟然「不受用」了。
二十多歲的艾米麗(莉莉·柯林斯飾演),來自美國芝加哥,她年輕漂亮、自信樂觀、熱情洋溢,是醫藥公司一位雄心勃勃的營銷主管,她有帥氣貼心的男友、友好的同事關係、光明的前途,一切大好。
她所在的公司,收購了一家法國奢侈品營銷公司,出乎意料的是,她將在巴黎尋找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負責改進公司的社交媒體策略。
在可頌、香檳、帥哥、美女、浪漫時尚的巴黎,她的新生活充滿了令人興奮的冒險和驚喜的挑戰,她要努力與同事們打成一片、結交新朋友、開始新的戀情,並且融入又和諧包容又很mean的巴黎。
時尚女性美劇中,美劇有《緋聞女友》,電影有《穿prada的女魔頭》,都是普及度極高的影視作品,女主角們也都是一個時代的時尚代言人,而2020年《艾米麗在巴黎》想要獲得好口碑,必須要玩出新意。
但很可惜的是,即使有「現代奧黛麗赫本」的莉莉·柯林斯主演,還有巴黎時尚又復古的全景拍攝,但這部劇內核裡還是「土」得掉渣。
來自美國的美白甜,積極向上,有點熱情的傻勁,跑去巴黎教一家奢侈品公司,如何搞好網際網路營銷,遭遇了刻板又mean的同事挖苦,但一路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同事們都愛上了熱情活潑積極向上的美國大寶貝,還偶遇了一個性感又優雅的法國男鄰居,展開了一場立足在浪漫之都巴黎的夢幻愛情。
這個劇情設定上就「土」得掉渣,像極了美版的《杜拉拉升職記》、《時尚王》,但是拜託,這已經是中韓十年前的傻白甜劇集模式了。
特別是這部劇集中對巴黎的描述,極其刻板,這些年來,美國影視一直想要大搞「國際化」,風頭正旺,可是玩出的都是「四不像作品」,奧斯卡定下規矩「獲獎作品必須有有色人種主演」,於是《超能計劃》裡黑人女主角就是唱著Rap的髒辮妹,迪士尼的真人電影《花木蘭》也是華人演員主演,但是內涵確實實打實的美國精神。
在《艾米麗在巴黎》中,也滿滿都是美國對巴黎的刻板印象,帶血的牛排、美味的可頌、聚會上的香檳、引經據典幾句波伏娃的女性主義,奢侈品公司做的也是代表法國的香水、浪漫的鐵塔和塞納河……
這就好像一本大寫的美式刻板印象裡的巴黎之旅,就在法國人態度嚴謹、鏡頭調度華麗、態度悲憫的拍出混亂又嘈雜的《悲慘世界》時;美國人還膚淺的展現著自己對巴黎的刻板印象:永遠在搭訕的法國男人、當面挖苦自己毫無情商的同事,刻板又俗套的奢侈品公司……也難怪法國都被這一系列的刻板印象搞得覺得受到侵犯了。
而女主角的人設也是老土的「傻白甜」設定,所謂的美式營銷就是到處拍照放到ins上,營造出巴黎浪漫又美貌的刻板印象;一句「Vrigin n』est pas masculin」,直接成為了簡單、粗暴的網際網路女權口號,一夜之間,火遍全網。
明明是全世界奢侈品銷售與市場營銷的頂尖國家,卻要被老土的美國用喊口號的女權做網際網路營銷,也難怪美國人致力於打造法國文化、中國文化都失敗了,因為美國人對自己都有著刻板印象。
艾米麗第一天來到一家外國公司一句法語都不會說,上來就和別人說英語,嘰嘰喳喳不讓別人插話,一副熱情有幹勁的樣子;嚇得法國小哥直接問:「你說話為什麼要這麼吵?」
每天穿得五光十色、穿著高跟鞋禮服裙拿著羊角麵包在各種旅遊景點自拍;好像不知道在巴黎生存的首要原則就是要低調……一面抱怨法國人的傲慢冷漠,一面來到別人的國家工作一年,卻一句法語都懶得說,真不知道是法國人的傲慢,還是美國人的自大……
在《穿prada的女魔頭》中的安妮海瑟薇,是一面認真工作,一面改變自己提升著自己的時尚品味;而艾米麗則是一股腦的自信,將美式文化塞給法國公司,一點也聽不進去法國人內斂別致的意見,更別提深入的了解法國文化,聽一聽別人的意見了。
劇裡設置的「中國閨蜜」又是滿滿的刻板印象了,土生土長的上海女孩、「拉鏈大王之女」,不願意成為家族接班人,在美高畢業後又跑來巴黎讀商學院,被爸媽一怒之下斷掉了經濟來源,追尋自己浪漫自由的巴黎美夢。
生產業大王的獨生女、紙醉金迷瘋狂有錢的亞洲有錢人、為了抵抗父母繼承家族產業的任務逃離家庭……滿滿的都是《摘金奇緣》裡紙醉金迷毫無內涵的中國人的刻板形象,這簡直就是一部分人對留學生們的刻板印象複製版。
更不要提,這位演員飾演的是教法國小孩普通話的中國女留學生,女演員一句利落的普通話都說不清楚,簡單一句話就定義了兩個國家人複雜的性格……「中國人喜歡背後嘲諷人,法國喜歡當面嘲諷」,
倒是美國人,盡力打造出的又mean又刻薄冷漠煙不離手的法國女上司,成為了這部劇裡完爆艾米麗的優雅又有著巴黎哲學的女性形象,沒有激進的女權口號、也不像美國甜妞一樣在市場營銷時一味地討好觀眾展現品牌的全部,也可以直接的拒絕每一場她不喜歡的聚會。
神秘優雅慵懶又有著自身的生存哲學,正如她言:「你來這裡工作,我可以與你共事,但不可能和你成為朋友。你來這裡一年,享受了美食、愛情、聚會,然後離開。你來巴黎工作,卻一句法語都懶得學,讓所有人遷就你說英語。對法國一無所知,像遊客一樣晃悠,卻想讓我們學美國的一套市場營銷。是你傲慢,還是我們傲慢呢?艾米麗。」
在鏡頭下的巴黎無比曼妙光線,一場視覺上流動的盛宴,但絲毫不觸及它的深邃靈魂與複雜對立的現狀,和迪士尼拍的《花木蘭》如出一轍,除了拍出了劉亦菲的東方美,其餘都只是美國人自大又膚淺的刻板印象了。